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6章

刘备的日常-第26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刘备年少,青年微微一愣。这便平揖笑问:“来者可是楼桑少君?”

    “正是刘备。”刘备急忙行礼:“敢问足下是何许人也?”

    “区区在下,南阳郭芝,字衍长。”

    等等!

    刘备灵光一现。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说的莫非就是他!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刘备长揖一礼。

    青年一愣。跟着笑道:“我久居南阳,世代酿酒,少君如何得知?”

    刘备岂能没有说词:“备之兄长,安平崔氏州平,时常提及!”

    “原来是崔兄。”郭芝笑着点头,这便冲马后一指,“一路能快马加鞭,来见少君,多亏了这位义士。我来与少君引荐”

    不等刘备伸头去看,一个如雷贯耳的浑厚嗓音,劈头炸响:“南阳黄忠,见过少君!”

    是不是他,是不是他?是不是他?!

    刘备整个人都出窍了。

    “少君?”郭芝不知有异,这便提醒。

    咕咚

    刘备吞了口大大的口水,把自己憋的直翻白眼。

    好在他是真人主啊!

    这便近前数步,让开遮挡的马匹,冲马背上的昂然大汉回礼道:“蒙义士不辞辛劳,刘备拜谢。”

    黄忠没料到刘备会行大礼,这便抱拳道:“义之所在,黄忠不敢言谢。”

    “阿嚏”刘备正要开口,忽闻黄忠背后又传来一声异响。

    见黄忠闻声表情数变,刘备猛然醒悟:“可是令子?”

    昂然八尺有余的孔武壮汉,语气中颇多忧虑:“正是犬子黄叙。”

    呼

    刘备在心底大大的喘了口气。

    如若南阳有两个黄忠也就罢了。还生一子名叫黄叙,铁定是老当益壮黄汉升!

    此时的黄汉升,正值壮年,虽未达巅峰,却也不远!

    六十岁的黄忠可战关公,七十岁的黄忠能斩夏侯!

    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又该如何?!

    刘备一阵眩晕。

    却听郭芝言道:“崔尚书信中说,少君深谙医理,能治疑难杂症。郭芝,这才说服黄义士,一路助我到此。不知”

    难怪。

    崔尚书的书信,未必全如郭芝所言。或许只是将刘备造磁垫治好他的寒痹之症,略作说明。郭芝为了请动黄忠,保他平安到此,这才夸大其词。

    刘备瞥了眼郭芝的表情,顿时了然。

    这便斟酌说道:“诸君且随我先回,待刘备细细察看。”

    这个时候,不行也要说行啊!

    招募黄忠的机会,千载难逢。后世曾有人言,黄忠之所以前半生威名不显,正因奔波各地为儿子寻医问药,误了自己的功名!

    稳住!

    黄忠这便去牵马。刘备这才发现,还有一妙龄女眷正怀抱幼子,骑在后一匹马上。

    都怪自己个子矮啊

    一路上,刘备脑筋急转。

    黄叙的病,显然是慢性。得病时又年少,所以必是儿童慢性病。肺痨?不对。这种病传染,黄忠夫妇日夜守护皆都无事,显然不是此症。

    寄生虫病?华佗治陈登,吐三升许虫。可见病也不难。

    诸如黄疸此类,见黄叙面相红润,似也不对。

    先前不过是打了个喷嚏,黄忠就如此紧张。

    莫非

 1。55 安得猛士

    一路行来,黄叙喷嚏不断。每次打喷嚏,刘备都环顾左右,将周遭状况墨记于心。关于病症,似乎渐渐有了些眉目。

    楼桑村的热络景象,饶是郭芝在崔尚书的书信中已有知晓,仍旧震惊不已。

    堆积成山的辽东巨木,散落在各处的秦砖汉瓦。还有挥汗如雨,却个个面带笑意的健妇青壮。那些被墙桓环顾的街巷,以及平整的街道楼桑少君果然名不虚传!

    越看心越惊。这得要耗费多少钱财!

    与郭芝的感触不同。深谙排兵布阵,捉对厮杀的黄忠,却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这分明是一个外松内紧,遍布杀机的军阵!

    目光从一座新建的望楼,一直看到自己正站立的街心,不多不少,正好一百步。即便不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一通箭雨下来,足以毙命!类似的望楼四面皆有。细观之后发现,每个宅院竟都有一座望楼!

    就连院门左右的双阙,似也有大用。

    黄忠不由在脑中回忆来时路径。街巷纵横,桥渠飞架,竟记不得出口!

    请君入瓮!

    “黄义士?”听到郭芝的呼喊,黄忠才猛地回过神来。自己何时已席地跪坐,竟不知不觉走进了刘备宅院。

    这便冲跪坐在对面的刘备母子抱拳道:“黄忠失礼了。”

    “无妨。可否请令公子近前一观?”刘备笑道。

    “阿叙,且去少君那里。”黄忠回头说道。

    “喏。”约莫只有三岁大的娃娃,举手投足却颇有家教。

    “少君。”与刘备对面跪坐,还不忘行礼。

    “阿叙,我且问你,来时路上,你喷嚏不断。是不是闻到了一些特别的气味?”

    “是。”黄叙轻轻点头。

    刘备顿时有底了。这便冲黄忠问道:“黄义士,令公子病症发作时,是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黄忠大惊:“正是如此!”

    一旁的黄忠妻,也不由一惊。顾不得礼数,这便起身说道:“且叫少君知晓,阿叙每次病发,皆气喘咳嗽,无法自止。重时,气促、胸闷,呕出黏痰!尚有几次,险些闭气!”

    果然。

    “黄夫人勿急。”刘备轻轻点头:“此病我已尽知。乃是哮喘。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

    元代朱丹溪症因脉治首创“哮喘”之名。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

    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虞抟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发作轻时似喘,重则成哮。严重时,会令人猝死。

    “哮喘?”此名正对病症!黄忠急忙抱拳而起:“敢问少君,可有治疗之法。”

    刘备笑着点头:“有。”

    听到这个字的瞬间,黄夫人不禁热泪盈眶。刘备口吐之言,仙音也莫过于此!

    准确的说,黄叙的病是过敏性哮喘。

    每当吸入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时,皆可能诱发。打喷嚏便是鼻腔受刺激所致。所幸他根强体健。又恰逢盛夏,骄阳炙烤,细菌难以滋生。换成春秋梅雨阴霾季节,此病易发。

    治病要紧。

    刘备这便唤来宗人,去三叔家索要兽骨。

    很快,几块上好的虎骨,就被刘武送来。

    “三弟,你要它作甚?”刘武好奇的问。

    “治病。”刘备笑道。

    “哦”刘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过敏性哮喘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隔绝过敏性吸入物。原理很简单,做个口罩就能解决问题。然而针对不同的吸入物大小,想要全部隔绝,以现有的手段,唯有活性炭。

    借助活性炭的吸附原理,来过滤到空气中的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吸入物。

    就刘备所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最主要有两种,果壳活性炭和兽骨矿血活性炭。当然,最便宜的便是竹炭。

    为了突出治病的复杂性,刘备毅然决然的使用了更加珍贵难得的虎骨。

    找来苏伯,刘备将新画的设计图,呈到他的面前。

    “少东家,这又是何物?”

    “半面罩。”刘备用手在自己脸上胡乱比划:“从鼻子开始,一直包到下颌,却要露出额头和眼睛。”

    刘备要做的其实是半面罩防毒面具。

    “外壳用柏木雕刻,涂漆。内壳用牛筋缝制,衬里我来制作。”刘备指着面罩中间的圆形凹槽说道:“这里要做一个十字旋钮卡扣,用来嵌入兽骨矿血药筒,如何?”

    “可也。”对于能制造复杂的龙骨翻车的匠人们来说,这个小物件完全没有问题。

    活性炭烧制要一千度高温。

    这也不是问题,老鸦渡耿雍家的龙窑,温度高达一千三百度。

    烧制活性炭完全没有问题。

    将虎骨和矿血送给耿雍,又手书一封细说了烧制方法。不日,耿雍便亲自送来。

    他很好奇,这黑乎乎的虎骨,还有什么用。

    待苏伯把木质面罩刻成。良匠亦将两侧均打满小孔的药筒,制备完毕。

    药筒用竹筒制成,两头开满蜂窝状的小孔,中段可以旋开。刘备将虎骨烧制的活性炭,用细筛筛出颗粒均匀者,便让母亲用一个和竹筒内径相仿的细纱囊,密缝成药包。确定不会泄露,这便小心塞入药筒。再将药筒上预留的十字卡扣,对准面罩上预留的十字槽位,用力旋紧。药筒便与面罩组合成一体。细缝处用蜂蜡密封,再塞入柔软的纱布里衬,一个半面罩式的活性炭防毒面具,这便完成!

    找来黄叙试戴,又让苏伯略作调整。简易的呼吸面具,算是粗略完工。

    刘备让黄叙重走来时路,一直到村口,喷嚏全无!

    “少君在上,请受黄忠一拜!”八尺大汉,纳头便拜。

    刘备小小身板,哪能扶住。只能受了这一拜。

    将黄忠扶起,刘备又言道:“兽骨矿血药包虽能镇咳,久之也会失效。需时时查看,以便更换。不如暂且留在楼桑,待哮喘痊愈再走如何?”

    “如此”大汉又抱拳行礼:“黄忠感激不尽!”

 1。56 人马如龙

    刘备说的都是实情。

    后世污染严重,出门需带口罩,因而颇有研究。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不是用时间,而是用吸附物的量来计算。具体要看如何使用,过滤的量又有多大。

    吸满了脏东西,自当会寿终正寝。空气若是浑浊,过滤的东西又多,许一天就需更换。然而在很干净的情况下,活性炭包可以使满一年。

    那么,这个时代的空气,究竟如何呢?

    答案是,很干净!

    总用虎骨,别说刘备,就是老虎也耗不起。便又将烧制竹炭大概的方法,与耿雍耳语道来。

    耿氏精于烧制。即便刘备只说了个大概的方向,炉匠们也能摸索出烧制方法。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病急用猛药。初始的一两剂药便是猛药。药效当极好。以后斟酌递减,自然也就无需用虎骨了。刘备连说词都已想好。

    耿雍每一次来都大开眼界。

    将竹炭的炙烤方法默记在心,这便告辞离去。

    鼻子以下全被黑漆面罩遮掩,只露出一对鬼灵精怪的大眼睛的黄叙,很招人喜欢。

    不再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能诱发犯病的吸入物后,整个人都活络了许多。这才是这个年纪应有的顽皮。和刘备、苏双、还有同龄的刘氏宗族兄弟打成一片。个头虽最小,身子骨却好,力气又大。被小伙伴们戏称为奔牛儿。

    苏伯也甚是喜欢。这便暗自琢磨,想给黄叙打造一款加倍好用的面罩。

    心知兽骨矿血药贵,黄忠这便毛遂自荐,成了刘备的带刀护卫。一家人也搬进了刘备家前院客房居住。

    公孙氏居中,护佑母亲。黄忠居前,扫荡宵小。后院还有位时不时冒出来的女刺客,刘备终于睡的更踏实些。

    忙完了黄叙的事,刘备这才找来客居此地的郭芝详谈。

    原来,南阳郭氏派郭芝前来,是想要用酿造九酝春酒的技艺,换取楼桑麻垫的制作技巧。

    有何不可!

    刘备满口应承。郭芝取出劵书,刘备细细看过,并无不妥,这便签字画押。正所谓口说无凭,但凡是交易都能想到先签订劵书,可见汉律之深入人心。

    劵书既已签订,郭芝又岂会藏私。

    这便找来良匠,按图索骥。打造酿酒诸器。

    酒垆的设计也参考郭芝的建议,做了些修改。然,好水何来?

    去找!

    刘备记得,后世涿州贡米之所以能闻名天下,正是因用地下甘泉灌溉。

    甘泉何来?

    问到三叔。三叔言道,野林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松。古木参天,苍劲有力。恰有一汪清泉,从根下潺潺流出。甘甜怡人,饮之忘忧。刘备大喜,这便叫上郭芝与三叔、黄忠深入野林。辗转找到了古松和甘泉。

    只见甘泉沿树根而下,蜿蜒流淌汇入清溪。郭芝言道,暴殄天物。

    便使人在松下建一草庐,修池储水,送往酒垆。

    族中子弟和新附之民选其优良者,拜师学艺。跟随郭芝,习酿造技艺。

    郭芝也传信南阳宗族,遣人来学麻垫诸技。

    刘备亦把郭氏族人安排进寝肆,学习制垫。

    正如刘备不担心麻垫被人仿制一样。这个时代,名声有时候真的很重要。不妨想想买官都便宜一半的名士。本来拆开就知关窍的寝垫,却要大张旗鼓的派人来学。这便叫师出有名。

    本以为最难的酒垆,却第一个造好。起前后院落,三层重楼。前面待客,后面酿酒。通铺,雅座,包厢皆有。当垆所卖之酒,便是用九酝酒法酿造的楼桑新特产:松泉酿。

    芒种前,刘备家百多亩秧苗分与宗人,遍植楼桑。远远望去,楼桑村宛如水中堡垒,被丛丛青禾环抱。

    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节。除了寝垫制作如常,和铺设村中巷道,所有土木工程均已停歇。刘备又画图,让匠人造出秧马,辅助宗人和附民植稻。秧马形似小船,头尾翘起,可供一人骑坐。操作者坐于船背。若插秧,则用手将置于船头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若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既可提高功效,又能减轻劳作。

    涿县麒麟子,楼桑刘少君之名,在附民中广为流传。

    经刘备反复试验,黄叙防护面具中,活性炭包的计量被成功的估算出来。

    由原先满满当当的一竹筒,变成只有寸许的薄药片。面具也做了相对的修改。木质面罩被更加柔软贴合的皮革替代。过滤垫片由前后薄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