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838章

贞观俗人-第838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皇帝除了这些公开的奏章之外,他如今还给了上千官员密奏之权。一般的奏章都是公开的,且议表状等都是较严格的格式,还有严格的呈奏制度,但皇帝给许多官员以密折之权,就完全打破了这种严密的规矩。

    朝野内外,上到某位尚书、侍郎,再到大将军、中郎将,外到哪位刺史、都督,又或是折冲校尉、州参军事,甚至是某位守捉使、市舶使等,总共有一千多名官员获得了李世民授予的这种资格,而且是不公开的。

    他们随时可以上奏给皇帝,奏章无须经中书舍人或给事中,便可直达翰林院,由他们转呈皇帝面前,且由皇帝本人亲启并回复。

    当然,在这种密折之外,其实朝廷本身也还有一个密奏制度,称为封事,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这是汉代开始就有的,官员们遇有秘密事项要陈奏,为防泄露消息,奏章要封口,以黑绸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

    不过这种封事,虽说每个官员都能上陈,但也还是要经过中书或门下两省的,与能够直接呈递皇帝并得到皇帝回复的密折还是有很大区别。

    再加上直接为皇帝刺探天下消息,秘密监视的镇抚司、殿前司和百骑司这三司,皇帝的耳目可以说是遍及天下,消息十分灵通,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隐瞒的了皇帝的。

    在信息掌握这块,李世民远远超过太子,更别说朝中的宰相大臣们。

    他们知道的李世民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李世民也知道。

    崔仁师上封事密奏秦琅谋反种种行为,李世民其实早知道了。

    真当他的情报三司是吃干饭的,还是他在岭南授予密折之权的官员都跟秦琅穿一条裤子了,还是说整个岭南的官员们也都被秦琅收买了,明的奏本和暗的封事就没一个人报告秦琅的行为?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皇帝一直没有管,对于屡屡密奏打小报告的那些官员,皇帝的批复也都是朕知道了,卿办事辛苦等等。

    大唐立国数十年,发展到如今,有一套相当严谨的制度,有如精密的仪器,谁想轻易的钻空子,是很难的。

    张亮谋反案,其实也早有人密奏报告过了,李世民也只是一直压着,一来是张亮的行为虽然蠢,但还不至于能马上造成什么坏结果,所以皇帝只是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处置。

    至于秦琅的这件事情,李世民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度,首先李世民不相信秦琅这是要造反,二来秦琅的行事,虽然有些过线,但这在当今也属于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勋戚豪门都在这样干,只是秦琅搞的比较大而已。

    皇帝杀刘洎,因为他不该还扯上魏王,甚至又与房玄龄等暗里往来,这犯了皇帝的大忌。张亮这次要被杀,也几乎完全是这个原因,他就是因为是魏王党的原因,才被李世民召回朝任工部尚书的。

    当着马周的面,皇帝也说了,张亮是个蠢人。

    张亮造不成反,这种人就算造反也不会有多大的危害,但现在皇帝身体不行了,他打算借张亮再来整顿一下朝廷,给太子承乾再扫清一下路。

    借张亮这个案子,让房玄龄彻底退下来,把李绩贬谪敲打一下留给承乾去做人情,甚至还要借张亮案,把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这些如今抬头的五姓七望再给敲打一下。

    五姓七望既得用,又得防,不能让他们窜的太快太高。

    博陵崔出了个宰相崔敦礼,现在再把分支的崔仁师给除官为民流放,也算是敲打警告一下他们,而赵郡李、范阳卢氏,先前一直支持魏王李泰,这次当然也得好好收拾警告一下。

    太子承乾的储位任何人都不能再动摇,这件事情再无半点余地。

    之前李世民曾经犹豫过,所以对于魏王党什么吴王党确实也就放任了,但当他做出决定,尤其是如今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那么就不容再有半点触碰底线的行为了。

    就算是老伙计房玄龄,该让也还得让。

    “朕听说太子对于近年勋戚士族参与工商贸易之事很不满,尤其是许多勋戚士族往海外开拓之事尤其不满,认为这导致了人口大量流失,甚至让地方上的团练乡勇也渐缺废,长久下去,必成祸患,你怎么看这事?”皇帝问。

    马周沉吟良久,“说来这些都是朝廷不抑兼并、大兴工商才导致的,商人逐利,而勋戚士族更加如此,朝廷既无律令禁止,则他们自然就会追逐此利益,这是必然的。”

    李世民点头,凡事有因必有果,朝廷重商当然也带来了财税上的富足,而财税富足这才能够富国强军,才能打遍周边无敌手,才能拓土开疆不断。而军事上的强大,以及不断开疆拓土,又带来了大量新征服之地,可以有大量田地授分给那些贫困无地的百姓,让他们成为自耕农甚至是小地主。

    当然,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勋戚士族豪强们也凭借着手中的资源,以工商获利,以贸易大赚,不仅让他们有更充足的财力在中原大肆兼并土地,大起豪宅园林,也让他们胃口大开,开始走出国门,跑到海外去拓张和殖民。

    “秦琅在南海金银岛上建起了旧金山和新金山两座市镇,虽以市为名,但其招募到岛上淘金、屯田、做工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二十万之众,这已经相当于中原一个大县人口了,甚至超过许多边州人口。”皇帝说道。

    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眼看着这金银岛人口不断在增,李世民也是没法继续无视下去了。虽然有大半的人都只是去淘金的,可现在秦琅也确实在岛上进行定居移民,这些定居者,可绝大多数都是中原过去的,这是挖大唐的墙角啊。

    虽说李世民也可以直接一纸诏令,仿流求之例,在金银岛上设州置县,可他也知道,若是这样做,无疑就是强摘秦琅的桃子,必然会激起秦琅的不满。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金银岛不比流求,距离中原太远。

    再一个,如今对秦家的海外产业如此处置,先例一开,那对其它勋戚士族豪强们的海外产业,是不是也要这样做?

    这已经不是秦琅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涉到如今几乎整个勋戚士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李世民也不得不小心的考虑,不敢轻举妄动。

    “秦琅肯定不会在海岛上称王建国的。”马周再次道。

    “确实,秦琅不是张亮那种蠢人。”李世民叹声。

    马周想了想,又道,“臣以为金银岛实在距中原太过遥远,这不比流求岛和琼州岛与中原大陆仅隔海相望,所以改土归流也没有什么太大障碍。”

    “你的意思是不理它?”

 第1196章 画野分疆

    “你放心,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今日你我所说的话,不会出这间屋子。”李世民安抚马周,让他放开了说。

    马周微微颔首,然后正色说道,“臣本布衣,得魏公举荐于陛下,方有今日,魏公对臣有知遇之恩,臣与魏公私下关系也很好,但今日臣不敢有私情影响国事。金银岛这个事情,不是个例,但却是个典型。”

    “太子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大唐虽大,疆土万里,人口一千二百余万户,可也不能让人口流失出去,否则长此以往,就成大患。”

    皇帝点头赞许。

    人无远虑,近有近忧。

    格局得长远。

    秦琅挖朝廷墙脚这种事情,不能轻视,而且秦琅不是个例,若是放松了,以后就是大麻烦。

    “然魏公也非有二心,只是如今重工商兴海贸的大环境下使然尔,朝廷对于这种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能搞一刀切。”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呢?”李世民问。

    这中间的平衡点并不好拿捏,尤其那人还是秦琅。

    秦琅海外开拓,可以说只是商业行为,但毕竟挖朝廷墙脚,抢夺大唐人口,往重里说,这事更复杂。

    说到底,还是金银岛这样的海外之地该如何定位的问题。

    到底是就这样不黑不白,还是说要纳入大唐?

    总得有个说法,而且最好是早点做出决断,否则时间日久,以后可能越麻烦,若是等到太子继位后再来处置,说不定更复杂麻烦了。

    马周咳嗽了几声,倒是彻底豁出去了,反正他也没了几天了,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何况天子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心牢记,天子以国士之礼待他,他当然要以国士报之。

    “臣以为,金银岛这样的海外开拓之地越来越多,遍及东西二洋,甚至听说远在海东的极北边,如今在沿海、大河口等处都有不少这种开拓点,多数是以贸易站点的形式存在着,与当地土人交易,然后也开垦一些土地进行屯田,甚至建有堡垒,训练有武装护卫等,流鬼国夜叉国这等东北极寒的冻土冰原上都有了这样的不少商站,收购各种珍稀的皮毛、药材等,而南边在南洋诸岛上,也有许多这样的商站,与当地人贸易香料、象牙等,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

    “臣以为,这些并非是坏事,甚至对于大唐来说,是有好处的,这些贸易站点,相当于我大唐贸易的前哨站点,对于我大唐的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有极大的支持作用,值得鼓励。”

    “这些贸易商站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从中原带走了不少人口,有些只是招募过去经商、护卫、种地、开矿等,这些人家依然在中原,赚到的钱也是带回中原。虽然这些人多数在当地也会纳一些当地的蛮夷女子为妾侍婢女甚至生儿育女等。”

    在马周看来,这种只是过去经商赚钱的,其实影响不大,这就好比朝廷开放海贸以来,每年大量人下海一样,只是经商赚钱,家还在中原。

    他们本质上也那些海船上的水手啊,丝绸之路上的驼队的伙计等都一样,没什么区别。

    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当一些海外的商站发展起来后,他们开始往那边移民,搞永久定居,不仅是招募人过去,甚至开始把家眷也都移过去,一去不回了。这才是真正的人口流失,挖墙角行为。

    至于说商站赚的钱不会纳税啊等等,这倒是次要的。

    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税收,人口也是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国家资源,既是税源也是兵源。

    虽说在如今大唐的税赋等制度下,取消了人头税,主要是征的以田亩为主的地税和以家庭财产为主的户税,更多的财政收入还是工商税收,连劳役也都是改成了折钱,摊丁入亩等。

    因此朝廷现在对人口的控制力度不从过去那么严格,本身是允许人口有限流动的,并不一味的要强迫百姓束缚在土地上。

    但问题是,朝廷以往允许人动也只是允许在大唐境内流动,想迁移到国外去,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行为的。

    任何朝代都不允许。

    马周很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想法,“臣以为既然这些海外商站等地有利于国,但又因于远离中原,并不适合纳入直接管辖不便置州设县,那何不大胆一点,将其设置为海外领地。”

    “何意?”

    “就是朝廷可以把这些既成事实的海外之地,正式承认,将他们纳入大唐,但不是做为直属的疆土,而是做为海外的殖民领地。如金银岛,处于南洋深处的大岛,乃是秦家发现并开始经营的,那朝廷或许可以将其正式授封给秦琅,做为其分封领地,允许他们开拓并管理金银岛。”

    “分封领地?”

    “与武安府这样的世封领地不同,给予更多的权力,相应的呢,朝廷也获取金银岛上部份权力。”

    “你细致一点说。”李世民没急着反驳,而是让马周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马周提出,大唐现在除了直接控制的中原各道外,还将边疆上原来大量的蛮夷之地也改土归流了,但是边远地区,依然还有不少未能直接控制的地区,于是这些地区仍然设为羁縻都督府、州县等,他们名义上纳入大唐疆域,但基本保持原有的统治,册封授命原来的酋长首领为都督、刺史等。

    甚至其人口不入户籍,也不缴纳税赋,只是定期朝见、进贡,其余一切事务都自治,朝廷不予干涉。

    在武德时,几乎整个岭南地区,以及西南的黔中、云南、安南甚至是剑南的川西,以及青海等地,对那些俚僚蛮夷,朝廷当初都是实行羁縻制度。

    李渊当年颁下诏令就说的明白,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华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

    羁縻的本意就是牛马的缰绳笼头,给那些难以控制的地区,推行羁縻制度,就是给他们套上笼头缰绳,本意也只是为了能够安抚约束。

    对于羁縻政策的原则,就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之不追。既其部落置州列县,可保留本部兵马,给予所谓土丁土军等名义。同时立柱结盟,划定界限,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贸易往来。

    羁縻州府外,大唐现在还有附庸国、藩属国、朝贡国等几类,比如说新设的瑶池都督府,就是个新设羁州府,阿史那贺鲁受大唐册封,但本质上大唐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自己也依然统领兵马,对于瑶池都督府内的所有事务都有自主权,但是贺鲁不是国王。

    而如苏毗国,他原来被吐蕃灭亡吞并,在上次唐吐战争后,吐蕃被拆分,苏毗国被大唐扶持复辟,但是此时的苏毗国实际上早已经是娘氏等各城邦自立,苏毗国也只空有其名。

    因此完全依仗大唐才有其名,因此苏毗就是大唐的附庸国,大唐在苏毗境内是直接有驻军的,同时苏毗国王在军事、外交等方面,也要受大唐的控制影响,必须依附于大唐,并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权力。

    不过相比起羁縻府州来,他的规格要高一些,相对来说地盘也大些,比如一般的羁縻州府,只是一个部落,其首领一般受封为都督或刺史,而附庸国称国,其首领一般授予国王衔号,并拥有大唐的国公郡公之类的爵位。

    像契丹、奚虽然实力也挺强,但却也仅是羁縻都督府,还没能成为附庸国。

    而如林邑、新罗、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