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306章

文唐-第306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两人一直聊到下午,直到杏儿一再催促武畅该回府了,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但在告别的时候还不忘记约定明天一起去看庙会。

    本来李承乾是想送武畅回家的,但被她坚决的拒绝,还说要去买一些女儿家的物事不方便男子跟着,李承乾才泱泱的离开。

    等他走后杏儿才打趣的问道:“恭喜娘子寻得意中人。”

    “呵你懂什么。”武畅淡淡一笑,并不欲和自己这个心思单纯的丫鬟多说什么。

    “走,回家。”说完她起身就往外走。

    看着前方的武畅,杏儿总觉得哪里不对,过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惊讶的道:“娘子你的脚?”

    “闭嘴,记住今天的事情就烂在肚子里,要是敢吐露出去一个字我就帮你送到大哥院里去。”武畅转过头严厉的道。

    想到自家大公子的德行,杏儿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惊恐的道:“娘子放心,我保证一个字都不往外说,你千万别把我送给大郎啊。”

    “只要你乖乖听话。”武畅威胁道。

    “是是是,奴婢全听娘子的。”杏儿连忙发誓道。

    已经离开的李承乾并不知道这些,他也没有乱转,直接就回了东宫。他要好好思考岳山的那一番话。

    刚开始听到岳山那番话他确实很生气,甚至以为岳山在挑拨他们父子关系。可经过偶遇武畅作为缓冲,他也清醒过来。

    然后把自己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仔细回想了一遍他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且说武畅回到家中,刚进门就遇到了自己的大哥武元庆,就停住行礼。

    武元庆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冷哼一声道:“姑娘家不要乱跑,免得惹京中权贵嘲笑我家没有教养。”

    “兄长教训的是,我记下了。”武畅淡淡的回道。

    “你什么态度,信不信我教训与你。”她不冷不热的态度让武元庆特别生气,威胁道。

    武畅只是看了他一眼扭头就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没有教养的贱人,我看父亲能护你到几时。”武元庆怒道。

    武畅虽然没有在搭理他,但心中也浮现出一层阴霾。这个家终归是姓武,父亲在还好,父亲不在她们母女三人必然会成为武氏兄弟的眼中钉肉中刺。

    关键是武士彟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要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后路安排好。可一个未及笄的少女想决定自己的后半生是多么的困难,除非除非有贵人相助。

    这时李承乾的身影浮现在脑海里。

    唐承这个名字在大多数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对少数人知情人来说却如雷贯耳,因为这是太子李承乾在宫外求学时用的化名。

    武士彟虽然因为李渊的关系被排挤出中枢到地方任职,但毕竟是曾经的宰相应国公,很多消息还是知道的。

    武畅从小就聪慧多智,偶然从父亲嘴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记了下来。本来只是当成一件趣事记下来的,没想过能用到。

    但谁能想到今天在大街上就真的碰到了那个叫唐承的年轻人。

    好好的逛街莫名其妙被人给撞了,她虽然没有生气但对那个年轻人也没什么好感,更不会答应对方的邀请去吃饭。

    可当她听到对方自称叫唐承的时候天知道她是如何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当场尖叫出声的。

    但身为一个女子她必然不能轻易接受一个陌生男子的邀请,那样显得太轻浮,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

    于是她假装扭了脚。

    然后顺理成章的就接受了太子的邀请去酒楼歇脚,之后和太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斟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留下一个好印象。

    原因是什么?

    天下人都知道天子正在选妃,但有资格参与的都是皇帝比较信重的那些人,像武士彟之类的太上皇死忠想都别想。

    但天无绝人之路,武士彟和清水候岳山是有私交的。虽然武士彟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原因疏远了岳山,但这些年也一直有礼尚往来。

    众所周知,岳山是皇帝和皇后最信任的人,他要是说一句话皇后肯定会给面子。

    到时候她武畅未必就不能入住东宫。

    太子妃她不敢想,只要能当上侧妃就足够保护住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了。

    现在的难题就是,如何让父亲出面请岳山去游说皇后,让她参与选妃中来。

    但这个难题也很快就被李承乾给解决了,岳山居然把当年送给父亲的评语补成了一首诗。

    有了这首诗,她觉得自己操作一番就有七成把握能请动岳山。

    想到这里她加快脚步去正院寻找自己的父亲。

 617 武士彟的误会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就去勤政殿给长孙无垢请安问好,并且以去请教岳山学问为借口婉拒了相亲的事情。

    长孙无垢表面不动声色,顺着他的意思取消了今天的相亲活动,还叮嘱他好好学习。

    等李承乾离开她脸色就沉了下来,正所谓侄子莫若母,李承乾那点小心机在她面前还是太稚嫩了点。

    “派个人去看看太子做什么去了,不要被他发现了。”

    “喏。”任封领命躬身退出去安排。

    看着空荡荡的走廊,长孙无垢忽然笑了起来。她家这个臭小子终于开窍了,就是不知道哪家的姑娘这么好命。

    李承乾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露馅,先去东宫换了一身便装,然后兴高采烈的往灵感寺跑去。

    到地方的时候发现武畅已经在那里等他了,心中非常开心又有点歉疚,连忙上去道歉。直说自己被母亲拉着说了会儿话才耽搁了。

    武畅表现非常大度并没有生气,还安慰他孝敬父母乃德之首,他陪母亲吃饭乃是孝的表现。她不生气,还感到高兴。

    姑娘这么通情达理,让李承乾更加欢喜。

    四姓坪。

    警告过李承乾后岳山也很担忧,生怕这孩子遭不住打击走上邪路,毕竟历史上这位最后就成了个偏执狂。有心想把李承乾叫过来好好开导一下,又怕弄巧成拙。

    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都没有想到好办法,最终还是决定和李世民长孙无垢两口子一起商量一下这事儿怎么解决。

    但他还没出门就见门房来报,应国公武士彟来访。

    前两天不是才来拜过年吗?怎么又来了?还是说有事儿?岳山一边起身相迎一边思考。

    “岳候,冒昧来访还望海涵。”见面武士彟就未语先带三分笑,很是热情。

    这个笑容和热情让岳山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武士彟是李渊的死忠,不是史书美化出来的那种忠心,是真的用命来忠。原本的历史上李渊死后他悲伤成疾,不久也撒手人寰。

    这种忠心和感情,纵观历史也非常少有。

    正因为他忠于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总策划岳山非常的痛恨。

    原本岳山给了他一句评语两家关系还算不错,这件事之后除了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之外,私下就没有多少联系了。

    两家没有彻底断绝交往还是岳山主动给人家送礼,武士彟抹不开面子才回的礼。但关系也就仅止于礼尚往来了,私交什么的想都别想。

    说实话岳山还挺遗憾的,不是因为少了个朋友之类的,而是缺席了则天大帝的成长过程。

    要是武则天从小就喊他叔叔那感觉想来会很舒服啊。

    虽然有了他这个穿越者基本不太可能出现武则天,但他自己清楚这位奇女子的辉煌经历啊,自娱自乐一番还是可以的。

    武士彟是封疆大吏,这次入京是为了述职并参与大朝会祭天大典,顺便走通一下关系。

    前两天他还礼貌性的去了一趟侯爵府,只不过当时岳山恰好在四姓坪错过了。

    但岳山很清楚他之所以挑那一天去侯爵府,就是为了和自己避开,说白了对自己还是有怨气的。

    可今天这是咋了?怎么这么热情啊。难道是假装的?可这笑容也不像是假的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家热情的来了他也不能冷着脸不是,也挤出笑容道:“应国公来访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应国公请。”

    把人迎到大厅,恰好见到岳老四准备出门,武士彟非常热情的上前行礼并喊了一声世叔。

    世叔?你年龄比我爹还大好不好。而且你不是很痛恨我吗,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热情了。

    岳老四反倒很淡定,这些年他见多了年龄比他大张嘴就喊他世叔的人。大多都是拍儿子马屁的,他还以为武士彟也是这种人,敷衍了几句就背着手出去串门去了。

    武士彟非但没有生气,还直夸岳老四身子骨硬朗。

    这真的把岳山搞懵了,不会是被夺舍了吧?

    武士彟大概也看出了岳山的疑惑,不过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东拉西扯起来。

    聊了聊自己身边的事儿,夸了一番岳山的成就,还追述了一下当初两人的友谊。岳山摸不透他想做什么,只能被动的应付他的话题。

    见时机差不多了,武士彟终于说出了今天过来的目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天下谁人不识君。感谢岳候的赠诗,是我太过小肚鸡肠以至于哎,还望岳候原谅则个。”

    “不是这首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岳山惊讶的问道。

    这些年他把自己记得的诗词都给写了下来,有些原本只记得几句的也根据自己的学识进行了修补

    但,他并没有把这些诗公布出去,全部都记录在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笔记本里。他确信那个笔记本没有给任何人看过。

    那么武士彟是如何知道这首诗的?

    “昨日小女偶遇太子殿下,两人谈起你我之事太子殿下吟出此诗回家后小女把此时告知于我,我才知道当初我离京之时岳候为我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武士彟感慨的道:

    “若非如此,我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情,也会辜负了你的一番厚谊。”

    说起这件事情武士彟唏嘘不已,在他看来岳山很重视和自己的友情,自己被排挤出京师的时候把送给自己的评语补完成为送别诗。

    只是那个时候自己因为玄武门之变非常痛恨岳山,他才没有把这首诗送给自己也没有公布出来。

    还好这次回京把家小都给带上了,还好自己的女儿偶遇太子得知了这件事情,还好要不然恐怕自己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情。

    但武士彟的这一番感慨岳山完全感受不到,他一脸懵逼

    我不是这个意思啊,这首诗也不是送给你的。

    当时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送给你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后来偶然把这首诗的全篇记了起来就写了下来。

    根本就不是为了送别你写的,咱俩也没有什么深厚的友谊好不好,你别误会。

    但这样伤人的话肯定是不能说的,而且他也约莫猜出来事情是怎么回事儿。

    李承乾这个坑货不知道啥时候看到了这首诗并且记了下来,遇到武士彟的女儿,两人聊天的时候就给抖落了出来。

    不光把诗给抖落了出来,还给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故事

    坑货,真是大坑货啊。

    但看起来这个坑货因缘巧合之下做了一件好事儿,武士彟看到这首诗估计非常激动。

    想想都知道啊,古人就喜欢这种文化梗啊。尤其是文人之间,杜甫为了追自己的偶像写了几十首诗送给李白,李白也回了许多。

    但李白最喜欢的还是孟浩然啊,两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共同创作诗词,他一生送给孟浩然的诗是最多的。

    还有很多本来不够资格史上留名的人,最喜欢结交文人,就是指望着这些文人能写一篇诗词歌赋什么的送给自己。

    万一这首诗词非常经典自己也能跟着史上留名。

    最成功的莫过于汪伦了,把李白舔的很舒服,然后就随着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武士彟虽然是个商人,但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一首诗词的优劣。

    就岳山写的这首诗,绝对名垂千古。

    这就是千古佳话啊。

    当然了,就算没有这首诗词武士彟也一样能名垂史册。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起家,资助李渊起兵造反,因功晋封开国公还担任过宰辅。

    这些事迹足够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没有人嫌自己身上的美名多的,同样是史上留名,风评可是千差万别。

    武士彟不知道自己死后风评是什么样的,但他相信有了岳山这首送别诗,将来编撰史书的时候那些文人对他武士彟也会笔下留情,多用一些比较正面的词汇,让他的风评更好一些。

    毕竟文学梗和文坛美事是所有读书人共同追捧的佳话。

    即便刨除这些功利的想法,这首诗表达的离别之情也非常的真挚,非常的感人,确确实实让武士彟很感动。

    因为他是李渊的死忠,玄武门之变后就迅速被边缘化,以前所谓的盟友好友也基本都断绝了往来。而岳山却默默的为他写了如此情真意切的一首诗

    两项一对比,就显出了岳山的这份感情是多么难得。

    原本他痛恨岳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见了这首诗,他的想法就变了。

    玄武门之变决定性因素还是皇权之争,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过都是棋子。再说大家各为其主,也怪不了岳山。

    再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一个年头,李世民已经坐稳了皇位,还打败了匈奴,已经展现出了盛世的苗头。

    且太上皇都已经原谅了李世民,他这个做臣子的就更没有必要死守着那一点不甘和仇恨,把自己搞成孤寡家人了。

    总之这一首诗就像是一架桥梁,让武士彟和岳山重拾友谊嗯,尽管之前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并不深厚。

    但无所谓了,有这首诗在谁敢说他们的交情不深?

    最终,一个人因为误会,一个人装傻充楞,武士彟和岳山两人瞬间就摒弃前嫌成为了铁哥们。

    隔阂消除,两人聊的也是非常愉快。

    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岳山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又想不起是啥,最后只能认为自己想多了。

    两人一直聊到大中午,吃过午饭又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