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462章

文唐-第462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商量如何封赏这群有功之士,不过他们只需要考虑高层军官的封赏就行了,中低层将士由枢密院和兵部协商拟定。

    别的人都好说,蔡阳的封赏被李世民给压了下来,但同时也下了一道旨意,让蔡阳处理好倭国的事情就赶紧进京面圣。

    说白了就是简在帝心了,皇帝要见过他之后当面封赏。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大唐第二次击败倭国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只是并未能引起多大的轰动。

    百姓对此事的评价大多都是:

    “倭国?倭国是什么国,居然敢摸我大唐的屁股,这不是找死吗。”

    “啥?只是打败他们没有灭国?这个将军手忒软了,这种敢朝大唐龇牙咧嘴的就应该直接打死。”

    “哦,你说倭国又被打败了啊?你这个又字用的我很喜欢……”

    “打败一个弹丸小国有啥好奇怪的,现在哪天要是没听到这样的消息才不正常。”

    “就是,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这就是大唐人对新马岛海战的评价,屁大点事儿有啥好说的。

    但对于大唐周边幻想着圈地自萌的小国来说,这不啻于当头一棒。倭国也是除大唐之外数一数二的强大势力了,说收拾就被收拾了。

    还是兵力悬殊之下的大胜,这让他们对大唐的畏惧更甚。

    岳山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刘仁轨亲自来拜访他才知道这个消息。

    蔡阳?他回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个人是谁,最早的棣州水师将领之一,当时好像是个校尉,没想到已经成长为一员大将了。

    至于朝廷后续怎么安排,谁去接替蔡阳的位置,后续移民,文化渗透等等,他一点都不感兴趣。

    这会儿他就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况且他也不适合在对政治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和他有瓜葛的人表现的越突出,他就越要自我约束表现的不食人间烟火。

    这一点刘仁轨也清楚,他过来是有别的事情请教,只是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到新马岛众人,他才说了一下。

    说完之后就转而请教起自己的事情,请教完又闲聊一会儿就离开了。

    送走刘仁轨,岳山去前院陪老婆孩子玩了一会儿就继续扎进了故纸堆里。

    就这样又过了两个多月,新马岛那面终于完成了收尾工作。

    苏我虾夷死后倭国的格局从原来的苏我家一家独大,变成了苏我、天皇系、圣德太子系等多系共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我系依然是最强的,但因为这次叛乱家族内部变得很不团结,已经无法主导倭国局势。

    天皇系是政变中获利最大的一方,从封臣手中收回了很多权力,开始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虽然面对其他几个大封臣,在实力上没有压倒性优势,甚至没有什么大的优势。但国主的大义让他们凌驾于所有派系之上。

    圣德太子系没有了苏我虾夷的压制迫害,也开始重新拾回自己的权力。其他各封臣也趁着这难得的机会加紧发展自己的实力,避免被他人吞噬。

    可以说,现在倭国的局势他们自己很满意,大唐也非常满意。

    然后就是筑紫国的事情,在大唐的扶持下,被灭国数十年的筑紫国再次重建。

    刚刚经历大败和政变的倭国无力阻止,只能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但也没有承认它的合法性,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大家都知道。

    但这一点恰恰是大唐希望看到的,你们越是相互仇视对我们就越有利。要是两个国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扶持,大唐才会头疼。

    筑紫国的国主也很清楚自己靠什么复国的,在国家重立的第一时间就向大唐递交了称臣的国书。

    并且请求大唐派人过来帮他们重新建立行政体系,为了表示感谢,他们还让出了军事和外交两项权力。

    大唐朝廷出于盛情难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顺势赐下国书和大唐筑紫国王印等东西,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

    这个时候大唐才是这片大陆的宗主国,只有得到它的承认才是合法的政权。没有它的承认,不管你传承多久都是伪政权,谁想打你就打你。

    而有了大唐的承认,别人打你的时候就要斟酌一下后果。就算最后还是被打了,也有个告状的地方。

    新马岛海域被单独划分成一个战区,兵力也从六千人扩充为两个折冲府。

    不过让那些想摘桃子的人失望的是,新马岛大都督由李世民派遣自己的心腹担任。

    为了防止大都督权大难治,又完善了当地的民政体系用来制衡——在这里正式设立了新叶道。

    管辖范围包括新马岛、枯叶岛(库页岛)、金银岛等海岛和大片海域,对筑紫国的管理也交给了新叶道。

    蔡阳、王虎等人被正式调离,后续安排还要等蔡阳进京见过皇帝才能知道,现在算是无官一身轻。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他们肯定会跟着蔡阳走的,不管最后朝廷给蔡阳任命了什么职务,都不太可能让他孤身一人上任。

    带一些心腹去是必然的,王虎他们就是蔡阳的心腹。

    等蔡阳一路舟车劳顿来到长安的时候,已经进入冬季,天气变得很冷了。

    从渭水码头下来,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时候他无比震惊,不敢相信天下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工具。

    其实每一个刚来长安的人都被火车震惊过,这里甚至成为一处景点,很多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蹲在铁路旁边观看火车。

    而也正是随着这些人口口相传,火车这种工具逐渐传遍大江南北。现在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都知道大唐有一种喝水吃火的铁牛,能拖动万吨重物奔跑如飞。

    这次他入京没有享受到百姓的夹道欢迎什么的,毕竟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这种胜利太平常了,已经不值得劳师动众了。

    但李世民为了表达自己的看重,还是派了几个内阁成员和内侍过来迎接,而且是直接就把他带进了皇宫。

    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阵仗的蔡阳紧张的出了一身的冷汗,进入皇宫后腿都有些软了。

    即使面对倭国国主的时候他都敢趾高气昂,可在大唐他都只是一个四品的都督。第一次来到大唐的中枢面见圣人,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世民是什么人,长了八个脑子,岂能看不出蔡阳的紧张。所以他就展示了自己温和的一面,说话也是犹如和煦春风一般。

    结果就是还没等谈话结束,蔡阳就成了李家的忠臣孝子,恨不得为大唐为圣人赴死。

    后面的交谈也是君臣两欢。蔡阳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对局势的看法,李世民则很高兴又得一良将。

    李世民高兴了,关于蔡阳的封赏自然也就下来了。封爵是肯定的,新马伯,其余赏赐略过不提。

    至于他的下一步任命,并没有马上就决定。这很正常,像这种高级官员的任命,有时候拖个一年半载都不奇怪。

    再说蔡阳刚刚封伯爵,也要给时间让人家衣锦还乡炫耀一把。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大唐这辆战车继续快速前行。

    岳山则继续猫在家里为新书寻找灵感收集材料。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发生了。

    玄奘取经归来。

    文唐

 第778章 唐僧取经归来

    这天岳山正在书房奋笔疾书,就听仆人来报王绩来访。

    他有些意外,虽然两人关系莫逆但王绩很少来他们家,有什么事情都是在书院说。今天直接找上门,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把人迎进来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玄奘回来了,什么时候的事情?”岳山惊讶的道。

    王绩摇摇头道:“你还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都不知道。一个月前就有消息传出,只是并没有多少人重视。”

    “刚刚传来的最新情报,之前的传言是真的。佛教数十名高僧前往泉州迎接,声势闹的很大。圣人也派天使召他入宫觐见。”

    岳山道:“这些年佛教被压制的很厉害,需要一场这样的盛会重振声势。不过,他是从海上回来的?”

    说起这件事情王绩笑了起来,道:“玄奘也是个秒人,去天竺的时候走的西域绕了一大圈子多走了万里路。”

    “哪知道天竺就在大唐南偏西方向,走水陆用不了一个月就到了。不知道他在天竺见到大唐的海商,知道真相后是什么心情。”

    岳山也笑了起来,道:“换成我肯定很恼怒,但以玄奘的心性修为来说恐怕不会放在心上。”

    “这万里路途也不是没有收获,对他的意志是一种磨砺,和沿途佛教徒交流佛法也能增长见闻,这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王绩失笑道:“但愿他也是这么想的吧。当年玄奘西行的时候来拜访过你吧?你居然没有把去天竺的真实路线告诉他,小心他记恨你。”

    “呵呵……”岳山轻笑一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玄奘要是这么小心眼的人也就不是玄奘了。

    “你来见我肯定是有什么计划了,说说吧,想干什么。”

    王绩正色道:“不能让佛家太得意,我觉得是时候把甲骨文的事情公布天下了。”

    岳山笑道:“你不是一向主张百家合一吗,怎么突然打压起佛教来了。”

    王绩道:“不一样,我不反对佛教,不反对任何一家的学说思想,但不想看到一家独大。之前上百年佛教的势头太盛,好不容易被打压下去,不能就这样让他们抬头。”

    岳山沉吟了一会儿还是否定了他的计划,道:“不需要,佛教被打压的太厉害容易引起反弹,这次就让他们得意一段时间释放一下心中的不满。”

    “仅靠玄奘带回来的那些书籍就想振兴佛教就是妄想,佛教能不能摘掉枷锁不在于这些书本,而在于他们肯不肯接受驯化。”

    “之前他们表面服软,内里还是在坚持老一套,我们一时间拿他们也没有办法。或许这次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王绩神情振奋的道:“你有什么想法?”

    岳山道:“圣人不会放任玄奘行事的,最大的可能是在京中找一处寺院作为道场,让他在那里翻译带回来的经卷。到时候我会亲自去拜访他的。”

    王绩高兴的道:“哈哈……你愿意出手那我就放心了。回去我就告诉大家,让他们稍安勿躁等你的消息。”

    岳山无奈的道:“这才是你今天找我的目的吧。”

    “哈哈……都一样都一样。”王绩笑道。

    把王绩送走,岳山就让人去打探玄奘的事情。

    他夏国公的身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平常人无法使用的渠道他可以使用,别人无法获得的消息对他可以轻易获得。

    没多久详细消息传回。

    玄奘佛法精深,西行路上每遇到知名的寺庙都会去学习辩经。还没有进入天竺,那里就已经有他的事迹在传播。

    等他进入天竺很容易就获得了认可,通过和各大寺庙辩经折服了无数佛教徒,后来更是成为当地佛国共尊的贤人。

    而这些年大唐的舰队纵横四海,海商也把生意做到了万里海外。天竺自然也是海商青睐的繁荣国度,每年往来这里的商船上千艘。

    海商为了和当地权贵高层接触,就找到了玄奘。

    玄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他们引荐当地的权贵,海商则帮忙为他收集经卷传递消息,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国内的佛教也通过海商知晓了他的事情,不过当时佛教被压制的严重,他们就把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并计划好了盛大的迎接仪式,重振佛教。

    虽然这些年也零星有玄奘的消息传出去,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有了海商的支持,玄奘的脚步踏遍了天竺每一个角落,收集经卷的速度也更快,提前几年完成了目标,就决定回国。

    在回国前就已经和国内佛教取得联系确定,确定了回归日期和港口,才有了现在的天下诸佛齐聚的盛况。

    而且这一次他带回的经卷和佛家物品比原本世界还要多,据说光佛祖舍利子就有五百颗,佛家金银佛像上百尊。

    看到这些消息岳山也不禁感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啊。他在大唐所做的一切,已经影响到了天竺了。

    佛教确实被压制太久了,这次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自然要把声势高到最大。从泉州到京城一路可谓是招摇过市,沿途大小寺庙都召集信众恭迎。

    每到一地玄奘等人就会停留几天,召开扬佛大会由玄奘亲自宣讲佛法,几十名高僧自愿成为陪衬。

    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共同把这场盛会推向更高的高峰。

    众人都清楚佛教的目的是什么,一来是营造声势,二来是准备把玄奘推举为佛教的领袖。

    最近几年被打压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分散只会被欺负,只有合在一起才能保住地位。

    以前大家谁都不服谁,各自都代表着无数人的利益,不敢轻易退步。再说此时佛教也没有值得朝廷重视的大人物,勉强推举出来一个也没什么用。

    玄奘不一样,他佛学深厚,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从佛国取经过来于佛教有大功。

    还没进京皇帝宣召觐见的旨意就下来了,可见对他的重视。让他当领袖,大家都没意见。

    他们这么做确实有用,一时间佛教盛威大涨,有烈火烹油之势。

    也有其他学派的名宿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就站出辩经找茬。可都被玄奘给辩驳的哑口无言,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声威。后面就没有人敢在站出来了。

    颇有一种力压百家的感觉。

    岳山却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玄奘去天竺取经谁也不知道都学到了什么,而佛教对他们却很了解,就这么贸然找上门去就是送。

    大家都在等,等玄奘暴露出更多的信息。等大家知道他的水平了,自然会有人站出来和他辩经。

    不过这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了。

    五月初,玄奘一行人进入关中地界,即将踏入长安。早就的道消息的佛教徒纷纷出城迎接,岳老四两口子都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