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474章

文唐-第474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启分封的事情在政事堂就这样波澜不惊的通过了,然而这并不算完。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几个人关起门商量好就行了的,必须要获得朝野许可。

    第二天朝堂之上,李世民接连下达了几条政令。

    创建博物院暂定四品衙门由夏国公岳山负责,该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余各部门要全力协助。

    刘洎再次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创建博物院可以,但不能给官身,即便是事务官也不行。反而是褚遂良,并没有出面。

    只是光凭他一个人反对并没有用,政事堂七个宰相同意还是直接通过了这项决议。

    往西域宁远发配囚犯的的政策获得了所有官吏的一致认同,这种害群之马赶的越远越好。

    开发西南打通前往天竺的通道,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不过现在是尚武的大唐,而不是后世那种血性被阉割的朝代,对于扩张群臣没有多少人反对。

    最多就是有人反对让佛教参与进来,还有就是具体实施方法上存在争执。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可以商量着来。

    真正爆炸的大新闻是重启分封,当李世民提出这个议案的时候,众人先是震惊,然后就是群起反对。

    朝堂之上起码一大半的人站出来反对,直言这是取祸之道,历史也早有证明此法不可行。

    即便李世民强调只分封海外领土,不得在本土分封都没用。

    不过这次他倒是没有强行推行这个命令,而是让天下人一起讨论,等商量出结果再做决定。

    退朝之后众臣纷纷把几位宰辅围的水泄不通,问他们皇帝这是准备做什么,甚至他们对此事表态。

    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不会发表意见,只说他们也是刚知道很是震惊,现在还没有思绪,等想好了再说。

    众人即便知道他们在胡扯,也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放他们离开。

    而皇帝准备重启分封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京城,并迅速传向全国各地,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浪。

    最这件事情最热衷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清流,坚决反对;一类是宗室,简直就像是闻道了腥味儿的猫一般,都快要疯了。

    文唐

 第791章 李世民的阳谋

    “你们两兄弟一起来找我,倒是真少见啊。怎么,想要封国了?”看着面前的李泰和李恪,岳山笑道。

    李泰没好气的道:“你快别笑了,天天都被一群宗室堵门,我都要烦死了。”

    李恪表现的就比较拘谨了,毕竟岳山是他的师父:“我也是,现在天天都有人宗室上门,我躲在军校都没用。听我娘说很多人都找到了她那里。”

    岳山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并不觉得奇怪:“那你们来找我做什么,我还能把他们都拦住不成。”

    李泰不客气的道:“我来是避难的,水儿和笙儿鹿儿都来了,什么时候这件事情过去我在搬出去。”

    “他找你是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水儿自然是岳水儿,笙儿鹿儿都是他们的孩子,老大李笙,老二李雪鹿,这是真拖家带口过来的。

    岳山指了指他,笑骂道:“瞧你那点出息,这就被吓怕了?再说我家也不安生,你那边只是宗室堵门,我这边不光有宗室还有清流。”

    李泰道:“你地位超然能关起门拒绝任何人,我不行啊。你家这么大,空着也是空着,给我们家一间又怎么了。”

    岳山道:“算了,你们自己挑去吧,爱住多久就住多久。”

    李泰得意的道:“丽质早就把院子准备好了,这会儿水儿她们正往里搬呢。”

    岳山翻了个白眼吐槽道:“我是让你没事儿就赶紧回避,别在这里碍眼。”

    “呃……”李泰表情一僵,讪笑道:“你们忒没意思了,净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说完灰溜溜的跑了。

    李恪在后方给了他一个歉意的眼神。

    岳山摇摇头,前世史书上不是写的李泰要和李承乾争太子之位吗,心机应该很深沉才对。怎么现在反应这么慢?难怪李世民不把皇位传给他。

    当然,这都是玩笑式吐槽。环境造就性格,这一世李泰早早就放弃了皇位之争,一门心思扎在书院研究学问,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复杂的心思。

    等李泰离开,他才对李恪说道:“虢国公对你的表现赞不绝口,夸你有大将之才,学的不错。”

    虢国公张士贵,一年前接替李道宗担任军学院院正一职。

    李恪感激的道:“虢国公谬赞了,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岳山摇摇头道:“你不用感谢我,其实我没教你什么东西,你现在的一切都通过自己努力学来的。”

    李恪正色道:“若没有老师您护着,哪有我的今日,您对我的恩情学生没齿不忘。”

    岳山欣慰不已,道:“说说吧,来找我做什么。”

    李恪道:“有些事情想向您请教。”

    “说吧。”

    “父亲这次到底是什么意思,试探还是真封?”

    “不用怀疑,这次分封是必然要推行下去的。而且圣人在利用分封下一盘大棋,没有人能阻挡的了他的步伐。”

    “大棋?”

    “就是……嗯,你还是不知道的好。分封的事情你要做到不闻不问不言,告诉杨妃也要三缄其口。尤其是要看好蜀王,不要让他大嘴巴乱说话。”

    “喏,弟子知道了。”李恪赶紧应道,迟疑了一会儿又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父亲问我这件事情我该怎么回答?”

    岳山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道:“你想要封国吗?”

    李恪先是犹豫,然后才勇敢的道:“是,弟子想去封国一展身手。”

    岳山叹道:“这些年确实委屈你了,有才不得施展。不过我建议你放弃这次分封的机会,将来就算选择封国也尽量远离大唐本土,越远越好。”

    李恪不解的问道:“为何?”

    岳山道:“离大唐近可以借助本土的力量发展封国,而且有大唐保护也更安全。”

    “如果你才能平庸没有野心,选择这里最合适,可我知道你是个不甘人下之人。”

    李恪惶恐的道:“老师误会了,弟子不是这种人。”

    岳山笑着摇头:“也许现在的你确实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那是因为你被困在了笼子里,没有条件产生这样的想法。”

    “一旦你离开了牢笼,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心中必然会滋生野心。不要急着否认,听我把话说完。”

    “有野心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更何况你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但你要给自己的野心选择一个合适的释放方向,选对了方向就能创造属于你的辉煌,选错了方向后果不用我多说。”

    “你觉得你的能力比之太子如何?”

    李恪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比治国我不及他,比军事我略胜一筹。”

    岳山点头道:“很中肯的认识,那你觉得你有和他竞争的机会吗?”

    李恪摇摇头,道:“没有,他羽翼丰满有父亲、母亲大人的主持,在朝野也享有美誉,诸多兄弟没人能争的过他。而且大家也都佩服他,没人愿意和他争。”

    这里的母亲大人值得是长孙无垢,皇后是所有皇子皇女名义上的母亲。

    岳山道:“那就是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未来太子登基会允许自己身边有一个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弟弟在吗?”

    “到时候他必然会采取办法限制你,你会被束缚在一个更大的牢笼里。”

    “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本土,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开始的时候或许会很困难,但一旦扎稳脚跟就真的天高任鸟飞了。”

    天高任鸟飞吗?李恪听的也是怦然心动,忍不住问道:“那老师以为我该去哪里?”

    岳山并没有直接给他建议,而是分析道:“南瞻部洲、东胜神州和西牛贺洲,这三处地方是最合适的。至于要去哪,就要取决于你自己了。

    “先说说南瞻部洲,那里的土人数量较少土地广袤且肥沃,离大唐本土又不远不近,起步的难度比较小。”

    “但这里的缺点也恰恰在于此,太没有挑战性了,你的军事能力得不到发挥。离大唐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未来必将受到本土的钳制,发展潜力不足。”

    “东胜神州,离大唐非常遥远,上面生活着数千万殷商后裔。你到那里后可以稍稍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发展潜力非常高,建设的好了未必不能在那里创造一个全新的大唐。”

    “西牛贺洲,上面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胡人拥有灿烂的文明。这些胡人分裂成数十个国家相互征伐,情况有点类似于春秋战国,只是没有统一的宗主国而已。”

    “如果你去这里,不管是开局还是过程都是最困难的,甚至有丧命的危险,但能充分发挥你的军事才能。”

    “这三处地方想去哪一处,可以自己好好考虑一下。”

    “想清楚了,等圣人问你的时候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就行了。他是你的父亲,不会因此责备你的。”

    李恪行了一礼道:“谢老师,我知道了。”

    岳山颔首道:“嗯,如果你选择的是这三大洲的其中之一,等圣人找你问话的时候可以试着请命去六诏那边锻炼一下。”

    李恪惊讶的道:“啊?这……恐会引起大哥的误会啊。”

    岳山道:“如果是以前他可能还会忌惮一二,现在吗,只要你自己不起不该有的心思,他什么都不会做的。”

    李恪略为一想就知道是原因了,惊喜的道:“弟子明白了,这就回去收集南诏的资料。”

    “嗯,去吧。”

    目送他离开,岳山心中松了口气,这个徒弟的事情终于可以解决了。说实话,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后悔为什么要收李恪当这个徒弟,当初是疯了吗。

    不过还好的是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李承乾坐稳了太子之位,贤名远播朝野都认可他的存在。

    最主要的还是李世民放了一部分实权给他,两湖道那一年的任职就不提了,主要在于辽东四道。

    那可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曾经孕育过强大的高句丽。李承乾经营数年已经把那里打造成了他的小王国,在那里他的话比圣旨还管用。

    都说皇权最无情,李世民为什么会放心的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李承乾呢。不是他大度,而是那个地方叫辽东。

    离中原太远了,中间还隔着辽西走廊和山海关,还有正在打造的幽州防线。

    就算李承乾有异心等他组织大军打过来,朝廷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过来。

    李世民能打败高句丽,自然也有信心打败自己的儿子,所以根本就不怕他造反。

    对于李承乾来说,在辽东四道他能暂时脱离父亲的压制,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能发展属于自己的小势力。

    手握辽东四道,他就是天下真正意义上的二把手,不用担心其他兄弟觊觎太子之位。这就是实力带给他的自信。

    让李恪去南诏锻炼并不会引起他太大的反弹,最多就是多关注一下。

    送走李恪之后,岳山先去后院见了自家妹子,又和李泰谈了一下分封的事情。

    李泰的态度很随意,爱咋咋地,反正他这辈子不会离开大唐。封国等过上十年二十年就让他儿子过去治理。

    反而是岳水儿比较关注,希望能分个好地方,还让岳山帮忙想办法。

    对于这样没有什么野心的,岳山还能说啥,放弃第一次分封等将来去南瞻部洲。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距离太合适了,不远不近。本土想出兵征服那里太麻烦,但又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可以震慑那里的诸侯王不乱来。

    只要大唐不灭亡那里就很难乱的起来。就算大唐灭亡新王朝建立,那里的贵族依然不会改变,最多就是换个宗主国而已。

    当然,要是李泰的子孙不争气自己乱搞把王国搞没了,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外界关于分封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有反对的,理由自然是历史已经证明分封是错误的。

    有支持的,理由是之前的朝代也没有经历过大唐这样的局面啊,远在千万里之外的领土很难有效治理,采取分封就是最好的方法。

    反对的人以清流为首,支持的人则以宗室为首,两个群体背后都有支持者不停的拱火。

    清流的支持者大多都是故土难离派和没资格参与分封的,宗室背后支持的基本都是自认为有资格获得分封的权贵。

    两派打的那叫一个狗头淋血。

    新学派难免也参与了进来,也是有支持有反对的。两帮人都想拉岳山下水,私下没少找他主持大局,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理由都是现成的,闭关着书不问政务。

    为了躲避这场风波,连筹建博物院的事情都暂缓了。

    不过他对这件事情一直都保持着关注,只是他的关注点不是分封本身,而是李世民隐藏在分封背后的那一步大棋。

    削弱权贵阶级的特权。

    之前他给李世民讲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话题,其中就有谈到过税收问题。

    想让国家延续的更长久一些,不至于因为财政不足而亡国,就必须收回权贵阶层的免税特权。

    但想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难到了岳山这个穿越者都认为眼前毫无办法。

    必须要通过两三代人彻底打败世家和权贵阶层,才有那么一两分希望。

    可李世民却在没有办法中创造出了一个办法,利益交换。

    改革实际上就是利益再分配,利益被损害的一方自然会反对。现在李世民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更大的利益交换你的免税特权。

    海外的领地对大唐来说就是鸡肋,鞭长莫及很难完成有效统治,反而导致朝廷结构臃肿管理成本成倍提升。

    但对于那些权贵来说就不一样了,是他们实现家族质的飞跃的机会。从一个权贵成为事实上的诸侯王,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对于此时的人类来说地球太大了,大到了大唐的权贵都不够用了。李世民完全不用担心无地可分,只要那些权贵愿意,能把他们都送出去。

    而这些权贵则占据了拥有免税特权的大多数,把他们送走,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