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815章

贞观俗人-第815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现在大敌当前,国王也不敢轻易搞内讧。

    为此,渊盖苏反对投降,并建议向南面的百济割让十三座城,以换取百济结盟出兵,协助对抗唐军,不仅要守平壤,还要打回辽东去。

    渊盖苏不顾国王与大臣们的反对,直接派出了使者去百济联络,同时派使者去倭国,那十三座城本属于国王这边的地盘,渊盖苏说送就送。

    高建武非常不满,于是他听从大臣建议,立马任命自己的儿子高任武为莫离支,这原也是渊盖苏担任过的职务,是宰相之职。渊盖苏兵败辽东,带着败兵撤回平壤后,请辞了莫离支之职,保留大对卢之职。

    本来原来只有大对卢为百官之首,后来渊氏在大对卢之上设莫离支,自任莫离支,现在辞职莫离支再任大对卢,实际上也还是不肯放权之意。

    而高建武任命自己儿子为莫离支,然后派他前往大唐出使,请罪投降议和。

    双方各干各的。

    “高句丽现在挺乱的啊。”

    中书侍郎褚遂良如今是长孙无忌的心腹,马上接话道,“亡国之象也。”

    “这泉盖苏狂妄至极,居然还想联盟百济和倭国一起对抗大唐,痴心妄想。”

    左仆射房玄龄却道,“泉氏虽失辽东,但其家族在高句丽影响依然很强,我听闻泉氏自辽东兵败,纠集了两万多人马退回平壤,兵马就驻于平壤城外,将国王和高句丽朝廷置于其控制之下,如今他执意对抗到底,大唐需要考虑这点。”

    “高句丽想做困兽之斗,但国王都不肯打了,而且百济与倭国又岂会为他们火中取栗?”长孙无忌道。

    “以我看到的报告来看,最近百济和倭国都有许多不正常的动作,他们极有可能已经跟高句丽泉氏达成了协议,是极可能出兵支援高句丽的。”

    长孙无忌认为不可能,因为高句丽经去年之败后,再加上今年这轮攻势,灭亡在即,百济和倭国为什么还要支援他,如果是在去年之前,则还有可能。

    “百济和倭国非不知我大唐之势大也,只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未必不懂,尤其是百济尊奉儒家也数百年,深习汉化,他们肯定也清楚的。而倭国,这些年也是在全面效仿我大唐革新,颇有些成绩,号称兵强马壮”

    两位地资历高的相公有了不同意见,各执已见。

    “马侍中?”

    长孙无忌望向侍中马周,想得到他的支持。

    “我认为房相公所言,也是极有可能的,毕竟高句丽兵败至此,那泉氏不也依然要负隅顽抗到底吗?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长孙无忌有些失望,他开始想念秦琅在朝中的日子了,以前秦琅在朝中,与他结成政治同盟,曾让他们在朝中占尽上风。而现在马周虽然也曾是秦琅的人,但他的政治立场有时却有些模糊。

    他有些不满的扬着高句丽的国书,“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不如以退为进,先接见一下高句丽使团,接受他们的请罪降表。”

    “前线战况正好,捷报频传,你们这是要出卖那些将士们?”长孙无忌问罪。

    “长孙公言重了。”房玄龄也不退让,“高句丽既然君臣不和,那我们干脆就让他们先内讧好了,眼下我唐军攻势不止,高建武自然不敢与泉氏反目,但只要我们先假意答应高建武的投降,暂停攻势,则平壤必然内讧也。”

    长孙无忌冷哼了两声,他与房玄龄以前也曾是并肩战斗的好友,但这些年,双方争斗越来越激烈,甚至已经水火难容。

    “假如高建武真的就内讧杀了泉氏?难道我大唐还真就休兵罢战了不成?”长孙质问。

    房玄龄依然面带着笑容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咄咄逼人。

    “我认为高建武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泉氏向来跋扈而其兵马又控制着平壤,所以真斗起来,泉氏应当胜率更大。若泉氏胜出,到时朝廷再以讨伐泉氏叛乱为名出兵,则我们还能得到内讧中失败的高建武一方的内应支持。”

    就算没内应,可经过一场内讧后,高句丽也会更加虚弱。

    “可如果是高建武除了泉氏?”

    房玄龄笑笑,“这种可能性很低,但要是真出现了,也不是坏事。高句丽国王若真诛杀了泉氏,为了稳固地位,接下来只能进一步的全面清洗泉氏势力,而泉氏势力早就遍布高句丽朝野,到时高句丽会更加虚弱。”

    “而按约定,高建武到时要主动把鸭绿江以北的辽东地区全部割让给我大唐,现在辽东都还有不少硬骨头山城堡寨不肯降,到时便能不战而胜,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尽取整个辽东了。”

    “若如此,我们暂时先休兵罢战,把辽东吞并消化几年,也不是坏事。等稳定了辽东之后,到时要再出兵攻平壤,难道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马周对此表示支持,而崔敦礼、刘洎也都认为可行。

    右仆射高士廉没直接表态,但其实也认可了房玄龄。

    长孙见状,只得道,“此事我看不如奏陈监国太子。”

    房玄龄却只笑着道,“甚好。”

    东宫。

    承乾听完翰林院大学士许敬宗的奏报,停下手中的笔,沉吟许久。

    “学士觉得房相和国舅谁的意见较好?”

    许敬宗暗里揣测着太子的心思,“两位相公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承乾笑笑,“刚才孤在想,若是太保在此,会怎么建议。”

    “牛大将军在辽东战事顺利,不过也确实要考虑泉氏狗急跳墙,拉上百济、倭国继续反抗。而若是能借刀杀人,以高建武之手先除去泉氏,断绝其与百济、倭国之盟,也好。”

    “哈哈哈,是啊,都好,但只能二选一。”太子起身走到屏风前观看起辽东地图来。

    “转眼又要入冬了。”承乾看了会地图后道。

    “确实,时间过的好快。”

    “牛进达虽然在辽东攻势如火,把辽东高句丽人扫荡的朝不保夕,但以他的奏报来看,今年入冬前,还是会有许多硬骨头山城拔不掉的。”

    不拔除掉辽东这些坚硬顽抗的山城堡寨,那么唐军就不好进行下一轮的攻势,没法安心的进军平壤。

    承乾又转到另一边的一副铜屏面前,那上面却是西域地图。

    “焉耆战事方起,尚未有结果。”太子道。

    焉耆距大唐京师以西八千里,国横六百里纵四百里,其东高昌,其西龟兹,南尉犁北乌孙,在先前高昌与欲谷设结盟背叛大唐的时候,焉耆还被高昌和处月等袭击,向大唐求援。

    可短短几年,焉耆却又走上了高昌的老路,也跟欲谷设结盟,背叛大唐。

    焉耆的背叛,其实跟高昌一样,本来只是想抱大唐的大腿,有个结实的靠山,然后以此来牵制西突厥,并繁荣丝路,好赚钱。

    谁成想,驱虎吞狼之策虽好,但赶走了狼虎却不走了。大唐不仅不走,还要把焉耆也如高昌且末伊吾等一样,彻底的变成大唐的经制正州。

    焉耆比高昌和龟兹要小,但也是传承久远的国家,当年汉通西域时,焉耆国就有了。

    国王龙突骑支也不甘心就这样被大唐吞并啊,况且他的女儿又是嫁给了西突厥一位大贵族的弟弟,所以看到东边高昌被唐彻底吞并后,焉耆拒绝大唐的改土归流。

    “六百里焉耆九座大池,户不满万,口不过数万,兵数千而已,用婆罗门字,俗事天神、崇信佛法,重商贾好贸易,却又有沃土良田,有鱼盐之饶。”

    太子笑呵呵的望着地图上遥远西域的那小块地方,在大唐的眼中,焉耆真是国小民寡,可却还敢对抗大唐。

    不过焉耆也知道引西突厥为援,欲谷设在西域卷土重来,还是不得不防。

    郭孝恪统精骑三千,出高昌城前往征讨焉耆,如今还没有结果回来。

    “郭将军久经战阵,连秦太保也都曾是佩服不已的,此次出征当是马到功成。况且,听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三个兄弟在高昌,都自愿为大军向导,有他们为向导内应,肯定更保无忧。”

    承乾轻笑,“孤又想起太保一句旧话来,坚固的城堡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许敬宗立马明白了太子的态度了,明显是更赞赏左仆射房玄龄接受高句丽请降之议!

 第1164章 太子杀心

    承乾把政事堂的奏章抛到了一边御案上,“房相不愧曾得圣人称为房谋杜断之人啊。”

    太子当着许敬宗的面,称赞房玄龄,却也等于在贬低长孙无忌。许敬宗听的暗暗心惊,却又大感受宠若惊。人主在臣子面前,点评其它大臣,这本就也是对臣下的一种亲近信任之态。

    况且还点评的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两位重臣。

    “郭孝恪征焉耆我是不担心的,焉耆王龙突骑支叛唐,本来国中也有许多反对之人,这次连他的三个兄弟都愿意为大唐向导带路,可知这次出兵会很顺利。尤其是这次郭孝恪选择的出兵时机也很好,正好是欲谷设出兵攻打米国,暂时无暇南顾之时,仅以焉耆那数千兵要分守九城,如何挡三千大唐武贲之师?”

    “殿下所言甚是。”许敬宗奉承。

    “其实大唐在西域并非只三千兵,就算要集结三万人马也不是问题,但先前太保和陛下都曾对西域战略有过精彩的论断,不能急攻而要缓图。孤看如今高句丽的情况也是如此,既然现在高句丽内部君臣不和,那我们就暂许其降,坐观其内讧,先把辽东给吞下再说。”

    “今年时间上来看,是没法硬攻下辽东那些骨头,所以不如借高建武之降,兵不血刃的拿下辽东。”

    “国舅也终究是没有带兵经验,房相虽也没带过兵,但为圣人赞画军务参谋军机筹备粮饷,却是十分出众的。”

    承乾亲自给许敬宗倒了杯茶,招呼他坐下喝。

    “李义府这人学士知晓吗?”

    许敬宗道,“监察御史李义府原在秦忠武王松州幕下,后得其表荐入朝,授门下省典仪,后来得到太保、马周的举荐,转监察御史,此人才能出众,笔极好。”

    他知道李义府那是秦琅的人,而且李义府也对他十分尊敬,因此许敬宗也是当太子面为李义府说了不少好话。

    “孤见过他写的一些章,确实很有水平,而且任监察御史,也起了几个案子,弹倒了好几个人,有能力有干劲,孤打算向圣人举荐其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你觉得如何?”

    “殿下知人善用!”

    承乾呵呵一笑。

    “太保举荐的人,都是比较有能力的,比如马周、比如许公你,又比如来恒来济兄弟还有这李义府、裴行俭等。”

    这话暗藏机锋,许敬宗心中一凛。

    “太保当初举荐马相公时,马相公也还只是一布衣白丁。”太子端起茶杯叹了声,“可惜马相公身体不行了,御医说时日无多了。”

    许敬宗一怔,不知道太子跟他说这些做什么。

    “魏公在门下省多年,执掌谏台,干的很好,马公接任掌中书,做的也非常好,学士觉得,如果马公也走了,谁来接任门下省比较合适呢?”

    许敬宗心中迅速思索着,这种事情他做为知制诰确实也可以给太子一些建议,但拜相这是皇帝之权。

    太子其实也仅是举荐之权的。

    正常来说,若是马周也因病逝世,那侍中一职空缺的话,当然应当是由黄门侍郎接替。

    门下省按制有两位黄门侍郎,但有时并不都任命,比如眼下,马周是侍中,黄门侍郎是刘洎一人,另一个侍郎位空缺。

    褚遂良也曾任过黄门侍郎,如今是中书侍郎。

    崔干也做过黄门侍郎,但已经外任。

    所以正常来讲,刘洎接替侍中的可能性最大,或者是中书侍郎褚遂良,当然如今朝中官职,以中书令最尊,其次侍中,然后是左右仆射,所以说如果以左右仆射一个来补侍中,也是可以的。

    刘洎这人许敬宗比较了解,以前曾在太子东宫任过职,但后来跟岑本、房玄龄、杜楚客、柴绍等人都转而支持魏王李泰。

    后来皇帝下定决心力保承乾,让李泰出京就藩前,便狠狠的处置了一批魏王党,刘洎和杜楚客等都受到严惩。

    不过刘洎这人本来比较强,在外没呆多久,又被皇帝召回了京,甚至还很快升任了黄门侍郎之职。

    许敬宗一下子明白过来,看来太子承乾还记着刘洎当初支持魏王这事呢,根本不想让他做侍中。

    “褚遂良与刘洎向来不和。”许敬宗想了半天,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承乾笑了。

    “来,喝茶。”

    接下来太子没再多说什么,但许敬宗却已经了然,出东宫时,许敬宗手里还拿着太子赏赐下的两斤龙井,站在宫前,满面笑容。

    回到自己府第,许敬宗吩咐下人任何人不得打扰他,然后便一头钻进书房,呆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才满眼通红的走出来。

    “拿我请贴去请监察御史李义府来。”

    李义府见到许敬宗的贴子,立马骑马赶来拜见。

    “不知大学士召见,有何吩咐?”

    “来,坐,你是太保举荐的人,我呢也是,太保如今虽不在朝,但我们还是得多亲近。”

    许敬宗拉着李义府说了一通闲话,然后似不经意间透露出他在太子面前举荐过他,太子听说他之才能后很喜欢,表示要加以重用。

    “如无意外,过不了多久,你就要接到太子舍人兼崇贤馆直学士的任命了!”

    太子舍人,正六品,比起八品监察御史,相差整整八级。

    尤其这还是太子舍人啊,而如今太子监国摄政,太子舍人的地位可远超一般时候。

    这可几乎就是成为太子心腹的机会。

    “多谢大学士提携!”李义府大礼拜谢,激动万分。

    许敬宗微笑受下,“都说了,我们都是太保举荐的人,都是自己人。”

    又说了一通话后,许敬宗把自己熬了一夜时间炮制的一份章拿给李义府过目。

    李义府小心接过,仔细的读完,细细品味。

    暗暗惊讶,这是一封要置黄门侍郎刘洎于死地的弹章,但奇怪的是,这既不是像许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