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87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87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皇帝也不会将所有的判处决的罪犯都勾决,而是会留下三分之一的罪犯,让有司复查。来来回回,一两年还真的办不成,没出结果呢,徐让的任期就该到了。

    然后一干案犯大概率被放出来。

    这对任何官员来说,都是挑衅。

    可没办法,大宋就是这样的制度,衙门之间互相牵制,互相扯皮,然后大家任期到了,相继腾地方之后,把罪犯给忘了。

    李逵听出来了徐让的心思,想要一劳永逸解决颖州的这个祸害,算是为官一任,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可徐让自己做不到,才想到了靠着苏轼的名声来解决贾道全。

    苏轼可能也感觉到了其中的麻烦,没有明确表示。

    在官场,没有明确的表示,意思两个字——没戏。

    徐让又不是头一次当官,他哪里不清楚苏轼的顾及。至于李逵这些人,在他看来不过是儿戏。之所以愿意和李逵说这么多,纯粹是憋得慌,堂堂一个通判,再不济也是个从六品的文官,却让一群赢蝇营狗苟之辈治的没脾气,心中自然积攒了不少的怨气。

    想要和人说,却没有倾述的对象。

    这才有了和李逵一吐心声的谈话,可惜,从李逵吐槽他官职太小的那一刻,老头生气了,有种自己瞎了眼,自己准备的点心让狗吃了的后悔。

    徐通判正准备离开,李逵却拉住徐让道:“大人,你手上就一点证据都没有?”

    “我朝不已天灾降罪,就算是义仓出了问题,他们也得不到该有的责罚。唯独老夫手中有他们侵吞土地的证据,但这也不一定能成为证据。”徐让尴尬道,他调查了贾道全等人三年,却什么有用的证据都没有找到。

    这让一心想要惩办这伙人的徐让有些汗颜:“不过老夫在颖州为官的这几年,仅贾道全名下土地就增加了170顷。”

    “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是通过抵押和借贷获得,这虽是民间借贷往来,官府也不能管。老夫只有从经界所得来。”徐让为了避免自己成为昏官,还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任何一个官员都能做到。毕竟去大宋经界所查询地契记录并不难。

    (经界所是管理土地房产的机构,所有的记录登基在砧基簿上,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鱼鳞册,为县衙户房管理。)

    李逵闻听也是倒吸一口凉气,这钱捞的也太容易了一点吧?

    一万七千亩土地,这得多少钱?

    问题是常平仓的仓监是个不入流的小吏啊!

    李逵本着有用没用的原则,向徐让讨要:“劳烦大人能够让小子抄录一份。”

    徐让动容道:“你还是想要办他?”

    随即摇头道:“难难难!此人狡猾多端,恐怕不容易啊!”

    李逵就差翻白眼了,他看着是年纪不大,但是激将法对他没用。因为他冲动起来,不用激将就冲出去了,要是不想动弹,激将的结果很可能把人都捶一遍。

    李逵也没打算和徐让继续纠缠下去,别看他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谁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

    他可不会随便信任一个文官。

    “高俅,高俅!”

    “来了。”

    “跟徐大人去抄录一份地契记录。”

    “为什么又是我?”

    高俅表现出抗拒的样子,愣在原地不动弹。可是李逵一句话,就让高俅屁颠屁颠的跟着徐让走了:“高俅,你的字在我们几个之中最高明,笔力最为雄厚!不过……”

    “别……别说了,哥哥去了。”高俅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书法,他能跟在苏轼身边十来年,天天临摹苏轼的字迹,不敢说是书家吧?但也是小有所成。

    这一去,就足足了抄录了两个多时辰,回来的时候也不喊累,而是摇头晃脑道:“触目惊心,触目惊心,这小小的仓监,竟然有如此家财,我要是他,这辈子就知足了。”

    苏过头痛不已,高俅羡慕的人,似乎应该是监守自盗的嫌疑犯啊!

    这厮的道德水平也太低了。

 第140章 激怒老实人

    170顷土地。↙↙↙↙,※o◇

    就是一万七千亩。

    “颖州的好地很多,粮食产量也很高,淤田的亩产甚至有三石多。水田也比旱地产出不知道要好多少。土地价格不会太低吧?”

    “我老家的旱地一年才产一石而已。”李逵羡慕道。

    李云鄙夷不已:“百丈村人种地不过是将种子撒在地里,也不劳作,算什么种地?”

    “就你怪坏多。不过颖州的地价也贵很多。”李逵将几宗土地交易的价格对比,得出了结论:“之前看到过,最低的在二十多贯一亩,最好的七十贯。”

    “算五十贯一亩,这170顷的土地,就价值十五万贯。”

    “丝——”

    “丝——”

    “丝——”

    ……

    李逵几个,他们之,李逵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如今手握三万贯现钱。当他看到一个不入流的仓监,就能坐拥十五万贯不动产的时候,眼珠子都像是烧红了的铁一般滚烫。

    高俅倒吸一口冷气,他不久之前还在为一个月多一两贯钱的收入而沾沾自喜,却发现一个不入流的仓监就能坐拥如此多的财富,羡煞人也!真要有这么多田产,他怎么可能会离开老家,纳个十七个小妾,然后见天的出门挥霍,没别的,爷们就是有钱,想想都让他神往不已……不过他是开封府人,真要是老高家坐拥这么大一片土地的农庄,估计高俅早死了。开封府周围的田庄都是权贵眼的宝贝,他一个普通军户子弟,拥有这么大一片田庄,就是犯罪,就是该死。

    李云更惨,他根本就算不过来十五万贯能换成多少制钱,这货以前的零花钱按个算,还是在李清高兴的时候,才会随意赏给他。李云羡慕的吸了吸鼻涕,羡慕道:“当官真好!”

    “仓监几品?”

    “从!”

    “好像混个仓监也不难。”

    ……

    苏过有点心惊胆战的慌乱,他真怕李逵几个眼热这挣钱的速度,下场捞一票。别看李逵才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挣了三万贯,可苏过也知道,这钱不是他的,按照他的估算,李逵最多也就能得到三千贯。可实际上,李逵得到的要比他估算的多的多。

    至少在一万贯以上。

    但这才几个钱?

    和十五万贯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就算李逵有十五万贯现钱,但是他想要购买同等价值的土地也没有希望。

    北宋的土地购买,手续极其麻烦。

    先要所有的亲人都同意,七大姑大姨,叔叔伯伯的一大窜,他们同意不过是第一步,还需要邻居同意,乡里审批,县里审批,还要州里审批。一圈流程下来,只要有一个不答应,就完不成交易。

    唯独有一种情况不同,就是典当之后无钱还款,不得已,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2■3o⊥基本上百姓失去土地,都是这么个流程。单独买卖的很少。

    除非当冤大头,按市价的好几倍的价格购买,才有希望将钱全部换成土地。

    “我们是来查账的,可不能对财帛动心!”苏过义正言辞的对李逵几个提点,不要忘了初心,你们这样下去很危险。

    高俅立刻表示他和苏过的立场是一致的:“是啊!人杰,你已经不缺钱了,就不要动这心思了。”

    李逵翻着白眼道:“你连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你敢说不动心?”

    苏过捂着额头痛苦不已,可他却冒出了一个问题:“贾道全这个人是如何积累数量如此庞大的财富的?说他经营有道,只有一家米铺,一家当铺,除此之外就是仓监的俸禄。说出来让人无法相信。”

    同时他也很疑惑,颖州可是产量重地,拥有数量庞大的农田,每年都产出数目庞大的粮食。按照颖州的人口来说,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现状也是如此,颖州连年受灾,但朝廷根本就不需要救济,颖州本地的产出就足以让颖州百姓吃饱。

    李逵也很想知道,但是他更有兴趣探究贾道全是如何用手不多的资本,撬动数量如此庞大的不动产的,这货也得亏是个仓监,要是他当户部尚,或者三司使,大宋的朝廷该富成什么样?

    “要想知道他们的经营手段,只要知道他们手能够动用的银钱就能知道大概了。”这些天,李逵将手的数据和资料都已经整理了一部分,只要完成之后,就能知道这伙人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撬动如此巨大的财富。

    苏过对此一筹莫展,还以为这些天跟着李逵做无用功,没想到李逵有办法通过哪些很粗浅的数字就能估算出以贾道全为首的经营之道。

    别说苏过了。

    高俅更想知道。

    他一度有点崇拜这个叫贾道全的仓监,这可是将近百万贯的地产,真要有这么多钱,他还要什么名声?

    接下来的两日,李逵不断的誊写录入数据。

    随着一笔笔的数字录入,李逵还制作了一张颖州粮价拨动表。

    颖州只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粮价异常,而这三个月的时间,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间。百姓手没有余粮,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开始疯涨,会维持到将近百贯的程度。因为时间太短,就算是引起官员的重视,等到粮价回落之后,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小师叔,你看这里,三四五三个月时间,粮价突然攀高。而我同时发现,这段时间也是土地交易最为频繁的一段时期。”

    李逵指着走势图,而苏过一脸凝重,心头却慌得一逼。他看不懂,看不懂坐标,看不懂李逵划出的走势,他什么也不知道。

    可让他更慌张的是,他居然是这个四人小组名义上的决策人。

    李逵继续说着:“颖州拥有人口四十万,其十万人脱离了土地,也就是说,种地的百姓有三十万人。暂时先剔除这些人,假设他们不需要购买粮食。十万人三个月的口粮需求差不多就是十万石。而粮食波动造成这些人多支出了将近一贯钱的之处。因为数字不算太大,大部分人都能勉强渡过。”

    颖州是大城市。大宋之前的唐朝,全国有一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1座,长安。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5座。但是大宋发展一百年之后,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5座,十万人口的城市52座,颖州过几年就会升格成府,自然也是这52座超级城市之一。

    所以,颖州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一点不用担心。

    “可是他们没有土地啊!”

    苏过皱眉不已,他总觉得李逵说的有点不在点上。

    李逵笑道:“小师叔,你要联系这看。月份是夏粮开始采收的季节,按照其他州府,这段时间也确实是粮食最低的时候。大概在二十一斗左右,一石粮两百。但是我发现治市官的记录里,颖州这时候的粮价只有不到十五,有时候只有十四一斗。”

    “这就导致一个口之家,拥有十亩水田,一年产出30石粮食,投入一成,每口一年口粮3石,最终能够用于其他支出的变现资产,去掉1石左右的粮税。也就是粮食大概只有8石。即便卖给粮商之后,获得的钱1200,同时人头税每人120,永远可支配的钱只有720,按照一贯兑换770来算,一户拥有口人的自耕农,一年可以用来支配的收入仅仅只有半贯。其实还要去掉买盐的钱,这是必要开支,可能留给这家人的收入没有盈余,反而会有所亏欠。”

    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苏过都惊呆了,突然惊叫道:“李逵你是说,农户很可能卖掉了口粮?”

    李逵黑着脸点头道:“没错。同时,我可以断定,义仓在夏粮刚下来的时候并没有购入粮食,而是等了一个月。因为义仓的采购粮价在25,这是夏粮缴纳之后一个月的事了。损失的是官府的钱,但得益的米商和仓监等人。这一个月,也是颖州几家米铺购入粮食的时间点,他们可以将粮价压的很低。导致很多急于还账的百姓,根本就无法获得还账的能力。一旦把口粮都卖了,或许也仅够还账,但是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颖州地方的借贷倒是和其他地区差不多,月息分。这么大的一笔利息,普通百姓一年收入都不够还账,怎么可能将抵押的土地拿回来?只要三年,这家农户就破产,彻底成为无产之人。”

    “而这些土地就不得不落入了米商,仓监这些人的口袋之。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帮人虽然敛取了数量惊人的财富,但是他们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多少本钱。很可能他们的本钱来自于元丰年的那次大火,那年神宗皇帝大行,没有人会在意烧毁了五万石粮食。”

    苏过终于看明白了一些,坐标这种知识,只要弄明白了其的关系,就能看出点眉目。苏过的脑子很好用,至少在高俅一俩迷茫的时候,已经趴在走势图上比划了一阵。

    良久,苏过抬头看向李逵,问:“这么说来,我们只要解决了这三个月的粮食紧张局面,投入十万,哦,不,只要万石就能解决颖州百姓的困境了吗?”

    “小师叔,你想简单了。”按照正常的想法,确实是这样:“官府即便投入了粮食,也不能解决困境。因为官府只能通过粮商来销售粮食,你认为颖州的米商还有几个是干净的?他们就算是咬着牙,也要将市面上的粮食都收入自己的粮仓之。为此,他们不在乎钱财。”

    “另外,小师叔,你可能不知道民间的借贷方式,一亩地值五十贯,作为质押物,没有人能够借来五十贯。由于高额利息存在,很多百姓是缺多少钱,借款多少钱。有时候是十贯,有时候是五贯。以十贯为计算,一年之后还款20贯,但是两年之后还40贯,三年之后就是80贯……一旦三年无法还款,抵押物就绝对不可能再收回来了。失去了土地之后,这些百姓要么在原来的土地上继续耕种,但是身份变成佃户。要么就远走他乡。”

    “人总有生老病死,还有花钱的地方,一贫如洗的他们,如果继续借贷,恐怕只有生生世世成为奴仆。也不用签订契约,小孩子一生出来就肩负巨大的债务,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他们就算没有奴仆契约,也和奴仆没有两样了。”

    “该杀!”

    就连老好人苏过都看不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