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29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29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耶律延禧这个皇太孙也不过是看了个热闹而已,最后还是便宜了其他兄弟,甚至可能是他的侄子。当然后者可能不大,萧氏也得考虑宗室的反应。

    至于为什么不是叔叔辈的宗室?

    他说什么也想不出来,萧氏会如此做。毕竟,耶律延禧的几个叔叔年纪都不小了,萧氏想要控制,恐怕也不容易。

    对于一个储君来说,成长可能是在一念之间。

    或者是经历过一次大事,而继承大统之战,是最重要,也是最能激发储君成长的一次。

    跃过去,从此海阔天空,鲤鱼化龙。

    要是跃不过去,必然是身死收场。

    可所有储君在这一步面前,都没有退路。

    让出大统之位,他们还将面临身死的绝境。

    此时此刻,耶律延禧不再拖延,扶着腰间的剑柄,向前一步逼向耶律陈家奴,脸色阴沉道:“还请大王助我!”

    耶律陈家奴看到皇太孙这一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就是惊诧于耶律延禧平日里温文尔雅,如今却是如同一头出笼的猛兽般肆杀。心中暗叹:“罢了,这事自己也逃不掉。”

    干脆,单膝跪在地上对耶律延禧效忠道:“臣耶律陈家奴愿为殿下驱使。”

    说完,似乎觉察到不对劲,补了一句:“陛下!”

    耶律延禧嘴角微微上挑,可惜没有登基,他永远是燕王,而不是大辽的皇帝。

    耶律延禧忍者心中的激动,单手扶起南院大王耶律陈家奴道:“陛下生死不知,我等此行是为救出陛下安慰,阻止别有用心的贼子挟持陛下,祸乱大辽。此行,孤还需大王照应。”

    确定了臣子身份,耶律陈家奴也没藏着掖着,当即建议耶律延禧道:“殿下所言极是,臣立刻去整顿兵马。不知……”

    耶律陈家奴知道析津府的兵马不少,而要平定宫廷之乱,单靠他手中收拢的这些溃兵恐怕还做不到。

    耶律延禧想了想,干脆咬牙道:“城中有四万兵马,全部带去。”

    争皇位,四万兵马恐怕还不够。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被李逵祸祸了两万精锐。

    大半夜,韩资让不明所以的被拉到了皇宫,刚来就愣住了。

    他竟然被皇太孙任命为析津府的留守总管,这个官职虽说是临时的,但平常都是南院大王兼任,随着他心头疑惑增加,耶律陈家奴当即开口道:“行营总管萧常哥挟持陛下去了中京,本王和燕王殿下为了戳破贼子野心,决心带兵去中京。留下你是为照看这析津府的府库和宫室……”

    韩资让小心翼翼的吞了口口水,他也想去中京,要是留在析津府,恐怕是个替死的倒霉蛋。

    可这话他可不敢说,如果这时候表现出任何有异心的迹象,他笃定下一刻耶律陈家奴必然会拔刀砍死他!

    一个不听话的手下,要来有何用?

    韩资让低头顺从道:“臣领旨。”

    不过说完,还是紧张的问耶律延禧:“殿下准备带多少兵马去,臣好准备。”

    “四万!”

    这是城内大辽军队的所有兵力,也不能说是所有,总数是超过四万的。但那些士兵要么是临时征召的士兵,要么是伤兵,大概总兵力也就三千左右。

    三千人能守得住析津府吗?

    恐怕不是一般的难!

    韩资让想要让耶律延禧多留些兵力,可是想到耶律延禧此去中京是为了夺取皇位,别说四万,十万兵马也不算多。

    要不是析津府实在整顿不出十万兵马,耶律延禧真想提着十万大军,回到中京。

    他已经料定,自家的皇爷爷恐怕已经不省人事。要不然,皇帝亲军也轮不上萧常哥做主。

    再说宋军。

    接到命令的仁多保忠,带着大军疑虑重重的赶到了清河原,看到战场上到处都是辽军尸体的那一刻,才相信李逵真的用两万兵马,大破了辽皇七万大军。这不是普通的精锐,而是辽国皇帝的亲卫皮室军。

    这一刻,仁多保忠也是冷汗连连,他当初在金明寨和李逵对阵。

    要不是当初梁乙述夺权,他不会失去大军主帅的指挥权。要是结果不变的话,很可能梁乙述的倒霉经历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他可不是梁家人,真要是丢了五万大军,他和仁多部落没等投靠大宋,就可能要被梁氏给吞了不可。

    “李大帅!”

    仁多保忠见到李逵的那一刻,表情有点不自然。但是态度却恭敬的不像样子,仿佛他身上的节度使官职都是假的。

    宋军武将,节度使已经是第二阶顶层的官职,再上去就是最高的骠骑大将军了。

    哪怕是在军中,文官对拥有节度使官职的武将也需礼遇。

    不过李逵不是普通文官,他并没有因为仁多保忠的恭敬而假惺惺的客气,而是直接了当的对仁多保忠道:“带了多少人马?”

    “两万人马。”

    仁多保忠陪着小心道:“李大帅有何差遣?”

    “你部立刻整顿兵马,两日之内兵抵析津府。我随后率大军赶来。”禁卫军和飞廉军经过这场大战,需要短暂的休整。慢一些出发,也是情有可原。

    仁多保忠虽说心有疑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李逵并没有给他解释这样做的意义,他只是通过斥候发现辽军不对劲。

    一场大战之后,辽皇的面子是被他踩在了地上,可是周围渔阳等城池并没有勤王大军出城,反而析津府好像有兵马北上。

    难道辽皇打不过李逵之后,选择逃跑,连都城都不要了?

    李逵觉得不至于,他怀疑有自己不知道的事,导致情况和他猜测的不太一样。

    而仁多保忠的两万骑兵出现在析津府,是最好的试探手段。

    毕竟,仁多保忠的兵马都是骑兵,哪怕是打不过辽军,也能逃跑。至于禁卫军和飞廉军,此战战损三层以上,已经无力追击。

    尤其是骑兵,损失了一半。

    虽说战马武器不缺,可是士兵几乎人人带伤,继续投入战场,飞廉军的老底都要给给耗光了。

    让李逵想不到的是,三天后,他带着军队抵达析津府城外,迎接他的不是仁多保忠,而是韩资让。

    自从做了这个倒霉的留守总管,韩资让是吃不好睡不着。

    反而宋军来了之后,他才终于将提着的心给放了下去。

    李逵的威名让析津府城内的辽国官员根本就不敢反抗,当韩资让提出要征召各家的奴仆的那一刻,李逵在城外屠杀辽军的一幕,让所有城内的权贵不寒而栗。

    退而求其次,当韩资让提出献城的那一刻,竟然没有几个反对声音。

    于是,韩资让带着宫中府库帐册,率留守在析津府的辽国权贵出了城门,跪倒在李逵的马前,恭恭敬敬道:“罪臣韩资让,恭迎大宋天兵!”

 第775章 文官都是戏精

    抬头看向高耸的城楼,李逵在那么一瞬间的功夫想要抬腿跨入这座千年城池。

    燕州!

    北国之都。

    不过,李逵别看平日里粗枝大叶的,那是他不想和人掰扯,装愣呢!真要是关键时候,他还是很靠谱的。

    收起想要迈腿的脚,然后看向了仁多保忠,拉着他上了城头。轻声问他:“仁多使相,知道规矩吗?”

    使相,一般都是低级官员称呼高级官员的称谓。

    当然能够称得上‘使相’的官员,本身官职肯定不低。比如说副枢密使,左右尚书仆射等等。在京城外,有一种官员也可以被称为使相,那就是开府仪同三司殊荣的官员。

    而节度使,只要不混得太差,基本上都能享受如此殊荣。

    李逵称呼仁多保忠为‘使相’,看似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实际上,李逵的职权要比仁多保忠大一些,这就有问题了,有拍马屁的嫌疑。

    仁多保忠虽说是党项贵族,投靠大宋之后,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如果有下级官员来他这里拍拍马屁,当然可行。可是李逵来拍马屁,仁多保忠说什么也不敢应承,他怕折寿。

    仁多保忠急忙作揖,躲瘟神似的对李逵拱手道:“大帅,你就别消遣老夫了。”

    “没有啊!”李逵挺委屈,好不容易拍一次马屁,马还受惊了,就差给他跪下了。不过,这样一来也好,省得他费口舌。

    他拉过仁多保忠道:“仁多将军,你以前在西夏的时候,攻破辽国的城池之后,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城?”

    “没攻破过,不知道!”

    就仁多保忠的反应,一听就知道这家伙不会说话。

    即便西夏没有攻破过辽国的城池,难道就不会顺着李逵的思路想下去,然后给李逵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这有什么难的,非要李逵掰开了揉碎了说出来?

    “那么……那么总该攻破过大宋的城池吧?”

    李逵比划道:“打比方说:你率领大军攻破了金明寨,不行,金明寨没啥搞头。就说你当初指挥五万人马攻破了延安府治所肤施城。等大军进入城池之后,你会怎么办?

    仁多保忠神情悲凉,他觉得李逵这是要卸磨杀驴。

    仁多保忠心寒不已,颤颤巍巍道:“李大帅,难道就没有其他活路了吗?”

    什么意思?

    李逵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仁多保忠,语气不善道:“仁多将军啊!你这是信不过我啊!之前,河北两路,安惇既不想出钱,也不想出力,要不是被本帅逼着,他连真定府都不敢出来。可你不一样,从河北路赶来,我禁卫军和飞廉军上下都念着你这份情。”

    “如今辽国的南京析津府已经被我军拿下,这是燕州,大宋期盼了一百五十年的燕州,终于回到了大宋的版图。此时此刻,让你的军队先入城,难道也是害你吗?”

    “不是!”仁多保忠急忙摇头。

    李逵循循善诱道:“这不就完了嘛,你进城,对于你们党项人来说,不是头一次破敌国的城池,不像我们大宋军队,一点经验都没有。然后,别的我不过问,一切按照规矩来,懂不懂?”

    仁多保忠僵硬的脖子缓缓地点了点头,他倒是有攻破大宋城池的经验。

    不过,也不是正经的城池,是那种边塞的小城池,人口不多,也不富,连女人都没有几个……

    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觉得李逵在给他刨坑,要埋他。

    好在李逵不打算和仁多保忠打机锋了,太累,这老小子虽说在西夏那头算是智商一等一的智囊型统帅。

    可是根本就不懂大宋的官场规矩。

    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本事就没有学会。

    当然,也有可能是装傻。

    李逵干脆道:“如今燕州被我大宋光复,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军队必须要开进城内,但是……你也知道,析津府是辽国最富的城池,也是五京之一,尤其是宫室府库众多。这么一座繁华的城池在你面前,就像是个美女在你面前,难道你就一点想法都没有?”

    “我……”

    咕咚——仁多保忠当然有想法,可是他不敢呐。

    李逵拍了拍仁多保忠的肩膀道:“放心大胆的去做,不过要按规矩来。禁卫军和飞廉军是天子亲军,身为大宋皇帝的亲军,去抄辽国皇帝的家,不合适。还有本帅也要避嫌……”

    仁多保忠总算是听明白了,听明白是听明白了,可问题是他很不敞亮,心头如同乌云密布般阴沉。原来李逵和他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他去做白手套。

    理由李逵正在说:“仁多将军,你的官职已经是节度使了,再上去就奔着殿前都指挥使的官职去了,这可是军方太尉,不是本帅对你有偏见,而是你真做不了。”

    仁多保忠当然知道他不可能成为京城禁军的统帅,因为他是投诚而来的番将,对大宋来说,属于根不红,苗不正的一类人。

    李逵笑道:“这就对了,既然官职没指望,那么爵位也别多想。你哪怕做的再光明磊落,立下的功劳再大,也做不了大宋的郡王。而且人呐,不能做的太好,做了件了不得的事,立下大功之后,总得做些错,好让陛下放心。入城,洗劫燕州,就是你的机会。你立功了,但也犯错了,好处落在袋里,也省的陛下为你的功劳左右为难,岂不是两全其美之法?”

    “宝山空手而归,这岂不是让人遗憾?机会来了,如今本大帅让你仁多部入城,就是给你这个机会。人总该多看看眼前的,争些个实惠,你哪怕不为你自己着想,也得给你儿子多想想吧?这实惠不就是钱财二字吗?如今咱们合作,你让你的兵马入城,事后得到的好处,你我……”

    “五五分?”

    仁多保忠觉得这趟买卖似乎也不亏,辽国的都城啊!这得有多少宝贝,他哪怕背负骂名,也值得做这一趟买卖。

    可是当他刚说出分配的比例,顿时感觉身边有股子杀气,向他笼罩而来。

    警觉的仁多保忠立刻反应到李逵的不满,媚笑道:“要不四六?”

    李逵脸色更黑了。

    仁多保忠跺脚怒道:“三七,李大帅,老朽可背负了骂名。”

    “越有人骂你,你就觉得陛下的信任,告诉你,这便宜占大了。别总被一些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人呐,要做的大气一点。”李逵怒其不争道。

    仁多保忠气鼓鼓道:“大帅为何不亲自去取?”

    这一问,似乎闻到了李逵的死穴。抄家,这种事他最喜欢了,可惜对方身份太不一般,要是普通的辽国城池,李逵哪里会这方面的担忧?

    主要是这里还有辽国皇帝宫殿,这关系到皇家的事,做臣子的就得小心谨慎。大宋的言官最擅长就是将子虚乌有的事,煽风点火之后,把人搞臭。要是李逵入了辽国都城,然后……开封府的街头就该有李逵夜宿辽国宫城,祸害后宫,有不臣之心之类的话了。

    李逵在明知道安惇和他不对付,能给安惇递上给他泼脏水的机会吗?

    遇到个婆婆妈妈的合伙人,李逵也有点火了:“二八,你二,我八,干不干吧?”

    “干!”

    仁多保忠最后还是将节操丢的远远地,免得妨碍他做大买卖。

    李逵对城下一挥手,韩资让买着小碎步来到了他和仁多保忠的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