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58章

宋朝败家子-第58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吕夷简等人缩在一旁默不作声,而张尧佐已经脸色大变,一脸的不可置信。

    石小凡又指着面前的活字转盘道:“陛下,这是转盘。按韵将字体放入,取的时候转动圆盘就可以挑出来组合。朝廷需要刊印的,无非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这几本书,臣用了百名工匠镌刻了一月,自信可以用此法刊印。而且成本低廉速度快,是雕版的数倍。”

    众人看着这些活字,不禁啧啧称奇。

    石小凡对毕昇道:“毕昇,你给陛下印一张中庸开篇。”

    来福递过一本《中庸》书籍,只见毕昇拿起空版,转动圆盘将一个个字体挑了出来,然后排起了版面。

    按照第一段循序,将文字组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第一百三十章 拜师

    毕昇动作娴熟,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狗腿子们也很熟练,旺财递过黑墨和刷子。

    只见毕昇拿起刷子沾了黑墨在排好的活字上一刷,再把白纸放上。然后用另一根干净的猪鬃刷在白纸上轻轻一划。

    揭开白纸,上面字迹宛然,排列整齐有序。

    “陛下请看。”毕昇将印好的纸递过去。

    赵祯拿起来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嗯,如此之法,果真事半功倍之效。这一排,可印数百成千张,则一本书可印成百上千本。”

    群臣人人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尤其那些文臣,嗜书如命的清流们,个个喜笑颜开。

    当然也有例外,张尧佐的脸色铁青,只感觉天旋地转。

    “好啊好好,如此刊印,则省时省力,文字取用方便,这法子还真是不错。”

    “厉害啊,民间藏龙卧虎,高手如云。”

    “盐铁使洪福齐天,从哪儿网罗来这么多人才?”

    石小凡抱拳回礼,嘻嘻一笑:“都是托了陛下洪福,这排字简单省力,且不会出现错字,每套圆盘字体都有其章法可寻。”

    毕昇又取过一套模板,刷上黑墨放上白纸:“陛下请看,不止是文字,书中还可以有插画、山水花鸟人鱼皆无不可。若是小儿品读,更易懂其含义。”

    只见白纸上印的是一饱学大儒持书立一旁,一小徒伸手入一锅中取米而食的图画。

    这说的是《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缺粮,饭菜全无,七天粒米未进,体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着休息。颜回不知道从哪里讨来一些米,回来后就煮起了饭,快要熟了。孔子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他抓饭吃的事,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用过的饭是不能祭奠的,否则就是对先人翻译不尊重)。颜回回答道:“使不得!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点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不好,我就抓起来吃掉了。”

    孔子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时也依靠不住。学生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赵祯看了这幅画心中感慨万千,想起小时候自己读书。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都是死记硬背,背完后浑然不知其意。

    问教太傅,太傅也是冷面不答,只说是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现在问这么多干什么。

    不止是他赵祯,朝堂上的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如此。幼儿习读都是死记硬背,即便老师解释,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小孩子哪里懂得了。

    若是有这些插画,先生教授起来也就简单,孩子也通俗易懂。重要的,不必再看着那些文字感到枯燥无味。

    幼儿多好奇贪玩,若是书中带着这些插画,更能让他们提起学习兴趣。

    印书,这是传播文化的盛世。天下百姓识字多,则可以开智,开智则可为朝廷效力。

    盛世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非常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可见士子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群臣也都一样的想法,若在书中插画,读书的时候再也不必看到枯燥乏味了。

    “你叫毕昇?”赵祯问。

    毕昇慌忙伏地:“草民正是。”

    “嗯,”赵祯点了点头:“盐铁使,着升毕昇为礼部印司监使,食六品俸禄。”

    石小凡踢了踢毕昇:“还不快谢恩。”

    印司监使,否则朝廷刊印书籍。食六品俸禄,毕昇这可真是飞上枝头做凤凰了。

    六品官员啊,毕昇激动的瑟瑟发抖:“草民写谢陛下。”

    食六品俸禄,其实算不上六品。印司监使是没有品阶的,但是拿着六品官员的俸禄而已。

    饶是如此,官员们还是会把他当成六品来对待。而毕昇,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朝廷命官,回到家乡县令都得对他拱手作揖的主儿了。

    毕昇激动的兴奋的瑟瑟发抖,张尧佐的吓得瑟瑟发抖,完了,拜这个败家子为师。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自己的脸面是丢的精光了。古人讲求尊师重道,忤逆尊长可是人神共愤的。

    张尧佐怒气攻心,眼前越来越黑越来越黑。“咕咚”一声,张尧佐仰天便倒。

    众人大惊,这张尧佐心理也太脆弱了,怎么说倒就倒下了。

    想想换成自己,拜这个吊儿郎当无恶不作的败家子为师怕也会当场晕倒。

    赵祯大惊:“快,叫太医!”

    “慢着,”石小凡阻止道:“陛下忘了臣也略懂医术么。”

    说着石小凡凑过去,用拇指狠狠的掐着张尧佐的人中:“告诉你啊,别给我装死,晕过去你也得拜师。”

    过了半响,张尧佐终于幽幽醒转,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张尧佐看着周围围上来的臣子,还有一脸关切的赵祯,再看看忍俊不禁的石小凡。

    只见张尧佐一骨碌爬起,整了整衣袖,然后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噗通对着石小凡跪下:“徒儿张尧佐,拜见师尊!”说着又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头。

    群臣有些震惊的看着,这家伙说拜还真就拜上了。

    石小凡哈哈大笑:“乖徒儿,今日你便是我门下弟子。切记遵循为师教导,要尊师重道,不可结交奸逆,更不可心术不正。”

    张尧佐倒也老实:“徒儿谨遵师尊教诲。”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吟诗

    哈哈哈,张尧佐,半截土埋身子的人了,竟然拜了这个败家子为师。

    赵祯都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仔细想想,这石小凡还真是一肚子鬼心眼。

    张尧佐拜了师,竟然不再感到羞耻。赌约依然输了,那就认了。

    吕夷简走过来冷笑道:“恭喜盐铁使制出雕版,这功劳可大的紧那。不过这小小的活字,便让你赢了张给事,可你有何德何能为人师?是你文章写得好,还是诗词做得好。若不识四书五经,胸无点墨何以为人师表。”

    吕夷简知道,石小凡这厮能认识字就算是不错的了,至于做文章吟诗怕他狗屁不通。

    他看到败家子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收了张尧佐做徒弟,不禁心中不愤起来,便出声嘲笑几句。

    古人讲求师徒情分,欺师灭祖是天理难容的一件事。张尧佐既然拜了师,竟然袒护起石小凡来:“吕相公,你这话便说的不对了。术业有专攻,尊师对学文虽然不甚精通,然于天文地理却深不可测。有些人即便读了一肚子的书,也不过是酒囊饭袋罢了。”

    吕夷简万万没想到,这张尧佐是主动来投靠自己的,这当口居然反水和这个败家子穿一条裤子了。

    石小凡心中大喜,他也没想到张尧佐会袒护自己,当下微微一笑:“徒儿莫慌,为师虽然学文不如吕相公,然这吟诗作对却也有些心得。吕相公既然这么说,那为师就吟几首诗你们听听?”

    败家子吟诗,亘古未闻的奇事。

    石小凡是个什么东西,石元孙是最心知肚明的,字都认不全的主儿,还学文臣在大殿上吟诗作对,岂不叫人笑掉大牙。

    石元孙本想替儿子站出来掩饰一下,怎奈自己对这些舞文弄墨也不懂。勉强写封家书还行,至于吟诗作对还是算了吧。

    吕夷简一听哈哈大笑:“盐铁使会吟诗?”

    石小凡也跟着哈哈一笑:“区区诗词,何足道哉。”

    吕夷简一脸不怀好意:“今已入秋,那便请盐铁使以秋为诗,吟上一首如何。”

    秋?老子虽然不会吟诗,可宋元明清多少文豪大家,随便丢出来一首都能镇住吕夷简你这个王八蛋。

    “好,吕相公听者。”石小凡清了清嗓子:“啊!”

    这一声喊当真气吞山河,搞得朝堂群臣吓了一大跳,赵祯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

    这个败家子,神经病一样,他会吟个屁的诗。

    只听石小凡道:“我这一首乃是‘秋’

    听好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诗一出,满堂喝彩。就连石元孙也是一惊,这小子那儿学来的这些学问?

    就连赵祯也是吃了一惊,败家子这诗作得平仄押韵、意境饱满,这确定是他写的?

    果然吕夷简冷笑一声:“盐铁使不会是从哪儿学来一首诗,冒出是自己的吧。”

    石小凡大怒,这首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描绘了的图景及写景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让谁来看,也不像是败家子所为。

    石小凡会个屁的诗了,胸无点墨的家伙是个眼看海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怎奈胸中没文化,一句卧槽浪好大的主儿。让他作出如此意境饱满的诗,简直虾扯蛋。

    “既然吕相公说我是剽窃他人的,可有证据?”

    吕夷简一愣,登时有些语塞。是啊,如果是剽窃,那有这么巧自己取个秋字他便作出这首诗。

    吕夷简还是不相信:“好,若你能再以‘秋’为诗,写出一首诗来,我吕夷简便心服口服。”

    “哈哈哈……”石小凡仰天大笑,众人皆以为这败家子被难住了。谁知道石小凡又是“啊!”的一声:“那我再来一首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可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天净沙秋思,暮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这意境,登时满朝文武都惊的呆了。

    如果说第一首秋是石小凡剽窃的,那么这首秋思绝无可能。

    不止是这败家子,放眼整个大宋朝,能作出这种意境的诗也是没几个。

    许多饱学大儒都不禁自愧不如,一些文臣更是羞愧的低下头。

    吕夷简大惊失色:“你、这首诗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石小凡微微一笑:“区区诗词,何足道哉。我还有春夏冬,咏梅、兰、竹、菊、风景、人物、山水、花鸟,只要吕相公想出来的,我都给你吟上几首。他日有空,咱们再好好切磋切磋,而今时日不早,该散朝了吧。”

    赵祯点点头:“好了,今日朝议到此为止,退朝。”

    张尧佐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尊师竟然是深藏不露的高人。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高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

    难道尊师洒脱的外表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实则大智若愚的世外高人?

    一定是,不然尊师怎么会立那么多的功劳。

    想到此处,张尧佐对石小凡加倍尊敬了。

    吕夷简也是被惊的不轻,元代马致远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吕夷简哪里知道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石元孙,散朝后他围着石小凡:“凡儿,告诉爹爹,你什么时候学来的这么好学问?”

    “梦到的。”石小凡甩甩袖子自顾自走了。

    石元孙呆在当地,一脸懵逼。

    刚出宫,石小凡便遇到了曹小梅。

    只见这丫头眼泪汪汪,一见到自己又大哭起来:“小凡,我娘眼睛看不见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花眼

    曹国公夫人,一品诰命,曹爽生母。虽然她不是曹小梅的亲生母亲,母女感情却是深厚。

    曹国公夫人年逾七十,身体倒也硬朗,只是眼神不太好。

    年纪大了,这日在家无事。身边几个侍女下去给她端糕点,突然老人家有些口渴,就自己起身去倒茶。

    谁知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接着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下曹府炸了锅,曹爽一听当场就想打那俩侍女,幸亏曹小梅劝着。

    事不宜迟,曹爽一道烟遁去宫中找太医去了,曹小梅担心,后脚也跟着来到宫中。

    正巧,遇到了刚下朝的石小凡。

    本来石小凡想带着狗腿子回去做几串糖葫芦去会宁殿找公主的,一听曹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