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贞观俗人 >

第888章

贞观俗人-第888章

小说: 贞观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已二十一年,缔造贞观圣世,今日之安宁繁华,远超以往任何一位帝王,就算是秦皇汉武,圣人也已远迈。”

    “太子如今还年轻,谁又能确定他将来就不行呢?”

    李世民再次长叹一口气。

    “朕说承乾会是第二个杨广,不仅仅因他刚愎自用等,还有一个事情,本来朕不欲说出来,可朕今天还是想跟你谈一谈,你知道武士彟吧?”

    “武定公与臣家是姻亲,臣六弟娶是武定公长女。”

    李世民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很是苦闷。

    “武士彟有三女,其次女在贞观十三年入宫为才人,多年来一直在宫中兼任尚宫,心思缜密,办事干练。本来朕前些年身体不好,便一直没有临幸她,去年朕服了天竺胡僧所贡之丹药后,重振雄风,便正式临幸了她。”

    秦琅想到了当初秦琼病逝时,他前往松州路过剑州时见到的那个武媚娘,明眸善睐,灵动可爱,甚至毫不掩饰对自己的爱慕。

    后来,秦琅还收到过很多封武媚娘的书信,信中极为奔放热烈,是个单纯可爱的的女子,只是秦琅却一封信也没回过。

 第1266章 李世民的杀意

    一来是他在剑州时便听杨氏说过要安排武媚娘入宫,二来武家大娘子是六弟妻子,他并不想把事情搞复杂了,再者觉得武媚娘历史上是个狠人,据说连自己亲女儿都能掐死陷害王皇后,所以他也并不想要自家后院更复杂。

    后来听说武媚入了宫,也就更没联系了。

    “本来朕挺欣赏武媚的,可是自临幸此女后,却觉得她很冰冷,御榻承欢也毫无感情,朕甚不喜。有一次,许洛仁呈进一批良马,其中一匹非常烈,御厩无人能驯服,武氏却说她行,朕让她试试,结果她却向朕要三样东西,马鞭、锥子、铁锤,说先用马鞭抽打,再不听话就有铁锥扎,再不听话,直接拿铁锤锤死。”

    这番出格的话引的李世民心中不喜,她觉得这不应当是一个年轻的后宫才人该有的狠历手段。

    之后李世民再次不举,也就更发疏远了武氏。

    本来武氏继续做她的尚宫,李世民继续修他的道服他的丹,也能相安无事。

    可问题是,原本让李世民短暂重振雄风过的天竺胡僧炼的丹药,后来不但没用,反而让皇帝的身体出了大问题,导致一度瘫在床上一段时间,承乾那段时间天天进宫侍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承乾遇到了武氏,然后两人不知道怎么的,就勾搭在了一起,李世民也不知道是承乾强逼了武媚娘,还是武媚娘主动勾引了李承乾。

    但两人暗里勾搭在了一起,并没有能瞒多久,李世民最终还是知道了,不过李世民知道后却并没有声张,甚至一直隐忍着没有着急处置武氏。

    这已经不是贞观初,发现郑十三娘暗里吃避子汤而恼怒之下直接赐死的皇帝了,他隐忍着,假装什么也还不知道。

    对皇帝来说,只要处置了武氏,必然会让承乾明白事泄,这就会导致父子要面临的局面。

    除非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废承乾储位,否则他只能先隐忍着。

    “陛下确定吗?”

    秦琅听完这惊人的故事后,只是问出了这么平淡的一句。

    “朕难道老糊涂了?况且这种事情,朕若是不调查清楚,岂敢妄断?”

    皇帝如此说,那这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不过秦琅似乎并没有太过惊讶,主要是她想到历史上武媚娘后来当上了高宗李治的皇后,各种史书里就记载说武媚娘跟李治是在李世民还在世时就已经在一起了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史书敢这么记,那就说明确有其事。

    以武氏的行事,再加上李治当时的年纪,和他的性格,后来人都认为定是武氏主动勾搭上的李治,李治年轻把持不住,才敢跟自己的庶母有私。

    虽然有人认为武氏入宫后并未被皇帝临幸,但临不临幸,她的身份都是李世民的嫔御,并不是宫女、女官的。

    “隋炀帝杨广曾于仁寿宫侍疾帝,帝嫔妃宣华夫人等跟随侍疾,杨广曾趁宣华外出更衣时,欲非礼她”李世民说到这事,非常痛心疾首,以前他觉得杨广真是丧心病狂,父亲有疾在身,儿子侍疾,居然还敢趁机非礼父的嫔妃,想不到,如今他的太子也这样无礼。

    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那妥妥就是又一个杨广。

    连父子人伦都不顾,将来又还会顾及什么?

    这样肆无忌惮的人,将来又如何当一个好皇帝?

    秦琅静静的坐着。

    皇帝跟他说起这些隐秘,看来心中确实愤怒至极,但皇帝在这样的二人场合私下里跟他说这事,又说明了李世民心中的态度。

    想当年,李世民危机关头,向李渊告密说建成和元吉跟后宫私通,李渊的态度可是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去通知宰相以及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重臣,要他们第二天入宫,然后与建成、元吉、李世民等当堂对质的。

    可李世民发现了这桩丑事,甚至已经亲自证实了之后,却还一直隐忍不发,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世民心里,仍然并没有做好要废承乾的打算。

    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容忍,只会立即处置。

    就如历史上,康麻子的太子跟自己的嫔妃私通,被他亲自撞碰,但最后康麻子却反而为太子摭掩,就是当时的康麻子并没有打算废掉太子。

    李世民是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帝王,所以他做每件事情都必须先考虑清楚后果。

    废掉承乾,皇帝该立谁?

    李泰先前被贬黜,李泰的支持者也尽被打杀贬谪,不可能再立李泰。

    不立李泰,那只有最后一个嫡子李治最有资格,可李治毫无根基,至于李恪,虽有贤名,但是庶子,这些年也被李世民狠狠打压过。

    若是李世民身体还好,他或许就会立马废了承乾了,他可以好好再培养李治,但他已经不行了,也许今年都撑不过去,这种时候废掉根基稳固羽翼已丰的承乾,会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而且就算废成功了,他死后,又如何保证李治能稳固的了皇位?

    天下会不会因此大乱?

    这些都是李世民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承乾再多的不满,也必须得以大唐王朝的长远利益为重。

    皇帝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了他的想法,所以秦琅一推算后,便已经知道皇帝其实已经做了选择。

    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虽不满承乾,却也别无选择了,可这个时候依然说这样的话出来,秦琅觉得这是皇帝在挖坑。

    承乾和秦琅的关系不睦,这几年其实好多人都知道。

    两人从亲密的师生,到如今的疏远,甚至承乾早就向皇帝表露过他对秦琅的极度不满。

    而秦琅肯定也比别人更清楚这些。

    因此李世民今天特意跟秦琅说这些,未必是要寻求秦琅的支持废承乾,而是想知道秦琅是不是仍然还支持承乾。

    如果秦琅此时顺着皇帝的话说要废承乾,另立其它皇子,不管是支持立谁,只怕今天秦琅都未必出的去了。

    对李世民来说,他马上就要死了,所以已经折腾不起了,大唐也在这个关键时候折腾不起。

    必须得保证皇位的顺利传承。

    承乾的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秦琅是他选定的新朝顾命辅佐大臣,这样的臣子必须得态度坚定,如果秦琅有半丝的犹豫动摇,李世民决不能让秦琅再留在这个辅政班子里,甚至若是秦琅真想趁机把承乾拉下马的话,说不得李世民要痛下杀手。

    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公然给秦琅加什么谋反判逆之罪,但要杀一个人有很多种手段,比如说下毒等,到时来个暴毙或者打坠马,游湖落船等都是可以的,虽然会有些麻烦,但只要下定决心,总比留着危及大唐社稷强。

    所以秦琅心思百转千回,已经认定李世民是在跟他演戏。

    演技很强。

    他不敢确定皇帝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能判断出可能性很高,但不管是哪种可能,皇帝都在演他。

    或许是这些年君臣疏远了,常年分别,又或许是他秦琅在朝野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皇帝要演他。

    可不管怎么说,皇帝演他是事实。

    秦琅想明白了后,表面没有半点异常表情。

    虽然秦琅觉得承乾如果真跟武氏勾搭,确实很无耻,但当皇帝又不是选圣人,想李世民自己还把弟媳妇纳入宫中呢。

    李世民自己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至于说承乾性子里不好的那些,这个更没什么可说的,皇帝也是人。总体上来说,秦琅也认为眼下这个时候确实不能换储,因为没更好的选择,也来不及了。

    这种时候,就算李世民要易储,秦琅也不能同意的,他不可能卷进这种事情里去,太危险了。

    虽然承乾如果当了皇帝,未必会对他这个老师念好,可现在秦家也不应当搞这种事情。

    甚至可以说,李世民这个时候就算真想换储,只怕也未必能做到。

    现在的承乾,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承乾,历史上的承乾一直跟李泰在斗,承乾其实早就被李世民半放弃了,甚至长孙无忌等许多人也早抛弃了承乾。

    但现在情况恰相反,在李世民坚定不移的态度下,满朝如今都是支持承乾的,甚至在承乾监国这些年来,承乾在朝野的影响力极高。

    因此病的快死的李世民这个时候要是非要换储,再来一出玄武门之变甚至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皇帝瞧着秦琅,注视良久。

    “哎,朕乏了,今天先到这吧!”

    秦琅点头,“臣去召内侍来。”

    李世民坐在那里,望着秦琅走向湖边的背影,目光如剑。

    秦琅回来,李世民主动牵着他的手同行。

    “朕好久没喝酒了,今天高兴,多喝了两杯,说了好多胡话,你不要往心里去。”

    “臣也醉了,这风一吹,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世民拍了拍秦琅的手臂,然后在侍卫搀扶下上了船,秦琅站在岸边没上去,静静望着龙舟远去。

    伴君如伴虎啊,跟皇帝相处太难了,但愿这次能够早点回吕宋吧,中原是真不想多呆一天。

 第1267章 老师救我

    美丽的湖心小岛上,寂静无声。

    秦琅独自垂钓金赤鳞,皇帝的钓竿非凡品,不过秦琅似乎也并不是真想在这里过过钓瘾。他只是借机让自己沉浸在思绪之中,刚刚的这顿野炊,暗藏刀光剑影凶险异常。这也让他明白此次奉召而来的旅程,并不会顺利。

    他并不确定是否已经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

    面对着天可汗李世民,哪怕是个已经老病将死的天子,也不敢有半点大意。

    接下来每一步,都会异常关键,必须得小心,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远处湖面上,一条龙舟静静的停泊湖面,并没有过来打搅,一直到夕阳西下,倦鸟归林,秦琅这才收起了钓竿。

    虽然脑子里一直在高速运转着,不过秦琅的渔获还不错,金赤鳞、银赤鳞还有一些其它的鱼收获了得有六七斤。

    提着收获,秦琅对着湖上龙舟招手。

    龙舟迅速划过来,秦琅提着鱼上船,船上一名宦官对他恭敬道,“秦相公是否回府?”

    秦琅望向这个年轻的宦官。

    小宦官带着些紧张,激动的道,“恭喜秦相公,刚才圣人从这回去后,便让翰林院大学士白麻内制,再拜魏公为相。”

    诏太保、镇南大都督、魏国公琅为太傅兼检校中书令,知中书门下二省事,于龙泉宫留守,余并如故,赐物三千段。

    随着这道复相诏令,还有一连串的人事调整诏令。

    扬州大都督、太尉、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太保兼检校侍中,知尚书省事。

    中书令许敬宗加封高阳郡公,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师、太子少詹事。

    以侍中褚遂良兼太子少傅、兼崇贤馆大学士。

    以右仆射崔敦礼为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左庶子。

    以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杜正伦为尚书右仆射,检校户部尚书,兼太子右庶子。

    以太子少詹事兼刑部侍郎张行成为中书侍郎、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

    以兵部侍郎、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为黄门侍郎、检校工部尚书,仍兼太子右庶子。

    以于志宁为中书侍郎、检校崇贤馆学士。

    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英国公李绩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兼兵部尚书、太子詹事,余如故。

    那名小宦官暗暗打量着秦琅的表情,发现这位魏国公听到复相的消息也并没有表现出半丝的高兴,真正的面无表情。

    原本想着抢先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魏国公,想结交这位重臣,谁料到却是这个结果,心下郁闷不已。

    而另一边的秦琅,听到这个消息确实没有什么激动,他听完政事堂的再次调整消息后,心中迅速的思量了一番。

    这次的政事堂班子十人为相,相比之前的七人班子,又增加了秦琅、张行成和高季辅二人,增加的这两人分别以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拜相,同时又兼了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这两个尚书职,但又还都分别兼着东宫的左右庶子。

    若加上杜正伦和于志宁这两位之前就已经拜相的东宫左右庶子,那么东宫的四位庶子皆入政事堂。

    杜正伦、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四人皆拜相,还仍然都兼着左右庶子之职。

    若算上兼任太子詹事的李绩,兼任太子少詹事的许敬宗,兼任崇贤馆大学士的褚遂良,那么实际上政事堂宰相,已经跟东宫合二为一了。

    这已经透露出了皇帝的最终决定,确实是要保太子,要让大唐皇位顺利平稳的过渡。

    新的十人宰相班子,出人意料的居然是秦琅这个离开中枢好几年的旧宠臣再杀回来居首位,以三师太傅之正一品,镇南大都督之从二品职,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阶,以检校中书令,知中书门下二省事这差使头衔,居政事堂之首。

    排在他后面的,自然是原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这次晋封三师之太保,兼检校侍中,知尚书省事,也是正一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