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701章

宋朝败家子-第701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亏此时的大水已经没过膝盖,战马的速度减慢了些。不过,西夏人围上来也是早晚的事。

    可怜巴巴的萧慧,和身边的几个死忠围在一起,眼看着就要成为瓮中之鳖了。偏偏这个时候,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三四个,后来发现是六个契丹士兵。混乱之中六个人抢了马,往这边直奔过来。马是什么,这可都是逃命的交通工具啊。没了马儿,两条腿是跑不过西夏骑兵的。

    机会来了,萧慧身边的死忠们迎了上去:“站住,留下一匹马,护送萧元帅先走!”

    不得不说,这死忠还是很称职的。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况且这萧慧平日对待部下其实还算不错,身边被他提拔上来的兄弟自然感恩戴德,效忠的时候到了。

    可是很遗憾,这几个契丹士兵并没有下马的意思。傻子都知道,这个时候把战马留给主帅,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死亡的命运。

    你们是元帅的死忠,我们可不是。我们不过是跟着出来混口饭吃的无名小卒,第一个跑过去的无名小卒连马都没停,直接一阵风冲过去了。

    后面两个士兵犹豫了一下,萧慧身边的死忠们大喜,刚要奔过去牵马,谁知人家直接拍马便走,头也没回。

    死忠大怒:“大胆放肆,你是何人属下,回去元帅定然诛你九族!”

    诛你个王八蛋的九族,你认识我是谁。数万大军都一溃如沙了,能不能活命都是未知数,后面俩士兵看到前面三人撒丫子窜了,他们也跟着一阵,远远的躲开萧

    慧他们,没命价的催马便逃。

    萧慧叹了口气:“罢了,取我剑来,咱们拼了!”

    “嗖!”的一声,一支冷箭将后面的那名骑兵射下马来。那士兵扑地倒下,溅起一阵阵水花。

    死忠们大喜,天助我也。几个死忠奔过去,抢过那匹无主的战马:“萧元帅,快上马。”

    萧慧有些犹豫,他并非无情之人,自己就这么跑了,死忠们全得陪葬。

    一个瘦高个大急:“元帅对我等大恩,我等拼死保护元帅,元帅快走!”

    “元帅快走!”眼看着西夏骑兵越奔越近,其他几个死忠也跟着急喊起来。

    萧慧一咬牙,接过马缰绳,可紧张之下,竟然爬不上马去了。瘦高个死忠自己做了马镫,扶着萧慧,萧慧踩着他的脊背。突然脚下一轻,直接那瘦高个死忠跟着扑地倒下了,原来又是嗖嗖两支冷箭射中了萧慧脚下的那名瘦高个。

    形势迫在眉睫,萧慧刚跨上战马,突然那马悲鸣一声,前蹄跪了下来。萧慧回头一看,马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中了一箭。

    命啊,萧慧已经彻底绝望了。即便是能逃回去,辽皇帝也不会放过自己。当下他长叹一声,拔出佩剑准备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驾,驾!”一阵马蹄声踏水而来,马上的,正是耶律大成。只见他手持弯弓,接连两箭射死前面的两名西夏士兵。然后奔进前来的时候,耶律大成翻身下马将马绳扔给了萧慧:“萧元帅,快走!”

    萧慧大惊,没想到这个时候能回来救自己的,居然是这个耶律大成。他茫然有些不知所措的愣在当地,耶律大成从背上箭壶取出一支箭,射向冲过来的西夏骑兵,猛地一回头:“走啊!”

    萧慧知道,耶律大成这是来舍命救自己。他把自己的马给了自己,留下来只有送死的份了。萧慧一咬牙,扔掉缰绳:“要死大家一块死。”

    耶律大成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听着,你是三军主帅,你若是死了,军心就完了。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走啊!”

    手下死忠们冒着箭雨纷纷劝着,他们强行将萧慧扶上马,一名死忠在马屁股上狠狠的拍了一下,那马吃痛,没命的跑了起来。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造反称帝

    马背上的萧慧,眼睁睁的回头看着他的死忠们被西夏骑兵一个个杀死。

    这些死忠,为了保护自己个个舍命相救。而耶律大成,手中羽箭已经射完,他拔出弯刀冲了上去。很快,这些人就被西夏骑兵们淹没。

    萧慧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手下用命换来的时间,萧慧拍马便逃。

    “杀!”

    无数的西夏骑兵排山倒海的掩杀了过来,契丹大军被杀的四散奔逃。正应了那句话,血流成河,整个栅子河下游,河水都被染红了。

    萧慧回过头,生不如死。这些都是他们的契丹将士,自己的同袍。如今都倒下了,终于残兵们开始聚拢。他们认出了自己的主帅,护送着萧慧,仓皇奔逃。

    栅子河一战,西夏大获全胜。仁多唆丁一战成名,消息传到兴庆府,举国欢庆。自从契丹入侵以来,他们终于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大胜仗。

    耶律宗真的中路军已经抵达兴庆府城下,他原本的策略是通过兵分三路分化西夏大军。谁曾想赵元昊死后西夏居然这么不经打,一路之上他们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就到了城下。

    耶律宗真也知道,若想攻破西夏都城也绝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是以,他想分三路中路军打主攻,南路军和北道行军侧翼掩护佯攻。若是敌人两翼防守薄弱的话,那就由佯攻改为主攻。总之,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兴庆府。

    攻破了兴庆府,西夏的就如探囊取物了。可谁曾想,南路军的萧慧居然大败。这让在九龙大帐内的耶律宗真气的吐血。

    “萧慧!”耶律宗真恨得牙痒痒:“朕要诛你九族!”

    此次契丹大军进攻西夏,原本是势在必得的。只要拿下西夏,契丹就有能力和大宋抗衡了。可谁曾想,这个不争气的萧慧居然半路掉链子,南路军的全线溃败,使得耶律宗真夺取西夏的计划功亏一篑。

    耶律宗真知道,没有了南路军的侧翼掩护,仅仅靠他的中路军还有北道行军是绝对攻不下兴庆府的。长此以往的消耗战,对于契丹是不利的。

    西夏可以固城待援,等待西夏各地勤王师入京,到那个时候反而对契丹形成了反包围态势了。契丹是远道行军,粮草补给根本供应不上,若是不能短时间攻破兴庆府,等待他的只有撤兵了。

    就因为一个萧慧的轻敌,使得耶律宗真的全盘计划落空,这怎能让他不怒。就便是萧慧回来了,耶律宗真也非杀他不可。

    赵祯的御驾亲征,二十三万禁卫军终于快抵达边关了。石小凡随军出行,继续做他的征西大将军。

    遥远的东京城,由皇子赵昕监国。各政事堂的宰相们辅政,实际上年纪幼小的赵昕不过是做做样子,朝中政务都是由一些臣子来处理。

    此时的吕夷简已经称病在家不闻政务了,政事堂由宰相范仲淹、陈执中还有文彦博主持。原本四海升平的大宋并没有什么难以决断的要事,是以各部官员也都按部就班的各司其职。京城,看起来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静。

    却不知,远在广西的急递铺带来一件极为重大的大事。有人造反了,而且此人不但造反,居然还要称帝建国。

    大宋朝的起义此起彼伏,大都没有形成燎原之势。敢造反的比比皆是,但是敢建国称帝的,还没有几个。

    远在广西边境的反贼侬智高就干出来了,那么这个侬智高又是什么人呢。

    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为党犹州知州,其叔依存禄知万崖州,侬全福内弟侬当道知武勒州,其后侬全福杀死依存禄和侬当道,占领了二州之地。这就引起了交趾的不满。交趾发兵逮捕了侬全福及其子侬智聪。侬全福妻子阿侬被迫嫁给了一名商人,生下了侬智高。

    侬智高成人后,杀死其父亲,改姓侬。侬智高继承父业,占领了党犹

    州,建国号曰大历。交趾再度发兵攻陷党犹州,逮捕了侬智高,其后被释放,交趾任命侬智高为广源州知州,其后又将雷火峒、频婆峒等四峒及思琅州划归广源州,但侬智高十分憎恨交趾。皇祐元年,侬智高派兵偷袭安德州成功,建立了南天国,改元为景瑞,请隶归顺宋朝政府,但宋朝廷根本不同意侬智高的请求。因此,侬智高于本年开始反宋。

    本来吧,这是交趾国的内乱,与大宋无关。可此人公然建国称帝,这是不能容忍的一件事。

    什么叫称帝,皇帝是唯一的正统。只有一个大宋皇帝赵祯,就连西夏的赵元昊都没敢称帝只是做了西夏国王。考虑到契丹大国,与大宋千丝万缕的关系,为避免契丹境内反宋势力的反感,大宋同意了契丹保留帝号的要求。

    大理是个老实孩子,一直对大宋言听计从。从建国伊始,大理历代皇帝基本都是亲宋的政策,是以大理国也保留着帝号。

    耶律宗真是契丹皇帝,但已经对大宋称臣。交趾自从被杨家将打的满地找牙之后,也不敢贸然称帝,而是自称国王对宋称臣。

    你一个小小的反贼,要建国称帝也就罢了,居然还叫什么南天国。这分明就是不把大宋放在眼里,汉人是讲究正统的。东汉末年三国纷乱,曹操都不敢称帝。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也是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

    你一个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侬智高,居然要称帝做皇帝,还自称南天国。大宋自然不同意,也不承认侬智高的称号。于是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攻陷邕州后建国称帝改元,所建国号,初称“大历”,继称“南天”,进入邕州后改名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

    问题是,广南边境的宋军得知消息后,派兵围剿,居然屡次被侬智高给打败,这也算得上是宋军的无能了。

    消息传到京城,朝中上下登时炸了锅。百官们奏请监国皇子赵昕,请求皇子给拿个主意。范仲淹等人不眠不休,在政事堂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东宫

    “范相公,该如何?”韩琦紧张的问道。

    范仲淹沉吟了一下;“这事还是请陈执中还有文彦博一起仔细商议商议,此二人现在何处。”

    “二位相公去了二皇子处。”韩琦小心翼翼的回道。

    范仲淹有些恼怒,可又没说什么。二皇子年纪还这么小,找他去干什么。很明显,陈执中和文彦博这是想甩锅。

    对于处理侬智高一事,政事堂的几个宰相们有着不同的意见。范仲淹主张打,打他娘的,还敢称帝,反了他了。

    陈执中偏偏就唱反调,不能打不能打。人家和交趾之间的事,咱们管这些作甚。打就让交趾去打,咱们只需要表面上谴责一下即可。

    文彦博模棱两可,一会儿支持范仲淹,一会儿又说陈执中此言有理。众人争持不下,最终也没有商议出来个所以然来。

    皇帝赵祯御驾亲征,剩下几个老臣负责处理政务。交趾边境出了这么大事,如何处理问题考验着这些老臣。处理好了会受到褒奖,若是处理错了,则罢官贬职是一定的了。

    范仲淹坚持要打,不能容忍侬智高如此嘚瑟。他敢称帝,还敢挑衅大宋,是可忍孰不可忍。实际上地方驻兵确实也去征讨了,奈何打不过人家。

    必须朝廷调拨大军征讨,灭掉侬智高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原本他占据的地盘,大宋可以堂而皇之的侵占之。

    侬智高是从交趾分离出来的,交趾国王李日尊所不能容忍的,奈何李日尊也派兵围剿,却也是屡屡被侬智高打败。

    侬智高为人残暴,可战斗力爆表。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赵元昊也很残暴,可他训练出来的西夏铁骑横扫西北。李日尊数次围剿,都被侬智高打败。

    本来侬智高指望大宋承认他的地位,大宋是华夏正统天朝上国。只有得到了大宋的承认,你才能名正言顺。这也是当初大理皇帝为什么拼命都想得到大宋封号的原因,谁知道人家大宋根本不理会自己,这让侬智高很受伤的同时又很愤怒。

    咋整,弄死你。你大宋咋了,不承认我我就打你。侬智高就这么干了,自然遇到了大宋的反击。谁知,大宋与他交战的时候,也是败多胜少。

    这加倍助长了侬智高的野心,在他眼里,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你们大宋和交趾都是辣鸡。

    交趾是不是辣鸡不知道,大宋自然不能忍气吞声。范仲淹极力主张开战,打垮侬智高,抢占他占据的地盘。

    陈执中坚决反对,理由就是陛下北上御驾亲征,北伐的同时不能再对南开战,这样容易陷入两面受敌的风险。

    文彦博没什么主见,一会儿向着范仲淹,一会儿有向着陈执中。是以,对于侬智高的案子,一直争执不休。

    范仲淹知道,他一个人同意不行,必须两个宰相同时同意,然后报备群臣商议才能出兵。亲亲

    出兵人选范仲淹都想好了,杨家将的杨文广有过抗击交趾的经验。再让他领兵出征,干掉侬智高。

    甩锅给赵昕,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不是没法商议出来个结果么,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年幼的二皇子赵昕了,只要赵昕答应打咱就打,赵昕想和咱就和。

    就这样,陈执中和文彦博去了东宫,确切的说,此时还没有东宫。赵昕不过是在自己的承乾殿内‘听政’,但是所有的臣子,已经在口头上称呼承乾殿为东宫大殿了。

    唐代的东宫属官建制如同一个小朝廷,可以说是自成体系。而宋代的却极其苛简。宋代东宫官制的官衔名称虽然仍然存在,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宾客、詹事、左、右庶子、中允、中舍、谕德、赞善、洗马、家令、率更令”,但是“皆缘旧制除授而无职司”,东宫官是随皇储的册立而建的,主要讲究实效性,没有定员,多以他官兼任,并无实际职事。而相比唐代来说,唐代东宫属官众多,有专门的职掌范围,体系较为完备。

    宋代东宫官属“极苛简”,宋代东宫制度体系中武装力量的缺失是一大显著特点。宋代东宫官制中的武官类职官多为虚衔,成为朝廷官员的升转迁降的阶梯。

    而唐代东宫有军备制度这一块,太子也直接掌握不少军队。在大宋朝太子军权的丧失关键仍然是皇帝防止储君,抑制储君权力思想在作怪。

    历朝历代其实储君都是一个极其尴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