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84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84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粮食都是陈米,且多有腐败,不是水泡的迹象。用盘查损失查封了账本和控制了管仓差役,就立刻向学士禀报。”

    苏轼愣住了,这事他似乎不太擅长啊!

    没办法,只能让高俅抱着账本等上了马车,唉声叹气的回到了家中。

    看到儿子在等他,立刻招呼儿子苏过到跟前问:“过儿,你最近可是在货栈帮忙?”

    苏轼不喜欢经商,但对儿子帮忙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是听说儿子在帮忙记账,也不知道水平如何,指着一大堆的账本对苏过道:“为父有一道题目考考你。”

 第136章 死局

    苏过瞄了一眼账本,和高俅确认过了眼神,顿时心知肚明。

    可他能说啥?

    自己在李逵的货栈里帮忙记账,也就是充数而已,真不当大用。看着堆积起来一大摞的账本,脑子隐隐作痛。

    对于查账,苏轼一点兴趣都没有。

    一开始,他见儿子愁眉苦脸的样子,还有心帮忙。可是目光落在了账本之上,又头痛起来。账房记录好的账本,本就是让人查的,想要从中找到问题,真不容易。

    听着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苏轼发现自己有点倦意。

    小心翼翼的离开了书房,在回廊下暗暗埋怨徐让,为什么不查明了之后禀告自己?

    非要出问题了,就让他定夺。让他萌生中被陷害了的感觉。

    想一想,都觉得脑壳疼。

    “哎——”

    苏过打了一夜的算盘,也查了一夜的账目,毫无头绪。

    苏轼大清早就起来,想要看儿子有没有找到结果。随后却发现,儿子正对着账本怔怔发呆,苏轼咳嗽一声,走进了书房之后。

    苏过这才警醒过来,抬头对苏轼道:“父亲,孩儿让父亲失望了。”

    “算了,这不是你的长处。”苏轼要是章惇那样的性格,早就骂上去了,章惇是见不得儿子是个无能之辈的心高气傲之人。但苏轼心态一直很好,好到,他这时候已经开始安慰儿子,并且还偷偷安慰了自己一把。

    辛亏不是民变。

    真要是民变,他更抓瞎。

    别看苏轼曾经写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之类豪放到让人欣然神往的诗词。可真要让他平叛民乱,恐怕一点办法都没有。很可能最后他只能表决心上奏朝廷,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仅此而已。

    好在苏轼运气不差,没遇到让他无所适从的大难。

    仅仅是一个义仓出现问题而已,就算是查不出来……

    苏轼捋着胡须惆怅不已,要是真的没办法找出问题,岂不是说明自己是个糊涂官?

    下定决心,苏轼决定鼓励一下儿子苏过:“过儿,再耗费些精力,你我父子荣辱就在此间。”

    把一生荣辱都赌了上去,苏过顿时压力倍增,可是查账是技术活,他一个毫无经验的生手,怎么可能在账房先生做出来的账本中找出纰漏?

    苏过苦着脸无奈道:“父亲,非是孩儿不肯出力,只是这事……唉,对了,李逵或许有办法。他能经营货栈,说不定对账目有多研习。”

    在此之前,苏轼听说李逵会查账,肯定恼了,此乃雕虫小技,不足以称道。读书人,自然要以诗文为主业,研究查账技巧,岂不是舍本逐末?

    可如今的苏轼也不顾上这些了,急匆匆的起身去找李逵。

    苏过忙拉住苏轼道:“父亲,他们不在家里,要去码头找。不如让高俅去把人寻来,再做打算。真要是办不成,也只能将此时掩盖下去了。”

    义仓出现问题,这是动摇地区保障的最大不安定因素,苏轼是想要做好官的王命之臣,怎么可能就此算了?

    把希望从儿子身上落到了李逵身上之后,自信再一次回来了,就见苏轼挑眉道:“莫说丧气话,此事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李逵被高俅急匆匆的从码头找来,当苏轼父子将一大堆账目推到了他的面前之后,顿时愣住了。他一路上还在背书呢?

    没想到是来核对账本。

    哀怨地瞪了一眼高俅,也不说清楚。

    “师祖,李逵来了。”

    “来得好,赶巧义仓的账目需要核对,听过儿说你经营有道,善于记账。不过经商毕竟是贱业,你将来是要准备出仕的,政务才是本分之术。有道是,天下大道,万变不离其宗。既然你有经营之能,师祖就考考你的才学。”

    苏轼老脸一红,他总不至于在徒孙面前说自己不会查账吧?

    这要说出去,岂不丢脸?

    李逵这才松了一口气,心知肚明,恐怕颖州的府库里出现了问题,而他的师祖老人家摆不平。看苏过顶着连个黑眼圈,恐怕一夜没睡,也被这账本给难住了。李逵倒是不在乎,查账他还真的会,但是他会的查账办法和大宋的有点出入。他虽然是文科生,但学的可是金融,会计算是本业之一。

    但不要紧,现代会计肯定要比宋朝的先进的多。

    查账之前,总该问清楚缘由:“师祖,这账本是义仓的吧?”李逵翻看了一本账本,记录的要么是菽,要么的黍,要么是稻。显然是官府控制的粮仓。而官府控制的粮仓,除了军粮的粮仓之外,就只有义仓了。

    苏轼闻听一喜,看来李逵真的懂,终于找到能办事的人了。

    颔首道:“不错,正是义仓。”

    “不知师祖可否让我去义仓查封粮仓,现场盘点总数?”李逵说的自然是正规的查账手续,盘点仓储,然后再核对账目。

    这也是正常的盘点办法。

    也是正当的要求。

    苏轼也知道李逵的要求很正当,但是义仓已经被冲毁了,粮食泡水之后,要么发芽,要么不能使用,只能当肥料。徐让之所以将这个难题告诉苏轼,因为他发现了义仓的粮食竟然都是不能食用的腐败霉变之粮,粮食霉变之后就成有毒之物,连牲口都不能吃。

    这种粮食,连管理义仓的仓监都不敢发出去,要吃死人的。

    这才将问题捅到了苏轼这里。如果苏轼也没办法,估计只能和徐让商量着捂盖子了。

    或许下一任会有办法治这些蠹虫,但对他们来说,为官一任,只要不出大乱子,就是天下太平。

    这也是官场的规矩。

    面对李逵的正当要求,苏轼为难不已,只能实话实说:“李逵,这确实是义仓的粮食,但是前几日发生水患,粮仓内的粮食都已经泡水,不少粮仓已经倒塌。粮食确实有不少,只不过经过勘验大部分都霉变了,不合常理。”

    “这天气,发霉可不容易。”李逵认真的听着苏轼的描述,深怕落下一个字。他从中也听出了问题,义仓的粮食数量可能没有出大错,但是无法核对总数。等于是毁尸灭迹,属于无头案。

    而仓监恐怕也有恃无恐,不怕苏轼和徐让查验。

    粮食有不少,但坏掉了,还让水灾给祸害了,这就是一笔糊涂账。

    苏轼见李逵表情凝重起来,心头七上八下的,但失望多于期待。犹豫良久,才问李逵:“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李逵自然能够听出苏轼心中的不甘。

    他还真的有办法,慎重的点头道:“有!”

 第137章 莫须有

    从表情上看,苏轼此时的面色是放松的,就差当即表扬李逵一句:“有人杰在,老夫无忧矣!”

    可惜,这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啊!

    因为一旦说出口了,就表示他对义仓发生的贪腐束手无策。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义仓内养了一群蠹虫,怎么可能一仓的粮食都是霉变的粮食?

    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吗?

    苏轼从紧张的情绪中彻底缓和了过来,换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坐姿,情绪也高涨了起来。他原先大概以为,已经是死无对证的案子,还有转机的机会,这让他就有种天下尽在掌握的安然:“人杰,你快说说,从哪里收罗这些蠹虫的罪证?”

    文学家,在遇事的时候,隐藏在身体内的丰富情感,会如同涌泉一般,突突的往外冒。一对因为长年熬夜,加上酗酒,放纵,如同食铁兽般萌宠的黑眼圈,傻傻发愣。

    最多也就是哀叹一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面对也阴谋,他们毫无办法。

    面对丑恶的官场贪腐,他们也没有办法。

    面对穷凶极恶的外敌,他们更没有办法。

    苏轼也是这样的人,他博学善文,但面对具体事务,总是毫无头绪。就算是看出了问题,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这不是他们笨,而是因为文士都有一条道德底线,他们不会过度的猜测人性的恶的一面,反而会颂扬人性之美。这关乎到他们生命的意义,人生信仰。一旦他们连这点底线都不要了,那么他们就从一个文士,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佞臣。

    在说办法之前,李逵先要问清楚:“师祖,你是怀疑仓监已经出问题了是吗?”

    苏轼歪着脑袋想了想,不是怀疑啊!是肯定出问题了。于是,他点头道:“没错。”

    他没有解决的办法惩办管理义仓的仓监的贪墨,这不才让儿子代劳。儿子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出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思,才招来了李逵。

    当李逵告诉他,有办法的时候,他有种人生走在阳光下的温煦舒缓。苏轼自信满满的认为,在他宦官生涯的末期,终于要办成一件影响他人生的大事。

    可李逵这小子太墨迹,这也问,那也问。

    不会这小子也没有办法,来消遣老夫吧?

    苏轼眯起眼睛,威慑力全无,要是章惇这样,恐怕早就有人发抖颤栗,说不成一句完整的囫囵话了。可苏轼不一样,他宛若一个患有眼疾的老夫子,装出凝重的样子,试图用目光来给人压力,却露出毫无伤害性的表情。

    “义仓,也叫常平仓,是朝廷体恤百姓的义举,也是灾荒之年本地百姓救命的依靠,不容有失。任何可能出现的舞弊贪墨,在平时看不出来,也无碍大事。可一旦在灾荒之年,就是要命的大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轻视。”

    在李逵如同豹子狩猎一般的眼神之下,苏轼终于心虚了起来,摊开双手道:“我怀疑有什么用,没有证据啊!”

    “师祖,这也是我要说的,办法是有,可是比较极端。因为义仓被毁,账目就算是出现问题,因为没有了实物佐证,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既不能给可能贪墨的官吏定罪,更不能追缴这些人贪墨的财富。所以,认定他们犯罪了,很重要。因为不管从账簿还是义仓的粮食入手查账,都没有办法定他们的罪。即便我们明知道他们肯定中饱私囊了,也束手无策。”

    李逵铮铮有词的表现着自己的立场。

    在一旁安静的听着,似乎永远没有机会插话的高俅却抬手道:“学士,我认为仓监出问题了,就拿响水河的义仓来说,管理义仓的是贾员外,同时也是义仓的仓监。”

    “员外?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也敢称员外?”

    苏过不解道。

    邱掌柜作为被专业人士开口解答道:“称呼他为员外,不是说他身份有多高,而是代表他拥有足够的钱财,有铺子,是不折不扣的乡绅。”

    作为专业人士,邱掌柜是很清楚这样的账是查不出问题的,连盘查的实物都没有,还怎么查账?

    就算是账本漏洞百出,也无济于事。

    他很赞同李逵的说法:“学士,三公子,李公子说的没错,账目即便混乱,也查不出结果。”

    “这可如何是好?”苏轼整张脸都垮了下去,随即不甘道:“可是人杰刚才说有办法的啊!”

    李逵解释道:“师祖,我说的有办法就是认定他们监守自盗,然后封查他们的资产,包括房屋,田产,还有谱子,银钱。这是第一步。其次,就是将他们没有担任义仓仓监之前的资产进行对比,比如说,这段时间内,仓监家里每年都会增加一百亩土地,而这些土地的价值多少,如果他们贪墨了,那么肯定有大笔的财产说不出来路。”

    “然后呢?”

    苏轼觉得这个办法有点莽,这么一来,岂不是显不出他的手段?

    “一仓的粮食,并不是小数目,而且我怀疑他们每年都在这么做,那多出来的财富就比较客观了。对了,您老发现周围有土匪什么的吗?”

    李逵觉得这个办法简单是简单了一些,加上极其粗暴,但是胜在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少精力。

    苏轼皱眉道:“你不会是想要攀污他们吧?”

    “师祖,衙门胥吏而已,死就死了。再说了,衙门的胥吏有那几个行事正派的?不算冤枉了他们,就算是冤枉了人,认倒霉不就完了吗?”

    李逵道:“不仅如此,衙门胥吏不勾结贼人,也少见的很。”

    苏轼有点为难,按照李逵这架势下去,就是将仓监的罪往打了说,然后动用官府的威严,气势就是大刑伺候,直到仓监屈打成招。而招供的方面只能是他们私下里收买义仓苏储备粮,用来谋私利了。

    李云原本只能站着听,可这时候也忍不住开口了:“师祖,李逵说的没错,胥吏好人少,坏人多。”他爹原本就是胥吏中的一员,可自从李清辞去了捕头的营生之后,衙门里的人也时不时的来打秋风,李云也是一肚子气,早就没有胥吏子弟的自豪感。

    苏轼为难的踌躇起来,原以为李逵有什么好办法,可李逵的办法有点彪,一个不好,他不仅没能惩办犯事小吏,连带着自己坐实了昏官的名头。

    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变成‘狗官’,得不偿失。

    苏轼忧心不已,哀叹道;“难道就没有一个可行的好办法,找出他们犯罪的证据?”

    “证据?莫须有,只要认定这人犯罪了,先抓了再说。”李逵苦心婆心道:“真要实据,想要找出来,除非他们内讧,但寻常时候不可能发生。师祖,这办法虽然粗暴了一些,但见效快。再说了,我们可以一边将人押入大牢之中,一边调查。真要是弄错了,或是找不到证据。把人放了不就完了吗?”李逵不觉得自己的办法不好,因为他不喜欢麻烦。

    先把人抓起来,然后大刑伺候。最后要是没有证据证明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