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365章

文唐-第365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过程真的非常简单,稍微懂一点物理常识的人都能做。孙思邈又是经常做研究的人,对他来说更是没有难度。很快一车大蒜就变成了拳头大一玻璃瓶液体。

    当然了,受限于技术条件这一瓶大蒜素的浓度并不高。

    然后就是试药阶段了,一次服用多少,一天几次,有什么禁忌和副作用之类的,都要通过不停的试药一次次摸索。

    这会儿试药可没有小白鼠,都是用的死囚。

    而且还都是自愿过来当小白鼠的死囚……反正都是要死,过来当小白鼠还有一线生机。

    当然了,在做试验的时候孙思邈也没忘了李丽质的病。

    根据岳山提供的药物名称他尝试着配制了几个药方,也不知道哪个药方起了作用,反正喝着喝着李丽质的体温居然被控制住了。虽然没有全面退烧,但也不在忽高忽低。

    这让岳山松了一大口气,接下来只要持续的吃药加调养就可以了。

    另一边孙思邈的试药工作也有了阶段性进展,在对十几个死囚进行了几十轮试验之后确认了大蒜素对感染有着非常强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初步总结出了用药量。

    至于有什么后遗症还需要长期试验。

    这个消息传出后整个医学界都沸腾了,就连朝堂都称赞不已。尤其是军方,当场上奏要给医学院请功封赏。

    士兵有七八层都是死于感染,虽然岳山提出细菌理论拿出防治方法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也一直居高不下。

    有了大蒜素,士兵死亡率就能下降到忽略不计的地步。有了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大唐军队的战斗力会变得更强。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没有吝啬,给了医学院丰厚的封赏。

    在讨论岳山封赏的时候出现了争执,有人说他的功绩加起来可以封公了。反对者则认为封公没问题,但不能用发现大蒜素这个理由,太有悖常理了。

    岳山呢,只能装傻。

    就在双方争执不休的时候,一个足以改变时代的消息悄无声息的传递到永安宫:去东胜神洲取良种的船队回来了。

 第674章 显微镜和封赏

    “快看快看,变了变了,变粗了也变大了……”

    “哇……真的哎,上面还不满了毛刺。”

    “我看看我看看……”

    “头发摸起来滑溜溜的,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样子的,要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相信。”

    一群医学院的先生围在一个模样奇怪的仪器面前,大呼小叫好像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把岳山、孙思邈都挤到了一边。

    孙思邈难掩兴奋之色,道:“这个显……显……”

    “显微镜。”岳山提示道。

    “对,显微镜,有了这个显微镜我们就能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从此之后微……微观世界的大门就向我们打开了……我们就可以看到病毒,找到杀死它们的办法。”孙思邈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岳山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但还是提醒道:“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东西,很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染的,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最好先观察其它东西,等有了经验在观察病毒。”

    孙思邈正色道:“岳候放心,我不是莽撞人,会做好安全防护的。我可是还想多活几年,多为医学做一些贡献。”

    “哈哈……那最好不过。”岳山大笑道。

    显微镜也是李丽质重病的时候他才想起来的,这玩意儿就是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

    只是他毕竟是文科生对理科的了解非常少,显微镜也就初中生物试验的时候接触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连见都很少见。

    以至于之前创办医学院的时候把这件神器给忘记了,要不是李丽质生病把他逼急了,这辈子能不能想起来还不知道呢。

    眼前这台显微镜就是他指点工匠用天然透明水晶打磨制作而成,非常的简陋,倍数比较低、也没有刻度显示,想要具体数据全靠估测。

    但很多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打开微观世界大门之后,自然会有时代精英去改良。

    见到显微镜之后,医学院的一干人等自然是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向世人证明有微观世界存在了。

    岳山在几年前提出病毒和细菌理论,说疾病来自于微观世界,想研究疾病就必须研究微观世界。

    但没有显微镜他就无法证明微观世界的存在,虽然套用他的那套理论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都解释通了,但没有亲眼见到依然有大把的人怀疑。

    不要觉得奇怪,反智行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地球是圆的这是个早就被证实的事情,可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大把的人相信天圆地方说。

    而且这些人还不是犄角旮旯的文盲,而是来自于‘文明’世界的欧美,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这些人还组成了固定的团体,nba某球星就公开宣称大地是方的,并给该团体捐钱。

    人家不光瞎说,还编造了一套理论出来。说什么南极往南走就是世界的尽头,那里有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把守,把所有试图证明真相的人给抓起来洗脑……

    他们还给某些喜欢飞行的冒险家捐钱,让那些冒险家从天空俯瞰大地,拿到‘地方’的切实证据。

    二十一世纪还有这种反智行为,居然还广有市场,你敢相信?

    所以即便岳山的细菌、病毒理论解决了再多了的难题,只要没有办法亲眼见到他们是不会承认的,甚至医学院有些师生都对此半信半疑。

    现在有了显微镜,微观世界的大门正式打开,所有的质疑都将被打破,他们这些支持岳山的人将会成为掌握真理的胜利方。

    刚刚拿到显微镜的众人非常好奇,什么东西都想观察一下。岳山和孙思邈也懒得管,任由他们胡闹。

    ……

    这边正闹着,有宫中信使过来召他进宫。

    岳山问那个信使发生什么事情了,信使只说从棣州方向递来一封书信圣人看过之后就召他进宫。

    棣州?难道倭奴国有变,还是高句丽、百济、新罗有异动?

    他不敢迟疑,马上随信使一起进宫。

    到了宫里发现没有任何异常,李世民正在和那一群心腹开会,见他进来还佯怒指责道:“丽质的病都好了,你不好好上班瞎跑什么,小心扣你的俸禄。”

    “哈哈……”其他人也跟着大笑起来。

    “呵呵……”岳山从牙缝里挤出一丝干笑,道:“圣人说的是,不知道你召我过来有何吩咐。”

    听到提醒李世民顿时想起兴奋起来,提高嗓门道:“刚刚从棣州发来的加急密信,东胜神州的探险队回来了。”

    岳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叫道:“真的?人到哪了?”

    “信中说要在棣州休整两天换乘河船在回京,现在应该已经出发,最迟五天后达到京师。”李世民道。

    “人员伤亡如何?良种取回来了吗?”岳山问道最关心的问题。

    “人员死亡三分之一。你说的良种也已经取回来了,除了你特意交代的那四种作物之外还有其他几十种作物,到时候还要你辨别是否有用。”李世民道。

    听到死了这么多人岳山心情沉重了不少,但得知良种消息又变得振奋起来,连声道:“好好好,太好了。”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得此良种从此我大唐将再无饥馑之忧。此乃不世之功也,圣人必为万世所敬仰。”其他人也起身道贺。

    他们都是参加过那场会议的人,知道去东胜神州取良种的事情,现在良种取回来了,自然非常的兴奋。

    “哈哈……众卿家言重了言重了。”李世民高兴的都看不见眼睛了。

    良种取回来真的能让大唐永无饥馑之忧吗?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说出来应景的恭维话,没人会当真。

    但得到了亩产五六石的良种确实是大功一件,值得歌颂。

    原本的历史上土豆、玉米等传入国内,为什么没人提什么丰功伟绩呢?

    原因很简单,那是民间自己流传进来的,不是朝廷主动引进的。

    事实上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把红薯引进国内的人一直被百姓铭记,在他的家乡还为他树立了雕像供后人瞻仰。

    而且看看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良种,一直被后人铭记也一直被史书重点赞扬。孙福才等人这次出海取良种,堪比张骞出使西域。

    将来史书必然会浓墨重彩的介绍:大唐贞观年间,圣人李世民派遣探险队出使东胜神州,不但取回了良种,还为后来占领东胜神州奠定了基础。

    “圣人,想必他们应该探索出安全的路线了吧?”李靖问道。

    “有,有一副详尽的航海图,等他们回京会一并呈上。”李世民道。

    “那就好那就好,以后我大唐就可以派遣更多船队去东胜神州了。”众人喜笑颜开的道。

    “圣人,探险队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朝廷当重重封赏才是。”长孙无忌道。

    “理当如此,请圣人厚赏探险队。”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确实应当封赏,诸卿商议一下该如何封赏才好。”李世民点头道。

    众人都陷入了思考,这种事情前所未有,没有前例可依啊。封赏太过不行,太薄也不行。

    最终谁也不敢拿这个主意,再次把皮球踢到了李世民脚下:“此事乃开天辟地第一遭,我等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由圣人定夺吧。”

    李世民倒也没有谦虚,直接道:“孙福才作为船队领导者功劳最大,当封侯。”

    “这……”魏征迟疑的道:“臣对孙校尉没有意见,也不怀疑太的功劳,可阉人封侯恐引起非议呀。”

    “且此例一开恐遗祸无穷也,诸君莫忘前汉十常侍之祸。”温彦博也反对道。

    其他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但总体反对的人要多一些。毕竟十常侍的凶名太大了,现在一般还都把东汉灭亡归罪于他们。

    李世民也为难了,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见到这种情况岳山知道自己不能不站出来了,于是上前一步道:“诸位的顾虑我本人也非常认同,但对你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敢苟同。”

    “宦官确实应当严加防范,但不能依赖你我个人之力。现在君明臣清,可以防范宦官干政。可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出现……嗯,你们懂得。”

    岳山偷瞄了一眼神色不愉的李世民,嘴一快差点把昏君俩字给吐出来了,还好及时醒悟过来。

    但即便如此以臣子身份说这话也够失礼的,众人都眼观鼻,鼻观口,假装啥都没听到。实则心中都被逗乐了,耳朵也都竖了起来听他的下文。

    岳山朝李世民拱了拱手表示赔罪,才继续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律法来约束,制定出合适的制度并让其深入人心。就算有君王想破例难度也会变得非常高,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宦官干政的可能性。”

    众人纷纷点头,制度确实比个人的严防死守更有效果。但限制宦官之权只有皇帝才能做……所以众人的目光转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比较认同岳山的话,但他考虑的东西更多,并不想马上就做出决定。就重新把话题掰回了:

    “翠岚的意见我也赞同,但如何限制宦官的权力还需要慎重考虑,此时押后再说。还是先讨论封赏的问题吧。翠岚你是什么意思?”

    岳山不容置疑的道:“封,如此大功都不封赏,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以后我们的重心会往海洋转移,引导民间力量加入对海洋的探索是一个难题,完全可以把孙福才当成那个马骨。”

    “连阉人立了大功都能被封侯,那些普通人自然也可以立功,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再说孙福才早就已经离宫严格来说不算是宦官。”

    “诸卿以为如何?”李世民没有直接拿主意,而是问道。

    “臣以为岳候所言有理。”房玄龄支持道,其他人亦纷纷支持。

    只有长孙无忌和温彦博等人,虽然还是有不同意见,但没有在站出来反对。这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而是开始在心里构思设立什么样的律法来限制宦官的权力。

    “好,那就封孙福才为侯,你们尽快拟定封号,等到他们回京的那天当场宣布。”李世民这才拍板道。

    这时李绩却站了出来:“圣人,臣私以为不能大张旗鼓的迎接探险队归来,甚至不能刻意宣扬此事。”

    李世民惊讶的道:“为何?”

    “北方高句丽、新罗百济乃至倭奴国亦能造出远航万里的海船,一旦消息传出后恐怕他们会私下派遣舰队前往……”李绩分析道:

    “所以臣以为至少也要等到我们消灭高句丽,彻底降服新罗百济之后才能公开此事。”

    说到这里李绩又朝岳山拱了拱手道:“我实无针对他们之意,还请岳候勿要误会。”

    岳山回礼道:“英国公多虑了,我明白你的顾虑,也赞同你的建议,眼下确实不是合适的公开时机。”

    “但也不能就此隐瞒他们的功绩,我们可以对外宣称他们在海外获得了良种,只要不告诉别人是在哪里获得的问题不大。”

    “孙福才他们有寰宇全图尚且用了两年才返回,那些人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东西,就算打听到大致的方向没有年也别想有收获。年后想必高句丽这些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别人还没反应,李世民就直接说道:“东突厥战争已经结束,让将士们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征伐高句丽了。枢密院、兵部可以提前着手往幽州运送军需,但要隐蔽不能打草惊蛇。”

    话题突然又转移到征伐高句丽上,众人皆是神情一震。

    对大唐来说高句丽是心腹大患,这一点所有人都认同,恨不得把他们挫骨扬灰。但征讨它也让很多人心生忧虑,毕竟前隋的崩溃就是从三征高句丽开始的。

    但没有人试图劝说放弃这个计划。

    一来是对朝廷的家底有信心,国库前所未有的富裕,每年都能结余上百万贯钱粮。内库就更别提了,虽然大家不知道具体数额,但一致认为不少于千万贯。

    但有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来粮食,大唐没有这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