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1028章

宋朝败家子-第1028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石小凡等人回京后,最想去的就是樊楼吃席。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石小凡对樊楼甚至于有些不屑一顾。

    他觉得,樊楼的菜也就是一般般。

    吃的,无非就是个档次而已。

    有的菜系,还不如自家做的好吃。

    直到,如今再回京城之后,众人这才怀念起樊楼的美味来。

    赵嫕本想进宫的,她想进宫看看哥哥。

    可奇怪的是,赵祯皇帝知道石小凡一行人到了京城,却并没有急着宣召。

    石小凡只好笑笑,安慰道:“官家勤政爱民,想是宫中政务繁多,这才脱不开身。

    反正你我已回京城,不行明日咱们一起进宫便是。”

    赵嫕听石小凡说的有几分道理,当下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樊楼很是热闹,甚至于爆火到,不提前预订桌位都没有位置可坐的地步。

    当然,那也得分人。

    石小凡一行人去了樊楼,十多年未见,樊楼的老掌柜老眼昏花,第一眼就认出了石小凡。

    老掌柜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镜自然是出自于西山玻璃厂之手。

    石小凡不想大张旗鼓,他们是便服来的。

    可老掌柜一见之下,还是激动的道:“驸、驸马爷,是您么,是您老人家来了。”

    石小凡微微一笑,浑然没了当年桀骜不驯的脾气:“难得老掌柜还认得我,莫要喧哗,可有厢房?”

    老掌柜一拍大腿:“你老人家来了岂能没有厢房,小人就是说什么也得给您老空出个厢房来。

    楼上最好的一间厢房,您先楼上请。”

    樊楼,石家之前不但有股份的。

    而且,石小凡发明的炭火烤鸭,成了樊楼的一道招牌菜。

    之前石小凡可是樊楼的常客,出手阔绰,横行无忌。

    十多年未见,老掌柜见到故人自然一番唏嘘。

    这个败家子驸马爷向来没有架子,老掌柜一见之下激动不已。

    店小二却早已换了人,这个店小二并不清楚石小凡的来历。

    一听掌柜的说,要把楼上最好的厢房让给这波客人。

    店小二登时大为震惊,他低声在掌柜的面前说道:“掌柜的,这、这楼上最好的厢房,可是张大学士订好的房间。

    这,这张大学士知道了,岂不糟糕。”

    掌柜的闻言大怒:“让你去你就去,啰嗦个甚,出了事我担着!”

    店小二一听当下不敢再说什么,于是一脸担心的上了楼。

    人过中年的石小凡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早已没了往日的败家子形象。

    看掌柜的这样,石小凡微微一笑:“老掌柜莫不是有什么难出,不成我们改日再来不迟。”

    老掌柜一听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驸马爷一别京城十余年,竟然性子也变了。

    若是换成之前,天王老子订下的房间,石小凡也得非抢回来不可。

    掌柜的轻咳一声:“驸马爷说哪里话来,而今天下,除了当今圣上,谁还能比您更尊贵了。

    驸马爷但管吃酒,小人的店里新进开发了几道招牌菜,还请驸马爷赏脸。”

    老掌柜这么说,石小凡只好微笑着点点头:“好吧,那我们便来尝尝。”

    樊楼的菜确实不错,让石小凡大感意外的是,樊楼的菜系比之以前简直天壤之别。

    之前樊楼的菜确实不错,但也算不上是惊艳的程度。

    而如今樊楼开发的几道招牌菜,确实美味无比。

    水晶肘子、葱焖熊掌、鸡丝菜心、炙羔羊、清蒸鲟鱼、姜丝爆肚、葱烧蹄筋、火腿嫩炒竹笋、清水白菜……越是平平无奇的菜名,反而越是口味独特。

    樊楼美食,果真是名不虚传。

    此外,还有许多从西域各国以及海外引进的菜肴。

    各族融合的大杂烩,铁板松茸、豆花鱼唇、脆皮虾仁、手撕飞龙肉……就连一向见多识广的赵嫕,都忍不住赞叹:“樊楼的菜品竟然精进于斯,工艺堪比御厨了。”

    一旁的曹小梅嘴巴塞得像是一只小仓鼠:“比御厨做的好吃多了,御厨哪有这等手艺。”

    赵嫕竟然跟着点点头:“没错,比御厨做的好吃。”

    樊楼楼下,端明殿大学士听说自己订的厢房被人给抢了,登时大发雷霆:“好大的胆子,我倒要看看,是谁人敢抢本官订下的厢房。”

    。

 第二千二百九十七章 劣徒

    堂堂的端明殿大学士,位高权重。谁吃了豹子胆,竟然敢抢他定的厢房。要知道,这间樊楼最好的厢房,半个月前他就预定了。

    这位张大学士怒了,不顾店小二的阻拦,登登登的上楼去,找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理论去了。

    此时的老掌柜刚从后厨出来,一看到张大学士上了楼。手里端着的半盘菜都吓得掉在了地上,他想上去阻止,依然来不及了。

    这位张大学士上楼之后,找到自己的厢房,一脚把房门给踢了开来。然后,他彻底的呆住了。

    石小凡吃的正香,还别说,这樊楼的手艺愈发的精进了。不得不说,这些菜确实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改日定然得来拜访拜访这些厨子,学习一下做菜的经验。

    此时的石小凡占据了流求岛,整日显得无事。钓鱼遛鸟,炒菜做饭,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而他刚夹了一筷子焖熊掌,想往嘴巴里送,然后就听见‘砰’的一声,有人踹开了门。

    四目相对,石小凡登时愣了神。这不是,自己的劣徒,张尧佐么。

    当年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因为和石小凡打了一个赌约。赌输了之后,便拜了石小凡为师。对别人来说,这可谓是奇耻大辱。然而,张尧佐却引以为傲,觉得能够拜在石小凡门下乃是莫大的荣耀。

    一开始,百官们自然是不理解,对张尧佐不免是冷嘲热讽。幸灾乐祸者有之,指指点点者有之。可随着石小凡的功劳日盛,众人终于回过味来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对石小凡是顶礼膜拜。提起这位驸马爷,那就是大宋王朝的传奇人物。

    到如今,你就算是拿着金山银山来求着想拜师,人家驸马爷也未必肯收你。石小凡的劣徒们,哪一个不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造船、蒸汽、医学、教育、珠算、建筑等等,石小凡的劣徒们,早已成为各个行业的泰斗,无双国士。

    只有这个挂名的劣徒张尧佐一事无成,可一事无成也是石小凡的徒弟。对于张尧佐来说,这是他生平最大的荣耀。

    石小凡进京的事,是没有人知道的。除了皇帝赵祯,群臣很少有人知道石小凡回来了。

    而张尧佐好不容易半个月前就给自己订好了这个房间,居然有人抢了自己的位置。张尧佐自然大怒,他想过来理论,结果开门一看,居然是自己的恩师。

    张尧佐的眼泪哗啦一下就出来了,慌忙跪地施礼:“恩师,您、您老人家怎么来了。恩师,学生可想死您了。”

    恩师?一旁的赵嫕看的是目瞪口呆,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两鬓斑白的张尧佐,居然跪下给石小凡行礼,口称恩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年石小凡其实不过是一时戏言,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那时候年轻气盛,凡事总喜欢挣个高低。万万没想到,今日居然在这樊楼,碰到了这货。

    石小凡也没有想到,自己进京见到的第一个同僚官员,会是他。

    之前,石小凡对张尧佐其实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见了他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兴之所至,还时不常的呵斥几句。

    每每及此,张尧佐总是诚惶诚恐,觉得自己给恩师丢了脸,恩师骂的对。

    直到此时,石小凡见到他的时候,才总算有了点好脸色。毕竟十余年未见的故人,总是有那么些许的亲切。

    石小凡放下筷子,淡淡的看着他:“哦,是尧佐啊。快起来吧,这许多年没见你,你倒是老了。”

    张尧佐浑身一震,恩师什么时候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过了。当下,他更加激动的站起身,伸出袖子擦了擦眼泪:“恩师身体可还康健。”

    好生诡异,张尧佐比石小凡大了一旬不止,却来反问正当壮年的石小凡身体如何。

    而石小凡则毫不客气的点点头:“还好,为师我吃得香睡得棒。尧佐啊,现如今在朝中所当何职啊。”

    恩师这是考教起自己来了,张尧佐瞬间汗颜起来:“回恩师的话,学生愚昧,至今仍是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为、这个为三司使。”

    这要是之前,石小凡免不了会破口大骂,骂你个劣徒不学无术不知上进。怎地混了这许多年,连个宰相混不上。

    其实,想当上宰相谈何容易。论资历和威望,张尧佐边都沾不上。不过石小凡总是喜欢这样骂人,这是自己的徒弟不争气,和别的没关系。

    谁知,这次石小凡不但没骂他,反而对他温勉有加:“嗯,不错不错,也算是略有长进。只是,尧佐,为官者一定要清如水廉如镜,要为民做主不负朝廷众望,明白没有。”

    张尧佐再次喜极而泣:“学生明白,学生定会努力。”

    石小凡摆摆手:“知道了,你下去吧。记住,为师我来京城的事,先不忙到处宣扬。”

    张尧佐恭恭敬敬,慌忙再次施礼,然后毕恭毕敬的退了下去。

    看着一脸错愕的赵嫕和曹小梅,石小凡再次拿起筷子:“看什么,吃饭啊。我对熊掌这东西从来不感兴趣,不曾想这樊楼做出来的还不错。”

    石小凡一直都不太理解,这熊掌有什么好吃的。腥味极重不说,看起来还油油腻腻的。虽说是高明的厨子会除掉熊掌的腥味,吃起来软软糯糯的。可石小凡总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名不副实,顶多算是物以稀为贵吧。

    谁知,等他吃过樊楼的熊掌之后,还真就被这美味给折服了。樊楼的焖熊掌味道独特,回味无穷。看来,好东西自然有它的道理。

    张尧佐这个家伙怎么说呢,其实此人还真就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好官。自从拜了石小凡为师之后,更是严于律己,以天下百姓为己任。

    之前,石小凡还真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没想到这几年这个张尧佐,在朝堂政坛居然混出来不小的名堂。之前,还有许多朝官弹劾与他。弹劾的理由并不是张尧佐为官有什么劣迹,而是,就因为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而张贵妃,则是崇祯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嫔妃。

    《宋朝败家子》

    喜欢宋朝败家子

    。

 第二千二百九十八章 见驾

    张尧佐是河南永安人,出身寒门,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后,历任宪州、筠州推官。为官勤政爱民,颇有民望。

    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夜间巡逻的捕获,同时被捕的还有一百多人。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负责此案,结果张尧佐迅速查明真相。最终,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脱。

    张尧佐当年初任犀浦知县时,犀浦地少人多,因田地引起的诉讼官司常年不断。张尧佐在任期间,把田地边界进行了确认,向老百姓传达了抢占他人田地的利害关系,大大减少了诉讼案件。

    史书记载:尧佐起寒士,持身谨畏,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遽至崇显,为世所鄙。

    本来吧,张尧佐其实是高升到宣徽使、景灵宫使一职的。若是说赵祯没有私心也是不可能的,赵祯就是看在张贵妃的面子上,升任张尧佐为宣徽使、加封景灵宫使。

    这一下,可惹恼了朝中的百官们。不得不说,大宋朝的言官们真的都很仗义执言,他们不为皇权,只为清名。

    赵祯一朝,能出现如此盛世,和这些名臣不无关系。张尧佐的破格高升,换成别人或许没事,可他偏偏就是张贵妃的伯父。

    既然是外戚,这就不行。虽说张尧佐即便是有能力,但为了大宋江山,外戚就是不行。

    于是,以包拯为首的言官们,开始了对张尧佐的弹劾模式。要知道,包拯可是有名的谏臣,他可是连赵祯都退避三舍。甚至于,石小凡都不敢怎么招惹的人才。

    皇佑元年,就因为张尧佐的升迁之事,朝臣和皇帝赵祯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以监察御史包拯为首,联合整个台谏集团们一起,不仅接连上疏。包拯等人更是在退朝后留班不退,誓要与赵祯战斗到底。

    赵祯虽然宽厚,可也有脾气。看此情形,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张尧佐,而是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挑战。于是赵祯一度暴怒,对谏官进行了呵斥:其言反复,及进对之际,失于喧哗

    与包拯一同进谏的御史唐介,被赵祯贬为泉州别驾。

    贬官么,在大宋朝再正常不过了。本来,赵祯想着把唐介贬到泉州这个遥远的地方,眼不见为净。谁知,包拯这帮人丝毫不惧,你也是贬黜,他们谏言的越是厉害。

    包拯等人的据理力争,赵祯总归是个仁慈的好皇帝。无奈赵祯最后只好妥协,不再坚持升任张尧佐。

    张尧佐见到事已至此,同时又受制于台谏们的压力,只好自请辞去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赵祯也知道外戚专权是大祸。于是准奏。最后,也重新启用了唐介。

    赵祯一朝,实现了由“君主独裁”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其标志性特点就是整个行政体制开始由非制度化的强势君主乾纲独断逐渐演变为制度化、体制化的君主独裁,君主位于整个权力体系的顶点,也成为整个权力体系的一部分,依靠制度而非个人能力来进行独裁治理。

    臣子们并不反对赵祯行使属于他的独裁权力,但他们却反对赵祯不受限制地使用这种权力,他们希望赵祯能够按照设计好的权力运行机制,来充当最后的审判法官,但却不希望赵祯像任性的孩子一样,随意破坏这套已经成型的体制。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对于石小凡来说,他不关心这个。石小凡并不关心政治,他只对民生较为关切。

    如今大宋朝政治开明,百姓安居,这就够了。至于朝堂上那些鸡飞狗跳的事,石小凡才懒得搭理。

    众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