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205章

文唐-第205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个好处给李世民……你一个臣子大过年的给全国百姓发福利,想造反吗?这个好处必须给李世民,也只能给他。

    再说了,如果这个好处不给李世民,他会以朝廷的名义下发禁止倒卖的命令吗?

    岳山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给带鱼打开了市场、赚了一笔钱、还能在李世民面前落好——大家各有所得。

    在卖鱼的摊位前站了一会儿,买鱼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在买到鱼之后都在高呼圣人福寿无疆之类的,两人相视一笑就绕道离开了。

    对于他的这种操作方式,尉迟宝琳佩服的五体投地。难怪这位能混的这么吃香,比不了,比不了。

    往前走了一段路拐弯就上了主干道,这里更加的热闹,用摩肩继踵挥袖成云一点都不夸张。两人随波逐流,跟着人群缓缓往前行着。

    走着走着就发现前方有一行车队在缓慢行驶,这支队伍非常庞大,车辆一眼望不到头。本来这没什么稀罕的,长安城富人云集,时不时就有大车队出现。

    然而这支车队上悬挂着朝廷标志,这就值得揣摩了。

    藩属国朝贡?不是,藩属国会穿着自己的服饰过来,眼前这批人穿的都是中原人服饰。

    封疆大吏回京给皇帝送礼?也不对,没有哪个封疆大吏敢这么招摇,简直就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我有问题,赶紧来查我。

    “翠岚,可知这是哪家入京?”尉迟宝琳在一旁问道。

    岳山摇摇头道:“我也正奇怪。”

    话音刚落,一辆马车从他眼前经过,马车上插着一个旗帜,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冯’字。

    他心中一动,脱口而出道:“岭南冯家。”

    “岭南冯家?”尉迟宝琳一愣,然后诧异的道:“你说这是冯盎的人?”

    “你看。”岳山伸手指向那辆马车的旗帜。

    尉迟宝琳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也看到了那个旗帜,但他并不知道李世民派遣使者去岭南的消息,所以将信将疑的道:

    “这也不能证明他们就是冯盎的人吧?自圣人登基以来他们就失去联络,怎么可能会突然朝贡。”

    “是不是,去问一下不就知道了。”岳山笑笑道。

    “怎么问?”尉迟宝琳不解的道。然后下一刻岳山就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他的问题。

    “敢问可是岭南耿国公的朝贡?”岳山大声喊道。

    周围和他们一样好奇的心不少,但碍于朝廷标志没有人敢多嘴。这时见有人站出来询问,都把目光转了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那辆马车上才有人掀开帘子道:“正是耿国公入朝朝贡,敢问这位郎君高姓大名?”

    “呵呵……某不过是一路人尔。”岳山摇头笑道:“耿国公入朝乃国之大喜,诸位理当大张旗鼓使吏民同欢才是。”

    那人一愣有些惊疑不定,这年轻人是何意?还有他是如何猜到我们是岭南冯氏的人?莫不是有人要对付我们?

    然而还没等他想清楚,那名年轻人就转身离开,根本不给他进一步询问的机会。

    这个人正是冯盎的冯智戴,领父命进京朝拜李世民,目的是和朝廷确立主从关系,并试探朝廷对他们的态度。

    现在莫名其妙的出来一个年轻人说了这番话,让他心神难安。左右想不通之下就让人把朝廷使者韦叔谐、李公淹请过来商议。

    韦叔谐、李公淹两人听完描述也是面面相觑。按理来说冯盎派人入朝是件大喜事儿,理当大张旗鼓夸耀皇帝的功绩。

    然而韦叔谐、李公淹也有自己的顾虑,谁知道冯盎这是不是缓兵之计,万一人家将来真反了,那他们两个就是罪人。

    现在搞的越热闹将来清算的时候罪责就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悄悄的来,一切交给皇帝去处理。

    然而那个莫名其妙的少年却打破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岳山还不知道自己心血来潮的一番话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他是真觉得冯氏入朝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不应该这么无声无息。

    又和尉迟宝琳逛了一圈,两人才告别各自回家。

    回家后岳山就把自己关在书房,开始整理关于岭南的信息。他有预感,这两天李世民就会召集众臣商议岭南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有着史书作为参考,加上李德武书写的岭南游记,他对这一块还是比较了解的。

    再参考后世两广两湖地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并不难制定出一套比较适合唐朝的岭南大开发策略。

    事实上他的猜测是正确的,当天晚上岭南冯盎派遣其子入朝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师,第二天李世民亲自在大兴殿接见了冯智戴一行并设宴招待。

    下午,朝中重臣就接到消息,明天小朝会非必要不得请假。

    第三天一大早岳山就起身参加朝会。

    恰逢过年,又碰上冯氏重归这样的好消息,大家都想来沾沾喜气,即便是各封疆大吏能来的都来的。

    所以今日来参加早朝的人数是平时的三倍还多。还好大兴殿够大,否则还真不一定能装下这许多人。

    很快朝会开始,例行过场之类的就略过不提,只说把常事处理完毕之后李世民就宣冯智戴上朝。

    接下来又是一番君明臣贤的套路问答,李世民感叹冯氏满门忠义,冯智戴则感激涕零感谢圣恩表示永远忠于大唐。

    之后就进入了正题,李世民询问冯氏可有何难处需要朝廷帮助。冯智戴一点都不客气,直言:

    “俚僚人酋帅谈殿等人不服王化屠杀朝廷命官聚众造反侵扰边疆,我父帅众与其争斗十余年不能得胜,望圣人派遣天军剿灭叛匪。”

 430 敲打

    来了,岳山精神一震,看向语气悲愤的冯智戴。

    冯家和以谈殿为首的俚僚人厮杀了数年,冯家子弟死伤无数,双方可谓是不共戴天。

    之前冯家摸不透皇帝的想法,不好问朝廷求援。现在不同,朝廷主动联系他们,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岳山猜测过冯家会提哪些条件,其中就有出兵帮忙平定谈殿等俚僚人,没想到还真提了。

    “俚僚人谈殿?”李世民眉头微皱,道:“冯卿详细道来。”

    “南扶州刺史陈龙树陈刺史欲把当地俚僚人纳入唐籍,然此举损害到南府州俚僚人酋帅谈殿的利益,他勾结当地獠人势力反叛驱赶朝廷命官,至今南府州还寄治泷州。”冯智戴愤恨的道。

    冯智戴的话说的很漂亮,谈殿等獠人造反冯氏起兵镇压,现在我们冯氏重归朝廷统治,祈求皇帝派兵平灭谈殿等俚獠人势力。

    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绝口不提冯家和谈殿等人的私仇,只说一心为公。并且还拉上了南府州刺史陈龙树,增加了说服力。

    不出意外,朝中大多数人都被他们说服了。

    首先俚僚人属于蛮夷,大家先天上就更加偏向冯家。其次冯家重归朝廷属于大功绩,大家都想着如何安抚他们,而谈殿等人……呵呵……

    最关键是有陈龙树这个被撵到泷州寄居的南府州刺史在,让大家不得不信。

    朝中大多数人都赞同联合冯家剿灭谈殿等人,只有少数人持不同意见,其中就有魏征。

    “圣人,兵者大凶也,臣以为当谨慎行事。”

    “哦,魏卿以为当如何处置。”李世民问道。

    “臣以为当打探清楚当地情况再做谋划。且当前我大唐首要敌人是北方的突厥,如果在南方发起大战,恐突厥人借机生事。”魏征说道。

    “这……”李世民也迟疑起来。他自然是倾向于开战一举平定岭南的,可北方突厥有内乱的迹象,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就在眼前。

    大唐现在还没有能力两线开战,一旦岭南攻势不利,恐怕会错失剿灭突厥的机会。可放弃岭南平叛又恐冯氏寒了心。

    左右为难之下他目光下意识的朝人群望去,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而岳山站在人群中间听着大家对此事的讨论,无奈的摇摇头。大唐人天朝上国的思想太严重了,对周边各势力根本就没有任何了解。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话题始终围绕在打和不打上,没有人想过那里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除了出兵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

    他摇头的动作恰好被李世民看到,正拿不定主意的李世民心中一喜连忙道:“翠岚有何看法?”

    众人的目光齐齐的看向人群中的岳山,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长孙无忌心情是最复杂的,他对岭南没有研究,遇到这种事情真的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次露脸的机会再次落在岳山头上。

    冯智戴也顺着众人的目光看了过去,这位清水候的大名他在岭南就听说过,知道这位不但能力出众还是皇帝最信任之人。

    现在皇帝遇到为难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可见所言非虚。而他也很好奇,这位名满天下的清水候到底是何等的风采。

    当他看到从人群里走出来的那个少年的时候,眼睛一下瞪圆了,这……不就是那天提醒自己要大张旗鼓入京的少年吗?他就是清水候?

    那他前天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还说那一番话?他是反对出兵还是有别的计划?一时间他思维陷入混乱。

    岳山从人群里走出来,道:“圣人、诸位同僚,你们了解岭南的局势吗?”

    环视一圈,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说话,他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死,影响着大唐帝国的未来,稍有不慎就是……”

    “咳咳……”李世民眼见不对,马上干咳几声打断他的话道:“翠岚,慎言。”

    岳山和变脸一般,换了一副笑脸耸了耸肩道:“我在夸诸位都是帝国的栋梁呢。”就好像刚才骂人的不是他。

    然而不管是不屑一顾的,还是心有所感的,都没有谁站出来驳斥。不,有人站了出来,那就是魏征。

    “清水候对岭南很了解吗?”

    “多了解不敢说,反正比在座的诸位都了解。”岳山笑道。

    “哦,那想必你也有解决的办法了?愿请教。”魏征正色道。

    “谈殿勾连獠人酋帅反叛是真的,但……”岳山忽然把目光转向冯智戴,淡淡的问道:“敢问冯暄和耿国公是何关系?”

    冯智戴脸色剧变,他没想到朝中有人对岭南了解如此之深。他知道决定冯家命运的时刻到来了,深吸了口气,捶首道:“乃冯某伯父。”

    “冯暄怎么了?”李世民问道。

    “武德六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圣人体谅岭南诸州民间疾苦,以道远劳人为由不受。”岳山回忆着历史记载,说道:

    “宁长真、谈殿、冯暄等人不能领会圣人慈悲,居然以圣人拒绝朝贡为由商议反叛。幸好南合州刺史宁纯忠贞不二出兵讨伐,否则岭南已不为我大唐所有。”

    “哗……”大殿上群臣激愤,看向冯智戴的目光也充满了恼怒。刚才我们那么帮你说话,没想到你们也是叛徒啊。

    李世民也异常震怒,关键这事儿还涉及到太上皇。太上皇体谅你们不容易,你们不但不领情还反叛,简直找死。

    不过他好是保持这理智,冷声问道:“冯刺史,你有何话说?”

    冯智戴紧张的一脸冷汗,咽了口唾沫道:“圣人明鉴,臣伯……冯暄和家父许久以前就已分家,他反叛之事家父也深通恶绝,绝不敢同流合污。”

    “呵呵……圣人,耿国公上承冼夫人遗志,其忠心是值得信任的。”岳山顺势说道。

    李世民脸色稍霁,他大概也猜到了岳山的想法,敲打冯智戴,为下一步的治理岭南做铺垫,于是顺着他的话说到:

    “冯卿放心,耿国公是耿国公,冯暄是冯暄,我不会迁怒与人的。”

    冯智戴感激的道:“谢圣人信任。”

    朝堂上大多数人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少数脑子比较聪明的则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魏征嘴角翘了一下,马上又一脸严肃的道:“清水候,你的安岭南之策还没说呢。”

 431 岭南熟天下足

    “想解决岭南问题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情况,如此才能找到针对性的策略。”岳山这才进入正题:

    “难道岭南的俚僚人就不想归附大唐,成为天朝上国的子民吗?他们想,做梦都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唐子民。”

    听到这里李世民嘴角不停抽搐,天朝上国?光荣的大唐子民?你这吹的也太不要脸了吧,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心中为啥隐隐绝的很爽呢。

    错觉,一定是错觉。

    至于其他人,则鼻观口口观心假装没有听到。因为除了假装没听到,他们也不好说啥。不同意岳山的话?呵呵……信不信明天就会因为左脚迈进大兴殿被解职。

    岳山则不动声色,继续说道:“可是为什么他们还要造反?”

    “原因只有一个”他伸出一根手指,道:“穷。”

    “岭南地区苦,山高林密、野兽出没,还有吸血虫寄生虫、疟疾、瘴气……当地人时时刻刻都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所以他们追求的就是活下去,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听谁的。”

    “可是我大唐富有四海,归附朝廷不是能过的更好吗?”有人忍不住反驳道。

    “呵呵……”岳山先是给了他一声嘲弄的笑声,然后说道:“俚僚人之所以反叛,之所以不肯加入大唐,原因就是当大唐的子民要交税。”

    “交税乃天经地义之事,他们……”那个无名龙套被岳山嘲讽,心中大火,再次出言反驳。可话才出口他就察觉到不对,声音越来越小,最后自己羞愧的退入了人群。

    这次岳山没有嘲讽他,而是直接无视了他,自顾自说道:“俚僚人连活下去都是奢望,又哪里有钱交税?所以他们必然会反。”

    “朝廷真正想解决岭南问题把这里纳入大唐的版图,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即便我们用武力征服了此地,也无法长久统治。”

    李世民和不少臣工都情不自禁的颔首表示赞同,也有不少人露出激动的表情,显然是岳山的说法给了他们不少新的思路。

    冯智戴则惊讶的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