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642章

宋朝败家子-第642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时的王胜已经奄奄一息有气无力了,那是连惊带吓还有饿的。

    杨怀敏带着侍卫,将躲在宫城北楼的王胜团团围住。奇怪的是这北楼王守忠他们搜过几次,就是没搜到。

    王胜有气无力的伸出手:“有吃的没?”

    赵祯的圣旨是抓活的,将王胜抓住,严刑拷问,逼出他的幕后黑手。然而,杨怀敏竟然敢矫旨,他对着手下一挥手,手下侍卫持刀慢慢靠了上去。

    王胜大惊:“你、你们干什么!我有话要说”

    下地狱跟鬼说去吧,王胜话未说完,几个侍卫已经将他乱刀分尸了。至此,四个刺客全部被诛,幕后黑手也成了谜。

    谋反是重罪,其背后都是有强大的势力支撑。奇怪的是,这次谋反竟然只有四个人。加倍奇怪的是,这四个人都被灭了口。杨怀敏此举赵祯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因此受到了赵祯的褒奖。

    这就耐人寻味了,四个刺客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他们的宫中有没有内应,是否还有其他同党。这一切都成了个谜。还有,区区四个人便在皇宫中如入无人之境,皇城司的侍卫们都是死的么。

    这一切谜底,都随着四个刺客的死成为了一桩千古谜案。这一切,石小凡都是不知道的,他正在来京的路上。

    这件案子不管怎么看,似乎幕后都有人在指使。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个幕后黑手为什么偏偏趁着石小凡不在京城的时候下手,他是不是怕这个败家子。

    皇帝被刺杀的这件事,必须追责。到底追究谁的责任,这要看赵祯的态度。

    第二日早朝,群臣炸了锅。此事朝中内外大哗,甚至传到了京城的契丹和西夏人那里。这些人一旦回国,必然会大肆宣扬。朝廷最终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朝中百官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副宰相,参知政事丁度为首的。丁度觉得这是一件大事,针对官家的刺杀,关系整个大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挖出幕后黑手,查出之后严惩不贷!凡是牵连此案的人,一个都别想跑。

    丁度上书,此案交给御史台,让外朝官来审理,以免有人徇私枉法。要知道敢行刺赵祯了,背后势力可想而知。御史台都是一群大喷子,虽然不招人待见,可他们至少能够公正。

    一派以掌管军政的枢密使夏竦为首的,夏竦认为这不过是个巧合。不过是四个喝醉了酒的侍卫,脑子一抽干了一件蠢事罢了。因为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敢区区四个人就杀王刺驾,即便是成功了,他们的下场也是乱刃分尸。

    夏竦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不宜大张旗鼓,派个宦官啥的,在宫内自己悄悄调查就行了。若是闹得太大,牵连广了不免伤及无辜。像是汉朝的巫蛊之祸,就是牵连甚众。既然陛下以宽仁为本,当引以为戒。

    丁度当场就暴走了:“夏竦!贼人行刺忤逆,这是天大的罪责!你竟然口口声声说低调处理,这幕后黑手尚未查出,夏枢密使就极力掩盖真相,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热搜

    夏竦一听也是大怒:“丁度,你休得口出污蔑。我是为了朝局安定,此案贼人依然伏法,你想揪出幕后黑手。若是并无什么黑手,不过是四个醉鬼闹事,到时候牵乱无辜,你担得起责任么!”

    “是不是污蔑之言,你自己心里最清楚。此案疑点重重,四个人竟然敢在皇宫大内来去自如,若是没有内应,怎么可能。陛下,臣愿以脑袋上的官职担保,求陛下严查此案!”说着,丁度对着赵祯施了一礼。

    夏竦也不甘示弱,他拿着笏板走了出来:“陛下,此案已无罪证。若是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不免伤及无辜。且宫内秘事,传将出去影响太大。京城的百姓许多人都知道了此事,还有一些契丹西夏的商人,他们若是回国大肆宣扬此事,咱们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臣以为,此案就此了结为上,就说是四个人喝醉了乱闯宫禁,依然伏法。民间敢有造谣生事者,定当严惩。”

    丁度急了,竟然用手臂将夏竦推了一把:“陛下万不可听夏竦之言,此案不详查。日后再有行刺之案,那陛下的安危谁来保证。陛下身系社稷,龙体万万不得损伤啊。夏竦口口声声为贼人狡辩,不知安得是个什么心。”

    这丁度如此急躁,夏竦也不是个吃素的。他原本并无私心,只是不想事态扩大损了皇家脸面。谁知这丁度阴险狡诈,竟然往自己头上乱扣帽子,似乎这幕后黑手是我夏竦一般。

    夏竦也是个急躁之人,他被丁度这么一推。登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抱起手上的笏板,照着丁度的头就敲了一下:“让你胡说,你这个卑鄙小人!”

    在朝堂上打了起来,这也是大宋奇闻一桩。当年败家子石小凡在朝堂闹事的情形历历在目,怎么这堂堂的枢密使居然和副宰相干起来了。

    丁度头上挨了一记,登时暴跳如雷,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还是比较有涵养的,并没有还击,只是捂着头大怒:“老夫是读书人,你如此斯文扫地,你个小人夏竦。”

    夏竦不甘示弱:“你个卑鄙丁度。”

    “夏竦小人!”

    “丁度卑鄙!”

    二人越吵越凶,在朝堂之上唾沫横飞的互相指责了起来。群臣一看,两个元老级人物都吵起来了,于是纷纷上前劝架。

    朝堂吵架这东西,旁人不劝便罢,一劝之下当事者加倍委屈,或者是加倍自以为自己有理。二人踢腿瞪眼,最后竟然如市井泼妇一般,互相吐起唾沫来了。

    “我呸,无耻小人!”

    “呵啐,卑鄙奸邪!”

    众人不仅奇怪,如此混乱之下,官家为何不出声呵斥。可等众人一抬头,那龙椅之上的赵祯,不知何时竟然早已离坐,离开了垂拱大殿。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查案

    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的记载,丁度和夏竦这两个家伙,在朝堂之上吵翻了天。二人从天明早朝,一直对骂到吃饭时间。

    这二人也当真有个耐心,如泼妇骂街一般,在朝堂之上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俩人都觉得自己有理,二人摆出事实,跟对方明辨是非。辩不过了,便口水相加,我呸!呵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突然成了赶鸭子下水一般呱呱叫个不停。尤其是那些台谏们,往往一言不合就开怼。

    开始吧,众人还收敛着一点。到最后唾沫横飞,互相指责怼骂的情况,屡见不鲜。

    有人归咎于官家的宽仁,造就了朝堂之上的放肆张扬。也有人说这是开明君主应有的现象,大家广开言路,可发一哂。

    其实大家嘴上说的漂亮,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朝堂之所以每每吵得跟菜市场赶鸭子叫一样,都他娘的怪那个败家子。

    当年石小凡大闹朝堂,一眼不可就开骂,做起死来就开打。结果呢,官家不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帮着那个败家子说话。

    前车之鉴,有了败家子做榜样。石小凡如此的胡闹,官家都不责罚他。于是有样学样,那些言官们就学会了,他们也学着石小凡大吵大闹。

    赵祯不管么,你管也行。言官们个个嘴损且毒,陛下驸马爷如此胡闹,大闹朝堂陛下都不管。臣不过是据实以据,说了几句公道话,陛下就要责罚老臣么。

    这个时候,赵祯往往就别气的哑口无言。是啊,同样都是你的臣子,凭啥那个石小凡胡作非为你不管。臣在朝堂上吵吵几句你就翻脸不认人。好在赵祯宽厚,总觉得这些言官有时候确实是为朝廷着想,也就放任自去了。

    就因为石小凡这个让赵祯恨得牙痒痒的混蛋,开了这个先例,这才有了丁度和夏竦敢在朝堂上吵吵个不停的。以至于最后,二人互相吐起唾沫来了,斯文扫地。

    二人各说各有理,赵祯其实正犹豫不决。看他二人吵得正凶,赵祯一怒之下离坐而去。而群臣的目光都被二人吸引,竟不知官家何时走的。

    看皇帝走了,无人主持大局了,丁度和夏竦吵得加倍厉害了。

    赵祯气哼哼的去了后宫,不过他没有回坤宁宫,而是去了张贵妃那里。

    自从张贵妃舍命护驾,在关键的危险时候奔赴坤宁宫,让赵祯大为感动。这几日,赵祯都是留宿在张贵妃这里,而张贵妃也是尽心服侍,温柔有加。

    “陛下缘何生气,是不是朝中大臣们又在为刺客的事?”张贵妃其实很聪明,她看赵祯脸色,一猜便中。

    赵祯没说话,气哼哼的坐了下来。张贵妃识趣的绕到赵祯身后,轻轻的捏着他的肩膀:“陛下,要我说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咱们就不必大张旗鼓的查下去了吧,让宫里的人私下里查查,别闹得太大也就是了。想来,那四个恶贼不过是喝醉了酒,以至失心疯了吧。”

    就在丁度和夏竦还在朝堂争闹不休的时候,大殿传来赵祯口谕:以夏竦意见为准,朝中派宦官在内宫查询此案。此案无须惊动刑部,有内宫低调处理。

    丁度一听,当场甩了袖子,愤怒离去。临走的时候,丁度怒喝一声:“若是驸马爷在此,定不会让此案稀里糊涂!”

    众人大吃一惊,他们震惊的不是皇帝听从的夏竦的意见。二人丁度拂袖而去说的那一句话,因为每个人心里想的,其实都是一样的答案。

    石小凡这个败家子,吊儿郎当不务正业。虽然屡立奇功,可毕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家伙,骨子里,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大臣们,是瞧不上这个败家子的轻浮无度的。

    但当颜秀四人的刺王杀驾案发,四个反贼都被诛杀,案子扑朔迷离没有头绪的时候。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若是驸马爷在此,此案绝不会如此糊涂。

    没错,这种案子,大概也就只有石小凡这种妖孽能查个水落石出了吧。丁度临走的时候,正是说的这句话,这这句话,也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去了。

    朝中有人支持丁度,但也有支持夏竦的。不为别的,就因为这种案子一旦扩大化,很容易一下子牵连甚广。动不动牵连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其中大多数都是被冤枉无辜的。

    这事要是放在别的皇帝头上,他可绝不会想那么多,必须严查。而赵祯虽然同意内宫私下调查,但还是想让内宫也能查个水落石出。毕竟,他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反贼,是不是真的要杀自己。

    天下仁恕、用刑忠厚的赵祯其实内心很矛盾。颜秀他们四个曾经是自己的心腹随从,赵祯除了震惊就是意外。夏竦确实说到了赵祯的心坎里,他不想内宫过多的事被外朝臣子们知道,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其次,赵祯也从多方面考虑。如果外廷调查此案,势必会把宫内的侍卫都调查一遍。这会造成侍卫的恐慌,人心不稳。毕竟宫卫都是保护自己安全的,若是牵连太大,再把侍卫们都盘查一遍,很容易出现新的问题。

    即便是不想扩大,也得查个清楚。赵祯派侍御史宋禧负责到内宫调查这起案件,不过此案的凶手都伏诛,宋禧天大本事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祯不想扩大化,宋禧只好询问了一些当晚执勤的其他侍卫和宦官宫女们。宋禧查的稀里糊涂,只是把当然事发经过写了一遍,然后就递了个奏疏上去了。

    不过有一点,颜秀他们四人是赵祯的亲从官,禁军挑选出来的精锐随从,负责崇政殿守卫。他们隶属于皇城司,而皇城司的杨景宗,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干系了。

    还有,宫内的入内都知和副都知,他们也是率属于皇城司。他们,也是难辞其咎。

    勾当皇城司公事杨景宗,和入内副都知杨怀敏,都被御史们给参奏了。御史们要求,这二人还有负责宫内守卫的其他五个官员,都必须严惩。

    而赵祯看了奏疏,并没有同意。他赦免了杨景宗和杨怀敏等人的罪责,因为这在赵祯看来,他们并没有直接责任。

    求月票,谢谢支持、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我石小凡回来了

    这场坤宁宫疑案,曹皇后指挥若定,一个女人以强大的气魄镇住了局势。她指挥宦官和宫女救火,到殿外御敌。

    可以说,这个女人临场决断堪称完美。若没有曹皇后的镇定,很难说这四个侍卫会不会杀到赵祯眼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说是救了赵祯的人,竟然被牵扯到这个案子里面去了。最后,竟有人说这场刺王杀驾案的幕后主使正是曹皇后本人。

    蒙受不白之冤的曹皇后,选择了隐忍。幸亏朝中还有正直之士仗义执言,替曹皇后辩解据理力争。

    曹皇后选择了隐忍,在后宫中她委屈受得多了。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此时张贵妃寝宫的一切用度都超过了曹皇后的规格,吃的穿的喝的玩的,全部都是最好的。

    宫中送来的各地贡品,还有一些奇珍,不是先送到坤宁宫而是都送给了张贵妃享用。

    甚至,再次膨胀起来的张贵妃,出行竟然要到坤宁宫来借曹皇后的凤车銮驾。

    赵祯要和张贵妃出宫游玩,张贵妃竟然要到坤宁宫借皇后凤辇,以便和赵祯天子銮驾并驾齐驱,张贵妃嫣然就是一幅皇后派头。

    忍,除了忍又能怎么样呢。张贵妃救驾深得恩宠,曹皇后唯有选择隐忍。

    然而有一个忍不了,那就是石小凡,他快到京城了。

    天下事旁人不管,我石小凡来管。荡尽世间不平事,哪怕你是天子,你是贵妃。

    敢和赵祯对着干的,私下掀桌子摔杯子的,唯有我石小凡。

    这起刺王杀驾案原本是个很容易破获的案子,为什么始终有种神秘的力量所左右,赵祯也是摇摆不定。一直想破案,似乎又在顾忌什么。

    赵祯居然赦免了皇城司公事杨景宗和入内副都知杨怀敏等人,这下外朝的御史们不干了,赵祯玩呐你这是?

    官家命都差点没了,大宋江山社稷都不稳当了。往严重里说,刺杀皇帝有可能改朝换代天下大乱了,几个身负要职的皇城司官员,你居然赦免了他们?

    四个刺客当场死了仨,好不容易剩下了一个  ,圣旨口口声声要留活口,好查出幕后主使。你个王八蛋杨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