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34章

宋朝败家子-第34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骂。

    郑迁可是帝师,赵祯大怒:“石小凡!你胆大包天!”

    死就死了,反正今天老子豁出去了,石小凡跳着脚:“昏君!”

    此言一出,原本乱糟糟的朝堂瞬间安静了。

    群臣震惊的看着这个败家子,石元孙噗通一声瘫倒在地上。

    偌大个崇政殿,数十位朝臣,连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当着文武百官,朝堂之上,石小凡敢骂昏君,这九族是诛定了。

    赵祯脸现杀气:“你说什么!你是不是以为朕不会杀你!”

    “牟县百姓说的,”石小凡丝毫不惧:“百姓说你是昏君,臣刚到牟县,亲眼看着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活活饿死在街上。就是饿死在那当地的富户吴老三的家门口,吴老三为富不仁,竟然连施舍一口饭都不肯给。这样的畜生有何面目活于天地间!臣不止杀了吴老三,还有牟县的李百万还有郑之行,还有那勾结地主的南霸天。臣受陛下隆恩牟县调查流民安置一案,如今臣和范仲淹已经完成了任务。大宋律法虽然惩治不了这些人,可这些人都是该杀!陛下如今过河拆桥,要治我们罪随你。将来自有史书供世人评说。”

    这些人最注重名声,一听说是史书留名,个个都沉默下来。

    赵祯眼神杀死人:“这么说,你也觉得朕是昏君?”

    还好石小凡摇了摇头:“臣从来都没有,我跟牟县百姓说,不是天子昏庸,而是这世道太暗。臣知道你是一个好皇帝,不然你不会让臣去查牟县的事。可是陛下,躲在这皇宫之中,不体察地方民情怎知百姓之苦?”

    这下轮到赵祯沉默了,吕夷简见势不妙,站出来道:“陛下,石通判巧舌如簧,陛下万不可听他一面之词就妄下结论。不管怎么说,不按律法杀人就是罪大恶极。”

    “吕相公此言差矣!”一直没说话的韩琦站了出来,语气深沉的说道:“陛下,臣认为石通判无罪。臣到了牟县,确实如石通判所言,百姓个个面有菜色,生活无以为继,大多数人甚至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臣就是看到这些,这才斗胆宽限石通判三日,直到三日后牟县土地分发完成,臣才与他回京请罪。”

    韩琦跪下:“陛下,臣以为石通判无罪,若要治罪,臣有负皇命,臣才是有罪之身。”

    范仲淹也跟着跪下:“陛下,臣在许县一直犹豫不决。就是石通不顾个人安危判杀贪官杀恶霸,这才激醒了臣。臣于是也依样葫芦,将许县县衙官员斩杀多半,且将大量兼并土地籍没,这才让流民安置完毕。”

    赵祯犹豫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决断。至少,他现在不想杀石小凡了。

    石元孙摊在地上,不停的给石小凡使眼色。石小凡这才跟着一起跪下,这算是对赵祯的一种屈服了。

    群臣无人吱声,再也无人出来指责这败家子胆大妄为。毕竟,他做的是每个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件事做好了会把自己搭进去,做不好,流民会继续为患。

    郑迁和吕夷简自然不想就这么轻易放过这几人。

    “陛下,老臣求陛下做主!”郑迁跪了下来。

    吕夷简也跟着跪下:“陛下,法不容情。若不正国法,律则乱矣。石通判与范安抚使虽然目的是好的,可毕竟没有按律法杀人,若是姑息,不免为后人做了榜样,还请陛下三思!”

    赵祯千难万难,郑迁是他的老师,他不忍抚其意。可若治罪,石小凡做的并没有错。

 第七十六章 万民血书

    赵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治下竟然会有活活饿死人的情景出现。

    石小凡,这个看起来无恶不作的败家子,竟然会为了牟县百姓舍弃一切。

    而赵祯也明白了,范仲淹为什么杀人,韩琦为什么抗命。

    若是不治罪,则无法和恩师郑迁等人交代,重要的是这败家子给后人留下了不好的榜样。若是治罪,自己可真就成了昏君,一时犹豫不决。

    “咚咚咚……”突然一阵鼓声响起。

    朝堂诸臣一惊,登闻鼓。

    大宋一朝,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击登闻鼓要敌兵来围城,太子死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

    或者是民间有冤情,百姓击鼓,天子必须亲自受理。

    宋太宗在位间就曾有这样的记载“京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母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

    也就是说,赵匡义时期,京城一百姓家里丢了一只老母猪。这百姓也大胆,竟然去敲登闻鼓。

    结果赵匡义亲自审理此案,下令朝廷给了一千钱才平息此事。

    所以说,登闻鼓一般是解决如丢猪这类“小事”的,但民事如天,可见在贤明君主执政时期登闻鼓确实有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

    到了赵祯时期,尚未有百姓击过此鼓。

    有人这么一敲,群臣登时聒噪起来,纷纷猜测是什么人胆大包天。

    “陛下,宫门外有百姓擂鼓请愿。”很快有人来大殿通报。

    赵祯皱了皱眉头:“有冤去开封府,为何击登闻鼓?”

    “陛下,擂鼓百姓先上万民请愿血书。百姓恳请陛下赦免石通判、范安抚使之罪,这、这是万民书。”

    传事太监将万民书递上,陈琳接过来呈了上去。

    赵祯这才坐会龙椅,一看之下他不由得大吃一惊。

    只见这血书长达丈余,上写着‘功于牟县,百姓感恩’八个大字,另一张写着是许县。

    然后就是手印,百姓不识字,密密麻麻,上面全是血手印。

    赵祯越看越惊,脑海中浮现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七个字来。

    “陛下,宫外百姓都跪在地上,求陛下赦免石、范之罪。”传事太监又说到。

    血书触目惊心,每一个手印都是百姓发自肺腑之言。有的上面泪痕宛然,浸透纸背。

    赵祯看着这份万民请愿血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诸位爱卿,看看吧,你们都跟着看看。这都是百姓给你们这些臣子,给朕的见面礼。大宋体制不改,还会有下一个牟县下一个许县!中书省,尽快拟一份诏令,私人田产不得超千顷,违者以重罪论处。”

    这算是赵祯为以后的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私人田产不得超过千顷,虽然这条诏令效果并不大,可为赵祯日后实行他的庆历新政铺平了道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私人田产不得超过千顷,那些大地主会变着法儿将名下多余田产放在心腹名下,所以赵祯这条诏令没什么用。

    但是意义巨大,这代表着赵祯已经有了改革的决心。

    此情此景,谁还再敢提出治这三人之罪的事。

    原本那些受了吕夷简蛊惑,蠢蠢欲动的御史言官们,也都偃旗息鼓无人敢在做出头鸟。

    石小凡现下倒是老实了,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跪在那里低着头如同一只鹌鹑。

    该嚣张的时候我就上天,该老实的时候就成了鹌鹑,这就是败家子石小凡。

    “着、范仲淹、韩琦、石小凡,你三人违抗朕命,又罔顾国法胆大包天,本应按重罪论处以儆效尤。但念在你等为流民安置一事立了大功,功过相抵,各人罚俸半年。石小凡实为首恶,回府闭门思过一个月。”

    赵祯口谕一出,石元孙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石小凡和范仲淹韩琦三人也相视而笑,简直就是死里逃生的感觉。

    而其他臣子沉默不语,赵祯这么做可以说是宽仁至极了。可此时谁敢提出异议那就是与百姓为敌,史书留有恶名了。

    郑迁不甘心,吕夷简更是愤怒。好不容易有了打压政敌的机会,本可以让他们万劫不复,谁知道两份万民书改变了这一切。

    吕夷简仗着自己是宰执,心有不甘的道:“陛下,石通判三人虽说有功,可如此惩罚是否过轻之嫌。”

    “怎么,吕爱卿是想让朕做一个昏君么?”

    吕夷简吓得慌忙跪下:“老臣不敢,臣不是这个意思。”

    赵祯“哼”了一声,不再理他,而是对那名传事太监说道:“你去宫外告诉那些百姓,石通判无甚大罪,朕日后还会重用!”

    日后还会重用……小凡乐了,嗯,日后?不知为何,败家子突然菊花一紧。

    太监躬身领命退出,赵祯环顾朝堂:“敢为百姓先的,朕不会亏待你,退朝!”

    罚俸半年,罚十年也无所谓,败家子又不指望这点俸禄。闭门罚过一个月,这才是最要命的。

    也就是说,这一个月不能出门,这不是要憋死人么。

    大难不死,死里逃生的石小凡出了大殿的时候感觉天也晴了,阳光也亮了。

    郑迁走到石小凡跟前气哼哼的一甩袖子:“石通判,咱们走着瞧,哼!”

    “你个老王……”石小凡刚要跳脚大骂,被石元孙捂住了嘴。

    “够了,你还想惹什么事!那可是帝师,当朝太尉!”石元孙大怒。

    石小凡可不管这一套,他指着郑迁背影:“帝师怎么了,他德行不配!这个老王八蛋,神气什么,我呸!”

    石元孙感觉头都大了,这败家子能活到今日,堪称奇迹……

    会宁殿,惠国长公主赵嫕心神难安。听说那石小凡被押解进京了,也不知道怎么了。

    他会不会被杀头,哥哥说不会。但会把他贬为庶民还有牢狱之灾,可他若做了牢,他那么高傲的一个人肯定会宁死不屈,他会不会想不开?

    赵嫕心乱如麻,一颗芳心都在挂念这个败家子。

    “公主,公主!”一名宫女急匆匆的奔了进来。

    赵嫕慌忙迎上去:“怎么样,你打听到什么了没有?”

 第七十七章 知己

    宫女悄然一笑:“公主且心安,奴婢听陈内侍说那、那石通判在朝堂上撒泼耍赖,把一众朝臣骂的哑口无言。吕相公和郑太尉的嘴巴都气歪了,陛下也说不过他。后来,后来听说牟县和许县百姓擂登闻鼓上了万民书,朝廷不得不放了他们。”

    “真的?”赵嫕一听大喜过望,她没想到石小凡竟然转危为安,居然没被治罪。

    宫女捂着嘴偷笑道:“陛下罚了石通判等人半年俸禄,还下旨让他在卫国公府闭门一个月,然后这事就这么了结了。”

    “嗯,他安置了流民,怎么也算是奇功一件,哥哥这么做是对的,至少保全了大家的脸面。”

    赵嫕突然又多愁善感起来,石小凡被关在家里一个月,以他猴性岂不闷死他。

    这宫女很会察言观色,她猜中了赵嫕心意:“公主,你、想不想见他?”

    赵嫕立刻大囧:“见,见谁?……”

    下了朝,石元孙嘴巴像是裂开了的石榴笑个不停,大造化,大造化啊!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居然有惊无险,祖上保佑!保佑啊!

    群臣都躲得远远的,不止是出于内心的羞愧还是怨恨,他们都刻意或者无意的与石小凡他们保持着距离。

    本来石小凡就是眼高于顶的人物,这些朝臣他平日都不会搭理,何况现在。

    而韩琦与范仲淹似乎有些担心,即便官家并没有治罪与他们,他们现在也成了众矢之的,因为流民安置的案子无形中得罪了所有人。

    他们找出来了症结所在,土地兼并。如果赵祯有一天真的下决心防止土地兼并,触动的就是所有人利益。

    出了宫门,石小凡这才发现,李魁。是他组织了一些百姓跟着来到了京城,登闻鼓就是他们敲的。

    “石通判,你、你们没事了?”李魁看到石小凡等人的铁链脚镣都被除去,无不大喜过望。

    “小公爷!”陪同李魁一起来的韩平大喜着扑了过来。

    石小凡哈哈大笑着摸着韩平的头,然后对众人道:“多谢多谢,多谢众位乡亲们的万民书,没有你们,我的脑袋怕还真就搬了家。”

    范仲淹更是抱拳以谢四方,来自许县的那些百姓纷纷拥着他,个个热泪盈眶。

    李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就怕这万民书不顶用,还好还好。”

    “怎么不顶用,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我们,不怕史书上遗臭万年么。放心,我们且死不了。”石小凡立刻又膨胀了。

    突然间韩琦似乎明白了一件事,他凑到石小凡跟前问道:“石通判,你老实跟我说,你是不是早就会料到有这么一天?”

    石小凡嘿嘿一笑:“我又不是活神仙,不过老韩,我还真担心官家派去抓我的人不是你。”

    韩琦加倍奇怪了:“你怎知我一定会在牟县宽限你三日?”

    “嗯,你好糊弄啊,你长得就是这么一副容易糊弄的脸。走啦走啦,回家看我的双儿啦,想死我了,我家那多情又善良的双儿妹子,本公爷来了……”石小凡口无遮拦,一溜烟遁了。

    留在韩琦在风中凌乱,直到走远的石小凡伸出两根手指背着他道:“韩琦,你是一个好官。以百姓为己任,所以我才选择你!做官不易,望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晚上你和范仲淹来我家吃酒!”

    韩琦愣了一下,范仲淹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石通判就是这幅吊儿郎当的德行,习惯就好了。走吧,今夜咱们不醉不归!”

    韩琦大喜,跟着后面尚在一脸懵逼的石元孙一道去了石府。

    刚到家,旺财和来福等几个狗腿子们已经被大理寺给放出来了。

    狗腿子们见到石小凡如同苍蝇见了屎一般兴奋。

    “小公爷!”然后一片哭声。

    石小凡内心是激动的,表面上却给了他们一人一脚:“哭个甚,谁在哭上一声我打断他的狗腿,扶我回府!”

    狗腿子们立刻高兴了,前呼后拥,嘻嘻哈哈的拥着石小凡进了府。

    “双儿,我的双儿呢!”石小凡大叫。

    一少女从侍女中红着眼睛走了出来,轻轻的喊了一声:“小公爷。”

    不是双儿是谁。

    石小凡扑过去一把抱住,趴在她的肩膀上嚎啕大哭:“双儿啊,我的好双儿,我以为这次再也见不到你了。”

    狗腿子们面面相窥,不是不让哭么。

    石小凡是干打雷不下雨,双儿只好柔声安慰着他。

    谁知道这小子不怀好意,哭着哭着就在双儿身上蹭啊蹭。大庭广众之下,双儿脸色通红一把把他推开了。

    侍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