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266章

贞观俗人-第266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解决的办法,还得是同化归附,要将这些人汉化。老房跟老杜这两位仆射的意见是分其种落,迁居河套以南,使其散居各州县,不让他们再游牧为生了,而是要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学耕田种粮,变其风俗,让他们慢慢的变成汉人。

    耕种土地,易风改俗,甚至是学习汉话汉字,汉突通婚等等。

    可新任中书令温彦博与侍中杨师道还有学士李百药等一群大臣则又有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这根本不现实,对于突厥人,应当采用汉朝对内附匈奴的办法,要开放接纳,把他们安置在河套以内,西起灵州东到幽州,安置在几千里长城内外,并且尊重和保留他们的风俗习惯,保留他们的部落,让他们的首领依然统领自己的部落,依然放牧生活等。

    要靠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包容他们,解除他们的戒心,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大唐的怀抱中来。

    还说这样的方式,是成本最低,也有历史成功可鉴的。

    温彦博甚至提出,要把三万户左右的胡人,安置到长安周边来,两万户安置到洛阳周边,一万户安排到太原周边,一万户安置到幽州,一万户安置到营州

    他甚至建议,朝廷的丰胜顺化四州,干脆都授封突厥贵族为都督刺史等。

    “温令公等人想的过于简单了,这虽是成本最低的安置办法,但不出十年,必生内乱。”秦琼当着儿子的面,也忍不住喷起了温彦博,虽说河东温家三杰名满天下。

    三兄弟在武德和贞观朝,都进入中枢。

    可他们还是过于书生气了。

    处处只想到少花钱,想着简单不折腾,却不成想,这种方法,那真是危险至极。三万户突厥人安排到长安边上,这等于将一把刀时刻抵在喉咙上啊。

    至于房玄龄他们的汉化归附之法,则过于理想了些,要让无数归附的突厥人、杂胡们弃游牧而改耕种,将他们全打散到一个个州县里去分田种地,先不说哪来这么多地分。

    就算有地分,也不会有胡人愿意的,他们本就不会种地,他们习惯了游牧生活,更别说那些首领贵族们更不愿意了。

    相较之下。

    秦琼觉得现在秦琅跟皇帝折中出来的那个方案,还要好些。

    秦琅摇头,“还是留有许多隐患的。”

    “不能急,这就跟打仗一样,有的时候,我们不能贪功于一役,只要有耐心,目标明确,他们积许多小胜也一样能成为一场大胜的。”

    “你还是急进了一些,倒是陛下此法更好,此次安置内附诸部为例,那么将来其它胡部蛮夷,也就能心安了。”

    不管怎么说,安北大都护法算是保全了,没有沦为羁縻区。

    六个正州也保全了,虽然也保留了二十四个羁縻州,可结果还行。

    李世民在两仪殿廷议时抛出了这个方案,一锤定音。

    可谓是惊掉了一众宰相们的下巴,之前三派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个结果。

    大家都在想着让皇帝接受他们的方案,谁能想到争论许久,最后皇帝却抛出了个全新的方案呢?

    有羁縻,但也有汉化,也有防范。

    总体来说,这还是一个羁縻政策。

    可主张羁縻的温彦博很不满意,这算什么羁縻嘛,根本不彻底,这还是不相信突厥大兄弟们啊,你们怎么能这样不相信别人呢。

    房玄龄也觉得不太好,根本汉化的不彻底呀,就应当把这些突厥人分成一个个小部落,拆散安置到北方各个州县去,让他们改汉姓学汉话,耕田种地。

    魏征就更不满了。

    可李世民既然拍板了,就不容置疑的。

    皇帝最后见反对声很高,把秦琅抛了出来,说这其实是秦琅的主张,还说秦琅做为收复塞北的第一功臣,他的话语更有参考性。

    最后又说秦琼也是这个态度。

    秦家爷俩被动背锅,在李世民最后说秦国忠已经上表拥护这个决策后,所有人都知道,已经无法更改了。

    连房玄龄都不由的暗里妒忌起来,为何秦琅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在皇帝心中地位怎么这么重呢。

    魏征则骂秦琅妥协没原则。

    可骂归骂,不满归不满,皇帝还是最终通过了这个决策。

    秦琼对于自己还能发挥点这样的余热,还是很高兴的,做臣子的能为皇帝背背锅,其实也是一种荣耀的,这样的资格可不是谁都有的。

    反正秦国忠倒也聪明,事后马上给皇帝补了一道拥护的折子,换来的是李世民给他把武散阶镇军大将军,提升为辅国大将军了,还给他在城南又赐了一块二十亩的地皮。

    安北大都护府的地位还是最终确立了,没有被沦为羁縻府。

    秦国忠一进门,便先对着秦琼拜礼,很恭敬。

    “阿爷最近可还好?”

    “很好,每天都要打会马球,精神头好着。”

    秦国忠于是笑着上前,“儿还要多谢阿爷与三郎为我在陛下面前说话呢,如今陛下开恩,我那十个畜生居然都得封侯爵授刺史职,可真是天恩浩荡啊。”

    秦琅看他那夸张的表情动作,也不由的佩服人家。

    好歹也是启民可汗的孙子,处罗可汗的嫡子,如今居然混成了这么一个演技派,也真不容易。

    但识时务的人,总是被大家喜欢的。

    李世民就很喜欢这个大胖子,秦琅也喜欢。

    以前他还讨厌这胖子非要粘到秦家来,可现在倒也没那么讨厌了。

    “你能理解陛下的恩赐就好。”

    郁射部万帐要划为十部,三部留在丰州,两部迁胜州,一部迁盐州,一部迁云州,两部迁顺州,一部迁化州,这是将他们完全打乱,分而化之的一种策略。

    秦国忠岂会看不出,可这家伙没表现出丝毫不满,他很聪明,知道大势难违,所以根本就不做无谓的反抗,高兴的表示顺从,皇帝高兴了还能给他个不错的安置。

    “大兄啊,其实背靠大树好乘凉,以往你在草原时,还要饱受颉利的欺凌敲诈,大兄自处罗可汗去世后,带着部族也是四处流浪的,但现在有大唐在,大兄和子侄们的日子以后就有保障了,草场一划定,以后就不用担心会被人侵占夺走,谁敢越界抢草场,朝廷第一个站出来为你们撑腰!”

    “更不用说,这爵位、刺史县令等还是世袭的,代代都有了保证啊。”

    “此外,今后贸易通商也没有了限制,关税等还免除了,大家日子可是会越来越好的。”

    秦国忠哈哈大笑点头,那满身的肥肉上下颤抖着。

    秦琅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安禄山。

    这死胖子这么能忍,会不会是另一个安禄山呢?

 第383章 三千旅贲

    日子一如继往。

    程咬金也出京前往河北,做为预定的北伐六道总管之一,他要前往河北开始做准备。

    启程前,老程特意找秦琼喝酒。

    几杯酒下肚后,老程面红耳赤已经微醉。

    “叔宝,其实我不羡慕你,你虽说比我早封国公,还授了上柱国的勋,可不算什么。我如今也是卢国公,这回也终于能够统军一道要北伐了,到时也有机会捞个上柱国。”

    他喷着酒气,盯着秦琼,“我也不羡慕你娶了五姓嫡女,俺老程也要娶清河崔的女子了。我也不羡慕你封司空,加骠骑大将军,做太子太傅。反正俺老程只要不死,再活个三四十年应当也没问题,到时还怕捞不着一个骠骑大将军吗?”

    说着说着,老程转头瞧了瞧秦琅。

    秦琅赶紧给他又倒了杯酒,“叔父吃瓜,这屋里这么热,容易上火,我家这温室西瓜可是很不错的,甜爽,还是沙囊的。”

    老程接过瓜两口吃完,抹了把嘴。

    “我最羡慕的啊还是你家三郎!”

    “叔宝啊,你家怀玉怀英本来是两好娃,可惜洛阳被王世充那狗贼害了,当初只留下了三郎这孩子,在瓦岗的时候,我也没觉得这小子有多出众。可现在看看,当初真走眼了,就算怀玉怀英两孩子在,也远不及怀良啊。”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跟你家三郎一比,我家那些个全是畜生。”

    秦琅心想,怎么能这样说自己孩子呢。

    “程叔,处默现在胜州,可是大出息了,胜州司马,振武军使,五品的游击将军。程叔你当年在处默这个年纪,只怕还没到这位置吧你那还是乱世起英雄的时代呢!处默可是很不错了。”

    老程摇摇头,“那你得看跟谁比,若是说跟张亮跟郭孝恪他们家的孩子比,确实不差,但要是跟你三郎一比,可就差远了,他是我家的嫡长子,可混到现在也才是个五品,这还是三郎你提携他,否则他也还仅是一个千牛备身。”

    “三郎啊,处默比你差远了,处弼等更别提了,这次我要去幽州,一年半载的也回不来了,长安家里这边,还指望着三郎你帮忙照看一二。”

    老程扯来扯去,其实还是想要让秦琅替他照顾下家里。

    毕竟程家也不是什么名门,他跟崔氏的事,又搞的几个小兔崽子,甚至是家里的一些老管家们也不满。

    “看程叔说的,咱们两家什么关系?”

    “好,有三郎这句话我就够了,来,接着喝酒!”

    酒喝到最后,秦琅拿出几封信给程咬金。

    “程叔此去幽州,帮我顺便带几封信,分别给牛叔和我窦婶,另外给苏将军和李将军等也捎封信。”

    老程笑着把信收起,拍了拍胸脯,说了声谢谢。

    他知道秦琅这是利用自己在河北的关系,给他点帮助。虽说牛进达是他的老部下,此去幽州有基本盘,可他跟窦红线,还有靺鞨首领李谨行并不熟,这次要去幽州,想立功,肯定得倚仗这些幽州边军地头蛇们,秦琅跟他们关系好,不仅仅因为秦琅曾经检校过幽州都督。

    老程知道,秦琅这几年对幽州边市的影响力很深,捎带着苏窦李等也没少赚钱,所以他的面子,在幽州很大。

    有秦琅打个招呼,老程过去那就要方便的多,秦琅所谓替他捎信,其实就是帮他,老程这么精明,岂会不知道。

    “三郎啊,你在幽州呆过,在那边人脉广面子大,你跟程叔说说,我这次去了若想立功,也捞个上柱国当当,得怎么做才行?”

    在皇帝的计划里,老程这次去幽州,统领的幽州河北军,其实只是去站场子的,不是主攻部队,他甚至连出界的计划都没安排,只让他守好东面边境,防止颉利东窜。

    按这样的安排,老程肯定没机会立功,更别说要捞个上柱国了。

    上柱国可是要实打实的军功战绩,虽可录前勋,但做为统军大将,没点硬战绩,是不行的,除非是袭勋,但那不是自己的功劳,也没啥含金量、荣耀可言。

    老程也是个胆子大的,可若说公然违旨越界,这也是大忌。

    “程叔啊,这么大的战事,六路齐出,各有任务,切不可轻易违反部署啊,否则容易出大事的。”秦琅提醒老程,别只想着抢功劳,万一抢出事来,破坏了战前部署,导致颉利跑了等意外,那可就是大罪了。

    “那有没有什么既不用违反部署,又能立功的机会?”

    “有当然是有。”秦琅笑呵呵的提了两个名字,窦红线和李谨行。

    “什么意思?”

    “我婶娘是河北都团练使,李谨行呢,是靺鞨首领,羁縻燕州刺史,他们呢名义上都是受幽州都督节制的,你现在将任行军总管,是能暂时节制河北各府抽调来的行营兵马的,所以他们名义上也是要受你节制,但他们非正兵啊。”

    “哦,明白了。”

    老程呵呵一笑。

    既然非正兵,那么这些土兵、蕃兵,其实也是有很大的自由性的,在关键的时候,老程可以让这些人出界越境的。

    “若叔父真想立功,我还是推荐由苏定方来挑选两三千靺鞨骑兵和河北土团,先在边界待命,一旦发现颉利往东来或往北走,赶紧轻骑拦截或伏击,说不定还真就堵着擒拿了,到时只要颉利是落到你河北这边的兵马手里,这不也是要算到叔父头上的吗?”

    “对,就是这么个理!”

    老程讨得锦囊妙计,满意而归。

    东宫武装经过一轮调整,如今有了三千太子亲军。

    因为之前秦琅表露的态度,让李世民很是满意,所以这次调整时,特别把这东宫三卫府做了精选。

    三千亲军,皆由五品以上武将和勋官的兄弟子侄们出任,个个将门武家出身,全是十六岁到二十四岁之间的年轻小伙们。

    太子亲卫,统一从七品下,太子勋卫,统一从八品下,太子翊卫统一从九品下。

    而这三千亲军中队头到旅帅,全由皇帝从讲武堂受训武官中精选派来,校尉和郎将,更是久经战阵的禁军将校。

    三千人分为五番,两月一番。

    一番是六百人,三卫各两百,一次当值两月。

    一大早。

    承乾早早的就让人给他披甲备马。

    这位才十岁的太子,平时也是勤练武艺,骑射本领还不错,尤其是箭射的很好。

    对于承乾来说,这三千亲军是在他直接统领之下的,一个十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对打仗、军队这些感兴趣了。

    秦琅到来时,发现承乾身上这套定制的铠甲很不错,全套加起来得有三十斤,各种长短武器箭支等还得有十来斤。

    可他穿在身上,却并不显艰难。

    虽说这主要原因还是铠甲设计较好,负重是全身分担,可这也还显示出承乾不错的身体素质的。

    “老师,旅贲军已经准备好了吗?”

    承乾有些小兴奋的道。

    东宫十率,其中统兵的六率原本都各有军号,旅贲是其中左右清道率的军号,但这次皇帝把这个军号授给了这支亲军。

    东宫三卫三府,合称太子旅贲军,下设亲勋翊府中郎将府各一,由三位中郎将统领,听从于太子左卫率秦琅节制调遣。

    秦琅也换了身铠甲。

    没选过于骚包的皇帝御赐铠甲,穿了件朴实无华版的明光铠,但全身铠甲也一样重达六十斤。

    走起路来,那也是锵锵作响的。

    “今日东宫阅兵,三千旅贲皆已至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