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68章

刘备的日常-第268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陵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钱唐(钱塘)胡玉,亦有五千余户。”年长绣衣吏答道:“最近听闻大江之上,新有一支水贼出没。贼人负毦带铃,缯锦维舟,号‘锦帆贼’。”

    “乱世将至,贼人何其多。”有人叹道。

    “我等身受主公大恩,自当拼死报效,护好蓟国千里国土,万千百姓。”年长绣衣吏笑道:“管承已逃,内奸已死。且去回禀明庭。”

    “喏!”

 1。70 封侯拜相

    船行一日夜,刘备已平安返回南港。换乘车驾入王城。沐浴更衣,正好赶上朝会。

    五日一朝,十日大朝。已成惯例。

    恰逢大朝,六百石以上官吏皆要出席。鸡鸣时分,左国令士异便与一众女官、宫女起身忙碌。清扫大殿,铺陈坐席。还要为香炉增添提神醒脑的香料。冬日开启暖柜,夏日还需预备冰鉴。诸如此类。

    今日朝会有两件要紧的事。其一,是国土防备。其二,便是要封赏左右二国相。

    待君臣见礼,各自落座。

    透过垂在面前的九串繁露(冕旒上所悬玉串),刘备环视殿内众臣,这便笑道:“二位国相请出列。”

    “臣,在。”两位国相闻声出列,跪在殿前。

    “左国令且宣诏吧。”刘备又道。

    “臣,遵命。”左国令士异取诏书在手,徐徐展开:

    “右国相耿雍,风流蕴藉。左国相崔钧,雅量高士。皆是孤少时挚友。自追随孤以来,礼贤下士,勤政持国,为官十载,忠心可鉴。今蓟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汉胡杂糅,百姓向化。路不拾遣,夜不闭户。孝悌力田,日益众多。二位国相可谓劳苦而功高矣。(舜)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忧民,汝翼。’表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表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以章其德。”

    “臣……谢陛下,谢王上。”

    中二千石,位比九卿。月谷一百八十斛,年俸二千一百六十石。折钱:六十四万八千。

    今汉以来,关内侯虽无食邑,却有食俸。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光武尚俭,后宫妃嫔皆削去数等。故“建武六年,初令关内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尚不足一个二百石少吏食俸。建武二十六年,民生转好,又给百官增俸:“其千石以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却不见关内侯。

    关内侯爵位可世袭,但要减等继承。“关内侯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簪裊”,且还需,高于六尺二寸(一米六五),身无残疾。

    现在明白何为‘以高为贵’了吧。个子矮,连继承权都没有啊!

    时下,关内侯类似“加官”。比如刘备封左右丞相为关内侯,食俸便在原有二千石的基础上,提升到中二千石。

    刘备乃是诸侯王。即便是给自己的子嗣封爵,亦须上表朝廷。由陛下颁发正式的诏命方可。

    换句话说。刘备“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皆是陛下的赏赐。

    所以在刘备的诏书中,有“表赐”和“另表”二字。

    故而两位国相拜谢时,先谢陛下,再谢蓟王。

    士异宣读的乃是蓟王诏书。袖中还有拟自尚书台的陛下诏书。虽未曾殿前宣读,事后却要将诏书交于二人。

    陛下明码标价。

    关内侯作价五百万钱。至于“一丈高的车盖,车轼为丹黄色,相府高级属吏的车驾,可用红色油布在车轼前屏泥”诸如此类。这些额外的赏赐,陛下大笔一挥,给个同气连枝对折亲情价。另作价五百万钱,凑足一千万整数。换句话说,刘备为了两位国相的封赏,共计花去了二千万。

    足见刘备煞费苦心。

    此举令刘备尽收人心,何其便宜。

    之所以一直秘而不宣,直等到现在。乃因一来一回,颇费周折。刘备从雍奴返回时,陛下的诏书还在路上。也是刚刚送到。

    所谓封侯拜相。蓟国百官皆长舒一口气。自打领食双俸,俸禄在两位国相之上,便时有不安。不知二位国相,当如何处。亦不知与二位国相相见时,又当如此自处。如今二位国相封关内侯,俸禄重回众人之上,终是心安。

    饶是王傅黄忠,亦点头称赞。

    待女官将二人席位,再向上移,高出右列王傅黄忠一排。二人这才称谢落座。如此,文官二千石列,只剩幕府左丞荀攸一人。女官这便在队首重置一席,待荀攸起身行礼,移坐首席,女官便将他先前坐席撤去。

    如前所说。座次当真很重要。

    待二位国相和文武百官收拾心情。这便开始议政。

    “三弟。”

    “臣弟在。”

    “命你领本部兵马北上,驻守阳乡城。以防北部之敌。”

    “喏!”张飞大喜领命。

    方城县,东距原新昌侯国都新昌城八十五里。北距原阳乡侯国国都阳乡城五十五里。东南距韩城七十里。面积广阔,需重兵驻防。二弟关羽既已守三台城,三弟张飞自当不甘人后。

    “转告阳乡长,将散居城外的居民尽数迁入城中。不得有误。”

    “领命!”

    如前所说。方城属督亢之地,秦时属上谷郡。前汉设方城县,属广阳国。今汉仍为方城县,面积扩大。阳乡侯国、新昌侯国、临乡侯国皆并入方城县,原属涿郡。

    今皆划归为刘备封国。

    为便于管理,两位国相曾进言,将阳乡侯国、新昌侯国,再次分出,另置阳乡城、新昌城。正如将益昌、容城,从安次、范阳分出那般。

    与别处不同。蓟国多为“城邑制”。大城方百里,小城方五十里。如此才便于绕城圩田。且城外并无村落,路上也只有亭舍邮驿,烽堠关卡,诸如此类。

    县一级,对蓟国来说。其建制更像侯国。

    刘备归国后,这便纳其言。将两地从方城县中分出。新设二城长治理。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广阳令崔琰从弟。今年方十五。正值用人之际。经由其恩师刘宠举荐给刘备。两位国相考核后,认为其学识渊博,刚正不阿,胸襟开阔,识大体、顾大局。

    这便破格授予阳乡城长一职。

    刘备初见他时,还是其兄崔琰身后的一半大童子。再见时,已学有所成。恰逢翩翩年少,如何能不令刘备满怀欣慰。

    崔林家贫无车马,从兄崔琰欲借车马与他,恩师亦想为其租一辆马车,皆被崔林婉拒。言道,此去上任不过百余里,沿途亭舍皆能落脚,何须车马。这便收拾行囊,拜别恩师同窗,步行就任。

    崔林家贫,时宗亲皆看他不起,唯有堂兄崔琰很是赏识。今果不其然。年十五以城长出仕,临乡一地虽人才济济,却也只有寥寥数人。

    五十余里,一日即达。

    当真年少力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71 一较长短

    新昌城长,亦不在崔林之下。

    乃蓟国少师陈寔之孙,博士祭酒陈纪之子,博论无敌手,亦年方十五的陈群,陈长文。

    两人先后出仕,轰动蓟国太学坛。阳乡居北,新昌在东。相距皆不足百里。原先亦皆是侯国,大小相若,民情相仿。二人同时为官,政绩如何,当可一较高下。

    且又都是十五岁。

    蓟国初创。百废待兴。国民多迁徙至此,并无家世盘根错节。蓟王又明以照奸,麾下皆忠臣良将。吏治清明,唯德才是举。故诸如一城之长这样的主政之官,年纪竟屡创新低。年十五便可食俸三百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破格任用,岂能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心动。所谓心动不如行动。恰逢蓟王黄金台上筑四方馆。四面谋臣,八方虎将,纷至沓来。

    蓟国行高薪养廉。年俸三百石连门籍都没有。然而,对莘莘学子而言,三百石甚至是毕生梦想。

    为何?三百石及以上官吏出行可乘安车,前有导车三辆,后有从车两辆。三百石及以上,可服五色采,青绛黄红绿。类似权限,还有很多。从此告别白身青衣,牛车布鞋,如何能不令人艳羡。

    常道城、韩侯城、东平舒城,三归义侯国,亦厉兵秣马,加紧战备。三国与蓟国关系密切。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三国多贩出牛羊肉、乳制品,而购入的大宗商品,高居首位的不是督亢粳米,乃是稻草。

    苜蓿属精料,若不掺杂草料,极易长膘。且牲畜多是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瘤胃相当于一个密闭的发酵罐,所食草料皆会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会产生胀气(二氧化碳),牲畜通过嗳气和反刍,可将胀气排出。但精料分解过快,产生胀气的速度也很快,无法及时将胀气排出,会造成胀肚、酸中毒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便会导致牲畜死亡。

    所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一定要精料和草料搭配饲养,精料可不是越多越好。

    蓟国接连巨变,刘备又不在。政务虽未曾拖延,却有一样,未能及时跟进。募兵。

    古往今来,兵权往往等同于政权。募兵如此大事,蓟王不在。便是王傅黄忠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万幸,刘备从西域带回精兵数千。其中别部鲜卑三千,并州狼骑一千,麴氏先登一千余。还有三百亚马逊女卫,如今已接手宫城守备。吕冲、魏袭二将,这才得以抽身,率领麾下绣衣吏参与雍奴伏击战。全歼一千宿贼,名声大噪。

    南部桑邱城至三台城一线,由右军校尉徐晃、前军校尉关羽,携右军司马韩猛,前军司马蒋钦,领兵驻守。北部长安城至阳乡城一线,由左军校尉周泰,后军校尉张飞,并左军司马崔霸,后军司马凌操领兵驻守。

    刘备自领中军,与中军校尉典韦,中军司马素利,分别驻守临乡、楼桑大营。

    安次往东,皆有大水阻拦。雍奴薮广袤千里,乃是天堑。安全自无需刘备操心。再加上安次、泉州、雍奴三县民生凋敝,自给尚且不足,何谈油水。富得流油,便是三百里临乡。

    所有港口野渡,皆由横海校尉黄盖,领左右横海司马,潘鸿、朱盖,率蓟国水军往来巡弋。尤其是三百里临乡,稻收在即,香闻百里。督亢秋成,名声在外。别说是饥民,便是周遭郡县,亦无比眼馋。奈何蓟国兵强马壮,蓟王刘备爱恨分明,利落果敢。敢打他主意之人,不是死了,便是亡(逃)了。

    自郦城、西林、楼桑、督亢、临乡、容城、南关、平曲、益昌、大利、南广阳,计十一城。水网纵横,稻禾相接,已连成一片。督亢一地,尽是良田。七月上计,临乡圩田已达千万亩。均产六石余,年入谷六千万石。

    以年口粮三十石(普通壮劳力一日两餐,需二十二石。临乡壮劳力一日三餐,需三十石)计,能养壮劳力二百万。若以一家老幼妇孺计,足可养八百万口。

    着实惊人。

    再想想周千里,径三百余里的雍奴薮。

    前途灿烂而美好。

    稳住。

    先解决太平邪教,再把反贼一个个剿灭。还我大汉百姓一个清平盛世。

    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樊舆亭。

    元朔五年,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刘修为樊舆侯,置樊舆国,建樊舆城。后因樊舆王之妻死于此城之隅,又称祭隅城、御城,今汉除县,降为亭。南距桑邱城六十五里。

    时下城郭虽破,残桓尚存。南北一条主路,正是官道所在。起伏坍塌的东西城墙中央,本该是城门所在,却如同被磕飞的门牙,露出一片硕大的豁口。

    豁口左右用粗枝建有两座阙楼。阙下横拦鹿角、拒马,路边坐满了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似乎都被这座简易的阙楼,拒之门外。

    一群壮汉身披斗笠蓑衣,短袖赤足。正远远围观。

    “前方何故?”当中一人粗声问道。

    “回渠帅。有本地豪强设卡拦路,人收十文,方许通过。”已有人打探出详情。

    “好营生。”斗笠下的渠帅咧嘴一笑:“比咱来钱快。”

    “说的是。”众人纷纷点头。

    城后数里,便是樊舆渡。流民在此登船,顺南易水而下,直抵容城港,入蓟国境。难怪如此多的流民沿路苦候。身无分文,却也不愿离去。总想着有人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亦或是本地豪强突发善心,自行撤去。放流民过境。

    怎么说呢。对面三五个家兵,防御稀松,装备稀松,人更稀松。即便流民饥饿无力,可猛虎架不住群狼。若有百人互壮声势,对面那几个虾兵蟹将,还不屁滚尿流。

    奈何狼性全无,退化成羔羊。于是只能任人宰割,不知反抗。两脚羔羊,救之何用?

    叹了口气。在渠帅的招呼下,这群蓑衣大汉,这便三三两两向关卡走去。

    几个家兵见一群人来者不善,急忙互打眼色。虽看不见面貌,可那股茹毛饮血的生猛气息,却扑面而来。浓烈的血腥味,呛得几个家兵连连干呕。

    正欲拔腿便走,忽听一声喝问:“敢问。”

    几人面色苍白,两股战战,如何还能行走,胆小者早已当场便溺。

    只见一长人,身如铁塔,从鹿角外探身进来。居高俯瞰,目光古井无波,宛如看个死人。眼中厉光一闪,杀气冲天。家兵正闭目等死,却听那长人忽咧嘴一笑:“一人几钱?”

    “咕咚!”兵丁一口气没提上来,猛地一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72 误打误撞

    盯着手中硕大一个钱囊,兵丁尤未能缓过神来。

    “大大大大……哥。”秋风一吹,裆下冰凉的兵丁,这便颤抖着牙关开口:“走走走走……了。”

    “过来扶我一把。”兵丁浑身一软,瘫软在地。

    “我们也跑吧……”说话之人亦心有余悸。

    “不,接着,收钱。”大哥终于回过神来:“可不能,便宜了这些流民。”

    “哦!”众家兵这便互相搀扶着起身,各自收拾心情,继续收钱不提。

    回头看了眼残破的樊舆亭,当中一蓑衣大汉这便愤声说道:“大哥为何要给钱,杀了便是。”

    “十文钱而已。难不成为了十文钱杀人?”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