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139章

宋朝败家子-第139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陵一惊更甚,自己的死对头竟然这么轻易被朝廷给抓了:“覃敌被抓,王爷此行前来是何目的?”

    “莫陵族长,让你的族人放下武器,本王为朝廷诏安。”

 第三百一十一章 广南已平(求月票)

    莫陵一怔:“荆王爷,你说已将覃敌那狗贼缉拿归案,此话当真?”

    赵元俨:“千真万确。”

    莫陵沉吟了一下:“实不相瞒,朝廷对我们族人一向都是不错。我莫陵实未曾想过反叛朝廷,实在是覃敌那狗贼欺人太甚,他杀我族人抢我土地,我莫陵与他势不两立!”

    赵元俨一拱手:“莫陵族长,你听本王一句劝。放下武器随我入城,我已查明,是覃敌侵占你土地在先,而你已杀了朝廷四州巡检使许政,不可再犯大错了。”

    谁知莫陵一听,咬牙道:“许政该死,他与覃敌勾结害我族人性命。”

    “许政该不该死由朝廷处断,莫陵,你城郊土地种植忘忧草,此妖物为祸人间务必要铲除殆尽。你若要归顺朝廷,便随我入城,本王将此事上奏朝廷,可保你族人无事,否则……”

    赵元俨一挥手,突然城墙上将士弯弓搭箭,一台台抛石车推上城头。

    莫陵一看心中大惊,若是正面对战,他的族人必败无疑。

    朝廷对獠人采用怀柔政策,以拉拢为主,算得上是够宽宏大量了。

    莫陵不是不识时务之人,硬战面对强大的宋军他只有挨打的份儿。唯一的出路就投降,既然覃敌被抓,他是堂堂亲王爷,绝不会撒谎。

    况且这荆王冒着被自己挟持做人质的风险前来劝降,已经足见赤诚。

    想到这里,莫陵带着族人纷纷下马单膝跪地,表示顺从。

    赵元俨微微一笑,一挥手,城墙上的将士这才稍松。

    莫陵族人一降,广南局势立稳。莫陵在各路部族间影响力最大,他一旦归顺朝廷,其他部族自然也都纷纷归降了。

    赵元俨与莫陵约法三章,无论是汉人或是獠人,皆需遵纪守法。朝廷在各县成立稽查司,稽查司权利巨大,隶属中央直辖,地方无权过问。

    稽查司类似于现代检察院,专门查这些地方狗官的。如若对举报不满,还可越级上告。

    同时,莫陵同意将千亩忘忧草全部铲除,以后不得再耕种此物。

    还好,大宋朝没有人知道鸭片提炼之法,这才免于泛滥。

    千余亩忘忧草全部被连根拔除,晒干后就地焚烧。以后若有人胆敢种植此物者,以《宋刑统》处以笞、杖、徒、流这些刑罚,严重者处以绞刑。

    同时,朝廷授予莫陵为广南镇安使,加强各族与汉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支持汉人与各部族人通婚,以实现文化融合。

    最重要的一点,若獠人迁入内地,朝廷免除獠人三年赋税,还额外赠送种粮。这等于把獠人给打散了,使他们无力再反。

    赵元俨在广南实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在古时,南方多毒瘴。毒瘴,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所以此事的人最怕的就是被流放岭南,而赵元俨鼓励百姓大量开垦土地。城边树木没了,毒瘴自然也就消失。

    覃敌,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

    此地民风彪悍,一路上,覃敌手下死于拳头和石头的风暴。幸亏官兵护着覃敌,不然怕他还不到刑场依然也会被百姓处决。

    饶是如此,覃敌一路上臭鸡蛋烂菜叶子也挨了不少。

    刑场,官员只是草草宣布完覃敌罪行,百姓就已经群情汹涌。

    覃敌被押上法场,垂头丧气等待处决。

    下面百姓纷纷谩骂,刽子手手持砍刀上场。

    覃敌低着头,反正也是将死之人,他连头都懒得抬一下。

    然那刽子手却不肯放过他,他上前踢了覃敌一脚:“狗贼覃敌,你可看清楚我是谁!”

    一听这声音覃敌浑身一震,一抬头,竟然发现给自己行刑之人竟然是自己的死对头莫陵。

    覃敌急怒攻心:“你、你、为什么是你!”

    死在别人手里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在老对手莫陵手里,那可真让覃敌死不瞑目了。

    莫陵微微一笑:“没想到吧,覃敌,我来送你上路!”

    说完莫陵没有再废话,举起大刀一刀砍下……

    赵元俨一封加急奏疏送往京城,将广南东西两路的情形都在奏疏详细说明。还有,莫陵归降朝廷,双方原系误会的事也都一一说了。

    紫宸殿,赵祯有些坐不住了,因为吕夷简联合了一干老臣来谏言。

    王宗道:“陛下,切莫不可再信那石监事的话。广南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万一獠人已经造反,咱们将士仓促之下必然吃亏啊。”

    吕夷简也跟着站出来说道:“正是,陛下三思。巡检使许政就是个例子,若是广南诸州被獠人所破,必然又是一场浩杰。陛下为苍生百姓想想,万万不可再犹豫,赶紧派兵围剿吧。”

    “陛下,反贼理应灭其未燎原之势。石监事分明就是纵容反贼,此人其心可诛!”

    “臣也觉得,定然是石监事想让獠人做大,然后他在以自己研制的火器去打败獠人,为的就是邀功请赏。”

    “石监事枉顾百姓死活,罪无可恕!”

    他妈的,这群王八蛋狗官别的本事没有,窝里斗冤枉人的本事炉火纯青。

    幸亏石小凡不在这儿,若是他在,估计早就扑上去拳脚相加了。

    赵祯心里还是有数的:“诸位卿家不必再说,朕相信石监事。”

    吕夷简等人个个摇头叹息,有的更是义愤填膺起来。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急匆匆奔来:“陛下,广南军情。”

    这是赵元俨的奏疏,千里加急。赵祯一听慌忙站了起来:“快,拿过来。”

    群臣面面相窥,张茂说道:“完了,定然是广南内乱。”

    群臣纷纷点头,吕夷简:“石监事这次祸闯大了。”

    谁知赵祯看完奏疏,随即哈哈大笑:“八叔来信了,说是广南已平。原系獠人一场误会,转运使覃敌贪赃枉法滥杀无辜,已经被就地正法。獠人首领莫陵表示归顺朝廷,并且释放被扣押的二百名汉人。”

    赵祯这话一出,群臣面面相窥,那败家子是神仙?

    千里之遥,那里发生什么事石小凡居然都一清二楚,这不禁让人寒毛直竖。

    尤其是吕夷简,他一脸尴尬,别的臣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适才众人将败家子贬的一无是处,谁知道人家说的与荆王爷奏疏上丝毫不差。

    吕夷简施了一礼:“老臣政事堂还有公务处理,臣告退。”

    其他众人一脸尴尬,吕夷简老脸羞愧,拂袖遮面而去。

 第三百一十二章 燧发枪

    覃敌被砍了脑袋,赵元俨并未轻松起来,广南两路的程度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盐铁税、储备粮到处都是空账。

    尤其是粮库的战备粮,里面竟然一粒米都没有。

    这些粮食都被覃敌和他的幕僚全部变卖,换成真金白银。

    赵元俨本想祸不及家人,看来必须抄家了。

    官兵冲到覃敌的家,共计搜出钱一百一十六万余贯,另有无数珍玩珠宝无数。各州县官员搜刮的民财,整个广西两路共查货贪赃枉法所得四百五十八万余贯,这是个什么数字呢,相当于整个大宋朝国库半年赋税。

    这还仅仅是两路之地,其他地方肯定也会有。另朝廷派出的这些宣抚使,都已进驻到各地。

    赵元俨来到覃敌府邸,只见高门大宅,雕梁画栋奢华程度不亚于东京城皇宫,心中更是吃惊。

    这些都是民脂民膏,一进府邸内,院子里假山流水,奇花异草。房子内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更让赵元俨吃惊的是,门窗都是清一色的玻璃。

    要知道,普天之下能造出玻璃的,唯有东京城那位败家子。玻璃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罕物,若是在京城也就罢了。

    可这里是远隔千山的广南,玻璃运到这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覃敌穷奢极欲,不止是玻璃,甚至还有一些江南歌姬都是他花重金所聘请而来。

    穿过大理石阶,来到覃敌的屋子里。梨花木桌上摆满了各种珍玩,这些物品都被一一封存贴上了封条。

    有一个木盒让赵元俨颇感好奇,木盒很陈旧,上面也没有奇特之处。与这满屋的奢华相比,这破旧的木盒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什么东西?”赵元俨问道。

    一官兵躬身道:“荆王,这是覃敌从京城带回来的。他来广州城上任的时候,就一直带在身边,说是什么故人相赠的。”

    赵元俨有些好奇:“打开看看。”

    “是。”那官兵就木盒封条撕开,又将木盒打开。

    覃敌家里查抄的东西太多,无法一一查看。而为了安抚莫陵,赵元俨下令斩了覃敌。

    本来按程序是先籍没家产,然后待罪证一一查明在杀头的。

    可是莫陵归降,对覃敌是恨之入骨,那些獠人也纷纷要求处斩覃敌。

    可现在赵元俨有些后悔了,杀了覃敌有许多案子就断了。比如战备粮去向,只知道他们把粮食卖了,换成了钱帛,至于卖到什么地方,却已经无从查起。

    好在这查贪腐案子也不能打击面太广,否则广南两路政治体系可能崩塌。杀了这么多狗官已经足以平民愤了,赵元俨看到木盒里是一封书信。

    赵元俨打开书信,不由得脸色大变。他接连拆开另外几封信,更是倒吸一口凉气:“来人,备车!回京!”

    众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赵元俨惊恐的脸色,无不大吃一惊。

    一名侍从问道:“荆王,发生何事了?”

    赵元俨没有回答:“备车,快,越快越好,本王必须尽快赶到京城!”

    这几封书信隐藏着一个重大的阴谋,京城有人想反。

    这可是宫变啊,难怪覃敌如此嚣张。这么多官员弹劾他,他依然在这广州城稳如泰山。原来京城中有人一直在保他,而这人信中露出诸多想反的迹象。

    赵元俨几乎微微发抖起来,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皇位争夺,手足相残。

    此地离着东京城十万八千里,就算他赶回京城怕也是一月后了,不知道那时的东京城会不会已经腥风血雨,遍地尸骨了。

    ……

    石小凡在南窑呆了几天,终究心中还是忐忑的。还好,赵祯并没有派人来弄死自己。

    老虎肉,真的很难吃。这是石小凡的看法,又老又韧。虎骨据说泡酒有奇效,石小凡泡了一大坛。

    虎皮有点可惜了,被火药炸了好几个洞,石小凡还是让人给硝制了,以后把它铺在自己的椅子上可以嚣张的跟人说,这老虎我打死的。

    至于短火枪,制作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原料,也就是枪管的冶炼技术。

    大宋朝的冶铁业虽然蓬勃发展,但是造出来的的铁器并不能满足火枪的需求。

    即使到了明朝,也是十斤粗铁才能冶炼成一斤精铁,而只有精铁才适合做成火枪。

    石小凡决定做鸟铳,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在中国火铳的点火技术经过了几次改良,但是传统铳体的制造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从第一支火绳枪起到二次大战的数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谓渊源流长;

    明代早期采用铆接,因制造不便,后期采用两段铜箍固定,虽然清洗不便,却缩短了鸟铳的制作时间。

    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上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

    冶铁技术是个大问题,首先得提高生铁碳含量,造出精钢最好。

    可做着做着,石小凡发现与其做鸟铳不如干脆做几支升级版燧发枪。

    燧发枪威力巨大,而且射击方便。尤其是手枪燧发枪,防身利器。不用拿个火折子点火,用燧石搭火更方便。

    燧发枪需要弹簧,这个只能手工制作,毕昇研制出一种精钢螺旋式弹簧制作方法,非常实用。

    所谓燧发枪,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这个方法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而且使用方便,重要的是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直到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1848年,足足装备了200多年。

    燧发枪用的是铅弹,百米内可轻易穿透甲胄。

 第三百一十三章 阴谋造反

    “石兄,这么多铁,就为炼这些铁棍?”薛昆不明白石小凡为什么浪费这么多好铁,炼了一遍又一遍。

    百炼成钢,十斤甚至是十二斤粗铁才出一斤精铁。出来的精铁不断的用铁锤锻造,然后再入炉化为铁水再提炼。

    “老薛,你就瞧好吧。这些日子老子走背运,城北那织布厂也没建起来。等大炮造出来,我一定回去把水利纺车弄出来。”

    年前石小凡就说要弄水利纺车,结果诸多事宜忙碌,最后无疾而终。

    薛昆却有些赫然:“石兄此言差矣,你这玻璃厂的分红已经让我受之有愧了,纺车的事不急。”

    玻璃厂薛昆是有股份的,每年的分红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不谦虚的说,薛昆现在的身价在东京城绝对是土豪级别的。

    “嗯,那就好。”石小凡头也不抬,他在用一把锉刀打磨着枪械的某个零部件。

    “这是何物?”薛昆惊奇的看着。

    “枪。”

    “枪?”薛昆笑了笑:“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长枪我可是见过,将士手里的长枪可不是这样的。”

    石小凡一怔,再看看手里的枪托:“跟你说就是对牛弹琴,毕昇呢?”

    “在窑炉。”薛昆说道。

    石小凡过去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毕昇居然已经将燧发枪枪管造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