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186章

文唐-第186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校、医学院、书院,第一个是专门训练军官的地方,李世民亲自担任校长,估计没少去。第二个是长孙无垢亲自负责,她时不时都会去住几天。

    第三个虽然和帝后没有直接关系,但大字典编辑小组就在这里。现在已经有超过百名名师大儒参与,影响巨大。

    再用原来的那条小路就显得寒酸了,所以就修了这条宽敞的驰道。

    对此岳山自然也是高兴的,往大了说家乡因此受益,往小了说以后他往返京师也方便了。

    两人一路纵马很快就来到四姓坪,远远的就看到不少人在地里劳作。自然也有人发现了他们,等认出是岳山后,就开始大声欢呼起来。

    “清水候回家了。”

 389 回家

    一路上不时遇到熟悉的乡人,岳山都会停下打声招呼,所以没一会儿整个四姓坪都知道他回来了。

    大人还好说,小孩子们纷纷跑过来围观。把岳山看的直皱眉头,倒不是嫌烦,而是已经到了上学的时间,怎么这么多适龄儿童在大街上游荡?

    很快他就看到了几道熟悉的身影,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忽略了什么,连忙喊道:“冯易、陈仲你们过来。”

    冯易、陈仲等人其实也是知道自家师父回来了,特意过来迎接,闻言马上跑过来行礼。

    岳山挥挥手道:“今天怎么没有去上课?”

    “回师父,今日周六,双休日。”冯易回道。

    岳山一拍脑门,道:“你看我,都忙糊涂了。你们没事儿吧?走和我一起回家。”

    “喏。”几人连忙跟了过来。

    怕伤着小孩子,岳山也没有骑马而是步行往家里走去,路上还不时的询问几人的近况。当然,主要问的是自己两个弟子。

    两人都一一作答,让岳山对四姓坪和书院的近况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不过了解的越多他心情就越沉重,事情恐怕并不如裴矩信中所说的那么美好。

    不过此时他才刚回来还不是操心这些的时候,等他把家世处理好在去解决这些问题。

    之后他就开始观察两个弟子,发现两人的性格和几年前截然相反。

    小时候自卑的冯易变得神采飞扬,说话比较主动,展露出超人的自信。而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陈仲却显得有些安静,话也比较少。

    如果换成一般人,或许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上辈子就是老师的岳山却非常了解。

    冯易心智比较早熟,和他爹冯箩筐去过几次镇上,还去过一次京城。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的渺小,所以自卑。

    但后来拜了岳山为师跟着学了许多的东西,知道自己获得了通往高处的机会,重拾信心。

    再加上又比较好强,不愿意丢了师父的面子,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露出来。

    陈仲恰恰相反,小时候虎头虎脑比较憨厚,又没有见过世面,无所畏惧,正应了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句话。

    后来长大懂事儿了,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力量的渺小,反而慢慢收敛起自己的性子,变得比较内敛。

    但这两种性格也说不上好坏,全看引导。

    引导的好就是积极自信和内敛成熟。引导的不好,冯易的性格就能变成自大刚愎,陈仲会变得越来越沉默最后缺乏自信。

    而培养学生恰恰是他的长处,所以这会儿岳山心中已经在构思因材施教的方案了。

    回到家门口,已经得到消息的岳老四两口子和岳水儿以及岳二娃一家都在大门口迎接。

    见到自己的儿子,岳山娘抱着岳山放声大哭。岳老四虽然没有这么失态,但也不停的抹眼泪。岳水儿则没有想那么多,在一旁又蹦又跳,欢迎兄长回家。

    岳山好不容易把亲娘哄好,才有空给岳二娃等人行礼问好,之后一家子回到家中。

    家人围着岳山,不停的嘘寒问暖,询问在外面的情况累不累之类的,岳山就捡高兴的简单说了一些。

    乡邻知道他回来,不少人送来了礼物。现在四姓坪也是有名的富裕村子,这倒不是岳山的功劳,当然了岳家的帮衬也是有一些的,可大家致富是自己劳动的成果。

    朝廷给每家都分了几百亩地,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把地都开垦了出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自然就好过了。

    走亲串友的时候也不再吝啬,虽然送的东西不一定好,可都是心意。

    岳山家自然是把礼物都留了下来,但都一一记在了礼单上,等将来还会一一还回去。

    不过此时的还礼就是正常的礼尚往来了,别人送了多少他们就还等价的礼物。

    多还一些的事情发生在大家穷的时候还可以理解,是帮衬乡里。

    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在多还礼就不好了。有人会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有人会觉得你岳家看不起人什么的。

    所以等价是最好的。

    中午,岳府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岳老四和岳二娃开始分别给他讲家里的情况。

    岳老四说的大多都是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种了什么收成多少之类的。

    岳二娃说的是岳山封地和庄园的情况,那些都是他和他的子孙在帮忙打理。

    虽然对于岳山来说这些都不值一提,但还是耐心的听完,并对他们的努力表示了认可。

    然后就是岳山娘拉着他说一些家长理短,谁谁谁家的孩子和你一样大已经结婚了,谁谁家抱孙子了。顺便抱怨了一句长乐长公主为啥才六岁,要是和你一样大就好了。

    提起皇后和长公主,她马上就兴奋起来,不停的说皇后多温柔,长公主多聪明乖巧。顺便贬低一下岳水儿,说她多不听话,多不让人省心。

    把一旁的岳水儿气的嘴巴噘的能挂水壶。

    越到晚上,岳家四口一起吃了顿饭就各自休息。

    重新睡在自己的床上岳山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经常往外跑他早就已经习惯了,也没有什么认床之类的习惯。

    他在回想今天的所见所闻,并思考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岳府就变得门庭若市,前来送礼送拜帖送请帖的人络绎不绝。岳山自然不可能谁都见,视情况给出答复。

    还有直接登门拜访的,不过这种都是关系莫逆之人。比如裴矩,带着李德武第一个上门,岳山亲自招待三人谈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刚送走裴矩王绩又来了,这位不但是空着手来的,连吃带拿走的时候还抱走了两坛酒。之后敬君弘、苏定方、刘仁轨、席君买等人先后来访。

    最后一波来的是书院的管事儿,岳山直接闭门向他们详细的了解起书院的情况,总体来说喜忧参半。

    把这些人送走后,岳山心情颇为沉重,看来书院的事情真要好好处理一下了,要不然就改姓了。

 390 货币

    所谓的改姓并不是有人要抢他的书院,而是书院教授的内容渐渐偏离了他设定的方向。

    当初他自己编写了教材教授学生,还给学子们分成三个年级,知识的深度逐级增加。他编写的岳学五书还掀起了小范围的讨论。

    本来一切好好的,可就在他去棣州任职期间发生了意外。

    这事儿还要从贞观大字典编撰说起,一开始字典编撰工作被大多数人无视甚至嘲讽。尤其是世家大族,简直把这事儿当笑话看。

    在他们看来,野蛮人一般的李家能搞出什么有深度的东西来?

    全靠李纲、裴矩、王绩等人的关系聚拢了一帮人做这个工作,可随着字典框架的建成并流传出去,大字典的宏大终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就连世家都不开始忧心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想参与进来,有些人裴矩和李纲能拒绝,有些他们不但不能拒绝,还要深表欢迎。

    来龙首山书院的大儒越来越多,难免就有谁‘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去给书院的学子们讲讲课什么的。

    他们当然不会用岳山的教材,而是用自己的教材,讲自己最擅长的学问。安排好的课程全部被打乱,岳山的授课计划几近停滞。

    而且这么大儒讲课,对有一定基础、人格初步养成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好事儿,可对于一帮子小学生来说就是坏的不能再坏的事情。

    这些刚刚接触学问的学子人生观价值观什么的都还没有建立,被那些大儒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顿时就晕了头了。

    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也不知道谁说的是错的。有时候明明两个人的意思截然相反,可为啥感觉都有道理呢?

    还有一层原因是,这些人对岳学五书并不是全面接受,甚至可以说评价并不高。他们在课堂上也是毫不避讳这一点。

    学生们一听这么多大儒都说岳学五书不好,他们会怎么想?

    所以岳山才说,他要是再晚回来一段时间书院就不姓岳了,他利用书院传播新思想培养革新派的计划也将付诸东流。

    这是他无法忍受的,必然要纠正。不过纠正也需要方法,这么多大儒齐聚一堂,那是文坛盛世,如果粗暴的把人赶走才是愚蠢。

    最好能想个办法,即把这些人留下,又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授课。所以他并没有急着去学堂处理这个问题,而是在家思考对策。

    顺便给李世民写了两个折子,一个是开发春申江的折子,一个是关于银币的折子。

    有后世魔都为样板加上开发棣州的经验在,开发春申江的折子还是比较好写的。

    岳山先是分析了春申江的地理优势,然后有说了开发此地的战略位置,比如对整个东南地区的辐射,最后说了一些开发此地的对策之类的。

    洋洋洒洒七八万字,在古代来说堪称篇幅巨大了,因为许多书籍都不一定有那么多字。

    而且他用的是半白半文的句式,而非正统的文言文。这自然也是有意为之,就是想通过自己慢慢的让日常文书趋于直白化,写那么生涩难懂真没必要。

    当然了,文章之类的继续用文言文写还是没问题的。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慢慢来,先从公文改变。

    折子写好后直接送进宫他就没管了,重心开始放在银币上。

    这个折子才真的不好写,必须要让李世民明白货币的重要性,又不能出现太过于专业的词汇,比如给他讲金融他也听不懂。当然,主要是岳山自己也不懂。

    他只能用自己所知不多的知识,再翻译成唐朝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之一份折子涂涂抹抹写了四五天才勉强写完。

    这还不算完,为了增加说服力,他想直接拿着实物去见李世民。所以折子写好后他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叫了过来。

    让他召集了一大帮子木匠、铁匠、银匠、石匠等等匠人过来研究如何铸造银币。

    唐朝正经的货币只有两种,一种黄金一种铜。而且黄金只能作为财富的象征进行储存,不能再市场上流通。

    出去吃饭用黄金付账,别人找不找的开且不说,首先是违法的,朝廷规定不允许使用黄金结算。

    当然了,这只是指普通小额交易。真正的大宗交易还是用黄金的,但这种情况特别少,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只有一种,铜,准确说是铜钱。绢帛粮食也可以换东西,但这就属于以物易物了。古代经常闹钱荒就是这个原因。

    初唐的钱荒非常严重,很多后世人或许无法想象,如此强大的初唐一半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钱荒对经济对国力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老百姓也不方便,所以岳山就想对货币下手。

    首先就是把白银变成合法的货币参与到交易中来。

    但把白银变成货币也分许多种情况,是如原来的历史上那样用散碎银子银锭之类的直接当货币使用,还是更进一步铸造成银币。

    岳山是倾向于后者的,前者太麻烦了。而且收税什么的还要重新把碎银子铸成银锭,这中间太容易滋生贪污了。

    原本的历史上就有火耗一说,火耗就是把碎银子铸成银锭会有损耗,这个钱必须百姓补起来。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火耗就是扯淡,然而这种杂税一直收了几百年,很多贪官污吏把火耗定的比正税都高。

    岳山觉得,不管从哪方便来说,直接搞银币都更加方便。

    可金属货币的铸造方法也分为许多种,和铸造铜钱一样浇铸还是锻铸?

    浇铸成本高质量也差很容易被造假,锻铸需要机械,然而唐朝还没有。但岳山依然选择了锻铸。

    虽然他不是学机械相关专业的,但见过冲压机,还看到过老古董水力冲压机的草图。

    虽然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还是知道的,结合现代电动冲压机的模样,仔细琢磨应该能造的出来。

    所以他把那些工匠召集到自己的小院,一起研究冲压机。

 391 冲压机

    研究的过程非常简单,岳山把自己还记得的一些结构画了下来,然后给这些工匠讲解了自己需要实现的功能。

    虽然这些工匠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机械技术,但都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匠人,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

    在岳山给出的大体框架下,他们发挥‘我寻思之术’很快就拿出了一套方案。没有做后续的验证,直接上手制作了一套实物。

    果然,这样做出来的机器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办法运转。不过岳山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也没有失望。

    这些工匠不是专业人员,他们更擅长在实物上总结经验进行改造,而不是对着图纸做理论认证。

    第一套冲压机就是给他们做研究用的。

    有了实物,接下来的进度出乎岳山意料的快。这些工匠只是看了一眼就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某些零件尺寸大了,或者结构不合理之类的。

    然后重新打造替换,机器果然比第一次强了许多,起码每个结构都联系了起来。

    之后又对岳山画出来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倒不是岳山画的有问题,而是时代不一样技术水平不一样,他画出来的结构或许没问题,但以唐朝的条件根本无法实现。

    这些老工匠根据唐朝现有的技术对这些结构进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