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768章

刘备的日常-第768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不辱命。”华妁娇羞无限,颌首低眉,不敢仰看。

    “太后可有口谕。”蓟王笑问。

    “太后言,宫中庸医,碌碌无为,欲求家父《青囊经》,与众太医一观。”

    “只为《青囊经》乎?”太后所求,反令蓟王更生疑。

    “然也。”华妁答曰。

    “医者父母心。华大夫当不会藏私。”

    “主公所言极是。”华妁收拾心情,恭声答曰:“此书,家父正欲刊印成册。先献书于洛阳,亦无不可。”

    “如此,甚好。”公事毕,蓟王又言及私事:“太后赐婚,非同小可。你我虽为君臣,实则情同手足。如何作想,宜当直言。”

    “主公当知,臣虽为医令,实则侍医也。主公临幸诸妃,皆臣侍奉左右。亲密如斯,今生已不作他想。”华妁柔声答曰。

    “如此,甚好。”刘备亦知,毕竟男女大防,授受不亲。华妁虽为医令,实则女侍(医)也。太后此举,煞费苦心。素有顽疾,亟待诊治乃其一。行『反·投桃报李』,求取《青囊经》乃其二。将兵甲重地,吴房县封于华妁,以弱淮南乃其三。

    还有最重要一条。华妁亲自施术,亲眼所见。太后完璧产子,并未失贞。

    得太后如此厚恩,必然心生感激。至于华妁,如何回禀蓟王。当可以预见。

    华妁去而复返。亦贵为一县之主。称“吴房君”。

    入宫洗漱更衣,述职蓟王当面。

    北宫,瑞麟阁。

    “一路辛苦。”蓟王笑道。

    “幸不辱命。”华妁娇羞无限,颌首低眉,不敢仰看。

    “太后可有口谕。”蓟王笑问。

    “太后言,宫中庸医,碌碌无为,欲求家父《青囊经》,与众太医一观。”

    “只为《青囊经》乎?”太后所求,反令蓟王更生疑。

    “然也。”华妁答曰。

    “医者父母心。华大夫当不会藏私。”

    “主公所言极是。”华妁收拾心情,恭声答曰:“此书,家父正欲刊印成册。先献书于洛阳,亦无不可。”

    “如此,甚好。”公事毕,蓟王又言及私事:“太后赐婚,非同小可。你我虽为君臣,实则情同手足。如何作想,宜当直言。”

    “主公当知,臣虽为医令,实则侍医也。主公临幸诸妃,皆臣侍奉左右。亲密如斯,今生已不作他想。”华妁柔声答曰。

    “如此,甚好。”刘备亦知,毕竟男女大防,授受不亲。华妁虽为医令,实则女侍(医)也。

 1。161 汉祚复兴

    蓟王都,北宫,合欢殿。

    随悠扬钟声,响彻全城。刘备轻轻睁开双眼。

    怀中美妇,亦轻提眼帘。奈何一夜承欢,无力起身。公孙王后逢休沐,行上食礼。同牢合卺,与王同宿。

    今日休沐,刘备亦不心急。待天光大亮,王后稍稍恢复些气力。轻轻睁开美眸,柔声催促。刘备这才徐徐抽身。

    吴房君华妁,已恭候多时。

    清洗热敷,善加打理。服侍蓟王披衣,恭送入浴室。华妁退出殿外,再等王后起身。

    沐浴更衣,入无极殿用膳。再登瑞麟阁,理毕政务,与群妃伴游不迟。幕府、封国,双轨并行。两套班底,英杰辈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果不其然。

    《韩非子·解老》:“事大众而数摇(动)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翻动)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言下之意,国策方针,一经确立,切忌朝令暮改,万勿左摇右摆,劳民伤财。

    或有人言,国策有失,却不行亡羊补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岂是明主乎。

    首当其冲,国策方针如何确立。如蓟王这便,历经二十载,取长补短,裁弯取直,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乃至放之四海而皆准。遂成国策,何言“不可为”。

    万事需逐其根本,切莫断章取义。

    待蓟王入阁。士贵人、宋贵人、马贵人、安贵人,皆在。诸如邹美人、杜美人、冯美人等,亦在。

    自王妃尊王后。偏妃亦升王妃。故蓟王后宫,再无偏妃或侧妃封号。王后、王妃、贵人、美人、御姬、宫女、宫婢。另有宫官,品秩不等。

    宫婢名义上低于宫女。实则多为妃嫔陪嫁之媵妾。俗谓“向阳花木易为春”。有代女君侍寝之权。

    话说,前汉宗室,景帝六子,今汉光武帝刘秀并更始帝刘玄五世祖,长沙定王刘发,母唐姬本是程姬侍女。景帝还是太子时,召幸程姬,程姬因月事不能侍寝,遂将侍女唐姬梳妆打扮,送入寝宫。景帝酒醉,以为是程姬,春风一度生下刘发。后遂将女子月事,称之为“程姬之疾”。

    只不过,蓟宫召幸,皆是七妃。且逢不宜,则会轮替。故陪嫁媵妾,并无机会侍寝。君王之妾,亦非常人。宫婢领三百石家俸。家中父兄,亦有民爵傍身。宫人品秩不等,二百石,至百石宫俸皆有。

    诚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待蓟王百接长生,终归能得偿所愿。平日击鞠赛马,机织女红。入东宫照看诸王子,亦乐此不彼。

    蓟王春秋鼎盛,尚不及而立。若能长命百岁,足余七十载光荫。今汉不过二百年。再续二百年江山,于蓟王而言,何其易耳。

    协辰夫人黄景华,如愿入媵伴嫁。举门迁入蓟国,暂居云台观邸。待北渚司寒馆筑毕,再迁入馆中为国祭祀。

    今汉求仙问道,蔚然成风。如前大将军梁冀妹,窦琼英。太尉黄琼之女黄景华。皆出身勋贵世家。却“少好仙道”,“密修至要”。足见一斑。

    协辰夫人为何自荐枕席,举门来投。蓟王问过方知。

    原来,乃因“卯金刀刘,汉祚复兴”。

    秦汉之交,谶纬之学兴起,宣扬刘氏具天命。如《春秋演孔图》:“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待两汉之交,光武中兴时,亦出“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之谶语。

    而新莽末年,始流传之“刘氏复起”之谶记,自蓟王麒麟天降,南征北战,并土开疆,尤其万舟并发,救回南阳“帝乡”百万之众后。今又,再度出现。

    “汉祚复兴”、刘氏“系(继)统先基”。尤其“汉祚复兴”,此谶记遍及十三州街巷闾里。刻印九州名山大川。

    “卯金刀,汉祚兴”。遂为天下,所津津乐道。

    协辰夫人言,蓟王应运而生,乃天命所归。

    从龙之功,登仙大道。如此巨利,如何能轻弃。

    一言蔽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仙门虽与世无争,然亦有所求。白日飞升,羽化升仙,便是终极追求。

    利益利益,先利后益。蓟王累次和亲,焉能不知。

    于国有益又力所能及。何乐不为。更何况,蓟王从不与民争利。

    是故“受大者不取小”。

    休沐日批阅,多是十万火急并积累书信。由一众瑞麟阁学事史,依次诵读。蓟王口述,学事史秉笔回复。瑞麟阁女博士、女史,多为顾问应对,从旁答疑。

    书毕,交由瑞麟博士,确认无误。再由蓟王亲笔签署。封函发出。

    凡刘氏宗亲,旧时好友,门籍属吏,皆可向蓟王上疏。便是刀笔小吏,如遇急迫,亦可奉书直谏。可想而知,五日书信挤压,何其多也。

    往来书信,还需抄录归档。凡书写抄录,皆由女学事史掌管。

    “夫君且看。”士贵人似有发现。

    “何人上疏。”刘备笑问。

    “乃王子馆兼太学坛博士双祭酒服虔。”士贵人答曰。

    刘备这便取来一观:“太学生,多‘自耕读’,为‘实习生’。然‘术业有专攻,得道有早晚’,有一二载便学成出仕,然亦有三五载,仍在苦读。‘官’谓学仕官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此二者俱是事师。故臣窃以为:三年实习生,可为‘备吏’,称‘学吏’乎?”

    所谓备吏,便是指“后备吏”。

    《三国志·吴书·歩骘传》载,歩骘向孙权上疏:“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据此可知,时下县寺中,已有“备吏”存在。

    居延汉简亦载:“二百桼(七)十后备吏骑士胜敞。”据此认为“后备吏”,当为“边塞低级吏员之后备者”。

    换言之,前汉已有备吏。

    “学吏”乃备吏之一种。

    太学生专立名籍。一旦入学,即可除徭役。学成可入仕途。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不一而足。

    服虔上疏,三年实习生,转为学吏。

    须知,学吏亦是吏。即便百石,亦可得民爵。授予良田美宅,坐享蓟国爵民之一切便利。与“实习生”,不可同日而语。

 1。162 绳之以法

    “夫君以为如何?”士贵人笑问。

    略作思量,刘备言道:“利弊各半。”

    马贵人言道:“诚然夫君所言。若实习三年,便可为备吏。恐为碌碌无为者所用。更被国中唯利是图者所乘。如此,只需穷尽所能,送子入学坛。不出三五载,便可坐享其利。”

    刘备轻轻颔首:“此亦是为夫心中所患。蓟国五学,各司其职,各尽其用。若凡入太学坛,便可为吏。余下诸学,当难有寸进。尤其门学、科学,更无人问津。”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人皆向好,学优则仕。”宋贵人答曰。

    安贵人言道:“蓟国五学,入学皆需考试。若得通过,必有真才实学。便有唯利是图者,欲乘机入学,亦需家中子弟,能过考试之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将国之命脉,系于入学试一途。”蓟王言道。

    选吏之重要,蓟王焉能不知。

    “如此,当如何批复。”士贵人遂问。

    “再议。”慎重起见,刘备暂且搁置。待时机成熟,再开朝议。

    “喏。”奏疏乃由瑞麟阁女博士秉笔。与书函不同。

    待批奏毕。士贵人有感而发:“夫君取贤用能,多不以时岁论处。”

    阁中美人,巧笑倩兮。皆心有戚戚。

    蓟王娶长母之妻,足见一斑。国中多少年长吏,亦一脉相承。

    蓟王言道:“年岁积累,固然重要。然天资绝伦,亦不可或缺。吏治乃国政之基石。常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凡新举措,必谨慎以待。断不可等闲视之。若开备吏之口,恐成溃堤之穴也。不可不防。”

    俗谓“绳之以法”。法,天下之平也。若无王法,如何明断是非、明辨善恶。类似入太学满三载,便可自动晋升备吏。坐享其成,绝非蓟王所愿。

    “夫君明见。”众美拜服。

    蓟国高薪养廉,三食君俸。蓟王轻财重义,天下豪杰。如何会吝惜钱财。正如北海一龙出仕。食禄依秩足予。管宁视钱财如无物,俸禄丝毫不减。华歆惜财如命,俸禄分毫不增。品秩便是“准绳”。

    只取年限为绳,弊端自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何况,百石少吏,乃吏治之根基。若根基败坏,乃至吏治无存,大厦将倾。

    蓟王以为,年限次之,德才居首。

    王子馆兼太学坛,博士双祭酒服虔,只言其一,故蓟王不取。亦因言中其一,故蓟王暂且搁置,未当即驳回。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蓟王向来如此。

    何为明主,知微见著。

    稍后,博士双祭酒服虔,求问儒宗郑玄。

    “主公何故搁议?”

    郑玄笑叹:“子慎既善‘春秋’。岂只言春,不知秋乎?”

    “愿闻其详。”服虔求教。

    “我主,光融天下,明以照奸。何为明?日月并天也。故天有阴阳,地有善恶。实习满三载,便可为吏。若知此举,国人毕极尽所能,入太学坛。五帝之学,诸学皆费,与国无利乃其一。诸多阿谀结党之辈乘机混入,吏治无存乃其二矣。”

    “夫君以为如何?”士贵人笑问。略作思量,刘备言道:“利弊各半。”

    马贵人言道:“诚然夫君所言。若实习三年,便可为备吏。恐为碌碌无为者所用。更被国中唯利是图者所乘。如此,只需穷尽所能,送子入学坛。不出三五载,便可坐享其利。”

    刘备轻轻颔首:“此亦是为夫心中所患。蓟国五学,各司其职,各尽其用。若凡入太学坛,便可为吏。余下诸学,当难有寸进。尤其门学、科学,更无人问津。”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人皆向好,学优则仕。”宋贵人答曰。

    安贵人言道:“蓟国五学,入学皆需考试。若得通过,必有真才实学。便有唯利是图者,欲乘机入学,亦需家中子弟,能过考试之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将国之命脉,系于入学试一途。”蓟王言道。

    选吏之重要,蓟王焉能不知。

    “如此,当如何批复。”士贵人遂问。

    “再议。”慎重起见,刘备暂且搁置。待时机成熟,再开朝议。

    “喏。”奏疏乃由瑞麟阁女博士秉笔。与书函不同。

    待批奏毕。士贵人有感而发:“夫君取贤用能,多不以时岁论处。”

    阁中美人,巧笑倩兮。皆心有戚戚。

    蓟王娶长母之妻,足见一斑。国中多少年长吏,亦一脉相承。

    蓟王言道:“年岁积累,固然重要。然天资绝伦,亦不可或缺。吏治乃国政之基石。常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凡新举措,必谨慎以待。断不可等闲视之。若开备吏之口,恐成溃堤之穴也。不可不防。”

    俗谓“绳之以法”。法,天下之平也。若无王法,如何明断是非、明辨善恶。类似入太学满三载,便可自动晋升备吏。坐享其成,绝非蓟王所愿。

    “夫君明见。”众美拜服。

    蓟国高薪养廉,三食君俸。蓟王轻财重义,天下豪杰。如何会吝惜钱财。正如北海一龙出仕。食禄依秩足予。管宁视钱财如无物,俸禄丝毫不减。华歆惜财如命,俸禄分毫不增。品秩便是“准绳”。

    只取年限为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