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文唐 >

第6章

文唐-第6章

小说: 文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里靠近长安,早晚都能发展起来。提前在这里开铺子,那就是占了先机。只要主家不犯浑,用不了多久都能发大财。

    不过这些和岳山都没有太大关系,他没钱去照顾人家生意,更没那个资本在这里开铺子。今天他的目标是镇子中央的一处仓廪。

    这个仓廪是长安县临时设置的,专职给迁徙户分发赈济粮什么的,平时也对外出售粮食、布匹、农具、食盐等必需品。

    也正是因为临时仓廪设置在这里,草滩镇才会成为镇。

    岳山就是想用四条鱼换点粮食回去,毕竟鱼肉虽好却不适合当主食,五谷杂粮才是真正填肚子的粮食。

    今天既不是分发救济粮的日子、也不是集市的日子,人特别少。此时仓廪只有一名管事和伙计在。

    那伙计见到门口进来俩孩子,赶紧往外轰:“这谁家孩子没事儿乱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你随便能进的吗。赶紧走赶紧走。”

    岳水儿胆小,吓的躲在岳山身后不敢抬头。岳山倒是没有生气,这个伙计倒不一定是什么坏心,这里毕竟是官府设置的仓廪,没事儿还是离远点为好。

    只听他礼貌的笑笑,把手里的鱼提起来说道:“我想用这些鱼换粮食,不知道这里能不能换。”

    “咦?”伙计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孩子还真是来办事儿的,当下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帮你问一下管事,你们别乱动啊。”

    其实不用他去问,旁边的管事早就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起身来到柜前说道:“只要鱼是新鲜的,可以换粮。”

    一边说他还一边打量着眼前的孩子,身上的衣着很破旧但洗的非常干净,样貌普通双眼却炯炯有神。提着鱼站在那里不卑不亢,没有一般百姓见到衙门的那种怯意。

    这个孩子不简单,他脑海里没来由的冒出了这个念头。

    “你读过书?”管事忍不住问道。

    “读过一些,可惜没有名师教导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岳山微微躬身,回道。

    “原来还是个读过书的,好好好。”听说他读过书,管事更加的热情。

    “谢夸奖,愧不敢当。”岳山谦虚的道。

    “这四条鱼是你抓的?”管事的问道。

    “在书上看到过一些捕鱼的技巧,因家贫不得不学着尝试一番。还好前辈诚不欺我,真让我抓到了几条鱼。赶紧拿到管事这里,期望能换些粮食回去,好减轻父母的负担。”岳山用惭愧的语气说道。

    他见管事好像对读书人有好感,还故意模仿古人说话的语气。只是他一个现代人,又不是专门研究古文学的,说出来的话半文不白让人发笑,甚至还有些地方表达失误。

    然而第一印象这个东西实在太不讲道理,管事对岳山第一印象好,听到他半文不白的话非但没有耻笑,反而觉得这少年虽然学业不怎么样,却有着一颗上进的心。

    “不错不错,能学以致用是个好孩子。”管事的笑道:“这四条鱼我也不给你称重了,直接给你一石黍如何?”

    这四条鱼大约二十斤的样子,一石黍差不多一百二十斤。这个价格放在后世肯定是赔了,但唐初的物价和后世不同,岳山也不知道是赔是赚。

    但看伙计羡慕的样子,应该是自己赚了,而且赚的还不少。所以他没有犹豫,欣然同意。

    “谢管事厚爱,岳山记下了。”

    “你是哪个村子的?这么多黍怎么运回去?”管事的颔首接受了他的感谢,问道。

    “额”岳山也傻眼了,他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想那么多。村子离这里四里多地,一百多斤黍,别说他一个十岁的孩子,就算成年人扛回家也要累惨。

    “呵呵我给你两个建议。让我的伙计帮你送回去,但你要给他工钱,要么就把一部分黍换成布匹。”管事看了看他身上的衣服,意有所指的道。

    岳山往自己身上一看,顿时明白了管事的意思。就是说他应该给自己置办一身像样的行头了。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之前穷买不起新布就算了,现在有了谋生手段,也应该把自己好好装点一下首发

    “谢管事提点,我只要一升黍,剩下的劳烦全换成布匹吧。”岳山郑重的鞠了一个躬说道。

    这个礼和之前不同,是真心实意的。他和这名管事非亲非故,人家对他多番照顾和指点,他确实打心眼里感,没有在说什么,就吩咐伙计帮他去取粮食和布匹。

    在伙计忙碌的时候,岳山再次说道:“以后我有渔获可还能来管事这里交易?”

    管事点点头说道:“可以,但以后就是另外一个价了。”

    “小子明白。”岳山赶紧回道。

    这时伙计把东西取了过来,一斗黍还有一卷麻布。本来装黍的工具要自己准备的,管事的大手一挥白送了他一口小布袋。

    至此交易完成,岳山再度谢过管事,才扛着货物和妹妹一起返回四姓坪。

 第十三章 午餐

    岳山在唐朝的第一笔买卖就这样做成了,用四条大青鱼换了一斗黍和一卷麻布。过程顺利的让他自己都觉得惊讶。

    既没有遇到飞扬跋扈的富二代,也没有遇到地痞流氓,也没有遇到狗眼看人低的活计和管事。当然,也没有遇到离家出走的大家千金。

    不过想想也正常,现在是初唐武德六年末,吏治还是比较清明的。加上这里又是天子脚下,自然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岳水儿才只有六岁,手里还抓着岳山许诺给她的那条小鱼,自然是没有办法帮他拿东西了。十二斤黍和一卷布他只能自己扛着,路上休息了三四次才终于把这些东西送回家。

    之后他又返回了一次鱼笼处,把剩下的小鱼小虾拿回去。让他没想到的是,就这一会儿功夫鱼笼里居然又多了一条大草鱼。

    这条草鱼起码有七八斤,躯体实在太粗根本就钻不进笼子,被卡在了喇叭口上。岳山也是费了老大劲才拿出来。

    把鱼拿回家,岳山就翻出做饭的陶锅准备煮一点饭吃。现在已经过了晌午,约莫有一点多的样子。他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

    至于岳老四夫妻俩,他们要一直到晚上才回来吃饭。

    这个年代的人是不吃午饭的,一天只有早晚两顿饭。穷人家甚至连晚饭都没有,每天只有一顿早饭。

    “哥,娘会骂的。”岳水儿看他要做饭,在一旁怯怯的说道。

    “不会的,你看哥哥今天抓了那么多鱼,还换了黍换了布,娘只会高兴不会骂人的。”岳山一边生火一边说道。

    岳水儿歪着头想了想,阿娘确实没有骂过兄长,于是点点头就不在说话,跑过去帮忙捡柴禾。

    条件实在有限,岳山也没有翻花样搞什么稀奇古怪的菜肴,老老实实的按照岳山娘的办法,把鱼清洗干净扔进锅里,再放点刚买的黍完事儿。

    就在岳山准备盖盖儿的时候,岳水儿噔噔噔的跑到屋子里,又噔噔噔的跑过来。手里拿着那条小草鱼,眼巴巴的看着他。

    岳山顿时哭笑不得,只能帮她把小鱼清洗干净也丢进锅里一起煮。

    在煮饭的过程中,岳山把厨房检查了一遍,除了一个装水的木桶几个陶罐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把陶罐打开,除了一个里面装了大约有半斗粟米,其余全是空的。

    他想要找的盐并不在这里。最后还是在墙角一块石头下面发现了一个小布包,打开发现里面有二十几粒粗盐。

    看着那混黄的盐粒,岳山还真怕吃出病来。不过条件就这样,他也只能咬着牙往锅里丢了三四粒,聊胜于无吧。虽然这个词用在这里并不合适,但以他的文学水平也就只能想到这个词了。

    饭煮好,小丫头端着属于她的那条小鱼啃的美滋滋的,岳山也捏着鼻子吃了一大碗。

    吃完,他把剩下的鱼汤装进另一个罐子,提着就去给岳老四夫妇送饭。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习惯了一日三餐,自己啥都没干不吃午饭都饿得受不了,更何况岳老四还要干农活。

    路边到处都是抛荒的土地,其间点缀着一片片庄稼地。这些荒地都是有主的,属于四姓坪各户人家。

    只不过他们迁过来的时候已经误了农时,大家拼了命的干活才开垦出一小块进行补种。

    不补种不行,朝廷只给一年的赈济粮,今年要是不种点东西出来,明年就只能饿肚子。

    还好这边原本就是上好的熟地,原来的主人不知道是死于战乱还是逃走了,就荒了下来。

    四姓坪的人接手后只需要把杂草清理掉就能播种,不需要做过多修整。否则就靠他们这点人手,来年他们肯定饿肚子。

    眼下四姓坪的人主要有两个活儿,一个是打理补种好的田地,期望有个好收成。另一个就是继续开垦新土地,为秋耕播种冬小麦做准备。

    尽管很苦很累,农民们却甘之如饴。对给予他们土地的朝廷也是感恩戴德,恨不得给李渊立个牌位早晚三炷香。他们不怕苦,就怕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

    地里到处都是顶着烈日劳作的人,岳山这个送饭的人就显得很突兀了。沿途没少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

    当然了,更多的是羡慕。

    有些熟悉的人还会扯着嗓子大喊:“山子,这是要干啥去?”

    每每这个时候,岳山都会停下礼貌的打招呼,然后说:“给我爹我娘送点吃食,劳作了一天他们肯定饿了。大哥大叔大伯你们要不要过来一起吃点。”

    当然不会有人当真,都笑着拒绝了。回过头就对自己家的孩子说道:“看看人家岳山子,这么小就掌握一门手艺,还孝顺阿耶阿娘。再看看你们,一个个没出息的样子。”

    有些则会说:“岳老四有福气啊,有个这么孝顺的孩子。”

    岳山并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提着罐子来到自家地里,老远就看到父母在犁地。

    整个四姓坪都没有一头牲口,犁地可是纯人工的,岳老四在前面拉,岳山娘在后面扶犁。有多累人可想而知。

    看到岳山,两口子都很惊讶,不知道这时候儿子过来做什么。当得知是来送饭的,那叫一个感动。

    岳老四人也老实,只是蹲在一旁感动的眼圈泛红。岳山娘感情就复杂了,抱着岳山哭的一把鼻子一把泪。

    把岳山尴尬的,挣脱不是,不挣脱也不是。还好,她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转眼就恢复了正常。

    让岳山偷偷松了口气。

    然后恢复正常的岳山娘又开始心疼粮食了,嘴里不停絮叨谁家一天三顿饭啊,多浪费啊,财主家也不能这样过日子啊之类的。

    岳山已经好准了她的脉搏,只是一句话就堵住了她的嘴:“你们干活那么辛苦,儿子年小体弱帮不了什么忙,只能多抓几条鱼做几顿好吃的孝敬你们。”

    然后岳山娘就端起一大碗鱼汤,边吃边流下幸福的泪水。

    “咦?这是黍,咱家哪来的黍啊?”还是岳老四先发现了今天的饭和往常不一样。

    “对呀,咱家只有半斗粟,没有黍呀。”岳山娘这才后知后觉的道。

    岳山这才把今天用鱼换粮食的事情告诉了两口子。最后还故意压低声音说道:“我害怕有人偷咱家的布,就让小丫头在家看家首发

    两口子这才知道,一上午的时间儿子居然干了一件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把他们震的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是的,在他们眼里,能和官府的人答话都是祖坟冒青烟了。儿子还和仓廪大管事聊那么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极限。

    见两口子目瞪口呆的样子,岳山走到地里去查看一下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劳作的。

    岳老四两口子现在耕的是荒地,一方面是让土地蓬松,另一方面是把草根犁出来。

    “咦?”当看到他们使用的犁子的样子的时候,岳山露出疑惑的表情。

 第十四章 曲辕犁

    看到自家使用的犁,岳山发现它上面那根杆也就是辕居然是直的。这时前世当键盘侠时在网上发生的一场争论浮现在脑海里。

    当时一群吃饱撑的没事干的人不知道咋了,就在争论曲辕犁到底是起源于汉代还是唐代。

    一派认为起源于汉代,只是没有推广开来,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相关记载。

    一派认为起源于唐代。他们认为曲辕犁这样的神器一旦被发明出来肯定会迅速普及全国,不可能会被埋没直到唐朝才推广。而且齐民要术里对曲辕犁的记载语焉不详,当不得准。

    两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打的不可开交。当时岳山是站汉代派的,没有理由,就是无脑喜欢独以强亡的大汉。

    最后的结果是中间派取得了胜利,曲辕犁的概念起源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改进于唐代彻底成型。

    这个结果汉代派很满意,唐代派也不是不能接受,于是一群吃饱撑的没事儿干的人又继续寻找下一个话题继续开战。

    如果让袁老爷子看到了,肯定后悔研究杂交水稻。

    这场争论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但对此时的岳山来说却比原子弹的制造方法还要有用。

    这个年代成熟的曲辕犁应该还没有研究出来,或者研究出来了还没被人重视,如果我把它制造出来献给朝廷

    中原文明是农耕文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耕。对朝廷来说,曲辕犁的用处远超马蹄铁,尤其是对文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会歌颂马蹄铁,但绝对会把曲辕犁捧到天上去。

    而且曲辕犁看起来怎么都比马蹄铁的技术含量高。

    想到这里,岳山就兴奋起来。不行,要赶紧把曲辕犁造出来,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曲辕犁具体是什么时候成型的,但有记载是唐初。

    万一人家已经造出来了呢?以防夜长梦多,自己也要赶紧行动,把这个功劳给领了再说。

    至于真正发明曲辕犁的人岳山只能说声抱歉。

    想法是好的,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太多。

    曲辕犁结构图他倒是记得,但自己不会木工啊。只能请人打造,可是无奈家太穷,连一文钱都拿不出来,请不起。

    然而这难不倒他,他不会木工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