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43章

刘备的日常-第243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领命,谢恩。”士异跪地行礼后,起身继续诵读:

    “另授,楼桑令乐隐、郦城令郭芝、督亢令管宁、西林令阎柔、益昌长卢节、容城长卢俭、南关长吕常、平曲长刘涣、南广阳长崔琰、大利长苏越,蓟国舍人。”

    “臣等,领命谢恩!”总食双奉!城令秩千石。再领六百石。折五十七万六千钱。若不论春腊二赐,薪俸已超两位国相与国令。

    “临乡令娄圭,兼领蓟国参军。”

    “臣,奉命,谢恩。”

    参军,乃“参谋军务”的简称。初为丞相幕府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渐成为诸王、将军的高级幕僚。

    封为大将军府参军更为合适。

    但蓟国乃是刘备的根据地。事关生死存亡,实在太过重要。眼看大乱将至,万一黄巾贼军围攻蓟国,娄圭之谋,可堪大用。

    对守备封国,刘备索性首开先河。新立封国参军一职。贼兵来袭时,可出谋划策。解蓟国之困。

    参军亦食俸六百石。

    参军一职,古而有之。因今汉不再设丞相,故此丞相幕府之职,随同绝迹。今刘备重提,堂上诸家臣,皆饱学之士。

    稍作思量,已完全领悟。

    主公果然知人善用。

    诸如门大夫华佗,苏双、张世平两位洗马,行人卞纪等,原临乡一系家臣,从上而下皆有封赏。

    皆大欢喜。

    蓟国上下,誓与主公刘备同富贵。

 1。17 将府五校

    三百石以下家臣,自有两位国相颁发任命。无须在堂上诵读。

    官席列喜气洋洋。可武将这边除去王傅黄忠外,竟无一人获得升迁。

    稍安勿躁。我等与王上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今裂土封王,又岂能少了我等。

    果不其然。

    先将王命收拢成卷,收入袖中。国令士异又从另只袖中取出一道王命,徐徐展开:“宣,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令。”

    “命校尉黄忠任典军中郎将。秩两千石,银印青绶。”

    话音未落。满堂惊呼。

    “臣,惶恐。”黄忠伏地行礼:“臣已为王傅,位极人臣。如何还能再领典军中郎将。食双二千石俸。”

    母亲笑答:“王傅为蓟王所封。中郎将乃大将军所命。所出清楚明了,赏罚皆有迹可循。中郎将可坦然受之。”

    “末将领命。”黄忠这便领命。正如王太妃所说。辅汉大将军开立幕府,与封国平行。身兼二职,自也是人之常情。

    典军中郎将出自典军校尉。

    典,主持,掌管之意也。典军中郎将,平日代大将军主持掌管营事。战时领中护军,节制诸军。

    之所以是中郎将。因位在校尉之上。大将军,营五部。每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每部军司马一人,比千石。

    “擢升军曲候关羽为辅汉大将军府,前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弟,遵命。”

    “擢升军曲候张飞为辅汉大将军府,后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哈!臣弟,遵命。”

    “擢升军曲候徐晃为辅汉大将军府,右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末将遵命!”

    “擢升军曲候周泰为辅汉大将军府,左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典韦为辅汉大将军府,中军校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噢!末将遵命。”

    中军,又称中垒。中军校尉拱卫刘备中军。非典韦莫属。

    “擢升军曲候蒋钦为辅汉大将军府,前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凌操为辅汉大将军府,后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韩猛为辅汉大将军府,右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崔霸为辅汉大将军府,左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擢升军曲候素利为辅汉大将军府,中军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遵命!”

    诸如,吕常、阎志、成律归、田冈、马兴、韩隆、陈纪、孙勉、公孙犊等人,皆擢升为各营军曲候。

    武将亦皆大欢喜。

    “右军校尉、左军校尉、中军校尉,兼领王宫舍人。”国令士异又语出惊喜。

    “臣等,领命!”

    “前军司马、后军司马、右军司马、左军司马、中军司马,兼领王宫行人。”

    “臣等,领命!”

    不出所料。武将亦领食双俸。

    品秩最高的黄忠领食双二千石。年俸折钱八十六万四千!

    秩比二千石的五营校尉,兼领六百石王宫舍人。年俸亦可折钱,六十一万二千。

    便是秩比千石的五营司马,兼领比六百石王宫行人,年俸亦可折五十万四千钱!

    等等。

    家臣猛然发觉。为何前军、后军二校尉,皆未能得食双俸?

    关羽、张飞,万人敌。随主公扬名西域,论功居首。不应该啊

    国令士异这便为众人解惑:“蓟王注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家国天下,家事亦国事。家和万事兴。蓟王宫中大将军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王太妃、王妃、诸如夫人、义王太妃、义王弟、皆食千石俸。正当时宜。”

    “臣等,谨遵王命。”家臣齐声拜伏。

    原来如此。

    关羽、张飞、黄叙、太史慈。四人乃是蓟王义弟。自当不能以舍人待之。

    家国天下。有理有理。

    再加千石家俸,二人年俸折钱六十八万四千。

    武臣中仅次于黄忠。

    又如,大兄刘、二兄刘武、四弟刘修,刘氏宗族亦得晋升。

    总之,皆大欢喜。

    每擢升一人,便有王宫侍卫高声通报。再由官吏书于市中布告栏,令史抄录后遍传国境。

    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轰动。

    人心随安。

    所谓明以照奸。大王行高薪养廉。麾下家臣官吏,若无此能,又何敢领食高俸!

    五县民众翘首以盼。

    那些添居高位的贪官污吏,纷纷弃官外逃。治下民众拍手称快。

    足见蓟王之盛名。

    大赏群臣后,遂宣五县官吏入殿。母亲好言宽慰,替刘备收拢人心。以前种种既往不咎。以后需处处留心。王国不比郡县。蓟王勤政爱民,嫉恶如仇。

    心中又存侠义。身边亦多豪杰。

    以前做官,跑了也就跑了,逃了也便逃了。

    以后做官。

    不妨试想一下。能逃到哪去?遣一豪杰,便是追到天涯海角。必取项上人头而归。

    不死不休。

    我就问怕不怕?

    有人会问。即便是辅汉大将军幕府,加蓟王宫。官职亦是有限。临乡辖地三百里,斗食小吏多如牛毛。如何能照顾周全。

    无妨。

    升迁,升迁,升而得迁。

    小吏先升一级,干吏甚至连升三级,调往五县。将临乡的为官之道,为官之术,为官之法。悉数传与五县,尽快与临乡接轨。

    各级官吏未到任前。二位国相掌管的市楼和置楼,已先行设立完毕。麾下刺奸、贼捕,细作、斥候。闻风而动。

    将五县民情,源源不断上报临乡。

    风评,亦是判断本地官吏是否尽职尽责的一个重要参考。有或没有,是否属实,都不打紧。先存疑在录。待有司细去验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为祸一方,自当撤职查办。如何处置,视民情大小而定。

    得益于刘备一手打造的官吏架构。虽远在洛阳,蓟国国政却未受耽搁。五县并入,官吏到任。修路通渠、屯田安民。皆如故事。熟能生巧。一片白泽的临乡,便是最好的试炼场。

    诸如北海一龙三人,已独立执政。崔琰三友,亦能独当一面。

    有个别城邑,大半毁于洪水。本以为无人愿来赴任。岂料新任城长看过后,欣然点头:“尚好。”

    城郭毁去大半,民居多数倒塌。断壁残垣,淤泥没履。民生凋敝至此,上官还口出尚好?

    好在哪?

    有人、有地、有田、有房。还不叫好?本以为选了个难题,岂料如此轻松。汝等可知。今日临乡,昨日乃一片白泽,百里无人烟的督亢?哎,胜之不武啊

    敢问上官,高姓大名?

    钟繇。

 1。18 千里圩田

    说到钟繇,需先说其祖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名士、清议领袖,出身名门颍川钟氏。

    学坛大儒陈寔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颍川四长”。

    四家彼此关系密切。即便陈太丘远赴楼桑,与各家仍时有书信往来。

    永寿三年157年钟皓仙逝。其有二子,长子钟迪,官至颍川郡主簿,与弟钟敷,并以党锢不仕。

    至此,兄弟二人便一直赋闲在家。平日教书授徒,著书立传。做闲云野鹤,过一天算一天。

    只是眼看长子钟繇,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年近而立,却因党锢,不得出仕州郡。其父心有不甘。往来书信字里行间,颇多抱怨。

    幸得学坛祭酒,大儒陈寔保举。举家迁来临乡。钟迪与兄弟钟敷,往来各城校馆,教书育人,乐得清闲。

    其子钟繇、钟演,则分别拜在大儒陈寔和崔寔门下。潜心修习治国之术。

    钟繇更是继北海一龙之后,博论无敌手。

    大杀四方,名动学坛。

    所做章,便是王太妃亦曾命人抄录。颇多溢美之词。

    恰逢王国初立,正值用人之际。两位国相便任命钟繇为雍奴长。与其弟钟演,一同到泽披千里的雍奴薮通渠圩田。

    时下钟氏,虽称颍川名门。乃是指清流名士。并非指世家。

    钟繇之父,不过是一郡之主簿。钟繇更而立之年而不仕。党禁之锢未解除前,清流高士报国无门。自身都无法居高位,掌重权,又如何能福泽子孙后代,积势而成世家。

    谈这些尚早。

    雍奴薮如今水大,将县城团团包围。陆路交通断绝,出行皆靠舟船。

    “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

    话说,雍奴薮地势与都亢大泽十分类似。中间一处高地立城,四面困于大水。陆路交通断绝。民众出行只能靠舟船。虽与海相通,薮水却并非咸水。尤其是靠近城池周边,因滹沱水不停注入冲刷,稀释了两汉之交,因海侵反灌的咸水。

    正适合圩田。

    雍奴县城立于高地。只需支渠四通,分割水面。再将积水舀出,晾晒后必成良田。

    待沟渠纵横如棋盘,圩田乃成。

    道理都懂。敢问上官,又该如何施为?

    易耳。城内铺设地下管网。城外支渠四通。县中劳力,分成若干队伍。城内城外,同时开工。

    苦无经验。

    临乡会遣良工从旁指导。

    苦无材料。

    千石明轮船自会源源不断运来。

    苦无人手。

    每人每天百钱,就地招募。

    钱从何来?

    丞相已许钱千万。

    噢!我等皆以上官马首是瞻。

    好说好说。所谓万事开头难。百废待兴头一件:先把港口建起来。

    喏!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术有术。还有何难。

    蓟国并六县。横亘在幽燕之间。国内水网纵横。自西而东,有巨马水、滹沱水、圣水、沽水、鲍丘水等丰沛水系,其间支流更是不计其数。

    “鲍丘水自雍奴县故城西北,旧分笥沟水东出又南至雍奴县北,屈东入于海。”

    实地考察后,钟繇发现,至少有三条大河注入雍奴薮。

    此也是泽区面积如此广大。且泽水不咸的原因了。

    有都亢大泽,专美于前。蓟国上下皆知,沼泽淤泥,地力肥沃,太适合圩田。

    钟繇登临城楼。俯瞰一望无际的滔滔白泽。豪气凭生。只需将这千里白泽,化为千里良田。主公大事可成呼!

    当整个蓟国,上下勠力,官民同心,全力屯田安民时。

    洛阳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刘备正襟危坐。

    由赶来探望的黄门令左丰,宣读封赏诏令:

    “擢升军主簿贾诩为辅汉大将军府,右丞,秩两千石,银印青绶。”

    “臣,拜谢领命。”

    封赏虽出意外,可真到这一刻,贾诩仍不禁心潮澎湃,血脉奔流。

    “擢升军曲候麴义为辅汉大将军府,别部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

    “臣,领命!”

    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别部司马。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麴氏先登,正适领此职。

    麴氏三兄弟,麴演、麴光、麴英皆为别部军曲候。

    “长史盖勋、从事中郎傅燮兼领蓟王宫舍人。”

    “臣等,领命谢恩。”

    “别部司马,兼领蓟王宫行人。”

    “臣,遵命。”

    大将军府右丞贾诩已身兼蓟王宫庶子一职。故此次只加封了长史盖勋与从事郎中傅燮。

    与另外几名军司马一样。麴义亦食双俸。

    府中四大门客,杨奉、李乐、韩暹、胡才,亦授六百石军曲候。

    将军府上下,皆大欢喜。

    比起临乡王宫,洛阳大将军府受封人数虽少。却也十分热闹。

    昨日,刘备刚施完第一副药。身体稍微转好,这便封赏群臣。刚好与蓟国同步。

    也是刘备在六百里发去临乡的王命中,约定的时日。

    待封赏完毕。刘备这便起身,返回中庭。右丞贾诩自会招待黄门令不提。

    “大将军有恙呼?”身为黄门令,左丰自善察言观色。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却不动声色的笑道:“主公偶感风寒,抱有小恙。已让府中良医诊治,虽不能药到病除,却也无妨。只需按时服用汤药,细心调理,不日便可痊愈。”

    “原来如此。”听闻刘备并无大碍,左丰这才松了口气。

    贾诩这便摆宴,与黄门令左丰欢饮。

    席间。贾诩旁敲侧击。细问日前陛下家宴诸事。

    黄门令左丰,不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