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631章

宋朝败家子-第631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因为不能吃,那些冒充饥民的百姓才不会吃。而饥民树皮草根都吃,还怕沙子么?”石小凡问他。

    一席话点醒了众人,对啊。饥民们饿都快饿死了,别说是沙子,毒药掺进米粥也有人喝。众人一听立刻高兴起来,连连称赞此计策大妙。

    石小凡犹自不放心:“记住,掺沙不能太多,硌牙即可。”

    县令严堪大喜:“驸马爷放心,下官这便去做。这样一来,咱们的粥棚还能多开几天了。”

    石小凡“嗯”了一声:“粥可以施,凡是吃了粥吐出来的,全部抓起来!”

    严堪一愣:“抓起来?”

    “抓起来,全部关进县衙大牢。若是想放出来,让他们的家人拿粮食来赎,一人一石小米。”石小凡说。

    这招很是阴损,那些冒充饥民的百姓无非就是想占便宜。这些百姓家里并不是吃不起饭,一旦他们喝下掺了沙子的粥,必然会骂骂咧咧当场吐掉。把这样的人全部拿下,冒充饥民领粥可是大罪。

    想无罪释放,让你家人拿粮食去赎人。这一招,可谓一举两得。解决了冒充灾民,又能得到一些粮食。

    原本内心对石小凡充满抗拒和鄙夷的严堪,如今开始佩服起石小凡来了。别看这个驸马爷吊儿郎当没有个正形,看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单凭这一点,就没有人想得到。

    “是,下官这就吩咐下去。”

    “老子让你带着衙役去吃大户的事呢,你干了没有?”石小凡又问。

    严堪有些尴尬起来:“回驸马爷的话,这、这属欺压百姓,下官、下官怕引起动乱,是否暂缓一下?”

    “大牛二虎!”

    “小公爷,您有什么吩咐?”俩狗腿子走过来。

    石小凡只是一指:“严县令,若是他再不去大户人家里筹集粮食。你们就把他吊在县衙门口的歪脖子树上,用鞭子抽。让柳河县的百姓们看看,他们的县官不奉上峰命令,是什么下场。”

    又来了,严堪丝毫不怀疑这位驸马爷说得出做得到。当下是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哀求道:“下官这便派人去,驸马爷放心,下官这就去吃大户。”

    一个县令这么做,无异于是在造反。可这是驸马爷的命令,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但愿,将来朝廷怪罪下来的时候,这驸马爷能一人做事一人当,别把自己推出去网

    若是不从,堂堂一个县令被拉到衙门外面吊在树上打。那还不如杀了他严堪,在此地威信扫地了,百姓谁还会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

    县里确实存粮不多,事急从权。每日衙门在各处街口一天只能施一顿粥,能保证饥民不会饿死就行。

    第二日,按照石小凡的吩咐,各处粥棚的粥里,都撒上了几碗沙子,沙子搅拌进了米粥,外表丝毫察觉不出来。领粥的百姓排起了长队,他们眼神中透露着渴望。

    活下去成了他们唯一的目标,而活下去的希望,就是那一锅粥。

    分到粥的饥民狼吞虎咽,偶尔被沙子硌了牙,也只是略微一停顿,继续把脸埋进碗里如猪吃食一般稀里哗啦。

    而有的饥民则不一样了,吃了一口要么‘噗’的一声吐了出来,要么骂骂咧咧:你没煮粥不淘米的么。

    这些并没有吃的饥民,全部被抓了起来。理由,冒充饥民骗取官府赈灾粥,罪大恶极。

    人们慌了,有人开始抗议:“你凭什么说我们是冒充,我们也是灾民,我们好几天没饭吃了。”

    差役微微一笑,指着旁边那些狼吞虎咽:“这才是饥民,他们知道有沙子。一样吃的畅快,你说你是饥民,饥民有你这样糟蹋粮食的么。”

    被抓了现行的百姓垂头丧气,被押到了一边,等候发落。骗取赈灾粥,这可是重罪,有人慌了。差役们押着他们去了衙门,并且放出告示,冒充饥民其罪可诛,朝廷以宽仁为本,以小米一石,可赎其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是想着白占便宜的他们,如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石小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为了他们的亲人,只能忍痛交了粮食,把自己的家人领了回去。

    一石粮食有多少斤,这个各朝代是多少有些出入的。大宋时期,也就是约莫一百斤的样子。

    石在古代属于容量单位,从小到大分别为升、斗、斛(石)、钟,在秦汉朝时期,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也就是说秦汉时期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换算成我们现在的重量为1斗27斤。数据出自秦汉经济史。

    到了隋唐的时候,隋朝1斗=3汉斗,因此,隋1石大米等于汉3石大米等于90市斤大米。《隋书·律历上》有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

    到了宋朝时期,宋朝1斗等于335汉斗,所以宋朝1石米=汉335石米,等于1005市斤。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汉三斗三升五合当宋之一斗”

    请注意,这里的石一开始其实就是念shi,后来一石念成了以dan,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这些文人虽然念的是一石(shi)米,但是运输粮食的大都是穷苦百姓,恰好一石(shi)粮食刚还是一个人力挑担的重量,百姓们为了方便,一般说的就是一担米,所以一石(shi)米也就慢慢的变成了一担米,这是文字的演变。

    而严堪,则带着另一路的衙役,去了哪些土豪劣绅家里,吃大户去了。

    吃大户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严堪只好拿出所谓官府布告。征收你家粮食,按市价赔偿,当然赔偿的金额先欠着。然后不由分说,让衙役去人家仓库把粮食运走。这也是极其危险的一项任务,大户人家家里,都养着家丁的。冲突,也有此产生。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弹劾

    古代贵族家里圈养的人,先秦时期,叫做食客。秦汉大一统之后,基本上叫做家臣或者家丁,唐宋以后,叫做幕僚,家丁。

    在古代寄食于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人称之为食客。“食客”之风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客”者依附于主人,主人则负责“养客”,养客多者达三千余人。“食客”型的算命术士同样也是依附于某个主人,通常都是投靠到王公贵族之家,或是周游于士大夫官僚之间,为他们预卜前程,趋吉避凶,或者充当“谋士”、“军师”。

    到了唐宋时期,家丁盛行。甚至一些富商大贾,地主阶级都会圈养一些家丁看家护院,做些杂役之类。

    而严堪去土豪们家里去吃大户,抢人家粮食,后果可想而知。

    大家都要吃不上饭了,现如今你来我家抢粮食,还只给了个空头支票,这与理与法都说不通。既无朝廷告示又无天子诏书,只是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布告,谁会听你的。

    再说,就算是有天子诏书,抢了我家粮食也得和你拼命。于是,胆子大的大户人家就动手了,和衙役闹了起来。

    家丁誓死捍卫他们的粮仓,衙役们猛打猛冲的强上。大户人家都是有族群的,他们一招呼,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一拥而上,衙役们往往被揍得抱头鼠窜。吃大户这条路,当真是荆棘丛丛,并不容易。

    接连三天,严堪带着衙役们,用他们身体作为肉盾,也仅仅筹募了不到一千斤粮食。而他们个个鼻青脸肿,苦不堪言。

    无奈之下,只好去找石小凡诉苦。

    “驸马爷,实在是那些大户太难对付,下官也不好处置啊。据说柳河县的大族们怨声载道,已经有人去州府告状去了,还有人联名去了京城,说、说是要参奏驸马爷。”

    看着官服都被撕扯了几条痕迹的严堪,石小凡大怒:“你个废物,要告随便他们去告。就算是告到御前,有老子兜着你怕个甚,他们敢反抗,想造反么!”

    严堪哭丧着脸:“驸马爷明鉴,此地名门望族都是人多势众。就衙门这点人手根本不够用,且他们依然形成阵营。此地马、张、刘三大族姓依然联手,一个家族有事,其他家族支援。驸马爷,再这么闹下去,柳河县非出大事不可啊。”

    石小凡何尝不知会闹出事,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像是城内这么多饥民,那就是一张张吃饭的嘴。朝廷上次拨的赈灾粮早就被贪了个一干二净,这次重新调拨的粮食一时半会儿又运不过来。

    如何安置好这些饥民,唯有对此地的大户下手。可你虽然许诺将来会给大户人家金钱补偿,毕竟是一张空头支票。以官府的办事效率,什么时候兑现都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灾荒之年粮食才是硬通货,没了粮食,再多的金钱又有个屁用。钱是不能当饭吃的,囤积下来粮食才能保证族人。

    还有就是囤积居奇,坐等粮食涨上天。还可以打捞一笔,让官府给征收,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看来不动点真格的是不行了,石小凡沉吟了一下:“调兵,去大户人家挨家挨户的征粮。若有敢反抗者,以谋反罪论处。”

    “这,调兵?”严堪惊恐起来。调兵弹压,就为征粮?

    说是征粮,实则是和打劫差不多。你已经民怨沸腾了,居然还要去调兵,这驸马爷还真是不知死活。激起民变,你可是罪魁祸首。

    石小凡则语气坚决:“调兵,老子会下令调兵到城内负责征粮。若有反抗者,以谋反罪论处。出了事,老子担着。”

    一场声势浩大的征粮行动,在柳河县展开了。大户人家们终于发现,和朝廷作对的下场是什么。官府一旦动了真格的,你再暴力抗争就是找死了。

    在接连几个大户族长被抓进了衙门,挨了几顿鞭子,然后吃了几顿发霉的窝窝头,住了几晚臭不可闻的大牢以后,他们老实多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很快,柳河县县衙的粮仓充盈了起来。至少面对灾民的时候,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但同时负面效应也显现出来了,城中百姓骂石小凡的不计其数。甚至有人编了儿歌,骂这位转吃大户的驸马爷。

    还有雪片般的弹劾奏疏,群情汹涌的发到了京城。无一例外,弹劾石小凡私征灾区百姓粮食。灾区百姓饭都吃不上了,你还去征粮,丧心病狂。

    没有人去想,你征集的是大户人家的粮食。是那些为富不仁囤积居奇的地主阶级的存粮,这些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奏疏上弹劾的,都只是驸马爷征集灾区百姓口粮,以至民不聊生。

    赵祯当场拍了桌子,他生气的不是石小凡。而是这些漏洞百出的奏疏足以让人三尸神暴跳。奏疏上口口声声说驸马爷征集灾区百姓口粮鱼肉灾区百姓,而他得到的消息却是柳河县的灾情已经得到控制,灾民暂时被安置。

    这不是自我矛盾么,弹劾他的那些人不动脑子么。既然柳河县灾民已被安置,你为什么又说他鱼肉百姓。赵祯也不是盖的,凡是上书言事弹劾驸马的,以言论轻重。轻则罚俸,重则降职。就这样,才总算把这股弹劾风波压了回去。

    众人一看,这官家还真是向着这败家子啊。无论驸马爷怎么胡作非为,官家就是宠着他。人们都学了个乖,石小凡在京西南路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无人再去理会了。这个败家子随他去吧,你又惹不起人家。

    石小凡得以在京西南路大展拳脚,柳河县只是个外围。真正的地狱,在灾区腹地,唐州。

    唐州那里才是灾民们真正水深火热的地方,能逃的百姓都逃出来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只能看天等死。

    在这里,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去往了唐州的路上。

    京西南路是大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治所在襄州。襄州的知州兼京西南路转运使甄洪,和唐州知州互相弹劾,指责对方侵吞了先前的赈灾粮。这里有一张大网,在等待着石小凡。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观音土

    离开清河县,一路去往唐州的路上,仿佛就是世界末日。

    白雪皑皑,加上又是冬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能动的人早就离家走了,走不动的,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

    满天飞雪中,好不容易看到个人影,也是饿死在路边的尸体。偶尔,会有几只乌鸦落在上面悲鸣,使得这个灰白色的世界,更加阴森恐怖。

    走了两日,天色终于晴朗了起来。阳光的照射下,空气中有了丝丝的暖意。可是还是杳无人烟,看不到半点人的影子。

    “小公爷,烟,前面有烟!”赶着马车的狗腿子朱大昌叫了起来。

    烟火,有烟火的地方就有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唐州城外,能见到烟火众人都莫名的兴奋起来。曹小梅打开马车窗户,只见前面不远处确实冒出阵阵炊烟来,她不由得兴奋道:“小凡哥哥,有人。”

    石小凡却比他们冷静的多,他看了眼车外:“大家小心行事,告诉来福他们,保持车距。”

    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活下来的,无非有两种人,恶人和坏人。实际上,这是一种人。赤地千里的唐州城外,他们靠什么坚持到现在的,能逃的都逃了,逃不掉的也都死了。

    人在饿疯了情况下,是没有什么伦理道德可言的。他们恢复了野兽的本能,只剩一个字,吃。

    石小凡说的没错,狗腿子们也都戒备起来。马车缓缓地行进着,炊烟越来越近,是一群饥民。大约,有十几个人。

    很显然,这不是一家人。只是饥饿使得他们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的目的也不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吃的,而是一群人挨饿总好过一个人挨饿。或者换句话说,一群人等死总好过一个人孤零零的等死。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麻木了。这几个月来,几乎是每天他们都见证了身边的死亡,再这样下去,大家都得饿死,反正早晚都是个死,众人已经习惯了。

    他们的体力已经不容许能走出这片饥荒之地,也有的是固执的家伙,宁肯饿死也不出去讨饭寻生路。对于这种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根。

    马车的车轮声,已经惊动了他们。看到他们,石小凡想起了传说中的僵尸,他们瘦骨如柴面目黝黑,除了一双眼睛,蓬乱的头发之下,很难看清一个人的面目。

    他们其中有男有女,看样子好像年纪都不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