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638章

刘备的日常-第638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明见。”群臣齐声附和。

    蓟王归期既定。董骠骑、何车骑,乃至三宫帝后,皆暗松一口气。

    蓟王嫉恶如仇,明以照奸。别说卖官鬻爵,便稍有作奸犯科,亦心生惴惴,寝食难安。生怕蓟王手起刀落,身首异处。故群臣束手,不敢越雷池一步。

    试想。上至董太后,下至洛阳宗亲,如何能受得此等活罪。唯有咬牙忍耐,一切待蓟王就国再说。不过二三载,忍住便是。

    朝政之清明,令人瞠目。

    何董二戚,朝中党人,宗亲贵胄,乃至黄门内宦,各司其职,不敢擅自越权。亦不敢暗自请托,授人以柄。

    乱世用重典。蓟王此时临朝,有百利而无一害。

    蓟王上表后,少帝遂下诏。命辅汉大将军幕府左右二丞,以蓟国邸,暂充尚书台,代主理政。一朝之政,事无巨细,皆需二人过目。

    尚书台,有令、仆射各一人。尚书五人,分主各曹。令、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录文书”。并督查各地政务,是否依令完成。尚书之下,有侍郎三十六人,分属各曹,主起草文书。又有令史十八人,每曹三员,主抄誊文书。

    尚书台,因为施政中枢,故号“中台”。

    故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汉官仪》:“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

    成帝时,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待光武中兴,朝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显要。其“主客尚书”令至丞,为总揽权事之贵官。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以“某曹”之名。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

    蓟王将选部尚书,改回吏曹尚书。

    尚书人选,皆出辅汉大将军幕府。蓟王知人善用,朝政始兴。

    辅汉大将军,“位同大将军”。“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内秉国政,外专征伐。

    蓟王权倾朝野,何必多言。

    奈何蓟王富甲天下。寻常珍宝,庸脂俗粉,难入法眼。便是投帖谒见,蓟王亦传语,赴船宫宴。三公九卿,宗亲贵胄,面面俱到,果然有礼有节。

    罢筵后,另有价值不菲之回礼送上。俗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得蓟王豪礼馈赠,焉能再生非议。

    种田二十载,今非昔比。

    函园遗芳里,尚书令曹节别馆。

    右丞贾诩,携厚礼登门。

    曹节堂内相见:“敢问右丞,所为何来。”

    贾诩开门见山:“乃为老大人养女而来。”

    “哦?”曹节一愣。本以为贾诩主理尚书台,必来求取尚书令一职。岂料竟不为公事,只为私事:“不知小女何事,竟需右丞登门。”

    “我主,婚礼在即。闻老大人养女,亦心系我主,且又是故人之后。我主也已禀明太妃,待就国当以美人礼,聘娶之。”贾诩微微看向屏后,又言道:“然,今有一人,事关洛阳安危。奈何生于草莽,野性难驯。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故(贾)诩,苦施一策,令其洗心革面,知耻后勇。”

    不等曹节答话。便听屏风后,安素言道:“可是‘庄周梦蝶’,‘一梦华胥’。”

    一梦华胥,典出《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然也。”贾诩答曰:“设身处地,身染俗尘,觑百年浮世,似一梦华胥。待大梦初醒,当可彻悟,痛改前非。”

    曹节宦海沉浮,历经生死两难,焉能还不醒悟:“右丞欲施美人计乎?”

    “然也。”贾诩轻轻颔首:“此计,非人间绝色,不可成也。”

    “小女当可一试。”曹节眼中精光乍现:“若计成,小女当以‘贵人礼’聘之。金章紫绶,居于王宫大殿。薨后玉柙银缕,伴驾长眠。一言蔽之,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悉听尊便。”贾诩掷地有声。

    曹节涣然冰释,心结尽解:“敢问右丞。何人竟如此持重。”

    “左中郎将,吕奉先。”贾诩逐字逐句。

    “哦?”曹节又吃一惊:“此人乃一边郡莽夫耳。不过为人鹰犬,难成大业。何必劳师动众,专设美人计,磨练心志。”

    “实不相瞒。”贾诩遂将心腹之言,娓娓道来:“见今日之吕奉先,便如见昨日之贾文和。同为草芥,各怀抱负,不甘人下。贾诩以谋略见长,卢布以勇武恃强。乱世将至,雄主当出。正是我辈,乘势而起,一展所长之天赐良机也。吕奉先若不能为我主所用,被他人所驱,必成心腹大害。乱世之中,平添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噢……”曹节幡然醒悟:“吾儿昨日归来。言,左中郎将,乃世间虓虎。今日又听右丞一席话,老朽茅塞顿开。右丞欲收天下虎狼上将,尽为王上所驱策也。”

    “诚如老大人所言。”贾诩肃容下拜。

 1。68 拯焚救溺

    自古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又说:温柔乡是英雄冢。

    多少豪杰,冲冠一怒为红颜。亡命于美人关下。

    然,凡过此关。则心境大成,名扬天下。

    便是关羽,亦受考验。时先主为曹操所败,关羽为护先主家小,降汉不降曹。别居许昌,拜为偏将军,美人良驹,礼之甚厚。然关羽却谨守臣节,不曾背弃。悉知先主下落,千里走单骑。论忠义,吕奉先差之远矣。

    后世皇朝,之所以罢禁刀兵,只因道义无存。没有了义理的驾驭,刀剑便成了为祸世间的凶器。

    上下五千年,猛将如云。因何独有关羽成神。香火络绎不绝,世代为人拜祭。

    事实胜于雄辩。

    吕奉先之勇,或不在关羽之下。如此英雄了得,生平为何不见正史。著书立传,史家终归取舍有道。诚如律法之目的,除去惩恶,还需扬善。

    得贾诩如此高看,正在赀库奋笔疾书的吕奉先,当真冷暖自知,苦乐参半。

    人间绝色,祸水红颜。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一如先前。美人计,亦分正反。正·美人计,无需多言。乃为损人利己,杀人诛心。反·美人计,正如贾诩这般。乃为拯焚救溺(注①)。利人利己。

    与曹节定计,贾诩自归。

    安素自屏后走出,与老父堂内相见。

    “我儿可知老父心意。”曹节笑问。

    “阿父乃为女儿积势。”安素答曰。

    “正是如此。”曹节言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蓟王乃天下雄主,后宫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何其多也。我儿若以‘美人’入宫,泯然众人矣。然若得‘贵人’礼聘,则高人一等。蓟王三百妃嫔,得封贵人者,不过寥寥数人。我儿身世高贵,断不可下嫁。”

    可怜天下父母心。曹节心意,安素焉能不知。

    或有人问。天下权贵何其多也,又谓“宁妻毋妾”。何必只嫁蓟王。另嫁良配,无人争宠,岂不更好。

    须知,乱世至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乱世之中,身似浮萍,命如草芥。若无蓟王这般兵强马壮,千里国土,大汉一藩。试问,谁人能保安素一生平安。皇甫规妻马氏,才女蔡昭姬之经历,足可佐证。便是不见正史的貂蝉,下场亦是凄惨。

    尤其诸如曹节这般。宦海沉浮,早就炼出一双火眼。

    知天下必为蓟王所得。故行未雨绸缪。参考董太皇美人计,嫁马氏与蓟王结为义亲。曹节嫁养女,又岂非没有私心。

    试问。今时今日,普天之下还有谁人,能护黄门宦官以周全。

    诚如张让所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曹节又岂能例外。

    “女儿已尽知。”安素行走南北二宫,见多识广,亦非寻常女子。且事关老父安危,黄门存续,安素责无旁贷。生于官宦之家,身为弄臣之后,所思所想,必异于常人。

    “好,好。”曹节老怀快慰,又问道:“女儿可有良策。”

    “阿父且宽心,女儿已有万全之策。”万事开头难。有了先前那次殿前偶遇,安素再行此计,自当水到渠成。

    “切莫大意。”曹节又叮嘱道:“需防‘饿虎伤人’。”

    “女儿知晓。”安素心领神会。往来南北二宫,安素自有保身之道。

    曹节仍不放心:“贾文和神鬼奇谋,洞悉世事人心。乃老父平生所未见。前后二次宫变,尽在掌握,一击必中。更只眼窥破我儿女儿之身。才智之高绝,不可测也。此人穷困潦倒,心灰意冷之时,得蓟王慧眼识珠,配享高俸,委以重任。不出老父所料,必以身奉主,至死不渝。我儿谨记,凡遇不决,当悉心求教。切莫胆大妄为,令一腔心血付之东流。切记,切记。”

    “喏。”安素自当铭记在心。

    蓟王身在洛阳,心在临乡。

    立冬前后,蓟国千里水稻,便将开镰。虽心知有母亲并公孙长姐垂帘监国,左右国相等各级官吏尽心辅佐。必不会生事。然却不由人。农人一年辛劳,皆在此时。如何能不慎而又慎。

    麻姑仙已问过千秋观中,本派门徒。言,上元夫人一直谨守顶阁,寸步不离。四百尺千秋观内,仙门汇聚。整日洪钟大吕,异香氤氲。常有五彩霞光,久踞不散。观前阿亭道,车水马龙。皆是洛阳贵胄,登门求解谶言,卜问吉凶或求赐仙药,习练仙术。不一而足。

    轻身入观,智者不为。

    上元夫人一击不中,便蛰伏不出。倒也深谙辟祸之道。盛装瑶池仙丹的革囊,已交由麻姑、旋波、提谟等女仙,且看能否破解。乃至追根溯源,寻找丹药出处。

    西王母居于昆仑之巅。为中夏仙门之屏障。正因是防御西佛之桥头堡,故才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刘备窃以为,上元夫人,必有难言之隐,需借瑶池幻境,向刘备述说,或向刘备求证。亦或暗施仙术,以求改变刘备对佛门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终归有所图谋。且还不足为外人道哉。

    黄巾大乱,群雄并起,皇权旁落,墨家式微,西佛东来。

    平心而论,华夏上下五千年,再没有比汉末,更波澜壮阔的舞台。

    不出十日,大秦圣祭日夜兼程,赶来相会。

    苦思无所得。麻姑等人,遂将未曾分解的仙丹残渣,交给安娜塔西娅。且看东迁亚马逊,是否接触过此类丹药。

    只轻轻嗅了嗅,安娜塔西娅遂辨认出药渣中残留的域外幻药:“苏麻(Soa)。常见于身毒。祭司饮用泡奶的苏麻,而后尿出,信徒蜂拥饮之。祭司之尿,并非污秽之物,而是神圣的甘霖。”

    乃是一种蘑菇,后世称之为“毒蝇伞”。

    “西王母派,借昆仑地利,兼容并蓄,深谙药理。不愧是上古仙门。”刘备轻轻颔首:“小心防备,切莫大意。”

    “喏。”女仙纷纷领命。

    眼看婚礼在即,那时船宫当大宴宾客。鱼龙混杂,若再被西王母派有机可乘。悔之晚矣。

    “事不过三。”麻姑仙切齿言道:“若还不请自来,生死休怪。”

 1。69 洛阳纸贵

    麻姑所虑,非上元夫人结局如何。乃心忧被大秦圣祭俘获,行黑暗驱魔。夫君身侧,又多一女仙侍奉。

    分润宠溺,挤占枕席。岂非不美。

    尤其灵辉殿内,唯大秦圣祭诞下王子,并倭妃诞下台与公主。余下女仙,久未孕身。麻姑心中焦急,可想而知。恨不能夜夜承欢,早日得偿所愿。岂愿在紧要关头,变生肘腋。凭生宿敌。

    为蓟王诞下子嗣之意义非凡,不言而喻。甚至,历代先帝崩后,唯有诞下子嗣的宫妃,才幸免迁往陵园。可在宫中安居,俸禄不减,颐养天年。

    子嗣,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盟约天然的续期。于公于私,于夫于己,终归,大有裨益。

    如此说来。蓟王身上所背负的利益牵绊,自毋需多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莫过如此。

    俗语谓“无官一身轻”。试想,百官皆如此,身居王爵,又当是何等负重前行。居高位,若还只顾自己,罔顾他人。必将积重难返,身死国灭。各方诉求,利益均沾。不可有一日之疏。

    说蓟王枉顾名门大姓。实乃无稽之谈。试想,蓟王圩田陇右。西州豪右大姓田宅,秋毫无犯。反另辟蹊径,逆上梯田。豪右坞堡中豢养百姓,蓟王亦非强取。反用农作机关器,令豪右自行更替。种种所为,足见一斑。

    蓟王作为,之所以令豪右大姓,心生怨念。只因一视同仁,未获优待。换言之,未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乃至豪右大姓,心生怨恨。

    尤其,当蓟王重启二十等爵。士农工商,寒门庶子,皆可因德才,获封民爵。从而享受王法赋予的特权时,更让名门大姓,怨念横生。

    总有某些人自诩为“生而高贵”。却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多年前,蓟王初入洛阳。正月旦会,被黄门令左丰,引入宗室队列。不料事后竟起颇多非议。洛阳宗亲皆言,前汉宗室,沦落民间百年,血脉混杂,旁支末梢,早与贱民无异,不可同列。引少时亦清贫无依的先帝,勃然大怒。随兴贳贷子钱之念。

    正因蓟王起于微末,重义轻财,才被时人比作高皇。

    关于佛道之争。刘备实并不在意。正如时下,竟有王充门徒,不信神鬼。事实亦证明。古往今来,无人能一统华夏信仰。正因拥有完整神话体系,且经历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等一些列的文化专精,进而积淀出“闭合环”的华夏文明。故分阴阳,有正反。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后万法归宗。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于是宇宙大爆炸,自奇点不断膨胀,产生时间,物质,乃至人类。而后塌缩,重回奇点,归于湮灭。整个过程,或称为『盘古纪』。

    且外来宗教,多漏洞百出,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