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663章

宋朝败家子-第663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小凡差点气晕过去,要钱还这么理直气壮的,他是第一次见。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厚重的彩礼

    强别人的词让他人无言以对,夺别人家的理让他人无理可争,这就是凌天扬。石小凡的二舅,亲二舅。

    旁边笑得打跌的赵嫕开始理解石小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脾气了,家族遗传,实锤。

    “好了小凡,只要二舅能娶成这门亲事这可是一件超大喜事。二舅,我替小凡做主了,就给你三十万。”

    “看看,还是公主通情达理。要不说人家是公主么,大家闺秀,就是不一样。”凌天扬马屁声悠扬,然后又看了眼曹小梅:“小梅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

    这是在拍马屁,可用在曹小梅身上并不适用。曹小梅撇着嘴,不屑一顾地:“二舅你真不要脸,小凡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三十万,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你缺钱的时候来府上支取便是了,给你这么多,你肯定召你那些狐朋狗友花天酒地。”

    被说中心事的凌天扬脸色一红:“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小梅我告诉你啊,我不许你污蔑的我声誉。”

    “啧啧啧,就你还有声誉。好啊,你问我们家要三十万两银子,回头我就告诉若冰妹妹。”

    对于曹小梅这个女魔头,凌天扬毕竟是畏惧的。而且她古灵精怪的,居然想到拿曹若冰来威胁自己。若是被若冰知道了,那他的高大伟岸形象岂不是全毁了。

    “别别别,我的姑奶奶,这钱我先存这里还不行么。用的时候,我再找德旺支取,这总行了吧。”

    曹小梅傲然的抬起头,看着石小凡:“小凡哥哥。你觉得呢。”

    曹小梅并不小气,相反她大大咧咧和石小凡一样大方,其实她并不在乎这三十万两银子。别说是三十万,就算是五十万一百万给凌天扬她也不在乎。她生气的是凌天扬欺负石小凡,这是不能忍的。既然敢欺负小凡哥哥,那就怼他收拾他。

    在扬州,凌天扬自居护驾之功,那飘得不成样子。当时就把曹小梅气够呛,非得要让赵祯夸一下石小凡,以免这凌天扬骑在石小凡头上去。

    赵嫕和石元孙相视一笑,石元孙笑道:“我看天扬啊,也就小梅能收拾得了他。”

    凌天扬有些不服气,他想替自己争辩几句,看了眼曹小梅之后,想了想还是算了。大概他们说的没错,自己最怕的,还真是曹小梅这个丫头。

    提亲的事就这么突兀的定下来了,似乎有点儿戏的样子。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征兆的,凌天扬就要去曹渊家提亲,迎娶曹若冰了。

    石元孙乐呵呵的道:“天扬啊,我这就派人,备上豪礼去邓州曹家提亲。这是大喜事,咱们一定要风风光光的操办起来,你能成亲,你爹娘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好

    从小凌天扬就是个调皮猴子,家里为他婚事操碎了心。他就一句话,女人都是母老虎,万万碰不得。谁能想到,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一向对女人畏如蛇蝎的凌天扬,居然喜欢上了曹若冰。

    曹若冰一连几天不敢露面,女孩子脸皮薄,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为避嫌,凌天扬自己搬到了他的侯爵府。曹若冰就当是石元孙故人之女,暂住在了石府。

    提亲的彩礼岂止是贵重两个字所能代表的,因为路途遥远,京城到邓州需要走一两个月。所以这提亲的形式也被缩减了许多,本来需要“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程序。

    纳采,就是家长请人向女方家长作出意思表示。这要凭“父母之命”,首先是男方的家长看中女方,通常要门户相对,就派个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明确说明要为自己的儿了找个对象,是对方家的什么人,这个就叫纳采。一般要带一个大雁去,因为大雁是个“信物”,凌天扬现在是侯爵,二人又相识。门当户对这一条,是完全没问题。

    问名。男方家长接到媒人的信息后,再派媒人去女方,问清楚姓名、生肖、生辰等等具体情况,这个就不必麻烦了,考虑到双方家人路途遥远诸多不便,这次一并去邓州完成。

    纳吉。都问清楚后就到算命先生那里去算,这个在京城赵嫕早已问好了曹若冰的生辰八字,就不必再到邓州去问了。

    纳征。这是最为关键的,送聘财,一旦女方收了,那么这个婚姻实际上已经成立。唐律明确说:如果聘财送到女家,男方悔婚,“不坐”,就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彩礼“不索”,就是白送了。但是如果女方悔婚的话,家长要被“杖六十”,就是构成犯罪了。

    这些在古代其实都很严苛,比如我们知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本来是要嫁给梁山伯的,但是一回到家里看到家里已经收了聘礼了,所以她没有办法了,只好对着梁山伯哭,她不愿意因为自己悔婚而使父亲构成犯罪,但又不愿意与马文才的儿子结婚,所以先上轿,再跑到梁山伯的坟上死,既不违法又不结婚。

    请期。男方派使者与女家商定日期,一般也要算命的。后来在日历上干脆印了,宜什么不宜什么。

    亲迎。新郎承父命去女家迎娶新娘。

    考虑到诸多不便,这六礼直接改为一道程序。石家准备彩礼去邓州提亲,若是曹渊这边答应,他们可以一起到京城,直接以女方家人身份,让凌天扬和曹若冰在京城完婚就行了。

    是以,不管是曹家答应不答应,聘礼都带去了。石元孙自不会小气,光是厚礼,就足足备了十几辆马车。若不是考虑到会有僭越之嫌,他原本想准备上几十辆马车的厚礼,一路浩浩荡荡去邓州的。

    这些东西其实还不算多,这只是在京城采办的厚礼。到了邓州,其他别的方便的东西,再另行购买。估计,在整个大宋朝的历史上,这么厚重的彩礼也不多见。

    狗腿子大牛二虎被凌天扬借去了侯爵府,这边石元孙给他准备了厚礼去提亲,那边凌天扬自己却准备在自己府上张灯结彩,准备大婚的装修了。

    从来不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凌天扬根本不管这么多,先不管提亲能不能成功,先把婚礼该准备的工作做好再说。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夜盲症

    曹利用终于被平反,他的子孙后代不想在京城为官。是以,曹渊他们上书请求全家去邓州居住,赵祯同意了。并且,加封曹渊为邓州税监。

    税监是个什么官职呢?在宋代诗词和史籍资料里,经常会看到某人“监某某州(酒)税”的介绍,这就是宋代特有的监税官。

    监税官是宋代监当官的一种,而监当官是宋代政治制度中一个特有的阶层。宋太祖赵匡胤即位时,在利权方面,当时各地藩镇都用自己的亲信主管征税场院,征重税以自肥。为了削弱地方利益,赵匡胤直接派朝臣到各地监管,将地方利权上收,这就是监当官的由来。

    宋代监当官的主管事务包括监粮料、监钱、、监仓、监盐、监酒、监门、监茶、监税、监场、监务等项目,其中设计征税的监当官有监门、监盐、监酒和监商税等。监门官负责征收进出城门的商税。

    监税官的地位并不高。此外,监税官尤其是监酒税的工作十分肮脏烦琐,苏辙说:“微官肮脏羞牛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曾写道,天刚蒙蒙亮,就有上百个酒贩在酒务门口排队批发官酒,浓重的酒味扑鼻而来,不得不捏着鼻子卖酒征税。

    大宋朝监税官倒是名人辈出。包拯初从政的时候,就曾任和州监税,只是任职不久就辞官回家照顾父母了。

    而在大宋朝“贬为监当官”作为贬黜京城官员的一项待遇屡见不鲜。文学家吕陶上书言四川榷茶之弊,被贬为怀安监税;谏官唐垧批评变法被贬监吉州酒税,《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的刘恕贬南康军酒税。元丰二年,苏辙受苏轼乌台诗案影响贬为筠州盐酒税。

    徽宗时期,蔡京当政,对于不附己者,也以“贬为监当官”作为打击整肃的手段。蔡京兴苏州钱狱,侍御史沈畸据实平反,被蔡京贬为信州酒税;左司员外郎倪涛因为反对“联金灭辽”计划,被贬监朝城县酒税,等等。

    有宋一朝,大量贬官名人很多都曾任税监官,使得税官队伍熠熠生辉。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惯例,曹渊被赵祯封为的这个邓州税监官就是其中之一。

    厌倦了朝堂争斗的曹家人,对这个芝麻大的税监官也仅仅是糊口而已。虽然曹渊觉得很知足,可庞大的家庭仅靠他一人支撑,实则是举步维艰。

    首先他的妻子秦氏就不乐意了,每每都在家抱怨,本来天子开恩,给咱曹家平了冤案让你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的,这样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你偏偏来邓州当个什么税监官,就你那点可怜的俸禄好干什么。

    闹得一家人不得不织布耕田,以贴补家用。在邓州他们曹家连一处田地都没有,只能租赁地主的土地,做人家的佃户。曹渊的家境也不好,一家人挤在三间茅草房内,一到下雨天外面大雨屋里小雨。而曹渊又不肯捞油水,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甚是艰难。

    这一日,曹渊放了工,他闻着路边的肉香,那是一家卤肉店。门口,络绎不绝的排起了长龙。孩子这几天一直在说这家卤肉店的猪肝,说是这家的卤猪肝隔着三条巷子都能闻到肉香。

    人们都买了很多卤肉回去,锅里的卤肉也渐渐减少。曹渊吸了吸鼻子,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他摸着怀里叮当乱响的几个可怜的铜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走到肉铺前,仔细打量着锅里那块正冒着热气的卤猪肝。

    掌柜的很是客气,做生意的都懂的和气生财,只见他笑眯眯的道:“客官,您想要多少卤肉?这是刚宰杀的猪,味道香的很。”

    确实香的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曹渊有些犹豫的问道:“这猪肝怎么卖的?”最新

    “哦,二十八文一斤,我给你称称。”掌柜的不由分说,捞起那块猪肝放在秤上一秤:“您给三十八文得咧。”

    猪肝这东西,在现在看来味道一般,甚至很多人拒绝。可在古代,这东西是治疗夜盲症的神药。

    营养水平跟不上,在古代很多人都患有夜盲症。这种症状一到晚上或者在光线昏暗环境下就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的缘故。而猪肝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许多孩童患有夜盲症,家人为其买一块猪肝吃后一般就会痊愈。

    曹渊有些难堪的从怀里排出六个铜板:“掌柜的,实在是对不住,我这身上没带多少钱。只有六个铜板,您看”

    掌柜的愣了一下,表情有些不太自然起来:“这个,客官对不住,这、这六个铜板,我怎么买您呢。”

    “你只需切六文钱的,六文钱的便好。”曹渊甚至于有些哀求了。

    妻子晚上要在油灯下织布,她的夜盲症愈发的严重了,两个孩子也有这种现象,天黑他们只能摸着门口出门。这些都是缺乏营养的表现,一般吃猪肝会有神奇的功效。

    掌柜的看了看他,然后叹口气。只好用刀在猪肝上切下鹅蛋大小的一块。然后用荷叶包了,再用草绳一捆递给了他。

    曹渊大吃一惊:“不不不,这太多了,太多了。”

    好在掌柜也是个慈心肠:“拿去吧,是给家人治病的吧。这东西吃了就会好,拿着。”

    看来,这种事掌柜的见怪不怪了。这个世上并不是太多的坏人,更多的,还是心地善良的人。正是有了这些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

    “谢谢,多谢了。”曹渊感激的接了过来。

    这块猪肝,可以医治他家人的病情。回去的路上,曹渊百感交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他感觉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这让他心中一惊,他也同样的患有夜盲症了。

    终于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回到了家,他兴奋的从怀里摸出那块用荷叶包裹的猪肝:“孩子们,你们猜猜我带回什么来了。”

    贫困和饥饿会使人的嗅觉格外灵敏,两个孩子欢呼雀跃起来:“猪肝!我闻到香味了!”

    s:求月票,谢谢。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邓州

    一把生锈的小刀,小心翼翼的将猪肝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曹渊切的很小心,一家人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两个孩子口水直流。

    曹渊拿起一片猪肝,给了小儿子。小儿子直直的伸手接了过来,香味扑鼻,他又使劲的咽了口唾沫。却并没有就吃,而是给了他哥哥:“哥,你先吃吧。”

    哥哥犹豫了一下,然后接过那片猪肝又递给了妻子:“娘,你先吃。你每日织布辛苦,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吃了它眼睛就好了,娘你吃。”

    无关于贫穷还是富有,一个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孩子绝对差不了。这俩孩子是曹渊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可以贫穷、可以困苦,但绝对要有骨气和道德。

    妻子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平日爱啰嗦抱怨,可毕竟内心是柔软的。她悄悄擦了擦眼泪,曹渊在一旁笑着说道:“吃吧,这是孩子的孝心。”

    妻子不忍拒绝,她张开嘴吃掉了那块猪肝。五味杂陈,更多的,是一家人沉甸甸的爱。

    猪肝很香,大概是这辈子吃过最香的猪肝了。后来,尽管山珍海味,这道卤猪肝一直都是曹渊家逢年过节的一道必备菜。他们吃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道卤猪肝了,而是满满的回忆和浓浓的亲情。

    毕竟太少,六个铜板的猪肝还是掌柜的赠送了大半。曹渊不肯吃,架不住妻儿的逼迫,他吃了一小块。第二日,他的眼疾就好了许多。营养的匮乏,使得一块小小的猪肝就是这么神奇。

    如此过了三日,俸禄还是没有发一文。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曹渊回了家,妻子秦氏没有再抱怨,只是淡淡的道:“官人,咱们家里还有一只鸡,你拿去集市上换了米吧。眼看断了粮,孩子正是长个儿的时候,不能少了吃的。”

    曹渊叹了口气:“咱家就这一只老母鸡,下了蛋还能拿到集市上换些粗盐,卖了可惜。”

    “那也得卖,总不能看着俩孩子饿着吧。你是个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