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78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78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他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种咬牙切齿的愤怒和不甘。

    李逵悲剧了,他在苏轼的小院里有了自己的房间,吃饭的时候有了固定的位子,甚至在书房里,有了固定的书案,一切的一切表明,他除非和苏轼翻脸,否则短时间内,真的走不了了。运气不好的话,可能是几年。

    可和苏轼翻脸?

    代价太大了,别看苏轼在文臣之中不受待见,但是真要是欺师灭祖祸害到他老人家的头上,有大把的人会给苏轼出头。任何一个助拳老苏的帮手,李逵都招惹不起,既然招惹不起,他只能忍着。

    事情过去了两个时辰,李逵这会儿正在颖州运河码头的货栈里运气。

    他看着堆积如山的货物,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憋闷。

    高俅在一边战战兢兢的陪着小心,李逵的买卖是否兴旺,关系到他能否每个月多二十贯的收入,这很重要。这笔钱可以存着让他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最直观的就是买房。

    要知道,高俅孑然一身,连间遮风避雨的房都没有,这些年跟着苏轼,也没存下钱来,眼瞅着年纪一点点的长大,连娶媳妇的钱都没有,可愁坏了他。

    如今李逵是他雇主,是大爷,高俅不得不陪着小心道:“人杰,这两天已经有不少颖州城的雇主来买,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有上百贯的收入。”

    李逵哪里是想着生意的事,他一想到李云在沂水偷偷窃笑的高兴劲,就全身上下的骨头渣子都痒痒。太难受了,这货必须要镇压。

    他抬眼看向了邱掌柜,问:“邱掌柜,你认字不?”

    要不是李逵太凶残,邱掌柜早就翻白眼怼上去了,什么话?这不是埋汰人吗?他堂堂一个掌柜,连记账都会,怎么可能不认字?

    邱掌柜拱手道:“寻常的书信还是可以代劳的,记账也没有大问题。”

    李逵摆摆手道:“不是这些。我问你这些干什么?”

    邱掌柜愕然,他有种智商被侮辱的憋屈。

    不过李逵伏案就写了起来,很快一封信就写好,将信笺递给邱掌柜道:“按照信上的说辞,去沂水把李云给我诓过来。对了,他爹是李清,之前在县衙里做捕头。如今……应该开了一家炒货店。”

    “李都头我熟。”

    邱掌柜看着信中的内容,什么一日千日,文若星河……朝闻道,夕可死……把李逵如今在颖州的生活说的如同在天上仙界一般,可是邱掌柜不认为李逵如此快乐。这货都快愁死了,哪里有那种不知岁月的畅快?

    然后李逵凑近邱掌柜道:“你去还不成,得有个帮手。对了颜夫子你知道吧,就他了。让他帮忙说项,就说我在颖州师祖这里苦学,学业有成之日指日可待,师祖有心在颖州办学,如今是难得的机会,我可以给李云介绍入学的机会。只要进了苏门,李云将来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而且学费路费我李逵都给他掏了,机会难得,让他务必早日启程。敢背地里阴我,就要承受住爷的怒火。”

    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之后。

    邱掌柜明白了,李逵这厮是被李云阴了一把,不肯忍气吞声,憋着坏让李云的亲爹,亲爷爷,蒙师,一起将李云给押到颖州。

    邱掌柜明显的感受到了李逵心头的怒火,有点担忧道:“逵哥儿,李云毕竟是你族人,真要打坏了人,乡里乡亲的面上不好看。”

    显然邱掌柜以为李云无意之中得罪了李逵,李逵这是变着方的准备欺负李云呢?

    至于李云的结局如何,邱掌柜根本就不关心。但是李逵的风评他必须要考虑,他是韩大虎的亲信,韩家和李家已经是同进退的盟友,他可不想李逵因为背负骂名,同时让韩家也被波及。

    李逵摆摆手,表示自己根本就没有欺负李云的打算:“放心,邱掌柜我李逵还做不出同族相杀的事来,我就是想对李云好,好到对他比他亲爹亲妈都要亲的那种,我亲死他……”

    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好心的样子。

    “我在师祖他老人家门下有如此好的求学机会,而李云却只能在老家蹉跎年月,一想到这些,心中五内俱焚。说什么也要给清叔排除后顾之忧,让李云也来颖州有同样求学的机会,咱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就是不忍心自己一个人学业提高,想着兄弟李云一起进步,放心,不藏着掖着,我学什么,他也学什么。”李逵阴沉着脸,咬着后槽牙,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有道是:好兄弟,有福同享!”

 第127章 人傻钱多

    邱掌柜走了。

    留下李逵在货栈里盘点货物,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让他很头痛,总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没有关系。他琢磨着是否将记账方法改了,好让他以后查账方便一些。

    但李逵的这种筹措,看在高俅的眼里,更像是对账目的两眼一抹黑。

    心中暗爽不已,账目他也会看啊!

    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还是等待李逵求助的眼神,就当高俅暗爽,心中呼唤:“求我呀!快来求我呀!”

    李逵却合上了账目,走入货栈盘点起来。

    货栈里伙计躲得远远地,他们大部分都是韩大虎手下的巡检农兵,之所以出现在颖州货栈,看似被上司欺压般做牛做马,其实他们是出来挣外快来了。

    这些人都是知道李逵赫赫凶名的,看到李逵眼神阴沉沉的都躲老远,不敢过来。只有高俅一个人跟了上来。

    高俅目光犹豫的盯着李逵,好不容易等李逵心中了一个大致的数字,坐在货栈的货箱上休息,他这才跟着坐到李逵对面,开口问:“李逵,你既然不喜欢读书,就不应该让学士误会。”

    这是高俅的另外一个疑惑。李逵不喜欢读书,就连王姨娘都看出来了,没理由苏轼不清楚。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可架不住苏轼装不知道。高俅自认为自己是学士身边的体己人,自然要让李逵表明立场。

    “误会什么?”

    李逵撇了撇嘴道,随后呵呵乐起来,指着高俅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你真的以为在学士门下苦读,就会学业有成?”

    “难道不是吗?学士的学问在大宋,难有对手,天下文采尽收其瓮,只要能够在学士门下苦读数年,就连你李逵这样的也有希望金榜题名。”说到这里的时候,连高俅自己都信了,他觉得李逵就是不知道珍惜。要知道苏轼很少教子弟,三个儿子之中,也只有苏过才能够获得父亲的时时教导。

    李逵何德何能,竟然享受如此待遇。

    更气人的是,他竟然视学士如猛虎一般,其所作所为,简直让人愤怒。

    高俅完全是交心的话,他对苏门有着异乎寻常的归属感。这源于苏轼在最落魄的时候接受了同样落魄的他,并且一直不离不弃。苏轼和高俅之间,有主仆的身份,更有患难之间的不离不弃。

    这让高俅对苏轼有着对长者的敬意,留在苏轼身边他心安。

    而李逵没有,他不是对苏轼不尊重,而是对苏门没有归属感。

    他尊敬苏轼,也尊重苏轼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但他可没有心思做苏门弟子,甚至将来肩负苏门兴旺为己任。

    毕竟,苏轼老了,苏澈也老了。

    黄庭坚、秦观等人也老了。苏门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苏门,可以说是大宋官场最为独特的一个存在。领军人物自然是苏轼,可是真正主心骨是他的弟弟苏澈。别看苏轼兄弟在文坛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是在官场,都不怎么得志。苏轼是反对派,而且经常上书反对在位的文臣之首,也就是宰相,比如司马光,王安石。

    所以,他的仕途一直很不顺。

    恐怕就连苏轼自己都没料到,他的官场底线远远没有被触及。

    或许几年之后,他会经历生死离别,贬谪岭南,受尽凄离之苦。

    最后死于穷困潦倒的旅途之中……

    这些,恐怕连苏轼都不会想到。

    高俅更不会想到。

    他们以为‘乌台诗案’已经是苏轼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了,但是,这远远不够。

    李逵琢磨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按理说,苏轼的结局很惨,这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但这些话真要是说出来,高俅这厮恐怕要和他急。

    但不说……又不爽利,李逵张了张嘴,恼怒的吐了一口口水之后,道:“你想多了。别说我了,就连小师叔也没有科举金榜题名的可能。就算是中了进士,结局也不会好。”

    这是咒师门啊!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高俅气地脑门上青筋直跳,恨不得一拳打死李逵这欺师灭祖的浑球。

    反倒是李逵说了这话之后,仿佛压在心头的压力一扫而空,伸手按住了高俅的肩膀,高俅红着脸连连挺腰,却发现如同背着一座山似的,纹丝不动,心头大恨:“要不是打不过你,今日非要分出个雌雄不可!”

    好在李逵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小师叔的文采我知道,中进士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人故意刁难的话,恐怕没有人会阻挡他进入官场。除非他出于某些原因放弃了科举。”

    “那你为何?”高俅急了,站起来就要和李逵理论。

    “着什么急啊!听我说!”李逵粗暴的打断道:“科举不仅仅是实力,也要看运气。就像是欧阳修大宗师,他老人家也落榜了,你敢说他没有金榜题名的实力?”

    高俅决定不说话,这话没法搭茬。

    李逵继续道:“苏门学子都是才学兼优之辈,但你有没有想过,苏门在执政的眼中是什么身份?”

    高俅愣了愣,小心问:“可造之材?”

    李逵翻着白眼道:“刺头,是刺头懂吗?当然这是学士的性格使然,我们做徒子徒孙的也只能认了。至于说到小师叔没有中进士的机会,我是有过考量的。他才学没问题,运气……难说。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认识一个叫章惇的人吧?”

    “章学士?”高俅对章惇印象深刻,十多年前,章惇和苏轼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是学士为数不多的莫逆之交。

    苏轼因为司马光执政后写了一篇很没有底线的吹捧文章,把司马光说成是大宋的救星,被吹到不知东南西北的司马光误认为苏轼识大体了,决定起复他,不久苏轼就入京,担任帝师。而同时期的章惇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之后两人甚至爆发过一场不愉快,但其中的原因,高俅也不太清楚。不过他能够猜到,多半是章惇让入京担任帝师的苏轼仗义执言,但苏轼犹豫了。当时苏轼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且经历过黄州四年的监押生涯,内心极其脆弱。

    这四年时间里,苏轼虽然是在黄州当官,但他甚至连书稿都需要被定期检查,时时刻刻处在被监视的高压之下。这段时期,让他对皇权了有很深的畏惧,章惇落难,苏轼自始至终没有替章惇说过一句话。

    这件事让章惇寒心不已,同时更怀恨在心。

    当然,高俅是苏轼身边的人,自然要替自己的主人说话:“当时学士刚刚被免除监禁,担心当时开口会引起朝堂再一次的施压,而且学士那段时间深受丧子之痛,无心应对朝局。”

    “别人会听师祖他老人家解释吗?你不了解章惇那个人,我老师在沂水处处受他刁难,甚至在酒宴上让主簿这样的小官就排名在我老师之上,处处羞辱我老师。但这些不过是小事。你应该知道,当今官家年纪渐长,亲政就在两三年之间,章惇入朝执宰天下已成定局首发

    “你再看科举,省试之后是殿试,他如果成了宰相,只要他在殿试的时候表示小师叔的卷子不好,岂不是小师叔此生都没有中进士之日?不仅小师叔的仕途之路会被堵死,连师祖他老人家可能也会受到报复。”

    “这可如何是好?”高俅信了,由不得他不信,章惇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仗义起来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可要是他真的厌恶一个人,恐怕这辈子都难有出头之日。尤其是章惇性格偏激,他可能是新党之中性格最偏激的一员大将。

    对于整人,章惇绝对是不遗余力的死手,手段颇为凶狠。

    苏过的科举之路玄了,这还是其次,毕竟苏过年纪还小,拖几年也没什么。更让高俅忧心忡忡的是,连学士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这让他如何能坦然视之?

    官家一旦执政之后,章惇铁定是宰相。只要官家启用新法,就不可能绕过章惇。因为章惇才是王安石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就算官家没有打算启用新法,但章惇也是官家最为信任的人手。第一,他是神宗驾崩前定下的顾命大臣之一;其次就是,没有他的坚持,官家的皇位都可能不保。

    想到此处,高俅也是一筹莫展。

    章惇之前担任最长的官职是什么?

    副相。

    十多年的副相,如今老臣子多半已经凋零,如果王安石在,还能压住他一头,但如今王安石已经作古多年,章惇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选。而且章惇也维护过官家,不过分的说,章惇当年面对高太后力陈,非官家继大统不可,官家很可能就和皇位没有什么关系了。毕竟,当时支持雍王和曹王的呼声都要比当今官家高。

    高俅以为李逵要脱离苏门,脸色不愉道:“难道这就是你要离开的原因?为了前途,为了仕途,不惜让学士寒心,投靠权贵?”

    “我呸!你以为我是你呀!”李逵当然不会这么干,他不过是想要过的逍遥一些,如今他才十四岁,要死要活的逼自己那么凶狠,至于吗?他当即反驳道:“小爷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你瞅瞅我这张脸,是否觉得富贵逼人,有种人间显贵的感觉。”

    高俅愣住了,他没看出来。

    李逵叹气道:“你就没有发现,小爷马上就要发达了?看看这堆积如山的货物,这哪里是货物啊!这是我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在你眼里当然看不出,但在我眼里,这些东西能够给我换来百万的家产。我都要变成李百万了,还傻乎乎的为了做官的资格而累死累活,值当吗?”

    “就算是中了进士又如何?运气差一点,连个官职都没有,去太学继续当学生。运气好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