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37章

宋朝败家子-第37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小凡看着灯下忙碌的双儿不由得有些痴了:“双儿,你真好看。”

    双儿脸色一红:“我就是个乡下野丫头,没见过什么世面,哪里好看了。”

    “就是好看,你像我娘,我记得我娘小时候就是这么给我叠衣服的。”

    双儿眉头微皱:“我才没有那么老。”

    石小凡故意逗她的,他嘻嘻一笑:“是么,你过来让我看看,你到底老不老。”

    双儿已经十分了解这个败家子的秉性,她白了石小凡一眼:“我才不过去,你没安好心。”

    被看穿了的石小凡有些无奈,他是想把双儿抓住大肆揩油一把的。可双儿如今已经成了一只机警的兔子,根本抓不着。

    “双儿,我拜托你件事。”石小凡突然认真起来。

    双儿一怔:“有什么事小公爷尽管吩咐便是。”

    “我跟官家说收了你做我徒弟,我教你治疗寒疾药物的方法,我不再的时候你替我糊弄糊弄。不过一般用不上,若是公主有个头疼脑热的,有太医即可。”

    双儿语气有些落寞,甚至是有些苦涩:“小公爷,你对公主真好。”

    石小凡一怔:“我对你也很好啊。”

    双儿突然又开心起来,她回头一笑:“是啊,我知道的。放下吧小公爷,我会好好跟你学的。你那个做寒疾的药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你再跟我说说我就会了。”

    ……

    赵祯移步到了紫宸殿,他听了包拯的谏言,将范仲淹诏进了宫中。

    “范爱卿,包拯与石小凡使辽,恐辽人狡诈边关难宁。朕欲在边关立一将士镇守,你可有人选?”

    果然范仲淹躬身道:“臣可以保举一人。”

    赵祯大喜:“哦,此乃何人,武功如何?”

    “此人乃是戴罪之身,面有刺字,今在马步军做一无名步卒。”

    赵祯一听眉头一皱,这不虾扯蛋呢么。原来此人不过是禁军官兵中一无名小卒,还是个刺字罪犯,这种人怎配为将。

    大宋朝犯罪的百姓是要刺字的,如后世水泊梁山各路好汉大多面有刺字一般。

    而罪犯一般都会充军效力,不知道为何范仲淹竟然推荐这么一个人。

    “此人叫什么,为何让爱卿如此推崇?”赵祯不禁有些好奇。

    范仲淹躬身又道:“此人姓狄名青,年方二十有余,此人对兵法布阵颇有心得,却非纸上谈兵之辈,乃是一员悍将。边关有此人,则保无虞矣。”

    “可此人是罪犯,又是一普通步卒,何以为将帅?”

    范仲淹引据典故:“卫青本一家奴,诸葛亮原本布衣,可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为天子江山立下不世之功。”

    能让范仲淹如此记挂的人,赵祯不由得有些好奇:“好,明日校场朕要看看,此人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

    赵祯毕竟对宋辽纠纷寝食难安,他要亲自挑选一名良将明日启辰奔赴边关。

    自真宗起,大宋就有恐辽症,最后不得不靠议和解决和平问题。

    万一石小凡任务失败,则边关必须选出一名将来震慑对方。

    狄青纵马一来校场,远处黄龙大旗旁的赵祯便暗暗喝彩,果然是一员猛将。

    只见狄青方面阔耳,威风凛凛,单从外表看杀气腾腾。

    校场检阅,狄青纵马奔驰,刀枪、弓箭一一展示,刀法沉稳浑厚、枪法如毒龙出钻洞、弓箭百步穿杨。

    赵祯一看,不由得大喜。

    然后是策论,赵祯亲自出题,如何抵御蛮夷。

    狄青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如何整军、备战、战场御敌之策的策论。

    然后由内侍交到赵祯手上,赵祯一看更是大喜,下旨亲自接见。

    狄青见到赵祯面不改色,对赵祯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条理清晰,谈吐得体,赵祯更是龙颜大悦。

    不同于文官任命会受到三省六部掣肘,武将是实打实的由皇帝说了算。

    如果没有任命武将的权利,那这个皇帝就成了傀儡了。所以说文官的任命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武将还是由皇帝说了算。

    由范仲淹作保,赵祯最后拍板决定,狄青任边关宣抚使、澶州大将,负责统御边关三军。

    而石小凡和包拯终于启程,大宋财大气粗,带了不少礼物。一路浩浩荡荡,往契丹而去。

    旺财和来福必须带着,石小凡还想到了一个人,李魁。

    李魁带着韩平此时还在京城,石小凡将韩平留在石府,选了李魁一起入辽。

    主要是李魁能打,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使者一路向北,石小凡基本都是闷在马车里掷骰子,只是偶尔下车的时候才出来透透气。

    马车内,成了败家子和狗腿子们的赌场,不时从车内传出脸红脖子粗的赌博声,偶尔夹杂着狗腿子们的呼痛声,那是来自石小凡的杰作。

    终于,他们到了宋辽边关的榷场。

    榷场是宋辽边关贸易集散地,倒颇为热闹。

 第八十三章 榷场

    一行人到达的是雄州榷场,一入榷场,败家子便如鱼得水,这里还真是热闹。有牵马拽牛的契丹商人,也有背粮抱绢的大宋百姓。

    双方由官牙从中斡旋,讨价还价,互相交换着各种生活用品。

    官牙子,宋辽规定双方不得私自交易,需要官牙这个二道贩子从中交易并收取牙税,这也是朝廷榷场税收来源之一。

    雄州知州、遣都官司员外郎、转运使等一众官员早早便来迎接,因双方贸易活跃,这些榷场的地方官员油水最大,给个京官都不换。

    知州刘弘狗一样恨不能摇着尾巴陪从在包拯和石小凡跟前,要知道,他们若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必须拼命巴结。万一这俩使者回京参奏个自己治场不严,他就得调离这个肥差。

    包拯刚正不阿,人家是真心懒得理会这些地方官的拼命巴结。

    石小凡则臭味相投将刘弘弄到一边私相授受去了。

    “老刘,这榷场走私着多呼?”

    这么直白,正旦副使一上来便热情如火的叫自己老刘。

    刘弘心中没有底,不敢直面回答:“回副国使,民间走私屡禁不绝,臣也一直都在查处。”

    “别介啊,查什么查。契丹那边的马匹一定要给按高价,当然这事咱们不能明着来。老刘,你在这个位置上大捞特捞肯定少不了,是不是?”石小凡明目张胆的问道。

    刘弘吃了一吓,脸都变了:“副国使说笑了,下官虽说不上两袖清风,却也不敢枉顾国法。”

    宋朝凭借其经济实力的优势占据宋辽贸易的主导地位。通过与辽人互市,完全可以把送出去的岁币再赚回来。

    每一年,仅以雄州榷场为主的宋辽贸易额约有150万贯。由于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宋朝对辽朝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以前辽国对出口物资限制较少,马匹在出口牲畜中比重很大。久而久之,宋军先前薄弱的骑兵部队渐成规模,机动性和战斗力大为改进,这让辽国决策层深感恐惧。于是,萧太后一声令下,私自贩马到中原者,格杀勿论。

    辽国的军用战马,宋朝的硫磺、硝、铜铁、弓箭等都是双方明令的违禁货物,严禁在榷场的流通。

    石小凡这么一问,刘弘自然不敢回答。谁知道这小子什么来意,万一找个由头来惩治自己的呢。

    既然是私自面授机宜,石小凡显得神神秘秘起来:“听说老子大名没?”

    古人消息闭塞,刘弘哪里认得他是谁:“恕罪下官眼拙,副国使自然深受官家信任这是一定的。”

    石小凡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有前途,这都被你发现了。告诉你,我这次来不止是使辽这么简单,官家还有口谕带给你。”

    刘弘一听,唬的慌忙下跪,石小凡一把将他扶起:“既然是口谕,你就不必下跪了。刘知州啊,官家让你多多关注契丹军马,不管用什么手段,一定要将马匹弄到境内来。我是说不管用什么手段,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这个,副国使的意思是,不择手段?”刘弘有些不敢置信。

    对于这个猪脑袋,石小凡不得不敲着。他的猪头:“只要不被契丹那边抓住把柄,以你的智慧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只要把战马弄到境内,就算是你一大功。”

    刘弘一听大喜,这么说真的可以大捞特捞了。石小凡是堂堂副国使,既然他有官家口谕,那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旺盛的需求使得民间走私势不可当。宋朝官府急需战马,补充军力,对能搞到战马的商人进行的私相授受,一律暗中支持。辽国官府也采取类似操作。

    这样一来,榷场外的走私贸易也异常活跃,扩大了双边贸易规模,榷场官员也因此多了灰色收入的进项。

    假传圣旨是杀头的,刘弘怎么也没有想到,石小凡所谓的口谕赵祯压根就毫不知情。

    对于一个无法无天的败家子来说,假传圣旨跟喝口凉水一样简单。况且这是口谕,所谓口谕就是皇帝口头传达的话,即便将来东窗事发,无凭无据怕个甚。

    而对刘弘来说,这份口谕无异于尚方宝剑了。这么说官家是默许走私马匹的,以后自己真的可以大捞特捞了。

    官场都是行贿上面,受贿下面。人家副国使给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油水,自己怎么能不表示一下。

    可表示多少,怎么表示,这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能量没有这么大,你不能行贿太多,否则他会把你当成冤大头。

    而有的人一副大义凛然,滴油不进。这时候就需要你去了解他的喜好了,有的人喜欢钱,有的人喜欢色。

    至于能不能抱石小凡这根大腿,刘弘还是不甚了然。

    幸亏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礼部员外郎薛昆是跟着使者一起来的。他与刘弘是故交,刘弘找到了他。

    使者一行被安排到了官方驿站,刘弘提着几包礼物敲响了薛昆的门。

    故人相聚,薛昆自然高兴,约他吃酒。

    “老薛,这是榷场契丹那边送来的香料还有一些北珠,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薛昆假装推辞起来:“你看,你这是干什么,咱们都是旧识,何必这客气。”

    刘弘将礼品送过去,单刀直入:“老薛你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吧,今日来的那位副国信使,是什么来头?”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弘是越听越惊,这石小凡竟然是这么大有来头,卫国公的小公爷啊。这还不算,京城有名的败家子。

    至于他那些不堪的往事,什么偷看寡妇洗澡啦、偷忠勇侯小妾的内衣了、乃至牟县怒斩狗头县令南霸天了,薛昆滔滔不绝跟他说了半天。

    当听到石小凡竟然私自出斩朝廷命官的时候,刘弘吓得缩了缩脖子,这败家子还真是胆大包天。

    这种话题人物总能让人有意捧高,薛昆说的兴起:“你以为这位爷仅仅就干的这些事?当今惠国长公主,官家的亲妹妹,得了寒疾之郑群医束手,眼看就不行了。是咱们这位副国使给开了药方,这才药到病除……”

 第八十四章 契丹国都

    从薛昆那里得到的消息,让刘弘对石小凡是五体投地,这位爷是个人物。

    从契丹进口马匹,那可是个暴利行业。以前都是走私团队战战兢兢,生怕朝廷怪罪。

    如今有了石小凡这条大粗腿可以抱着,还有官家口谕,我不捞他个盘满钵满我刘弘就不是人。

    使者队伍耽误不得,在雄州榷场稍作休整,众人就得赶路。

    驿站,知州刘弘狗一般的跟在石小凡后面相送:“副国使慢走,他日归来小人定然扫榻恭候。”

    石小凡“嗯”了一声:“刘知州,记住我跟你说过的话,保你前途无量。”

    刘弘大喜:“副国使请借一步说话。”

    石小凡和刘弘现在这幅嘴脸熟悉至极,来自两个贪赃枉法的官员私下做着龌龊的交易。

    找了个驿站私密处,刘弘从怀里掏出一沓交子纸币:“副国使,这是益州交子务发行的交子,京城通用。不成敬意,还请副国使笑纳。”

    益州交子务,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后不断扩大,全国各地都有其分号,京城有两家。

    石小凡倒也不客气,将交子揣进怀里:“嗯,刘知州。战马的引进就交给你了,有了马匹,咱们大宋就可以组建自己的骑兵。我会在官家那里保举你,将来加官进爵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刘弘深深一揖:“多谢副国使提携,下官定不辱使命!”

    离开驿站,众人上路。走了半日,转眼到了大辽境内。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到祁县县城,众人只能原地休息埋锅造饭。

    “石兄,雄州知州刘弘给了你多少好处?”不愧是断案神探包青天,离开雄州后包拯就看出来了。

    石小凡嘿嘿的笑着:“没有多少,区区几万两吧。”

    包拯“哼”了一声:“此事我会上告官家,这笔钱你休想贪污。”。

    石小凡有些后悔,怎么就带了这么个铁面无私的家伙一起来。

    “放心放心,我是缺这点钱的人么。咱们在契丹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这点钱咱也留不住。”

    石小凡说的倒是实话,他若要弄死萧太后那个老娘们,还真是离不开钱。

    走了大半月,众人终于抵达大辽首都,中京大定府。

    相比于大宋东京开封府的繁华,这大定府就差的远了。

    不过此地民风彪悍倒是真的,到处都是牵马带刀的契丹人。

    这些契丹人大多喜欢以兽皮作衣,他们剃着光头,仅两侧耳边留有长辫,显得彪悍异常。

    那里都有贫富,这些穷人大多如此打扮。上层富户有钱有势的人,他们的衣着就很华贵起来,甚至经常都能看见来自大宋的丝绸锦衣。

    同样,大辽虽仿宋制,但接待宋使的部门称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如同大宋礼部。

    敌烈麻都司,长官称敌烈麻都,由石小凡的好友萧也赖充任。

    这次陪同萧也赖的也是老相识,耶律方才。

    “哈哈,石兄弟,终于把你给盼来了!”萧也赖见到石小凡的时候喜不自胜。

    对于这个萧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