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439章

文唐-第439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假名,岳山还恶趣味了一把:武明空。

    这货自从入学之后彻底放了羊,没几天就成了孩子头,天天带着一群小孩子惹是生非,成了老师眼中的搅屎棍。

    问题是他很聪明,很快就找到了老师们的弱点。

    只要学习好,犯错也不会受到太重的处罚。如果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再有礼貌一些,甚至连处罚都不会有。

    然后他在老师面前要多乖有多乖,挑不出一点毛病,学习成绩进步也非常快。

    在皇宫里怎么都教不会的十以内加减法,到了书院几天就能娴熟运用了,千字文一周就背会了。

    先生们对他是又爱又气。

    对着一切岳山自然是看在眼里,却没有过问,只要他不干坏事,随他去。

    今天他又把这一套拿出来忽悠李世民几人,果然又成功了。

    不过毕竟是小孩子,安静了一会儿之后就坐不住了,眼睛开始乱飘。

    岳山自然不会让他露馅,说道:“小象去看看你小姑姑她们回来没有。”

    “好嘞。”李象从椅子上跳下来一溜烟跑了,不过因为太高兴他似乎忘记行礼告退了。

    只是李世民三人正沉浸在孩子终于有进步了的喜悦之中,没有在意这一点。

    等李象离开,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垢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她马上起身对武畅说道:“畅儿走我们去淑儿和象儿住的地方看看去。”

    武畅毫无所觉,还以为她真的要去后院,加上她也别想和皇帝坐在一块儿,压力太大了。当即就高兴的道:“好呀。”

    等两人离开,李世民才问道:“佛教已经入彀,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夺取天竺?”

    岳山摇摇头道:“圣人,欲速则不达呀。现在还不是取天竺的时候。比起天竺,西突厥才是当下的大敌。”

    李世民不屑的道:“西突厥早已分崩离析,近些年又被我大唐铁骑接连击败,已经是日落西山。何来大敌之言?”

    岳山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突厥在西域经营百余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被消灭的。”

    “尤其是现在的西域诸国,和西突厥藕断丝连,一旦我大唐露出破绽,他们必会反戈一击。所以没有彻底击败西突厥,就谈不上稳住西域局势。”

    “而且就算击败了西突厥,还要面临一个问题。战线拉的太长,补给会成为最致命的问题。”

    “如果全靠就地征集粮草,恐怕会逼得西域诸国反叛。如果他们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背刺,后果恐怕会很严重。”

    李世民纵使很膨胀,但该有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自然不会天真的认为别人不敢反,所以表情也变的凝重起来。

    “那你说我们应该如何稳住西域诸国,又改如何解决补给问题?”

    岳山早就有了腹稿,当即就说道:“想稳住西域诸国非常简单,无外乎威逼利诱,用强大的军队震慑他们,然后从国内抽调佛道两教大德前往西域传教。”

    李世民不解的道:“为何要让佛道两家去?”

    岳山道:“宗教最善于蛊惑人心,只要他们在传教的时候夹杂一些关于大唐的好话,就能影响到整个西域对大唐的态度。”

    “而且圣人别忘了绿教,一旦将来我们和他们相遇,西域将会成为我们的大后方,为前线军队提供后勤资源。这里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我们要防备绿教偷偷的在西域传教,利用宗教策反西域诸国。”

    “对付宗教最好的办法就是另一种宗教,我们有必要先利用佛道掌握西域人的思想。有机会甚至可以反过来入侵绿教势力,从根本上瓦解他们。”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回去我会和众臣商议此事。解决后勤的办法呢?”

    岳山道:“圣人还记得宁远国吗?”

    李世民道:“知道,就是汉朝的大宛,汗血宝马就是这里出产的。”

    岳山道:“宁远国的地形就相当于大唐的关中,面积是关中的两倍。在这里移民屯田,不但能解决补给问题,机会成熟还能设道立州派遣流官。”

    “真能做到这一步,西域将成为大唐的腹地,不用和像现在一样只能以藩属国的方式存在。”

    宁远国的疆域就在费尔干纳盆地地区,而费尔干纳盆地就是中亚的粮仓,前世这里生产的物资养活了小半个中亚人民。

    如果大唐能占领这里并移民屯田,后续设置州县派遣流官,西域真的会变成腹地,中亚也将会成为大唐的口中肥肉。

    将来还可以从这里出兵进攻天竺,一举多得。

    文唐

 第754章 一千零一夜

    “除了西域,还能从南方进入天竺,从南诏出发经过骠国可进入天竺。只是一路都是荒山野岭道路难行,想从这里出兵必须先打通道路。”岳山继续说道:

    “不过佛教既然愿意支持朝廷,可以让他们派人去那里传播思想,同时刺探情报。然后朝廷派人去经营,并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

    李世民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地图,不禁点点头道:“此法甚好,还能加强朝廷对南诏和骠国的管理。”

    岳山想到前世看过的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铜钱的文章,其中提到从元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滇铜几乎包揽了铜产量的百分之九十。

    具体数据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敢肯定,云南有铜足够开采几百年。于是就说道:“六诏有铜,很多很多。”

    一提起钱,李世民马上就来了精神,问道:“有多少?比金银岛如何?”

    岳山道:“每年产铜千万斤也足够朝廷开采几百年。”

    “砰。”李世民激动的拍了一下桌子,道:“你不早说,回去我就下令让佛道两教去南诏传教。嗯,还要往那里迁徙更多的百姓。”

    受岳山在青海训练适应高原地区的士兵,以及在岭南训练适应山地作战士兵的启发,大唐训练了许多山地师。

    这些年也往南诏迁徙了二三十万人,从中招募了两个折冲府的士兵。这些将士们对南诏的地形非常了解,也适应当地气候。

    与之相反的是,此时南诏还正处在混乱阶段,后来那几个统一南诏和大唐掰腕子的人物或者年龄还小,或者还未出生。

    大唐几乎没有浪费多大代价就拿下了这里,后来岳山的《华夏文明》一出,几乎扫平了民族融合的障碍。

    此时这里已经不是作为藩属国存在,而是大唐的羁縻州了。如果不是害怕步子迈的太大把六诏给吓到,早就设道置州开府建衙了。

    而且李世民已经尝到了对南方开发带来的好处,很乐意把重心往南推移。

    现在听说有铜矿,产量还是这么庞大,他就更有兴趣了。就算不为了征服天竺,仅仅是为了铜矿他也要加快拿下南诏的速度。

    还有就是迁徙百姓的事情,近十年朝廷一直在把中原的汉人往四面八方迁徙,同时也在把四方蛮夷往中原迁徙。

    只是和之前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之前的朝代要么把蛮夷迁移到北方边疆地区,要么就是安置在岭南之地。

    比如汉武帝经常把归降的匈奴整体安置在北方边郡,像是河套地区之类的。隋文帝也曾经把归降的突厥安置在北方边郡。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这些人依然是以原来的族群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什么的全部都是沿袭原来的习俗,没有任何改变。

    一旦情况有变他们又会反叛,东突厥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现在的大唐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在把这些异族整个迁徙安置,而是分拆。

    这一点是借鉴了李承乾在两湖道采取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方法,汉胡交错居住。

    让这些胡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说汉话、取汉名、吃汉人饮食、穿汉人服饰……而学院体系的建立也给大唐培养了无数的读书人,这些人不可能都来当官。

    很大一部分考不上科举的就会加入学政体系,去这些胡人居住的村寨开设学堂,传授中原文化。

    要知道汉唐之际的读书人可不是宋朝之后那种……他们骨子里是有血勇之气的,既然没有办法当官为天子牧民,那就为传播汉家文化做贡献。

    如此多方面结合,最多两代人就能完成同化。

    而事实上汉唐之际的华夷之分真的没有那么严重,汉武帝重用的匈奴归降将领数不胜数,金日磾更是被任命为汉昭帝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

    唐朝也是如此,有人会说了,结果就养出了安禄山和史思明。

    然而这两个人造反真的是因为他们是胡人吗?高仙芝为什么不反?哥舒翰为什么不反?难道就因为安史之乱就否认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吗?

    安史造反的真正原因是朝廷给他们的权力太大又没有加以限制,唐玄宗昏聩任用奸臣把国内搞的乌烟瘴气。

    就算不是安史,换个稍微有野心一点也会造反。我的实力比朝廷都要强了,为啥还要当臣子?谁不想当九五至尊啊。

    当然了,唐玄宗和李林甫把四大边军统帅中的三个都搞成胡人,也属实是脑残操作。

    不是不行,而是在没有完成同化之前这么搞,就是把自己的脖子套在吊绳上。

    岳山大脑跑了一会儿火车,又开始开轮船了,说道:“除了陆地,还可以从海上攻打天竺。”

    “我们的舰队已经遍布南洋,但这还不够,必须要在南洋的大岛屿上屯田迁徙百姓过去。”

    “凌牙门、吕宋岛、香料群岛、兰那泰(泰国)这些岛屿每一座都能养活百万人。”

    “这里开发成功就能为大唐的舰队提供补给,让舰队去往更远的远方进行作战。”

    “南洋吗?”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你说要是在南洋和西域重启分封制如何?”

    分封?岳山心中一跳,心道终于要来了吗。

    在南瞻部洲和东胜神州被发现之后大家都明白,分封是必然。但作为臣子肯定不能主动提,只能等皇帝开口。

    只是谁也摸不清皇帝的意思,都在等。而现在看来,李世民也终于等不下去了。

    “分封……圣人准备用哪里的土地分封诸侯王?”岳山谨慎的问道。

    “西域、南洋诸岛、东胜神州、南瞻部洲,大片的领土可以分封。”李世民道。

    岳山断然否决道:“西域不行,起码宁远(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以内的领土都不能分封,只能掌握在朝廷手里,只能封宁远以外的区域。”

    李世民不解的道:“为何?西域土地贫瘠又远离中原,朝廷治理太难了,分封出去不是更好吗?”

    岳山思考了一会儿,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话说到:“高原地区是整个中土神州淡水的源头,谁掌握了这里谁就能掌握住淡水资源,所以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西域地上荒凉,然而地下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失去了这里大唐的工业想发展起来就要付出千百倍的代价。”

    李世民听的眉头直皱,岳山的话他能明白,但不理解。

    高原是淡水源头又如何,难道朝廷还能把所有河流截断不成?还有那什么矿藏资源,大唐地大物博还缺那点资源?

    岳山怕他听不进自己的话,又强调道:“这两处地域有多重要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最多百年之后其作用就能凸显出来,朝廷必须要直接掌控这里。”

    李世民点点头,虽然不是很理解,但他信任岳山的眼光。既然他如此强调,那这里必然很重要,分封要避开这里。

    “还有吗?”

    岳山继续说道:“南洋倒是可以考虑,但南洋海峡和凌牙门、夷州岛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这个不用岳山解释李世民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南洋海峡是出入南洋的门户,理应掌握在大唐手里。夷州岛和凌牙门可以作为海上补给线,同时也能震慑诸侯王。”

    “不错,你这个建议提的好。南瞻部洲、东胜神州和北俱芦洲呢?”

    岳山笑道:“恐怕暂时没人愿意去这两个洲吧?和流放没区别了。”

    李世民也大笑道:“哈哈……这个流放的机会恐怕很多人做梦都想要吧。”说到这里他又状似不在意的问道:“你想让自己的领地分在哪里?”

    “我吗?”岳山笑了笑道:“还是算了,故土难离。”

    李世民惊讶的道:“不要?”

    岳山道:“不要,我就这一个儿子,还想让他给我养老送终呢,可舍不得他远离中原。”

    李世民道:“你们还年轻孩子可以再要,再说封国可以交给信任的家臣去打理,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自管理。”

    岳山道:“让家臣去打理,那封国是他的还是我的。况且,圣人别忘了阳货之乱。”

    阳货是鲁国季氏的家臣替季氏掌管封国,而季氏势大掌握鲁国朝政。后来他反客为主掌控了季氏的家政,又通过季氏掌握了鲁国政权。是孔子嘴里的乱臣贼子。

    李世民道:“你真不要?不怕千树责怪你?”

    岳山道:“他想要就自己找他外祖父要去,不用指望我。”

    李世民指了指他,大笑道:“行,他爹不管他我这个祖父不能不管,到时候让他来找我要。”

    ……

    另一边,长孙无垢和武畅婆媳两个一路来到李淑居住的小院。

    这处院子很小巧但设置的特别精致,有花园,有小广场。

    还有一个小池塘和贯穿整座大宅院的沟渠相连通,池塘上修建有木桥凉亭,水里有五颜六色的锦鲤游动。

    这个环境让长孙无垢非常喜爱,两人在这里欣赏了一番就去了李淑的书房。

    一开门看到的就是琳琅满目的书籍。

    对此长孙无垢一点都不奇怪,这个女儿因为体弱多病最喜欢读书,而岳山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书籍,给她准备一屋子书很正常。

    不过她也好奇自家女儿最近在读什么书。

    走到书桌前,发现上面有一本书的名字叫《一千零一夜》。

    这是什么书?她好奇的翻开,发现是女儿的字体。李淑没有跟着她学芙蓉小楷,学的是李世民的飞白体。

    翻开第一篇,标题是国君庄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国君庄?中原什么时候有叫庄的国君了?他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