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40章

刘备的日常-第140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秋初寒。

    寝榻却已铺上了厚厚的被褥。暖柜亦早早开启。暖风徐徐。怀中玉人大汗淋漓,已沉沉睡去。刘备谨遵医嘱,未敢轻动。便深藏不露,交颈而眠。

 1。145 督亢秋成

    稻谷不断从田间拉回城中。即便如楼桑这样的商邑,街巷亦渐被稻谷铺满。晒干脱粒,而后颗粒归仓。抢在落雪前,还要重新给水田蓄水。三百里临乡,放眼望去,一片金黄。便是后世口口相传的督亢秋成。

    容城均产已送上。亩产五石有余。刘备终于松了口气。容城一地,有近六十万亩的官田。可得官粮三百万石。东港新造百万石粮仓,一次装满。还需运往南关城仓,方能全部装完。

    平曲、益昌,亦有官田五十万亩。可得官粮二百五十万石。除去囤入城中粮仓,余下皆运往督亢、西林、郦城仓储。

    今季,临乡种田六百万亩,却只有八万一百八十八戸。以户户五十亩计,再减去爵民的一百亩,有近两百万亩官田。即便亩产只有五石,也可得新谷一千万石。

    刘备早有预计。提前扩建临乡各处港仓、城仓。尤其时南关城仓,已能盛粮五百万石。

    加上西林、郦城、南广阳、南港、东港,五座百万石港仓,才将本季一千万石的官粮,全部储藏。

    整个临乡,地力最好的水田皆在督亢。亩产近七石。遂将整个临乡的均产,堆高到六石有余。四百万亩民田,三十税一,收田赋八十万石。督亢城仓亦满仓。

    所幸,户户皆有仓楼。邑民家单仓楼,虽不能与君侯祖宅五仓连横相比。却颇为粗壮,能盛粮三万石。

    临乡八万一百八十八戸,共可存粮二十四亿五百六十四万石。足够了。

    单此一项对粮食和粮仓的估算,便可见上计的重要性。

    于是乎,整个临乡的集簿如下:

    城、邑十,港八,仓十,关一,砦二。

    里百一五,里〗正百一五人。

    亭四百一十二,亭〗卒一千八百卅二人,邮廿一,邮〗人卅百如前。

    界东西三百四十一里,南北两百九十五里,如前。

    县三老一人,乡三老十一人,孝弟力田与三老同掌教化的乡官〗百廿人,凡一百卅二人。

    吏员二千五十人:令八人,长廿三人,宰二人,丞卌四人,尉廿九人,有秩卅六人,斗食一千二百人,佐史、亭长七百一十二人,凡二千卌四人;侯丞二人,行人、门大夫二人,洗马、中庶子二人,凡六人。

    户八万一百八十八,多前三万二千八百卅二;其户二万九千三百八十二获流所获流氓〗。

    口一百二万四千八百卌七,多前四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一;其二十九万七千八百卌二获流。

    种晚稻十二万一百六十顷,多前八万卌顷五十二亩。

    男子五十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人,女子四十八万一千六百七十四人。

    年八十以上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六岁以下廿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一岁诸钱入一万万五千二百九十八万七千二百一钱152987201〗。

    一岁诸钱出八千一百七十九万五千九百廿二81795922〗。

    一岁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万七千五百卅九石三斗七升,出卌九万八千七百卅一石四斗三升。

    此乃临乡完整的集簿。

    刘备治下民情:封邑规模、人口多寡,年龄分布,收支状况,一目了然。因所有居民皆城居,故而没有乡一级的划分。城外无人,闾里也在城内,故而里长人数也少。有路便有亭。治下各城之间的官道,共设亭四百一十二座。又因许多亭邮毁于大水,目前只剩这么多了。日后补足,那便要明年再另行上计了。

    吏员之所以有高达二千五十人。乃因粮仓多。一个城仓有大小官吏过百人。加上港口、市中,故而吏员众多。

    邑民暴增一倍。其中大部分乃是流民。足见君侯开荒安民,功劳不菲。

    如此一来。只算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七岁至十四岁〗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君侯就收了一亿一千余万。剩下四千余万钱,乃是诸城产业,售卖名产所得。

    而三十税一的田赋,虽只入八十余万石,官田却爆收一千余万石。堪称富足。临乡俸禄皆折钱发放,支出的稻谷多为部曲军粮。人吃马嚼,一年要近五十万石。这才万余兵力。且草料还不算。

    不种田,如何能维持。

    上计时,陛下所问的多半便是收支了。

    尤其是岁入谷一项,明显与三十税一的田赋不相等。陛下要问是何故?刘备便要答,乃因今年新辟了两百万亩的官田。故而入谷颇多。诸如此类。

    做账,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料想,并非所有的诸侯国都如刘备这般,如实上报。如何才能将账目做平,便要考验上计吏员的能力。

    难怪上计如此重要。

    做所账目,要经得起大鸿胪、御史大夫、大司农,甚至是皇帝陛下的连番拷问啊。

    洛阳上计,好比荆轲刺秦。若是秦舞阳,一见到陛下与百官就全身发抖,走不动路,如何上殿去献集簿?做了假账,定会心虚。大鸿胪、御史大夫、大司农,三人还未发问,便抖成筛糠。

    此集簿必定有诈!虚报GDP这还了得?!

    于是连番质问,不死也要脱层皮。

    故而,上计官吏非大智大勇者,不可担任。

    如此说来,食俸与家丞等同,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话说再如此想来,朝廷摆出如此隆重盛大的正月旦会,又令上计吏必须参加。显然也有敲山震虎之意。警告各地官吏,不得少报瞒报,弄虚作假。

    此时上计,刘备要亲去。事关重大,可不是说走就能走。

    即便没有弄虚作假,两位家丞还是严令上计令陈逸与属吏,事无巨细,数次勘定,最终成稿。

    刘备对集簿所录每一列字,及其背后的众多数据,皆要悉数掌握。不求字华美,只求对答如流。

    待新谷颗粒归仓,刘备这便日日用功不提。

 1。146 心中有爱

    临乡一岁诸钱支出中的大头,便是官俸。官俸中的大头,乃是斗食小吏。

    :“斗食一千二百人,佐史、亭长七百一十二人,凡二千卌四人”。

    斗食。月谷十一斛,年俸一百三十二石,折钱三万九千六百。看似不多,却架不住人多啊。一千两百个斗食小吏,一年需耗钱四千七百五十二万。

    佐史。月谷八斛,年俸九十六石,折钱二万八千半百。七百一十二个佐史,一年需耗钱两千零五十万五千六百钱。

    两项相加,斗食和佐史,一年需耗钱六千八百零二万五千六百钱。

    如此一算,“一岁诸钱出八千一百七十九万五千九百廿二”。也就不多了。

    临乡兵士来源用两种,一种为兵役制,无偿服兵役两年。:“民年二十三岁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正常情况下,但凡是临乡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女,都会被抽调服兵役。然而为了保证战斗力,刘备和家臣商议之后,决定用卒践更的方法来施行。

    换句话说,除去被选中的部曲兵卒,临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女,皆可用月付两千钱的卒践更方式,来代替服役。为期两年。每月支出的两千钱,便是临乡部曲的军饷。军饷按等级发放,士卒月俸六百钱,伍长月俸一千钱,什长月俸两千钱,以此类推。

    不算士官。单单月俸六百钱的一万六千名精卒。一年军饷,便需一亿一千五百二十万钱。实在是骇人。加之为兵士锻造武具战袍,亦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是临乡内部资金往来,故未出现在上。

    还有一种是募兵制。刘备随恩师南下,堆钱伐贼召集来的军士便是募兵。

    另外,因不是战时,未获征召,刘备麾下皆属家兵部曲,非正规汉军。按理说,平时训练驻守,只管装备吃喝,并不发军饷。刘备却足量发放。又与法相悖,故未录入。

    当然,除去军饷,上战杀敌亦能赚取军功。凭军功获封赏。

    也即是说,临乡军士,皆是职业军人。

    诸如筑城、修路、建楼,也应罗列在上。之所以没有列举,乃因临乡大建所用劳力,亦是有偿出工。按常理,此皆属无偿劳役。与法不合,故未曾列入其中。

    且陈逸还少算了一项。便是年初上缴的,去年之献费。三千八百五十八万五千九百八十八钱。如此一来,一岁诸钱出变成了一亿两千零三十八万一千九百一十钱。

    账面结余:三千二百六十万五千二百九十一钱。

    账面结余,尚不够足量缴纳今年六千四百五十六万余的献费。当然可以卖粮,刘备却无需如此。年前出售临乡赛马会赚取的一亿钱,只需稍作补充,便足可缴纳去年和今年的献费。

    看似账面没钱。其实钱都在谷上。

    “一岁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万七千五百卅九石三斗七升”减去“出卌九万八千七百卅一石四斗三升”。

    结余新谷可折钱:三十二亿六千零六十四万两千四百钱。

    果然是北地第一豪强。

    将上的内容,笔笔记录在心。刘备终于明白,时下或者说整个封建时代,土地兼并为何日益严重了。无它,时下的田产,便等同于后世的房产。利益巨大。若无管控,民众纷纷效仿,囤积居奇。田价、房价日益高涨。加上税赋繁重,分户析产,天灾,自耕农纷纷破产。土地大量囤聚在地主豪强之手。农人或成佃户,或为农奴。食不果腹,生活无望。只能铤而走险。洗牌从来。

    时下虽商业兴盛,然而大量的就业岗位还是来自农地。一旦失去农地和田产,其他产业并无足够空缺来容纳如此多的失业人口。便只能成为流民。异地乞食,苟活于世。

    如何才能尽可能的阻止自耕农破产?

    刘备或已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赀库提供无息贷款是其一。

    邑中百业兴盛,吸纳失业人口是其二。

    名产贩运大江南北,赚取利润是其三。

    参军入伍,成为职业军人是其四。

    不断立功,增加封地,开荒种田是其五。

    临乡刚刚经历第一次的分户析产。最早一批迁入楼桑的流民,已把家中五十亩美田,分出一半给长子。还有二子、三子、四子子亦有子。等到了孙辈,名下仅剩薄田数亩,早不足以糊口。

    该当如何?

    参考上述五条,许有活命之法。

    为何封建王朝普遍只有百余年,延续数代。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爷田不够分了。

    手中资源越少,抗风险能力越差。祖辈时,有宅院一栋,美田五十亩。年入钱十万。即便有个大病大灾,亦能扛过。待到了孙辈,只剩薄田五亩,一家人将将糊口,别无余钱。别说大灾,便是小病小灾,亦需四处借钱。

    借遍亲朋四邻。只能向地主豪强求取。

    高利贷又如何能还得起?

    于是。崽卖爷田。鬻儿卖女。弃母典妻。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民众无法自活,:“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

    比起胡化的后世,儒皮法骨的大汉,其实最有机会建立信用贷款制度。

    而刘备一念之间建起的赀库,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他想的更强大。

    当然,想从地主豪强们手中,夺取封建时代最大的利益源,刘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从小被母亲耳提面命,恩师谆谆善诱的君侯,深知。

    “不患寡,只患不均”。“庶门,豪门,皆是百姓”。

    血洗一部分人,去拯救另一部分人。待另一部分人变成被血洗的那一部人时,再血洗一次。如此反复。便是唐、宋、元、明、清。后世王朝所做之事。

    刘备不想这样。

    少时,母亲曾说: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刘备当时轻轻伸了个懒腰,答道:那就,走着看?

    如何才能做到。

    第一条,心中有爱。

 1。147 药到病除

    临乡的官田,并非一成不变。

    不断有流民举家前来。先在临乡沿官道设立的十数个流民营地暂居。营地内设粥棚、汤池、医帐、隔离营区。举家入驻,调理好身体,便会被分到临乡各城安居。

    每有一户流民入住,官田便要分出五十亩。现有的两百万亩,不过能分四万户。按照流民家庭大致的人口组成,一户不过四五人。夫妇二人、一两个半大孩子,或有一两位六旬左右的老人。

    家中初生幼子和耄耋老者,皆未能抵达临乡,夭折或是病死于半道。

    从临乡集薄上的人口数据,便可见一斑。

    “年八十以上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六岁以下廿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临乡百万人口中。年纪在八十以上者,只有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人。年九十以上,更是只有三千四百九十人。临乡本是一片白泽,别无寸土。百万人口中,绝大多数皆是新晋移民。而流民又是移民中的大头。能够辗转千里,一路风餐露宿,抵达临乡的,多半是年富力强者。老弱皆不幸死于半道。

    那为何六岁以下儿童,却有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

    原因也很简单。抵达临乡后,生活富足,于是这二十三万多是新生儿。临乡的人口组成,正如国之初。年龄结构偏轻,劳力充足,无过多老人需赡养。锐意进取,偏向对外扩张。

    如前所说。通过上计,朝廷能掌握各地诸情。

    关于临乡的众多信息,皆藏在这一列列枯燥无味的数字之后。诸如大鸿胪、御史大夫、大司农等,朝廷重臣,通过集薄必然能得出许多关键信息。

    看似无为而治的大汉,却拥有严密的监督体系。且能对天下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