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577章

刘备的日常-第577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な蛔氨稀K纹嬲獠琶送妒榍牵氤窍嗉

    岂料却吃了一记闭门羹。

    问过方知。区星独子,身患大疫。腹胀如鼓,卧床不起。城中医者言,乃“水症”、“虫瘕”等,不一而足。亦有蛮人巫祝称之为“蛊胀”。

    民间俗语谓“水瘟”,后世称之为“吸血虫病”。

    益阳,因处沅水及资水汇聚江口,水流和缓,水体温和,乃令血吸虫滋生。再加水患频发,人畜相继侵害,乃至前汉初元元年(前48年),因水瘟大疫,十室九空。益阳竟由县降为亭,足见为祸之烈。

    时至今日,方才恢复元气。不料大疫又有泛滥趋势。

    自刘备南下讨贼。悠悠十余载,蓟国亦多有山蛮举族迁徙。多年前流民营地,便见此症。遂隔离治疗。华大夫领衔国医馆,治疗此症,颇有心得。归纳整理出:杀虫、吐下、逐瘀、逐水、扶正等五法。

    配有五蛊丸、雄黄丸、神金丸、积块丸、大戟丸、吐酒石散等,各式丸药方剂。只需针对不同症状,综合用药,当有良效。尤其吐酒石散,乃方技馆搜罗天下方技,偶然得之。被华大夫死马当活马医,作为“吐下法”,试用重症患者。岂料竟起死回生,成为特效药。神医奇药,兼而有之。故此病,在蓟国渐已绝迹。

    究其原因,蓟国地处河北,四季分明,酷暑寒冬。吸血虫,无法存活。加之城邑卫生防护及医疗救治,皆冠绝大汉。故即便不幸身染不治之症,尤安乐死一人而已,断不会造成大面积传播。

    生活习惯,亦是重点。时至今日,蓟国已无人食鱼脍等生鲜,亦无人饮生水。最大程度杜绝“病从口入”。

    只可惜。蓟国诸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习以为常”,荆南大地,仍未能普及。

    欲尽收益阳民心,需从区星始。

    快船驶回海市,请来蓟国船医。为区星独子诊治。

    “如何?”区星忙问。

    “此症救治不难。”船医当场下药。

    “是否将我儿诊籍,快马送回蓟国……”区星仍不放心。

    “此症何须恩师劳神。”船医不悦:“若不能愈,我陪你性命便是。”

    “如此,有劳先生。”区星岂敢多言。

    药到病除,不敢托大。然药入见效,却立竿见影。

    上吐下泻,腹胀渐消。秽物倾入白垩消毒,再掘深坑掩埋。断不可令其二次污染。

    见独子转圜,区星涕泗横流,纳头便拜:“先生妙手回春,恩同再造。请受区某一拜!”

    船医已见惯不怪。坦然受之,谆谆善诱:“切勿食生,绝饮生水。春秋时节亦不宜入污泽戏水。切记,切记。”

    “谨遵先生所嘱。”区星如何能不,铭记肺腑。

    “江南之地,春秋皆不宜入水。只因水温不曝不寒,毒虫滋生。此地若行圩田,当筑堤排水,骄阳暴晒成铁板一块。待秋季水冷,再放水滋田。”船医言道。

    “多谢先生指点。”宋奇大喜。足额奉上诊金,将船医送回。

    独子转危为安,区星心结尽释。所谓“大恩不言谢”。这便当堂下拜,唯宋奇马首是瞻。

    “苏代挟威渡江,笼络蛮人。暗中结好零、桂诸郡之周朝、郭石、苏马等,大姓宗贼。却独与我家,势不两立。”区星面露得意。

    宋奇心领神会:“一山不容二虎。”

    “明廷所言极是。”区星傲然一笑:“苏代欲独霸长沙,又岂容我家,分一杯羹。”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宋奇正色求教。

    区星却是不答,反问道:“敢问明廷,此来只为长公主取食乎。”

    宋奇逐字逐句答曰:“安置流民,招抚夷蛮;荡平贼寇,平定荆南。”

    “明廷究竟为谁卖命。”区星抱拳相问。

    俗谓“明人不说暗话”。区星亦称豪杰,不可相欺。宋奇遂从袖中取蓟国高官名帖视之。

    扫眼一看,区星焕然冰释:“愿为明廷效犬马之劳。”

    “待事成,当举为长沙都尉。”宋奇许诺。

    “多谢明廷!”区星喜大再拜。

    “且说,如何铲除苏代、周朝、郭石、苏马之辈。”宋奇伸手扶起。

    “周朝、郭石、苏马,困守零、桂诸郡,皆不足为虑。苏代所仗,唯‘长沙蛮’耳。然荆南蛮族,同气连枝。皆遵五溪蛮王号令行事。我与五溪蛮王相熟。若得重资笼络,五溪蛮王必勒令长沙蛮渠(酋长),不得擅动。”

    郭嘉笑道:“若能从蛮族借来雄兵,数路兵分。明廷恩威并施,诛宗贼无道,余下抚而用之,人心必附。那时,荆南四郡,传檄而定。何其易也。”

    宋奇欣然点头:“如此,且与我引见蛮王。”

    “喏!”区星这便领命。

 1。133 如有神助

    城外港津,先行扩建。排建“韭”字形泊位,只因益阳在资水南,即“资水之阴”。故港津向北扩。益阳之名,与水无关。益阳境内,亦无益水。世人多有望文生义:“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乃是谬误。

    为避水患,城邑建于资水南岸,一座滨水矮丘。高差适宜,排水通畅,无洪水之虞。内外二郭,内城先秦已有,高踞山巅,本是旧县。今为益阳长公主行宫。自坂上到山脚,为外郭。乃今汉县城。城外,东、南一马平川,可通江边。北临资水,另有丘岩,上筑烽堠,以布哨望。东侧别有枝津,名唤“兰溪”。溪水经东南,蜿蜒向西,而后北转,注入资水。

    资水、兰溪,相汇于城下,共组城河。西、南远有深山。遇战乱,可入山避险。东南三里有桥,桥头建有营堡,扼守官道。此城,依天然水险,扼地势风威。一言蔽之,风水宝地,富贵天成。

    城池坐西面东。每当雨后初晴,旭日东升。溢彩流光,举头可见。故称“益阳”。益,“溢”也。意为水从器中漫出。如《吕氏春秋》有“澭水暴益”之句。此,或是益阳县名之所出。

    矗立内郭谯楼,俯瞰治水对岸无边陂泽。郭嘉意气风发。笑言,可辟万倾良田。

    宋奇亦笑:“先修河堤,扩建航道。资水港归为民用,兰溪可另建城仓军港。此城与蓟国南广阳,颇多神似。唯一区别,便是港津在北。”

    郭嘉心领神会:“明廷欲效南广阳,用蓟国营城术,修造此城乎。”

    “然也。”宋奇笑答:“待海市舶来,且问市令,修造一城,作价几何。”

    “此地,既有山川之险,又有水运之便。此城,依山而建,即可免于水患,又坐拥地势之利。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郭嘉指点江山:“只需固守此城,结好五溪蛮。修造港津,串联郡县。蓟国风物随海市源源不断,潜移默化。荆南大地,唾手可得也。”

    “知我者,奉孝也。”宋奇抚掌而笑。

    笑声未落。眺望资水,帆樯如林。正是蓟国船肆,列队而来。

    “明廷心想事成,如有神助也。”郭嘉笑道。

    “且去一观。”二人并肩下楼,共赴城外港津。

    资水港,由治粟都尉朱治携左右司马拱卫。岸边滨水大营已草建水砦。三千义贼入驻。大小船只,进出有度,颇有章法。待海市开张,众人遂登旗船,与海市令相见。

    海市令先呈见面礼。箱中三套新式角端将官兵甲,乃船上匠师,先前在汉寿时,为朱治,张虎、陈生,三人量身打造。宋奇、郭嘉、及庞季,亦得蓟式府衣(官员常服)一袭。内衬软鳞甲,可防刀箭暗袭击。同在汉寿时,量体裁衣。

    宋奇领众人笑纳。又言道:“且问令君,以蓟国营城术,修造益阳,作价几何?”

    “若面面俱到,内外皆用蓟国制式,此城或需亿钱。若只改水洗水暖水淋等内外水路,千万足以。”海市令答曰。

    “先改水路。”宋奇言道:“听闻少帝曾赐王上,营造江东港津十座。不知,可否在益阳设港。”

    “若如此。营城所需,则无需明廷另行破费。”港市令大喜。

    益阳河汊纵横,枝津遍地。水系广布荆南四郡。此地设港,可通江海。极其便利。

    “如此,某代(长公)主,拜谢王上。”

    “不敢言谢。”海市令回拜。

    忽闻楼外惊呼喧哗。便有市卒居高喝问。挹娄庐士,各个弓开满月。千钧一发,又听有人高喊:“箭下留人!”

    宋奇听声辨人:“乃区星返回。此人干系重大,令君手下留情。”

    海市令遂用挹娄语,高声传令。挹娄庐士,闻声收弓。

    出左舷下观。只见十数南蛮武士,斑斓袍裙,獭皮高冠,背身抽刀,围成战圈。

    居中有一少年武夫,狼腰虎背,碧眼突出,气势凶猛,好似人熊直立。

    与一般蛮人被发跣足,纹身插翎,颇多不同。这群蛮人,必是族中贵胄。

    “明廷切莫动手。”区星亦看到船上宋奇等人。

    “切莫慌张,且登船一叙。”与海市令耳语数句,宋奇俯身言道。

    “喏!”区星遂步入战圈。隔着人墙,蛮语少年武士。

    蛮人少年,口出号令,武士这才纷纷收刀。机关舷梯徐徐落下,区星领众人,列队登船。“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机关楼船,虽泊于岸,却宛如坞垒壁堡,高居水岸之上。若只是一艘,便也罢了。奈何海市内,楼船排列,樯桅如林。行走于汉家大舡之间,犹如蚍蜉撼树,怯意横生。稍有风吹草动,便拔刀护身。这才引来市中骚乱。

    宾主同堂,区星遂为双方引见:

    “五溪(蛮)王子,沙摩柯。”

    “益阳,宋明廷。”

    “见过殿下。”宋奇领众人先行礼。

    “见过明廷。”沙摩柯汉话流利。

    “请上座。”

    “请。”

    宾主落座,沙摩柯年少气盛:“父王遣我来问,明廷募兵几何?”

    宋奇微微一愣。待与区星四目相对,这便心领神会:“非为募兵,而为招募青壮,修筑城邑。”

    “可是日薪二百大钱!”沙摩柯大喜。

    “何以知之?”宋奇笑问。

    “陇右诸事,蛮人尽知。”沙摩柯大手一挥:“且问明廷,所需人手几何。”

    郭嘉起身行礼:“敢问殿下,贵部有青壮几何。”

    “五溪青壮,数十万计。”将郭嘉亦翩翩年少,沙摩柯遂笑问:“足否?”

    “远不足也。”郭嘉摇头一笑:“闻蓟王于陇右,遍地营城圩田,招募羌氐足有五百万众。殿下区区数十万计,何足道哉。”

    宋奇为五县主取食,大江两岸,人尽皆知。沙摩柯来前,必备足功课。故毫不见疑:“若五溪不够,荆南四郡,当有百万之众。”

    “百万之众,勉强一用。”郭嘉笑问:“何时可至?”

    “这……”饶是少年英雄沙摩柯,亦瞠目结舌。只因客庸百万众,一日需花费几何,足月又当几何,满载更加几何,沙摩柯已然算不清了。

    忽听身后蛮人武士中,有人稚声言道:“百万之众,日得角钱二亿。敢问这位公子,钱在何处?”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一少年,朱唇碧眼,风姿俊逸。

    饶是郭嘉,亦惊为天人:“公子何许人也?”

    “融漓(注①)。”

 1。134 光融天下

    融姓,出上古祝融氏。“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帝喾为首领时,重黎为火正,后世尊为火神。后代遂以祝融为氏,称“祝融氏”。祝融部族,原居中原。后迁江南,与蛮夷杂居,渐分为祝姓与融姓二支。称“二姓同宗。”

    融姓,多见于南蛮及西南夷。大汉罕有。

    融漓,乃是取漓水为名。漓水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参考五溪蛮人,以武陵境内五条溪流为号。此人能以一整条漓水为名,身份可想而知。且以阳海山为界,漓水南流,入西南夷。此人,或非五溪蛮族,亦未可知。然,既非五溪蛮,因何伙同至此。且举手投足,似深得五溪蛮王子,沙摩柯所敬。

    此人身份,必非比寻常。

    心念至此,郭嘉肃容下拜:“郭嘉,拜见公子。”

    “免礼。”融漓竟坦然受之:“你且答我。海量巨资,今存何处。据我所知,蓟国角钱,名‘四出文钱’。足重五铢,亿万铜钱又当如何携带?”

    郭嘉笑道:“公子尚未得知,大汉江北州郡,皆已得免铜重之苦。”

    “如何减免?”融漓又问。

    郭嘉遂从袖中取钱夹视之:“夹中券钞,公子可取来一观。”

    沙摩柯伸手接下,检查无误,才递给身后融漓。

    融漓轻轻一瞥,眉宇间疑窦渐生。并指将钱夹中券钞取出。不料指尖微颤,散落一地,花花绿绿。

    券钞上“仟角”篆字,及那枚鲜丽无比的『蓟王之玺』印。还有正面“赤鹿焰角”,背面“三足踆乌”的烫印防伪。皆让融漓等人,目不转睛。券钞工艺之精湛,印刷之精美,用料之上乘,冠绝今汉,远超蛮人认知。

    略作思量,融漓问道:“莫非一张券钞,可充角钱一缗。”

    “然也。”郭嘉轻轻颔首。

    如此算来。散落在漆木地板上的券钞,竟不下数万钱。待细看钞上所印券书,融漓这才醒悟:“原来如此。荀子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是谓‘约定俗成’。券钞乃是券书,蓟王以信义约定。”

    “公子所言极是。蓟王威信天下,从未食言。公子当知,宝钞在大江南北,丝路西东,早已相沿成习。”郭嘉手指其中一张新版券钞言道:“新钞所绘,乃楼桑八景之三足擎波。”

    “楼桑八景,天下知名。”融漓眸中,烟波浩渺:“蓟国种种神奇,令人心向往之。‘南人’亦不例外。”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公子若得闲暇,可随海市,共赴蓟国,游览一番。”郭嘉笑道。

    “多谢告知。”融漓再无疑问。

    郭嘉亦回礼入座。

    沙摩柯言道:“明廷当真欲募,百万蛮人否?”

    “然也。”宋奇与郭嘉,相处日久,颇多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