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1026章

宋朝败家子-第1026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许之。

    黄门病时,魏公数使人问安否,既闻全安,方引试,比常例展二十日。

    自后试科目并在九月,盖始于此。

    。

 第二千二百九十二章 御试制科策

    韩琦这次进宫,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求情的,主要是他实在欣赏苏澈的才华。

    可偏偏,官家竟然答应了,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为了这件事,韩琦其实是冒着大险的。

    要知道,他为了一个士子求情,可是犯了臣子大忌。

    韩琦贵为宰相,这可是有着结党营私之嫌。

    要知道,宰相可是位高权重。

    为了一个考生,竟然入宫求情,往坏了说,遇到个多疑猜忌的皇帝,很可能对韩琦起疑。

    认为他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而赵祯不同,这个仁慈的皇帝有着宽阔的胸怀,他知道韩琦不是这样的人。

    仁宗赵祯一朝,确实名臣辈出。

    历史上,仁宗皇帝这一朝,出现的名臣是最多的。

    赵祯也相信,韩琦确实是看中了这个苏澈。

    不然,不会为了一个寂寂无名的士子,特意入宫求情。

    韩琦大喜过望,他万万没想到官家竟然同意了延迟考试,这可是莫大的喜事。

    出了宫的韩琦,不自觉的有些飘飘然起来。

    他特意赶到苏澈下榻的客栈,找到了苏澈,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知。

    谁知,苏澈一听,慌忙施礼道:“韩相公,此事不合规矩。

    为了在下一人而耽误了科举,在下可是万死莫赎。”

    韩琦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不识抬举,当下不由得大怒:“我冒着被同僚弹劾的风险,冒着被官家猜忌的风险,特意为你进宫求情延迟科考。

    没想到你竟然如此忘恩负义,我告诉你苏澈。

    本官看中的是你这个人才,不是为了拉拢与你。

    你若是无真才实学,乃是草包之辈,本官才懒得理你!你给我记住了,你若是想对得起朝廷的栽培,就给我学以致用。

    用你满肚子的学问,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被韩琦一顿抢白,苏澈竟然愣在当地,半响说不出话来。

    而韩琦万万没想到,自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苏澈,竟然惹了一肚子的气。

    当下,他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一旁的同窗大为不解,有人忍不住劝道:“苏公子,这可是当朝的韩相爷,你无端的得罪于他,所为何来。”

    苏澈没说话,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科考为官,并不是为了巴结上位。

    他想用自己的满腹学问,为天下致用。

    万万没想到,到了科考的时候,终究还是出事了。

    苏辙病好了,制科考试也开考。

    苏轼苏辙顺利杀入殿试,殿试的题目是“御试制科策”,即针对朝廷政事写篇策问,字数3000字以上。

    赵祯万万没有想到,苏辙一反常态,在他的《御试制科策》点评赵祯自继位以来的施政得失,并大骂赵祯,同时将矛头指向朝廷中枢诸位大臣。

    苏澈疯了,怼天怼地怼空气。

    骂完皇帝骂朝臣,可以说两头不讨好,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在任何一个朝代,苏澈都会死的很惨。

    没有谁能容忍这样一个另类,就连包拯看了苏澈的《御试制科策》也是吓得一张白脸转黑。

    历史上的包拯可是白净脸皮,生生被苏澈惊的黑了脸。

    包拯也能喷,是朝中有名的谏臣。

    可是比起这个苏澈,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包拯看后,不由得甘拜下风。

    这个苏澈,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陛下失所忧矣。

    陛下虽天下无事而不忘忧惧之心”        还别说,苏澈的这番话确实是把赵祯的性格弱点说出来了。

    苏澈说什么,赵祯没有事的时候什么都不担心。

    有了事就害怕起来,如今天下升平四海无事,可陛下也不能忘了忧虑之心。

    这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是提醒赵祯,安乐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忧虑。

    如果说这个谏言赵祯可以虚心接受的话,那么接下来苏澈的另一番话,就着实过分了。

    “陛下自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

    这句话意思就是,陛下登基以来,后宫嫔妃达千人之多。

    陛下只知道饮酒作乐,纵情声乐不问政事。

    这就过分了,赵祯什么时候后宫嫔妃达千人之多了。

    想来这苏澈也是不明真相,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之后,将赵祯一通数落。

    这要是换成别的皇帝,苏澈这一条诽谤之罪,死定了。

    偏偏赵祯就是不一样,仁慈的赵祯看后只是一笑而过:苏澈说朕后宫佳丽千人,让他进宫数数便是,数一数朕这皇宫到底多少嫔妃。

    赵祯胸怀,可见一斑。

    紧接着,苏辙引经据典,对赵祯的吏治进行强烈的批评。

    苏辙指出宋朝百姓苛捐杂税极多,百姓负担重。

    赵祯虽多次派人巡视各地,采取一些减免或均税的措施,都是图个仁治的虚名而已。

    派遣的官吏无作为,对百姓进行压迫,反而增加百姓的负担。

    这一点,赵祯却深感赞同,如今国库富足,他正准备着手,对百姓继续减赋。

    其实,苏澈这么说也是有失公允了,此时朝廷的赋税一再缩减,百姓们并没有多大负担压力。

    “臣独怪陛下内有宫中赐予玩好无极之费,此何为者?凡今百姓所为,一物以上,莫不有税。

    茶、盐、酒、铁,关市之征,古之所无者,莫不并行。

    疲民咨嗟,不安其生,而宫中无益之用,不为限极,所欲则给,不问无有。”

    苏辙批评赵祯不惜民力,生活奢侈,喜欢把玩各种珍宝玩物,还随便赏赐给别人。

    宫中所需之物,不管有没有,都让百姓上贡,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事实上,赵祯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多个史料均详细记载了宋仁宗节俭的一些实例。

    苏辙年轻气盛,洋洋洒洒地把赵祯骂了一遍,其内容却有很多失实之处,言语上也对赵祯大不敬。

    赵祯虽然生气,却并没有治罪与苏澈。

    苏辙的考卷交上去之后,在朝中迅速引起轩然大波。

    初考官胡宿认为应黜落他,赵祯却:“向以直言召人,如今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最终,苏辙被列为第四次等,考上制举。

    他的哥哥苏轼被列为第三等,为大宋建立以来百年第一。

    不得不说,这一点赵祯确实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第二千二百九十三章 驸马爷来了

    赵祯是个好皇帝,说他狗皇帝不过是石小凡想戏谑之言而已。石小凡也非常庆幸自己生在这样的一个朝代,遇到这样的一个好皇帝。

    苏澈如此的毁谤辱骂,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非凌迟即车裂的罪行,赵祯居然微微一笑,淡然处之。这样的皇帝,亘古未有。

    苏辙的制策洋洋洒洒写了六千多字,指责赵祯好色怠政、劳民伤财。一个年轻书生怎么知道皇帝的后宫之事呢?苏辙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窃闻之道路”,他原来只是道听途说的……宋代史料笔记里有宋仁宗赵祯勤俭爱民的诸多记载,所以苏辙真是传了谣言。

    那一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同时中举。赵祯高兴地对曹皇后说:“我为后世子孙选了两位宰相之才。”

    明代的海瑞骂了嘉靖皇帝,结果被关入大牢。宋代的苏辙骂了宋仁宗赵祯,却啥事儿也没有。要想领略苏辙的文风,可翻翻《古文观止》……

    赵祯是如此的胸怀,他也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赵祯虽然武功谋略不如先祖,但勤俭律己,温厚和善,大宋迎来一段清平盛世,史家称为“仁宗盛治”。

    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大概是说,宋朝的太平盛世是“慈俭”的仁宗和一大群具有君子人格的谏官大臣共同治理的结果。

    “为人君,止于仁。”  “仁”是对赵祯的最高评价。

    而且,赵祯还是个名臣制造机。当然,这里的名臣不包括石小凡,这个败家子实在是劣迹斑斑,算不得什么名臣。赵祯在位期间涌现出一大批牛人大腕儿,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宋八大家”而言,宋朝的六位全都活跃在宋仁宗时代: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至于吕夷简、包拯、范仲淹、韩琦之类的名臣,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管怎么说,苏澈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博取了功名。这让苏澈本人也是大感惊讶,自此,他再也不敢对赵祯皇帝有任何大不敬之处,反而对大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赵祯不生气么,他当然生气,他毕竟不是圣人。其实赵祯恨不能将苏澈大卸八块,方解心头之恨。

    在寝宫中,赵祯手里捏着一个泥人,这是他出宫的时候,在夜市上买的。这个泥人憨态可掬,看起来栩栩如生。

    赵祯却恨恨的抓着泥人,一下子把泥人的头给拧了下来,嘴里还在骂骂咧咧:“苏澈,你这狗一样的东西,居然如此诽谤与朕。朕捏死你,捏死你!。。。”

    陈琳依旧是鼻青脸肿,不过他早早用布裹住了头,他来到赵祯寝宫的时候,赵祯正在对着泥人生气。

    陈琳不是外人,赵祯也不必掩饰内心的愤怒。他对苏澈骂骂咧咧,又把泥人的胳膊和大腿大卸八块:“朕要将你五马分尸,碎尸万段、车裂凌迟、杀之后快,把你个苏澈做成人彘。”

    彘刑,由吕后所创,为戚夫人所用,可见吕后心肠之歹毒,只可惜戚夫人倾城之姿。

    人彘就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有的还要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剃尽眉发不只是把眉毛和头发剃光,还包括眼睫毛,然后抹一种药,破坏毛囊,使毛囊脱落后不再生长,永不再长毛发,然后一根根拔掉。如果有皮掉下来,或者在行刑中就死了,刽子手就会被人嗤之以鼻,甚至丢掉饭碗。也有没在行刑过程中死亡的,没死的就被放在厕所里做成了人彘。

    最出名的是汉朝的吕太后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安排了专人“照顾”,然后丢弃在茅厕中任其痛苦死去,割掉耳朵,甚至把脸划花。这是吕后发明用来对付戚夫人的一种非常残忍酷刑之一。

    此时的赵祯,对着这个泥人就如此的破口大骂。陈琳听了忍不住暗暗好笑,还是大着胆子道:“陛下既然如此厌恶苏澈,为何却又要给他功名。”

    赵祯停止了蹂躏手里的泥人,冷冷道:“朕这副模样怎能见人,就先便宜了苏澈那小子。哼,朕倒要看看,他是真有真才实学,还是草包脑袋。若是个草包,朕日后慢慢再收拾他不迟。”

    “那苏澈若是有真才实学呢。”陈琳又问。

    赵祯一怔:“若真有真才实学,能学以致用为朝廷出力的话。朕便网开一面,饶他狗命便是。”

    刀子嘴豆腐心的赵祯着实有些可爱,陈琳只好再次的忍住笑容:“陛下,奴婢带给您一个好消息,陛下听了之后,绝不会再生气了。”

    赵祯闻言眼前一亮:“怎么,你找到揍朕的那小子了?那个青蛙眼下手还真够狠,告诉朕,这厮是什么人,有没有作奸犯科。”

    陈琳摇摇头:“陛下节哀,奴婢没找到那个揍咱们的肇事者。”

    其实陈琳压根就没出去找,他总觉得青蛙眼那几个人是无辜的。毕竟人家是一再忍让,反而是赵祯变本加厉,非得要找他们的麻烦。

    谁知,陈琳还是小看了赵祯。赵祯听完之后,又叹了口气:“罢了,他们不知道朕的身份,想来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此事不必调查了,朕不想找他们算账了。”

    陈琳大喜,慌忙施礼:“陛下圣明。”

    突然赵祯一愣:“你不是说给朕带来一个好消息么,什么好消息。”

    “陛下,驸马爷来了。”

    赵祯随口“哦”了一声,随即猛地跳了起来:“谁!”

    陈琳满脸惊喜:“驸马爷啊,驸马爷还有公主一行人,他们从流求岛出发。先是北上到了胶州湾,然后从胶州乘坐马车,往京城这边来了。”

    石小凡,这个混蛋玩意儿,他终于来了么。赵祯满脸的激动,激动过后又是满脸的愤怒起来。

    喜欢宋朝败家子

    。

 第二千二百九十四章 京城

    石小凡这个混蛋,他终于来了么。这个该死的狗东西,他还记着朕啊。这个王八蛋、卑鄙无耻的家伙。

    赵祯有多少想念,就有多少咒骂。陈琳的眼睛里已经满含热泪了,毕竟,他们和石小凡已经七八年未曾谋面了。

    激动过后,赵祯忙问:“这王八蛋到哪里了?”

    能让赵祯称呼上一声王八蛋的,绝对是无上殊荣。而石小凡,则是当仁不让的背负了这个光荣的称呼。

    当真是报应不爽,谁让石小凡平日都是这么骂人的呢。而此时的石小凡,其实已经快抵达东京城了。

    陈琳笑了笑:“陛下,据受到急递铺的奏报,驸马一行人早就过了海河。奏报是一个月前的,此时,怕是已经离着京城不远了。”

    海河,宋代的海河就是天津一带。天津卫是明朝才有的称呼,宋初的时候,天津就是海河,属于宋辽之间的边陲重镇。

    京剧《四郎探母》唱腔优美、情节动人,说的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四子杨延郎在辽国为官,娶公主成为驸马后,借令箭回宋营探母的故事。这虽然是个故事,但在其背后的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