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175章

刘备的日常-第1175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神女入馆。皇上亲往探视。

    神女受宠若惊。不及薰蒸湿发,急忙更衣出迎。青丝散落,楚楚动人。芙蓉出水,雕饰天然。美艳不可方物。

    皇上扶起,携手入舍。“巫山云雨术”,远超“点石成金术”并“灵台种玉术”。话说,刘备窃以为,点石成金、灵台种玉,二仙门奇术,必出自巫山云雨术。然绝非青出于蓝。神通远远不及。巫山云雨术,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点石成金、灵台种玉,皆有迹可循。

    一夕之欢。皇上情根深种。梅雨时节,季季南下。泛舟云梦,以解相思。足见,巫山云雨之威力。皇上初尝此术,乃黄金台群仙会。田圣化身钩弋夫人,突然发难。室中名女仙,无一幸免。便如翟姜、麻姑,皆未能脱身。事后,更改换门庭,投身入家门。侍奉夫君十年如一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吞吞吐吐,难舍难分。

    虽有朝夕相伴,日久生情之故。然巫山云雨术下,情根深种,亦不无原因。

    虽无夫妻之名,然有夫妻之实。促膝而坐,咫尺相谈。

    神女唤二乔来见。言,为媵从陪嫁。

    皇上略显迟疑。二乔盛名,不下貂蝉。后人皆知,乃配周瑜、孙策(注①)。

    纳之,可否?

    皇上多虑。史上二乔,皆为妾也。

    奈何,田圣出使巫山,神女求媵从自寻。田圣已代夫君先应。此时,焉有反悔之理。唯有先养于神女身侧,稍后随机应变,不迟。

    神女舟车劳顿,不宜侍寝。皇上回宫传诏,名籍如旧,添董姝,窦妙,太后二人。

    亦如前言。太上皇帝幸太后,礼乐之隆兴,天经之地义。人伦之大统。

    安长御遂入皇英殿传诏。

    董姝,窦妙,有宠乃其一。蓟王效蜜月之幸。乃为密集受孕,是也。

    太皇范太后,自知皇上欲行自罪,君流十万里。便传语太上公孙皇后。重排侍寝名籍,不行避孕。以求数月之中,后宫妃嫔,皆能珠胎暗结,身怀龙种。如此,十月怀胎,十月断奶。不等王子公主,牙牙学语。皇上三载而归。

    此乃,太皇太后,安家之道。公孙太后,心领神会。

    终归,家和万事兴。

    皇上此后临幸,亦是雨露均沾,颇多成人之美。

    皇英殿。将女侍医,如期而至。董姝、窦妙,四目相对,食髓知味。

    如董姝,枕边耳语。那日酒醒,余韵犹存,上下通而一气泰。于是,爱屋及乌,不肯堕胎。谓,“小马过河,深浅自知”。彼时,董姝便始终存疑。区区一介匠人,五短身材,如何能令河间姹女,回味无穷。何况,精出不止,浸湿床榻。一发而不可收拾,远胜常人。再闻悬钟后顾,一角戴肉之禁中风传。毕竟,亲身经历。必有蛛丝马迹,难以磨灭。

    封谞进言,可诈言乃蓟王所幸。董姝,言听计从。或是芳心暗许,情难自禁,亦或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之人。

    “夫君乃为孕也。”窦妙柔声道。

    “然也。”董姝亦心知肚明:“九九重阳,三月而已。君流之期近矣。”

    “王(太)后可生三子。”窦妙言道:“长姐,尚有余力。”

    一语入心扉。董姝遂问:“却不知,假子算否?”言下之意,前有先帝,后有合肥侯。董侯乃三子。

    “假子不计。”窦妙已问过安长御。

    “如此,妾尚能生二子。”董姝沾沾自喜。眉眼间,俱是柔情蜜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窦妙吐露心思:“长姐岂不闻,四海仙馆,方士谶语:‘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

    “何人所言。”

    “语出云牙子,《周易参同契》。”窦妙答曰:“本名魏翱,号伯阳,自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其父魏朗,字少英,位列八俊。作《魏子》三卷。”

    “‘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董姝亦知黄老之术。

    “此其一也。”窦妙答曰:“河上姹女者,河间姹女也。得火则飞,言指得炎汉火德,诞真龙天子。隐入太上皇宫,天下莫知所存也。”

    时过境迁。董姝侥幸不已。

    窦妙语透艳羡:“大汉母凭子贵。长姐之事,犹在甘后之上也。”

    董侯出身,神乎其神。比千里投怀,甘后双身,亦不逞多让。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此亦是董姝心中隐忧:“夫君布告诸侯,天下可信乎?”

    乃问窦妙,纵有蓟王将董侯出身,开诚布公,广而告之。然天下芸芸众生,当信与不信?

    “‘《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窦妙果然,蕙质兰心:“信者自信,疑者自疑。”

    言指,可信当作可信留传;可疑仍作可疑留传。

    一言蔽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妹言是也。”董姝这便心安。

    静待良辰吉时,入合欢殿侍寝夫君。

    甄都,承光后殿。

    黄门令左丰,眉飞色舞,入殿通禀:“陛下,大喜。陛下,大喜。”

    “喜从何来?”董侯忙问。

    “太上皇帝,连幸永乐太后,七日不绝。”黄门令左丰,与有荣焉。

    “……”少年天子,先是喜从天降。稍又急忙遮掩:“朕,已尽知。”

    。

 1。203 天宫栖身

    董侯既知。甄都朝野尽知。

    皇上保全董姝母子之心,毋庸置疑。至此,董侯稳坐天子大位。无人胆敢妄言废立。

    两汉史家,秉笔直书,惜字如金。然凡记帝后,多有“有宠”或“无宠”见载。如窦太后,“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显然无宠。

    又如先帝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

    谓“恃宠而骄”。如先帝何皇后,“甚有宠幸。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

    足见,皇帝宠幸与否,事关后宫地位,乃至身家性命。

    董姝,窦妙,初次侍寝。皇上问帐外何妇。

    窦妙答曰,有宠之妾。

    一问一答,切中要害。彼时,二人晚来。其又是皇上钦点。故侍寝诸妃,已先登合欢榻。唯恐受夫君冷落,“幸姬”排挤,故言“有宠”而自重。

    皇上心领神会。遂问聘之何礼。

    窦妙欲言,悉听君命。董姝先言,贵妃礼聘。

    试想,皇上有岂令天子生母位卑。必以皇后礼聘。尊“太后”。位同太上公孙皇后。然却非六宫正主。董姝先前,尊永乐太后,位同天子嫡母窦太后。可与此时一般同。

    如此,皇上有六后。正宫太上公孙皇后。秦太后、甘太后、宋太后、董太后、窦太后。尊号冠以殿名。秦后居椒风殿,尊椒风太后;甘后居发越殿,尊发越太后。昭阳太后、左右皇英太后。

    正因深谙宫闱之事。故闻皇上幸董太后,七日不绝。黄门令左丰,欢喜来报。

    知母有宠。董侯亦得心安。大汉母凭子贵,然后有外戚。若太后无宠,久必被废。外戚满门伏诛,天子骤失倚仗。乱世之中,权臣倾轧,又岂能独善其身。

    试想,史上先帝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在位八年。父及兄弟并被诛”。

    董侯问政公卿,言欲禅位阿父。乃至群臣震怖。便是以退为进之计也。稍后,尊父太上皇帝,加无上将军。水到渠成,无敢劝谏。

    七日之幸。董姝,窦妙,必与太上公孙皇后,并秦太后、甘太后,同寝。夫君面前,坦诚相见。当再无芥蒂。

    董姝深知。即便董侯被废。蓟王仍可扶立麟子阿斗为帝。且中丞贾诩等,早有所谋。皇上尊太上皇帝,加无极将军,水到渠成。一言蔽之。若董侯非,皇上九子。麟子阿斗,取而代之,亦无不可。

    先有黄金台,群仙会。仙人于吉,解“代汉者,当涂高”为“宗王”。便隐约指向皇上。再有万舟并发,救回百万南阳百姓。皇上受尊“东王父”。天下便起,三兴传闻,“南极老,一丈青;东王父,汉三兴”。

    追忆先前,秦汉和亲,平乐会盟。蓟王娶秦后鲁琪拉。遂有白帝之子降生。

    于是乎,“天下五帝,皆出蓟家”。始见河北。

    如何立五子为帝。必出太上皇帝。

    董侯乃其一也。

    嫡长子刘封,继蓟王之位,必为玄帝。秦后之子,继大秦帝位,必为白帝。五帝已出其三。另有二帝,或出瀛贵妃,或融漓所出也。

    亦或是麟子阿斗。尚无定论。

    海内十洲,寰宇之大。不立五帝,兄弟齐心,勠力向化。悉归汉土,遥遥无期也。

    待天下一统。皇上驾鹤西去。只需出身汉室,何人为帝,已无足轻重。

    有识之士,皆以为。皇上不崩,天下不动。只需将皇权,平稳交接。百年向化,势不可逆。

    南宫凤梧馆,祥凤东舍。

    巫山神女,凭栏远眺。见宫婢挑灯引路。一行人,直入北宫合欢殿。心知,必是今夜侍寝宫妃。运足目力,见居中襌衣绯红,“二女皆娉婷”。必是人间绝色无疑。

    人间绝色,尽入玲珑天宫。亦是夫君,人望所聚也。

    闻,少时,王上灵秀天成。以门前五丈桑果,调制果仙冻。非名士不可品尝。可比此时,天下绝艳,天宫栖身。

    不食仙冻,岂配名士。

    不入天宫,何称绝色?

    从来,人云亦云,人言可畏。

    天下名女仙,趋之若鹜,齐投蓟国。恨不能,披肝沥胆,只为得皇上一幸。更何况,母凭子贵。凡皇上子嗣,女封县主,子为郡王。其利之大,绝难抵御。试想西王母,尚不能免俗。何况我辈,凡夫俗子。董姝,窦妙,得宠,存续家门富贵。亦是人情使然。终归“此一时,彼一时也”。汉室三兴,新皇登基。前汉故事,皆成明日黄花。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闻窦贵妃,少时楼桑老宅,顶阁栖身。日日仙冻为食。当真羡煞旁人。今姪窦妙亦有宠。董氏一门,兴盛在望。

    “百果仙冻”遂与“王田寿鲤”并列。为国中宿老,长寿之贺。凡国老寿诞,皇上必遣籍田令刘菡,赐二宝入府为贺。

    楼桑百亩美田,乃皇上亲辟。传于后辈,不可轻弃。

    “今夜侍御何人?”巫山神女,窃问宫婢。

    宫人答曰:“皇英太后,八日之幸也。”

    “夫君,至人无己,容成(术)大成。‘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千金要方·卷二十七》)’。”神女疑道:“未闻,皇英太后,亦得其法。如何能侍八日而无损。皇英太后,亦修仙法乎?”

    “未可知也。”宫人如实作答。

    “‘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养性延命录·卷下》)’。”大乔,果有涉猎。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夫君必有取舍。”神女已有所悟。

    “仙师所言是也。”大乔亦会其意。

    试想,皇上容成大成时,便可“夜御十女,闭固而已”。今又窥得玄素术门径。纵加皇英二太后,亦游刃有余。自当倍加怜惜。

    巫山神女,一语中的:“八日之幸,以示有宠也。”

 1。204 此道不废

    皇上以蓟王,布告天下。九九重阳前后,择日以皇后礼聘董姝,窦妙,入家门。儒宗定罪“变礼易乐”,君流十万里。

    此时,天下尽知。

    皇上不惜自罪,护董侯母子周全。甄都朝野,以曹司空为首。遂拟定九月甲午之日。行即位大典。并试儒生,为朝举士(注1)。此举,可比后世“恩科”。乃为董侯登基,增光添彩。

    或有人言,董侯本就为天子,多此一举又何必。

    须知,先前董侯乃贼臣董卓所立。为后汉末代之主。今被太上皇帝收入家门,位列九子。再登基为帝,乃今汉开朝之君也。一前一后,天壤之别。

    太上皇帝,不费一兵一卒。三兴汉室。又谓亲疏不论。循例,后汉宗王,悉数削爵为侯。诸侯王位,乃由太上皇帝血嗣所继。

    然太上皇帝,已昭告天下。后汉诸侯,传袭不改。太上皇帝所生,百子千孙,多封海外。此诏一出,汉室得安。

    前汉,后汉,亲疏不论。今汉亲疏有别,然同气连枝,皆为汉室宗亲。

    亦如太上皇帝诏曰。书录今汉,可称“季汉”。前汉,后汉,季汉,泾渭分明,遂成定论。

    天子遣使,宣《上蓟王尊号诏》。

    稍后,太上皇帝,遣使诏曰:“昔‘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

    今朕,‘群寮以为,「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序九族而亲之,以众明作羽翼之臣也)」。五帝损益,此道不废。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前汉,宗室微弱,帝族无位。陛下,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朕无上将军、太上皇帝’。

    朕虑,‘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朕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帝号,位尊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唯)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改摘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第二》)’。”

    门下主簿,孙乾诏毕。

    承光大殿,鸦雀无声。

    “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