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23章

刘备的日常-第823章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宫遂问:“若果如此,明公又当如何?”

    “我与本初,并玄德乃至交。”曹操答曰:“那时,幽、冀、并、凉,兖、青、徐、豫,八州之地,当随玄德,另俸新主,三兴炎汉。”

    “豫州牧袁术、北海相袁绍,乃合肥侯外戚。恐难如愿。”陈宫言道。

    “国事为重。本初、公路,皆豪杰,岂不识天下大势乎。”曹操笑言。

    与会众人,总目相对。皆暗生疑窦。

    少顷。忽闻荀彧发问:“若蓟王另立新主,可辨忠奸乎?”

    曹操答曰:“光武中兴,莫过如此啊。”

    言罢,忽闻来报:“报,寿春敕令到。”

    “速呈上来。”曹操似不意外。

    看罢,便传众人。

    “再组联军,讨伐洛阳。”陈宫这便醒悟:“欲证正朔也。”

    荀彧亦醒悟:“京东四关,皆由关西兵守卫。恰逢诛尽凉州人之声,不绝于道。军心不稳,士气全无。大军所至,许不战而降。”

    “合肥侯若胜,蓟王又当如何?”治中程立问道。

    “且看董侯,是生是死。”荀彧一语中的。

    曹操却另有高见:“诸君岂不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乎?”

    陈宫脱口而出:“『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注①)』。”

    “麟子阿斗,乃是嫡出。”程立言道

    “(阿斗)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曹操所诵,正是《春王正月》。

    或有人问,史侯并阿斗,皆出何后。且史侯年长,既是长子,又有嫡母,为何嫡子反成阿斗。

    只因『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此,亦是完美的礼法闭合环。

    生史侯时,何后不过西园采女。与王美人身份类似。此时史侯、董侯,二皇子皆是庶出,故『子以母贵』。何后出身屠户,王美人乃官宦之家。故史侯不及董侯尊贵。更加何进势强,恐外戚专权,故先帝常有废立之心。然麟子阿斗,乃何后尊为灵思皇后时所生。乃嫡位所出。是故『母以子贵』。

    唯一破绽。何后诞下麟子时,先帝已崩。新帝继位。故何后不尊皇后,另尊灵思皇后。然此破绽,又被先帝神来二诏:『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所完美遮蔽。

    先兄终弟及。弟若不及,则兄子继。兄子有三,嫡子当先。

    此处亦有破绽。

    如何可证,麟子种出先帝。

    灵思皇后乃先帝后。无故孕身,还有何人?

    烦请参见高祖之所出。昭灵后“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感孕而生,又岂非刘太公之子乎?

    如此,阿斗身世可证。

    堂内众人循环苦思。唯曹孟德,气定神闲。只因皇位继承,前后诸情,皆被其参透。

    须臾,荀彧一声长叹:“董侯被废,阿斗登基。”

 1。291 无能之辈

    合肥侯此举,意料之中。

    先前洛阳势强。四方将军,十万大军。为夺正朔,史侯不惜水淹南阳。乃至急功近利,被董卓所乘。矫杀北伐三杰,吞并十万大军,反逼洛阳。

    史侯黯然退位,归国就藩。

    时南阳帝乡,毁于大水。百万流离,基业尽毁。不得已,合肥侯远遁藩国,休养生息。稍后复起,窃据楚都寿春,觊觎江山半壁。此亦是权宜之计。实力不济,故不得已而为之。

    比起困守合肥百里之地,坐以待毙。寿春尚有转圜之机。

    “如何?”曹操又问。

    “且看关东群雄,如何施为。”陈宫言道。

    “也好。”曹操从谏如流。

    洛阳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自大将军何进兵败被杀,何苗、董卓,先后二任大将军,迁居于此。洛阳遂屡遭兵乱,南北宫殿皆有焚毁,西园更成一片废墟。然大将军府,却屹立不倒。历经增修,尤胜先前。

    霞楼之上,满座高朋。

    董重人前果决,人后寡断。自平乐会归,便失计较。究竟如何行事,至今无有定论。府中幕僚,皆夸夸其谈,无能之辈。引经据典,泛泛而谈。无有真才实学,更无真知烁见。看似口若悬河,一气通泰。闻之,欣欣然,心神俱醉。实则,一觉醒来,万事皆空。无有卵用。

    董重幕府,皆是沽名钓誉之徒,投机取巧之辈。

    先人锦绣文章,珠玉字句,信手拈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然若问,君有何高见?

    则哑口无言。

    无有主见。

    华楼之上,巧言令色,窃居高位者,何其多也。

    麾下皆如斯,左右无不是。董重便居大将军高位,又能有何作为。时何进,董卓,总领朝政。皆有如袁绍、许攸,暗授机宜,传递朝芴。故何进、董卓,只需照本宣科,足可服众。

    董重无人可用,故不敢轻易登朝。恐人前失态,君前失仪。

    董侯若居高下问,大将军以为如何?

    董卓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一世英名尽毁。为百官所轻,被陛下疏离。

    一言蔽之,无有金刚钻,毋揽瓷器活。

    混吃等死,各安天命,也很好。时大将军窦武,位列三君之首。又有几分才学为真。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自身优势,用到极致。亦大有所为。

    偏要班门弄斧。自取其辱,自取其祸。

    正如董重这般。

    中人之姿,尚有不逮。非要与王允、吕布,文武魁首,一争高下。自寻死路矣。

    “报——”席间,忽有心腹登楼来报。

    “何事惊慌。”董重半醉半醒。

    “禀大将军,关东急报。”

    “哦?”董重猛然起身:“速速呈来。”

    “喏。”

    细观邸报,董重酒醒三分:“寿春王又集联军扣关。先锋已至虎牢。”

    “先锋何人?”便有人问。

    “豫州牧,袁术。”董重此时已醒七分:“沐浴更衣,入宫面圣。”

    南宫,玉堂殿。

    董侯眉头微蹙,居高下问:“叔父,意欲何为。”

    “乃为‘证正朔,夺帝位’。”太傅杨彪,起身答曰。

    “废帝自立,岂有此理。”董侯虽年幼,却识大体。

    “陛下明见。”王允答曰:“阿阁兵变,血流成河。公卿诸刘,无辜惨死。时窦太后亲下废帝诏。合肥侯黯然就藩,不思己过,擅自称帝。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

    “毕竟叔侄,同出汉室。”董侯言道:“可有万全之策。”

    太尉马日磾答曰:“虎牢雄关,万夫莫开。袁术何以避易就难。”

    “太尉何不直言。”董侯亦听出弦外音。

    马日磾答曰:“陛下当知。京东四关,乃关西卒守备。今,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遂转相恐动,其在关下者,皆拥兵自守,不敢轻离。谓军心不稳,莫过如此。袁术何不择四关而攻之,反攻左中郎将(丁原)驻守之虎牢。”

    “太师以为如何。”董侯苦思无解,遂又问道。

    王允答曰:“谓‘悉诛凉州人’,皆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如太尉所言。京东四关,皆为‘凉州(关)都尉’所辖。岂能与关东同流。且归乡之路,皆在京西。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原来如此。”董侯这便醒悟。凉州素于关东不和。且后路断绝,唯扼守雄关,向死而生。

    见三公九卿皆哑口无言。王允又道:“区区袁术,不足为虑。可遣左中郎将,坐镇雄关。”

    “左中郎将,依令行事,切莫有失。”董侯居高下令。

    “臣,丁原,领命。”

    吕布进言:“凉州都尉之患,不可不防。”

    “凉州都尉麾下,多凉州兵士。若骤然发难,恐激兵乱。”不其侯伏完亦进言。

    “太师以为如何?”董侯又问。

    王允答曰:“洛阳八关,雄兵十万。稍有不慎,洛阳危矣。谓‘流丸止于瓯臾(坑洞),流言止于智者’。老臣窃以为,只需假以时日,流言溃散,军心自安。”

    三公九卿,皆有人面露疑色。奈何王允主政,不敢多言。

    董侯见无人反驳,以为百官认同。遂得心安:“太师老成谋国。朕心甚慰。”

    “陛下谬赞。”王允从容自若,面色不变。

    “启禀陛下。”黄门令左丰,躬身进言:“大将军殿前求见。”

    “速召。”董侯喜道。毕竟董重出身董氏外戚。自与董侯亲近。

    “臣,董重,叩见陛下。”董重沐浴更衣,一路疾驰。又趋步登台,酒气冲冠,颇有血气。

    “大将军免礼,赐座。”董侯和颜悦色。

    “谢陛下。”黄门令亲自捧来坐席。安置于武臣之首。大将军位三公上。与上公位平齐。

    “大将军亦知军情紧急。”太傅杨彪,出言示好。

    董重心领神会:“诚如太傅所言。闻关东群贼扣关。臣,职责所在,不敢偏安。”言及先前称病不朝。

    不其侯伏完,身居太仆。遂代王允出言:“敢问大将军,有何良策破敌。”

    董重石破天惊:“袁术乃某旧友。只需手书一函,足可退敌。”

 1。292 威制天下

    董侯将信将疑:“国事岂容私情。”

    董重笑言:“旁人许公私分明。然袁公路素以侠气闻。与臣私交甚笃,必言听计从,退避三舍。”

    “太师以为如何。”董侯又问。

    “老臣窃以为,不妨一试。”王允答曰。

    “如此,请大将军去信袁术,说其罢兵。”董侯遂下诏命。

    “臣,遵命。”董重奉命落座。

    “淮泗诸王,出兵几何?”董侯又问。

    “回禀陛下,淮泗八国,联军五万。正水陆并进,齐奔虎牢。”太尉马日磾答曰。

    “曹操、袁绍、孙坚等,又有人马几何。”

    “许亦有,五万之数。”马日磾谨慎作答。

    “十万大军。”董侯略显惊慌。

    王允宽慰道:“陛下毋忧。有四方将军,从旁掣肘。关东群雄,难有作为。”

    “太师所言极是。”董侯这才想起,刘岱、刘繇、刘表、陶谦,年前遣使奉献,拜四方将军。荆州牧刘表,为前将军、假节、封成武侯。陶谦拜左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加授刘繇为扬州牧、右将军。加授刘岱为青州牧、后将军。

    “若命四方将军,驰援京师。太师以为如何。”董侯试问。

    “不可。”王允答曰:“四方将军,牧守四方。守土安民,不宜妄动。若兴师上洛,境内空虚,恐为关东所乘。”

    “太师言之有理。”董侯亦知,守土有责。正因有四方将军心向洛阳,不与寿春往来。淮泗诸国,并关东群雄,才不敢倾巢而出。留下半数大军,守备境界。

    且洛阳困守百里之地。幽、冀、并、凉四州,因蓟王而心向洛阳。然关东大地,洛阳并寿春,明争暗斗。犬牙交错,势力割据。尤其豫扬二州,双方不甘人后,各封州牧。

    如豫州牧,洛阳以黄琬领之,寿春则转授袁术。黄琬治颍川阳翟,背靠京师洛阳。袁术虽出身汝南,然汝南多屯田黄巾,不尊号令。唯将州治,立于陈国都。

    黄琬看似势单力薄,然却与蓟王沾亲带故。协辰夫人黄景华,黄琼之女。若论所出,犹高黄琬一辈。

    豫州辖颍川、汝南二郡,梁、沛、陈、鲁四国,县九十又七。

    颍川、汝南二郡,因多屯田黄巾,故名义上,奉鲁相宋奇号令,为金市子钱家效命。实则暗以蓟王为尊。合二郡之力,足可与四国相抗。二郡愿为其所用,亦可知黄琬心向何方。

    窥一州而知全貌。

    上至州牧,下至令长,皆心有所属。

    鲁国乃阿斗封国。今阿斗寄养于蓟王宫。蓟王于易县,造甘泉宫以安置。“易县为京”,甚嚣尘上。若叔侄相争无果,蓟王扶立阿斗登基。鲁国相宋奇如何则选,乃淮泗八国心腹大事。八国一体,形如“展翅飞凤”。鲁国居中为凤首。七国或为爪牙,或为羽翼,或为心腹。鲁国权重,可见一斑。

    见董侯并百官,满怀心事,沉思不语。

    王允遂宽慰道:“老臣窃以为,合肥侯,窥京师谣言,故令大军扣关。以为觅得可乘之机。然新春伊始,农耕为重。此时兴不义之兵,乃国之大忌。兵法云:‘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只需扼守雄关,关东十万大军,必不战自溃。”

    “太师老成持国,诸公依令行事。”

    “臣等,遵命。”三公九卿,齐声下拜。

    罢朝后。王允不苟言笑,起身自去。

    百官躬身相送,鱼贯而出。

    “大将军留步。”董重闻声回头,正是少府张俭。

    “张公何事?”董重笑问。

    “凉州都尉事,又当如何?”张俭问道。

    “太师自有主张。”董重不以为意。

    “闻大将军麾下将校,多出西凉。何不为朝廷解忧。”张俭循循善诱。

    “哦?”董重似懂非懂:“愿闻其详。”

    “今夜平乐会,大将军何不馆中一叙。”张俭出言相邀。

    “固所愿也。”董重急不可耐。

    车驾入府,沐浴更衣。待夜幕低垂,平乐会,如期而至。

    平乐华馆,枝灯高悬,堆光如昼。能受邀与会,皆是京师名流,太学名士。亦或是与党魁张俭,同朝为官,同为党人。

    待董重入馆,扫眼一观。方知此次平乐会,西州人士,尤其多。凉州因蓟王而定,亦因蓟王而兴。辅汉幕府统羌氐牢城。凉州牧掌治下汉民。丝路流金,惠及西州。今季上计,西州足有千万之众。隶属于辅汉大幕府,足有八百万口。古羌顺下冰原,西域行国游民内迁。羌氐诸胡,甚至远至巴蜀,蜀身毒道沿线,零散部族,举家来投。涓涓细流,积少成多。

    西州大治,和合汉风。往来丝路,反哺洛阳。

    尤其蓟王兴王陵于西郭。函园上下,西州人士,何其多也。平乐馆距函园,咫尺之遥。便有西州人士,慕名而来。与党魁结交,亦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

    心念至此,董重稍稍得安。

    便有太学生,往来奔走。亦有知名党人,为双方引荐。

    阴怀名刺,乃是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