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40章

宋朝败家子-第40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我朝与宋兄弟之好,三十年无战事,万万不可伤了和气。”

 第八十九章 契丹开战

    若不是大辽皇帝耶律宗真和群臣罩着,石小凡怕当场会被萧太后弄死。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弄死了石小凡,宋辽必然开战。

    如今的大辽,尚且在是和还是战之间摇摆不定。

    朝中也分成了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

    这次面圣弄得不欢而散,萧太后着人将包拯和石小凡请出皇宫。

    剩下的群臣开始朝议,南院枢密使萧惠主张开战。

    “太后,不管此次大宋与西夏如何,咱们都应该试探一下。先打几仗看看,只有打痛了他们,他们才会在岁币上言听计从。”

    萧惠的主张立刻引来许多群臣的附和,这招对大宋确实屡试不爽。

    自真宗时期,大辽一旦大兵压境,大宋那边立刻就会慌了神。他们从不把主战放在第一位,而最先想到的都是和谈,用岁币的方式让大辽退兵。

    大宋经济虽然不错,可军事上一直备受后世诟病绝非空穴来风。本来澶渊之盟真宗完全可以不用和谈将大辽主力一举歼灭,可是真宗不这么想,生生错过了大好机会。

    当时澶渊前线各路宋军达几十万人集结于此,加上真宗御驾亲征士气大震。而大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寇准等人数次谏言让真宗下令开战,最后真宗犹豫不决最终选择和谈。

    就连仁宗赵祯登基以后,刘太后主政时期,也是对大辽处处忍让选择怀柔政策。

    所以吃惯了甜食的大辽最喜欢的就是炫耀武力。

    “说的对,南人狡诈奸滑,可最怕咱们契丹的勇士。只要咱们大军布到边关防线,谅他们不敢不答应增加岁币。”

    “没错,要说这宋人最怕开战。臣以为什么宋夏联盟,不过就是宋朝那边放出来的烟雾,他们既然不肯答应增加岁币,那咱们就打到他们答应为止!”

    也有老成持重者人持反对意见,大臣萧孝友表示了担忧:“臣以为不可,万一大宋再出个寇准,咱们也不得不防。不如先和谈下去,然后派小股骑兵试探一下大宋虚实,以和谈为主,宣战为辅。”

    萧孝友的观点引来汉臣张俭的反对:“不可,要打就打个大的。只有打痛了宋人,他们才会畏惧。只有畏惧,他们才不敢在岁币上大做文章。”

    萧惠和张俭一心主张开战,耶律宗真身边的亲兵队长耶律喜孙却持不同意见:“臣以为此时万不可与宋开战,如今我们将士安于现状承平已久,又久疏战阵,若盲目开战胜负殊难预料。还有,咱们这边一打,便宜的可是他西夏。”

    朝堂上一时间吵开了锅,众人各抒己见。很明显,主张开战的大多数都是萧太后的人,而主和的,基本都是辽皇帝耶律宗真的人。

    一直没说话的北院枢密使萧孝先做起了两面派,他不置可否。但此时的大辽是萧太后主政,所以,主战派占了优势。

    虽然辽皇帝耶律宗真屡次主张先和谈,可萧太后以宋使石小凡态度强硬为由,认为和谈只有自取其辱。

    最终朝议结果,发兵南下,攻宋!

    ……

    回到客栈,包拯着急的团团转:“石兄,看来这萧太后是吃定你了。我看大辽开战势在必行,战事迭起,不知道咱们边关的将士能不能挡得住。”

    石小凡笑了笑:“范仲淹推荐的是狄青,这人我还是了解的,论军事才能大宋无人能出其右。狄青若是扛不住,那咱们还不如直接投降了。开战,我从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官家,官家若是知道我搞砸了和谈,肯定暴跳如雷了。”

    石小凡跟赵祯保证的是一定有办法阻止宋辽战争,如果他知道石小凡在辽国朝堂胡闹,致使萧太后决心发兵南下,十颗脑袋也给砍了。

    而石小凡知道,宋辽早晚必有一战。他和大辽那边的想法一样,不打痛你的敌人,对手永远不会低头。

    如果狄青在边关抗住了辽军攻势,那么岁币一事就是大宋说了算。

    如果狄青扛不住,则大辽就会狮子大开口。

    “老石,我怎么感觉咱们闯下了大祸。咱们的任务是以和谈为主,若战事一起,即便咱们打胜了,你我回京怕也会被治罪。”包拯有些担心起来。

    败家子似乎早有预料,石小凡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些:“怕什么,咱们只要弄死萧太后那个老娘们,则就是奇功一件。辽主一心苟合,只要萧太后一死,咱们又是一件不世奇功。”

    包拯一听寒毛直竖:“你、你说什么,杀了萧太后?”

    这怎么可能,人家是太后,你怕还不等近前就被碎尸万段。再者即便你杀了萧太后,你也会陪葬。

    石小凡好整以暇:“等等吧,萧太后不用咱们动手,她自己会选择往一条死路上去走。”

    ……

    石小凡猜的没错,萧太后之所以这么急着发兵攻宋,实际上并非是为了岁币。

    萧太后想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耶律宗真年纪越来越大,朝臣们屡次谏言让自己还政。

    如果此时接着攻宋的名义,联合萧孝先等你个臣子,废掉耶律宗真,然后辅佐自己的小儿子耶律宗元上位。

    到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大辽的天下还是握在自己手中。

    真是在皇权面前,至亲亦可杀。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此英武,都发动玄武门杀了自己的亲哥哥。

    而萧太后为了贪欲,宁可废掉自己的亲生儿子。

    其实在萧也赖使宋之前,萧太后就已经有了废掉耶律宗真的想法。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眼下趁着伐宋的大好时机,先把军权让自己的亲信们弄到手。

    接连两日,萧太后并未再宣召包拯和石小凡,而是朝臣们日夜在商议攻宋的事。

    萧太后命南院枢密使萧惠为主帅,以北院枢密使萧孝先为留守,整军备战。

    三军陆续集结,消息很快传到东京开封。

    赵祯当场就摔了杯子:“石小凡他是干什么吃的!不是说他会有办法防止两国开战么,等他回来朕一定砍了他脑袋!”

 第九十章 雪中送炭

    整军备战,宋辽边境气氛陡然凝重起来,榷场关闭,双方停止交易。

    每当双方交恶,关闭榷场的事经常发生,偌大的雄州榷场登时冷清起来。

    然而地下走私交易却依然如火如荼,鲁迅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我们这次是百分之四百的利润;你说;这值不值我们得去冒险。

    鲁迅闻言表示这锅他不背,这话是人家马克思说的。

    四倍暴利,让刘弘将地下马匹交易做的风生水起,他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一切都得感谢石小凡啊,这位小公爷可是自己的指路明灯,是我刘弘人生路上的贵人。

    我刘弘虽然贪,可我也是知恩图报之人,这么好的美差人家石国使为何不找转运使?那是因为人家瞧得起我刘弘。

    既然是我刘弘知音,是我厉害吧伯乐,我得报答。

    怎么报答,二一添作五,当然是利润均分。

    别看我出力,走私可是重罪。人家石公爷在京城还得上下打点,怎么能分给人家少了。

    至于边关打仗,管我鸟事。双方不过都是叫嚷的凶,数十年无战事,契丹人的锐气早已磨平。

    以前打仗,契丹人如狼似虎,那是为什么?

    饿的,穷疯了人自然不要命。

    如今宋辽双方贸易往来火热,契丹人如今日子过得虽然还不咋地,但至少吃饱了肚子。

    吃饱了肚子谁还愿意打仗,谁还愿意拼命。

    宋辽双方都极为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却都还不如这个贪官刘弘,他看得清清楚楚,宋辽之间所谓的大仗根本不大可能打起来。

    双方都是互相忌惮,顶多打几场局部战争,大阵仗不太可能。

    所以,打吧打吧。不关我事,我只需要捞钱,大捞特捞!

    ……

    狄青虽然勇猛,三军将士们在自己的整顿下焕然一新。可狄青心里清楚,打防御战可以,进攻战却难。

    为什么,缺马啊!

    为什么历朝历代中原这么富庶,却害怕北方游牧民族,因为骑兵机动性强。

    骑兵,打完就跑。大宋丢了幽云十六州,失去防守天然屏障,又没有产马的地儿,自然无法与骑兵抗衡。

    要命的是防御战即便你打胜了,敌军伤亡代价也很小。以太宗如此英武北伐都失败而终,没有骑兵,狄青只能让部下实行防御战略。

    朝廷播发数十万贯铜钱,在境内征收马匹,可依然收效甚微。

    大宋境内虽有马匹数万,然仓促之际怎能集结。再说长途跋涉马匹难免损耗,还有就是,大宋军马主要集中在西夏边关一带。

    宋辽之间的关系相对缓和,边境驻军没有多少马匹。大量军马都放在与西夏前线上抵御西夏进攻上了。

    西夏国王李元昊看到宋辽澶渊之盟的好处,于是依样葫芦经常对大宋边关滋扰,以求也能让大宋给岁币。

    而宋辽边关狄青也在高价收购马匹,但养马草料精细,而且马匹比牛娇贵。养牛可以负重耕田,民间大多数养牛居多。

    狄青在帅帐看着战防布局图眉头紧皱,对他来说,他有十足把握能抗住辽军攻势。

    可他是狄青,大宋战神级人物。仅仅是防御性胜利不是他想要的,如果给他一支骑兵,他能打的契丹找不着北。

    诸将老实了,他们现在对这位主帅既畏又怕。

    挟威领军,与将士同甘苦,在底层将士间,狄青很受爱戴。

    重要的,他可以拖饷,但绝不克扣军饷。仅凭这一点,狄青收割了大批死忠。

    “钱粮使,马匹征集的如何了?”尽管心中早有预料,狄青还是忍不住问道。

    钱粮副使马奎,在正钱粮使周二被狄青砍了脑袋以后,他成了正的了。

    见识了这位主帅的厉害以后,马奎没胆子再敢贪污。狄青交代下来的事,他都是办的妥妥帖帖。

    可这次,马奎额头见汗:“回狄帅,边关马匹难寻。尽管军中一再提高市价,可依旧杯水车薪。”

    “能有多少匹?”狄青问道。

    “不足八百。”马奎实言以告。

    八百匹马,实在少的可怜,连一场像样规模的骑兵战都打不起。

    实际上军中马匹足有三千于匹,当中剔除老弱病残,还有拉车的运货的。真正适合能上战场的,不足八百。

    诸将廖行舟、东方桥、杨文斌等人也都无可奈何,没有战马,如何决战。

    “狄帅,外面雄州知州刘弘求见!”一传令兵走入帐中来通报。

    众将一愣,他来干什么。

    狄青问:“刘弘,他没说来做什么么?”

    传令兵拱手道:“刘知州带了三千匹契丹战马,说是来营中交易的。”

    此言一出,众人皆尽大惊。三千匹战马,这特么雪中送炭啊!

    “快,快请!”狄青掩盖不住心中喜悦之情。

    刘弘大着肚子笑呵呵的进账来了,狄青喜道:“刘知州,听说你带了三千匹契丹战马,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解了三军燃眉之急啊!”

    本来笑呵呵的刘弘立刻收起了笑容:“狄帅,我可不是白送的,要收钱的。”

    “好说好说,只有你有马,价钱本帅再给你加两成都行!”

    刘弘眼睛立刻亮了:“那咱就别客气了,还等什么。狄帅,随我出帐看看。”

    营帐外,战马潇潇。

    边城养马逐莱蒿,栈皂都无出入劳。

    用力已过东野稷,相形不待九方皋。

    人知良御乡评贵,家有材驹事力豪。

    略问滋繁有何术,风寒霜雪任蹄毛。

    这首诗说的就是契丹马,契丹马其实大多数就是蒙古马,它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

    然而,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

    经过调驯的契丹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第九十一章 契丹废帝

    狄青一看到这些战马,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这每一匹都堪称良驹,走私来的马匹,为了换个高价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要知道,在契丹走私战马是死罪。可高风险伴随着高利润,为了暴利,这些契丹走私犯都是把最好的良驹弄到宋境来。

    一匹匹高头大马抬头昂嘶,诸将更是看得喜不自胜。

    “好马,当真是好马啊!”

    “刘知州,你从哪儿弄来这么多良驹?”

    “是卫国公府的小公爷石小凡,现在是使辽正旦副使。”刘弘说道。

    傻子也猜得出这些战马是从契丹那边走私过来的,虽然这是有功与大宋的好事。可走私毕竟是犯罪,万一将来有人追究起来,我刘弘可罩不住。

    那就把石小凡搬出来,这是石小凡叮嘱过他的。你把这些战马贩到军营,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老子让你弄的。

    狄青又是一惊,他听范仲淹说起过这人大名。

    范仲淹对这个败家子推崇备至,此人果然手眼通天,战马都能弄得来。

    大宋不缺骑兵,缺的是战马。有了这些马匹,他就可以出其不意的与契丹人正面战场抗衡。

    虽然说是契丹骑兵势大,可若是出其不意用这支骑兵两翼猛冲,对方阵型必乱。

    “哈哈哈……”狄青哈哈大笑:“刘知州,你可是为我大宋立了头功!放心,本帅一定会奏请天子,记下你这份功劳。”

    刘弘一听吓得脸色大变,这哪是请功,这不是要了自己的命么:“狄帅,狄帅,切听我说。这头功是石国使的,是他让下官弄的这些马匹。”

    狄青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对对,你看我这脑子,这些都是契丹运来的走私马匹。这个,既然是石国使弄的,多半也是奉了官家之命。那我奏疏上就把功劳给石国使,顺便写上雄州知州刘弘有协助之功便是。”

    刘弘大喜:“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