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325章

贞观俗人-第325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嫁女儿的坞民,现在基本上都要走,好多原本是六个划给秦家的坞堡中的坞民,原本杨家是要都迁走的,可现在好多人也不肯迁了。

    “秦琅虽然从我杨家得了一万亩地,可他自己还那么多人,这点地够多少人种?那些人都跑去投秦家,拿什么生活?别担心,等佃不到田,自然还得回来。”杨季元阴沉着脸道。

    “爹你有所不知,现在秦家在大搞什么垦荒、改造,之前咱们看不上的荒地、坡地、山地,甚至是洼地、滩地等,现在秦家都在组织人测量规划,说是能够把这些地改造成耕地,他们计划是他们负责规划,然后组织人负责集体开垦改造,再把地分下去。”

    “据说,他们能改造出许多田地来,只要愿意参与进去的人,每户参与改造完后,都能获到十到二十亩的永业田,剩下的田则可以签约承租,秦家除打算种稻外,还要种甘蔗,种什么棉花,以及种桑叶、麻等,甚至承诺能够包收购,甚至肯提前付一到两成的款,供大家采买种子、农具等。”

    “你说这姓秦的这不是坏规矩吗?哪有这样做事的,他这样搞,坞民全都想跑他们那边去了,都帮他垦河滩修梯田建水渠去了,还有多少人愿意再佃种我们的田?”

    最要命的地方则在于,杨家并不仅是一个地主而已,杨家正是因为有了二十万亩地,有了十三座坞堡,有了两万多的坞民,这才能够成为谅山一霸。

    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才有坞兵,有佃户,有工坊的工人,若是没有这些坞民,杨家自己那家族几百号人,一千多奴隶,又能成什么事?

    秦琅这真是在挖杨家的根基啊。

    “我去找秦琅谈谈,不能乱来。”杨季元一声长叹,可也知道,如今的杨家,已经越来越没有谈判的筹码了,真找秦琅,也未必就会理他。

 第466章 鸡头还是凤尾

    杨季元备下不少好东西,过上城拜访秦琅。

    “女子出嫁后三天回门,老夫想念虫娘了,亲自过来接她回门,顺便来拜访下三郎。”

    秦琅看到他来,就知道所为何来。

    叫出已为人妇的虫娘出来招待她祖父。

    杨季元看到孙女满面桃花,一双眼睛都是春水,眉目间透出掩饰不住的喜悦,知道秦琅倒是对孙女还不错。

    “虫娘,你去收拾下东西,一会跟我回下城住几天,你阿娘也想你了。”

    等孙女告辞离开,杨季元苦笑着跟秦琅抱起了苦,说他的二七五减租法,弄的杨家的佃户们大为不满,都喊着要减租,又说如今秦家这边挖杨家的人。

    “三郎啊,你这样搞,我可真坐不住了啊。我的地都要没人佃租了,这可不好啊。”

    杨季元虽然嘴上说的怂,可明显今天是想要讨个说法的。

    二七五减租,这本就是出自他的本意,为的就是能在武安州招揽人心,既然出台了,又怎么可能再收回。

    “杨公,武安州是陛下划给我的世封之地,我秦家不是流官,是以后世代要在这里立足的,这里又是蛮荒,天南之地,远离中原。到处蛮荒,遍地蛮夷,若不收人心,如何立足?还是那句话,我秦琅做事,不能只考虑眼前,得规划长远,我跟侬家跟杨家,都是出于这种想法,才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关系。而现在,对于更底层的佃户山民,我也得一视同仁,也要照顾到他们的利益。”

    “武安州的将来,不仅是我秦家的,也是侬家杨家其它各个世代生活在这的家族的,更是那无数的普通佃户坞民垌丁们的,我们以后要在这里共同生存,一代两代,世世代代,要和睦相处,就不能是谁压迫谁欺压谁,得让在家都能接受才行,否则坞民们若是日子过的苦,说不定哪天就要站起来反抗,到时兵灾一起,好日子都到头。”

    “杨公,你说是吧?”

    杨季元黑着脸,“我杨家的地租只收五成,其实已经是少的了,够仁义了,你看看其它地方,看看那些蛮寨,那些垌主把他们的垌丁当奴隶一样,六四、七三的都大把,我五五过份吗?就算是在中原,五五也不过份吧?据我所知,先前朝廷的公廨田、职田出租,收的租最低都是亩收六斗。试问,亩收六斗的租,是多少分成?”

    “杨公,以前是以前,别人是别人,我们现在谈论的是我们,是武安州这个地方,我秦琅以前没来,管不着,现在我来了,就要改一改规矩了。杨公何不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你手里有这么多田地,其实只需要部份种稻就够了,剩下的田可以拿来种甘蔗、种桑麻甚至是种药材,然后我们还可以合伙建糖厂、药材厂等等,你若是担忧前景,那你种我来加工,我负责销,如何?我敢说,这个收益绝对比原先单纯种粮要高的多!”

    “就算把租子减一减,杨家少收多少?但收获的民心民意又是多少?孰轻孰重呢?”

    杨季元犹豫了。

    他最憋屈的不是秦琅说的有多对,而是自开城投降后,他就完全丧失了跟秦琅掀桌子的能力,以及魄力勇气。

    事到如今这地步,不到万不得已,他根本不敢掀桌子,代价太大难以想象。

    “杨公,你只要也一样实行二七五减租,你说你的佃户坞民们,还会往外面跑吗?难道做生不是不如做熟?你待你的人好,他们自然就会念你的好,所以你说的我挖你的人,无从谈起。我只是在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有意挖你的人,若真如你所说要挖你的人,那么事实就会是不管你定什么租,我都会始终比你再低一些,而实际上,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打算。”

    “我很看重与杨家的友好关系,这是我秦家在武安州立足的根基,我不会自毁长城的。杨家是我秦家封臣、姻亲,杨家强大,自然对我秦家百益无一害。搞垮了杨家,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杨季元看着这个年轻人,说了半天,虽然始终有说有笑的,可话里却没有半分让步之意。

    他来找秦琅,希望他收回他三七五减租做法,而秦琅却让他也搞三七五减租。

    秦琅不肯让步,那就只能是他杨季元让步了,除非他能不计后果的反抗,可结果不会好看。

    若他坚持原来的佃租等,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会有部份坞民投奔依附秦家的领主,而更坏的结果,则是好不容易缓和的秦杨两家关系,会产生新的裂痕,且难以修复。最坏的可能,则是坞民们都去投靠秦家了,杨家根基不在,轰然倒塌。

    杨季元有些咬牙切齿的在心里权衡着利弊,可怎么权衡,都没什么好结果。

    秦琅眯着眼睛,微微笑道,“杨公,朝前看,我更看好的是我们的未来,人都该往前看,而不是一味的留恋过往,过往再好,那也都已是过往。只有未来,才是我们真正该期盼也创造的。”

    “杨家祖上从中原南迁岭南,当年也是为避祸无奈之举,可历经六世,才有了如今这番基业,难道杨家就固步自封了吗?就不想家族更加兴盛吗?杨家若是愿意跟着我秦家,那么未来,绝不仅仅是局限于这个谅山,更不会仅仅局限于交州。”

    “我秦琅是大唐宰相,而大唐今日之气象,难倒杨公看不出?大唐三百年之盛世是可期的,三百年啊,我秦家虽世封武安州,可不会龟缩在这里,中原,长安,那才是我秦家展翅之地,我秦家的子孙,都会在长安惊世骄人。难道杨家,就不想重返中原,就不想也有朝一日,能名满长安,震惊天下?不想让世人皆知谅山杨家?不想让杨家成为天下名门之一?”

    杨季元呼吸有些急促。

    他去过长安,到过洛阳,随侍过中原天子,知道中原之广阔。

    谅山在杨家,那只是蛮夷。

    “杨公要知道,我秦琅不仅是当朝宰相,我父亲还是当朝三公,也曾拜过相,我现在还是太子之师,我也是崇馆学士。只要杨家肯忠心于我秦家,我明年返回长安时,愿意带一批杨家年轻子弟回长安,并安排一个子弟入崇贤馆跟太子同学,其它人安排到国子监读书,如何?”

    远在蛮荒的谅山杨家,进入中原长安?

    杨家子弟做太子的同学,入国子监进学?

    这些条件,让杨季元不由的呼吸再次急促起来。

    杨季元吐出一口浊气。

    目光中已经有了选择。

    他再次认输投降了,就如上次认输开城投降一样,他再次投降了。

    他自认不是秦琅对手,而秦琅又给了他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很诱人的选择,秦琅愿意带谅山杨家重返中原,愿意带他们进长安。

    如果杨家真能得秦琅帮助进入长安,那么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长安是天下中心,而谅山,只是天南海角。

    “三郎不愧是天子身边的红人,这说服人的本事是真厉害,老夫不得不承认,我心动了。假如三郎真能说到做到,我杨家愿意。”

    老杨笑笑,起身。

    等他走出了花厅,这才惊觉自己后背居然被汗打湿了。

    “阿公?”

    虫娘站在廊下跟他打招呼。

    杨季元笑笑,招手喊孙女到身边,他近距离打量着孙女,“圆过房了”

    “嗯。”虫娘有些娇羞的笑道。

    老杨道,“他对你还喜欢吧?”

    “挺好的。”

    “嫁为人妇了,就要以男人为中心了,他以后就是你的天,记住了,不要惹他不高兴。还有,趁着他还没有喜新厌旧,早点怀上个孩子,若是你能为他生出个儿子来,对你,对杨家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都是一个保障。”

    “年后,我打算让你父亲带你弟弟还有几个侄子一起随秦琅入长安,到时你在京,记得多照顾下他们。”

    虫娘轻轻嗯了一声,大族女子哪会不懂这些利害关系呢。

    老杨长叹一声,背负着双手心事重重的往前走。

    以往杨家在谅山称霸,招流民攻蛮寨耕田行商,积聚实力,想的是不管世道如何变化,他杨家都能在谅山这山野有立足之地。

    可是现在,鸡头也当不成了,秦家来了,这谅山就不可能再有鸡头,要当,也只能当秦家的凤尾。

    不过现在看来,秦家是个不错的靠山,父子皆拜相,在长安城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是新贵中的领头羊。

    放弃谅山里的一些利益,土地、坞堡、坞民、佃租,去换取秦琅所说的更光明的未来。

    这个交易,是否做对了?

    杨季元不知道,可他知道当年祖上被迫从中原南下避祸岭南,六世了,他们龟缩在这交州的谅山,成了蛮夷。如今有一个重返中原的机会,他想再试试。

    他老了,可子孙后代们还年轻,他不希望几代之后,杨家真的成了彻头彻尾的蛮夷。

    我杨家也本中原士族!

 第467章 龙入大海

    在长安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感受到中原的强大,秦琅反而越往蛮荒,才越发感受到中原的强盛与富足。

    平金鸡垌降谅山坞,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的北边,花费了三个月时间。

    镇南关一场纳妾礼,谅山坞又一场纳妾礼,收服两部纳两妾,尽享齐人之福的同时,武安州南面山区与平原诸部,也都充分见识到了秦琅的厉害,而大唐平灭东突厥的消息,也传遍各地。

    当秦琅在腊月时再次启程南下时,这一次所过之处,诸溪垌坞堡,纷纷主动开门迎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再没有遇到过抵抗,大势所趋,诸部归附。

    秦琅先后在汤河、渌水沿岸设立了汤泉县、渌水县,以及在沧河畔设立了武定县、武峨县,以及沧河与天德江汇合后的白藤江一带的新安县和安海县。

    再加上武安州治城所在禁江边的太平县、武安县以及海门县。

    当秦琅进入武安州治所太平县城后,他已经先后设立了门县、谅山县、汤泉县、渌水县、武定县、武峨县、新安县和安海县,还有太平县、武安县、海门县,总共十一个县。

    一个之前连县都没设过的地方,突然就设了十一个县,倒不是秦琅喜欢设县的快感,只是每个县,其实都代表了当地一个强大的势力,或为蛮垌,或为坞堡。

    有镇南关侬家和谅山杨家的先例在,秦琅对后面这些主动归附的溪垌、坞堡势力,也都较为友善,视其实力,大的设县授县令,小的编为乡。

    同时,每过一处,也都在当地跟蛮王坞主们讨要了一些地盘,安置南下人马。

    各地授封骑士领地,让他们建城堡、庄园,屯庄,修驿站,拓商路。

    颁唐律,推两税,定二七五减税。

    打着大唐的旗号,这一路再顺利不过了。

    武安州的州城太平县,这里先前是一片渔村,处于禁江南岸,也在白藤江口上游附近,距东面海岸才三十里,距白藤江口仅二十里。

    南距太平江北岸,有四十余里。

    在这片红河三角洲的东北角,水网遍布,到处都是河流,白藤江、禁江、太平江三江入海,还有许多次一级的江河一样东入大海。

    而从太平到交州,也仅二百里,从禁江溯江而上,太平江和白藤江分流之处,便是陇江,沿陇江继续往上,便进入西道江红河,就在这分流之处,江南岸便是交州宋平了。

    太平原只是一个渔村。

    李佛子曾经在这里建有水寨,抵抗中原。后来李佛子为隋军攻灭,此处水寨废弃,依旧复为渔村。

    在隋乱以后,这里倒是积聚了不少人口,为李姓汉豪控制,建立水寨,纵横江海,倒也成为一方不小的势力。

    先前跟杨家一样,也是向交州丘和纳贡,跟交州关系倒是也还和睦。

    不入编户,不纳税赋,定期缴些渔产、稻谷,遇战事,也会从他们这征召人马。

    只是现在秦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边的传统势力范围。

    丘和受召入京,李大亮成为了安南大都护府长史,交州刺史。

    他比秦琅早几个月到了交州,已经烧过了三把新官上任火,凭着带来的人马,和朝廷的威信,倒也把交州上下整治的服服贴贴。

    毕竟交州不是蛮荒,那里本来就被中原控制的较强,人口也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