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017章

汉明-第1017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臣疾呼,“望陛下三思!”

    吴争哈哈一笑,“朕回绍兴时,仅区区哨官,而后转战八年,北逐鞑虏、南讨叛逆,东扫诸番……可曾用过玉玺?诸卿当知,朕并非受命于天,既然要建一前野外古人的全新王朝,自然该篆刻新的玺印!”

    众臣面面相觑,心想果然是个怪人……呃……怪君!

    但没人想在此刻,与新帝针锋相对,包括冒襄等人在内,心里也认为吴争说的,不无道理。

    传国玉玺早已失落,此玉玺实为惠宗所制。

    既然是新朝,自然该由新气象,重新篆刻新玺,也在常理之中,说得通嘛。

    于是,众臣再拜,“陛下圣明!”

    这时,朱辰妤才安下心来,从吴争手中接过玉玺,然后拜道,“谢陛下成全!”

    ……。

    武英殿。

    吴争盘腿而坐,全无天子之仪。

    冒襄携内阁诸臣,及夏完淳等军机大臣,皆坐在锦凳上,面对吴争。

    “夏完淳。”

    “臣在。”

    “可有兴趣出关走走?”

    夏完淳一愣,忙道:“臣自然是有兴趣的……只是,眼下浙东、福建外海战事未定……臣以为,还是再过些时日,再讨伐清廷不迟。”

    冒襄也急道:“臣以为卫国公所言在理……陛下,须于民生息啊!”

    吴争摇摇手,哈哈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呢,是仗打多了,胆子越来越大,你们呢,天下平定,反而胆子越来越小……鞑子被赶出关外,又经山海关一败,早已没了往日气焰,此时,正是挟胜而击之良机,有道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夏完淳,你若没兴趣,那朕就亲征了,到时,你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

    夏完淳扭头,眼神与冒襄一碰,忙起身道:“臣有兴趣,臣愿往……望陛下允臣率兵北伐,臣必扫平鞑虏,不负陛下所托!”

    吴争点点头,“这就对了嘛,军人就该有豪气……朕问你,你须多少人马,才有把握?”

    夏完淳稍作思忖,又看了一眼冒襄,“……回陛下,需……五万精兵。”

    “唔。”吴争不置可否,想了想道,“朕给你八万大军……除你的建阳卫外,朕再此时在通州的第一军二万人,还有从左营抽调三万人一并交于你……同时,待施琅、张名振班师之后,朕会调派水师北上,为你提供补给及支援!”

    夏完淳闻听,精神一振,“有此八万大军,不出一年,臣定能扫荡北面……!”

    “不……不!”吴争大摇其头,“五个月!”

    “三个月?!”夏完淳大骇。

    吴争哂然道:“如此兵力,已可犁庭扫穴……五个月已经足够了!”

    夏完淳愣了愣,稍作思忖,道:“若是五个月……那臣恳请陛下,授臣风雷骑指挥权!”

    吴争哈哈大笑,指着夏完淳道:“你学坏了……也罢,朕允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可不能将朕的风雷骑折损在北方!”

    “臣,领旨谢恩!”

    ……。

    “冒襄。”

    “臣在。”冒襄满心忐忑,他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吴争的节奏了。

    吴争微微一笑,“你也别太担心,外海战事取得胜利已是时间问题,那么,朝廷欲向南运送的粮草补给,就可调往北方,另外,时已近夏,待夏粮一收,粮食就够打一仗了……只要速战速决……足够了!”

    “臣遵旨。”冒襄应道,然后迅速转换了话题,“陛下,番人的议和使团已至京多日……还请陛下示下,谈还是不谈?”

    吴争沉吟了一会,挥了一下手道,“先晾他们几天吧!”

    冒襄稍作迟疑,再问道:“请陛下示下……何时举行登基大典,另外,国名、年号也须陛下定夺!”

    吴争想了想,道,“先由礼部拟着吧!”

    “……臣,遵旨!”

    冒襄见吴争有些乏了,“若陛下没有别的事吩咐,那……臣等先告退了,明日再进宫奏对!”

    吴争点点头,挥了挥手,“老马,你留下。”

    待冒襄等人退出武英殿之后,吴争向右侧倚下来。

    马士英殷勤地上前,取过一个锦垫,支在吴争手侧。

    “老马,户部差事油水足吗?”

    吴争冷不丁地么一句,马士英吓得赶紧跪下,“陛下,您还不信臣的忠心吗……您让臣该拿的拿,不该拿的不拿……臣发誓,若取一文不该拿的……臣自个在家中悬梁,免得脏了陛下圣目!”

    吴争“啧”地一砸嘴,“瞧你……这么大年纪了,真不经逗……起来吧!”

    “谢陛下!”马士英抹了把额头上根本不存在的汗,腆着脸起身,“陛下……臣听闻陛下离开杭州府前……城中出了些事?”

    吴争斜了眼马士英,“你的消息很灵通嘛。”

    马士英忙解释道:“是首辅与臣商议,陛下入京之准备时提及的……臣也就知道那些……一点点!”

    吴争“唔”了一声,“朕听你语气,倒象是有些幸灾乐祸之意?”

    马士英突然正色道:“陛下,臣并非幸灾乐祸……臣是真觉得,这人哪,就不能起二心……但凡有过投敌之举的,皆不可信!”

    吴争又“唔”了一声,“朕之前交待你的事……办得怎样了?”

    马士英从胸口掏出几页纸,上前一步,呈至吴争眼前,“按陛下之前的意思,臣已经将城中所有二臣及为富不仁者一一查实……这便是名单!”

 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李定国来了(一)

    吴争没接,也没有去看,轻叹道,“朕就不看了,也不想看把它直接交给宋安吧。”

    马士英一愣,“难道,陛下没有立即动手之意?”

    “先缓缓吧逼得太紧,会适得其反,况且,朕不想在这个时候,多生枝节对了,你在这几个月里,钱米筹措得如何?”

    “陛下放心,这些个二臣和为富不仁者,臣只是稍加震慑就吓怂了一个个捐银买命,臣已筹措到三百多万银、二百多万石粮食!”

    “没惹出什么事吧?”

    “陛下放心臣并没有亲自出面,事都是让莫辰博出面做的,他熟稔这些人轻车熟路嘛!”

    吴争点点头,“户部还有多少余银?”

    马士英摇摇头,“臣若说户部无银陛下能信吗?”

    “朕信!”吴争轻喟一声,“莫执念岂会让户部留有存银这样,你与莫辰博一起再核算一下朕名下、户部及之前从莫家查抄来的商会股份数字,列个清单呈上来。”

    “臣遵旨!”马士英应道,“敢问陛下何时要?”

    “越快越好!”吴争道,“北方战事所需,定会远超外海战事朕不能不早做安排!”

    “是。”

    。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朱辰妤轻吟着,“之前我听不懂可现在,我有些明白大长公主的意思了!”

    吴争微微皱眉,“别去理会这你是个花季女孩,心里想些亮堂的自然就轻快些!”

    朱辰妤缓缓转身,看着吴争,“哥怨她吗?”

    吴争摇摇头。

    “恨她吗?”

    吴争摇摇头。

    “那心里有她吗?”

    吴争有些恼了,“小黄毛丫头问题这么多!”

    “请哥哥回答我若大长公主未死,哥哥会娶她吗?”

    吴争不恼了,仿佛整个身体中的力气突然间没了一般,他呐呐道:“或许不会!”

    “为何?”

    “因为,我觉得,我象是欠了她的。”

    “欠?”朱辰妤似乎有些明白了,“哥哥是因为觉得欠了大长公主的情意所以,争如不见?”

    吴争苦笑,眼前这个妹妹,擅长的是经营之道,却学人揣摩起人心来了。

    不过,争如不见,这四个字,确实切中了吴争内心。

    “说说你的婚事吧!”吴争显然不愿意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岔开了话题,“爹已经多次令我为你完婚了!”

    朱辰妤直视着吴争的眼睛,“哥哥就这么想将我嫁出去吗?”

    吴争恼道:“男大当婚,妇大当嫁爹也是这个意思!”

    朱辰妤慢慢低下头,冷冷道,“恐怕哥哥心里想得是如果将我下嫁于沈致远,就可以彻底控制沈致远和他的二万枪骑吧?”

    吴争闻听一愣,而后勃然大怒,“胡闹你分明知道,沈致远打小就钟意于你且又是知根知底之人连爹都满意,为何你偏偏?!”

    话说到这,吴争看见朱辰妤含泪欲泣的模样,心里不觉有些怜意,“你明明知道,我与沈致远之间的交情,只要我有意整编枪骑,沈致远绝不会反对,也无力反对根本无须拿妹妹的终生幸福作为交换你何苦以此来气我呢?”

    朱辰妤慢慢抬头,看着吴争,“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吴争无端恼了,喝道:“别念了!”

    “若是我下嫁沈致远,也能让哥哥心里觉得欠了我那我便答应了!”朱辰妤淡淡道,“但我有一个条件。”

    吴争闻听,心中一松,“什么条件你尽管说。”

    “哥哥已经册封我为长公主,可我毕竟是朱氏血脉新朝定国号之时,还望哥哥能顾及尚未泯灭的朱氏宗室的颜面!”

    吴争没有回答,沉默下来。

    朱辰妤道:“难道哥哥忘记了,当年在吴庄后院曲桥旁对大长公主许下的诺言吗?”

    吴争皱眉道:“她连这都告诉你了?”

    朱辰妤轻轻叹息道,“我也负她良多!”

    吴争心里一揪,他明白朱辰妤说这话的意思,朱媺娖费尽心思策划一场政变,甚至不惜牺牲她自己的性命,就是因为知道她自己已经没有可能成为吴争的皇后,所以才一切希望寄托于朱辰妤身上,因为只有让吴争在登基之后,迎娶朱氏女子,才能让朱明的影子继续存在,共同享国,因为新朝皇储身上有着一半朱氏的血,这听起来虽然荒唐,但对于一个女子而言,确实是她能做的极限了。

    可现在,朱辰妤显然是完成不了朱媺娖的托付了,因为吴争决意不再与朱家女子有任何关连。

    而朱辰妤被册封为永嘉长公主,就表示着,她从此不姓朱,姓吴!

    从这方面说,朱辰妤确实是负朱媺娖良多了。

    朱辰妤抬头看着吴争,软语恳求道:“哥哥当年向大长公主许诺,会助大长公主反清复明!”

    吴争嗔道:“我当时就对她明言复明不假,但未必复的是朱明!”

    “哎!”朱辰妤轻喟一声,“哥哥难道就不能看在大长公主对你的一片情意份上给天下朱家人一点念想吗况且,这也有助于社稷安定啊!”

    吴争微微皱眉,“朕的江山,不是依靠妥协来安定的!”

    “就当妹妹求哥哥行吗?”朱辰妤慢慢跪了下来,拜伏在地。

    吴争有些不忍,终于松了口,“待我想想再想想!”

    。

    “陛下,刚得到消息,晋王李定国一行,已经渡江,欲由龙湾上岸入京按行程,明日正午前即可到达太平门外。”

    吴争扫了一眼面前群臣,“朕打算亲自出迎诸公可有异议?”

    马士英一听急了,一边向吴争施眼色,一边躬身道:“陛下,出迎之事,交给臣等也就行了陛下贵为一国天子出宫亲迎一个臣子,怕是不妥吧?”

 第二千二百九十七章 李定国来了(二)

    ps:感谢书友“某某、娇子哥”投的月票。

    吴争目光扫了一圈,沉声道:“晋王虽是永历之臣,可他这些年率大西军北伐,如今又平定了大半个西北,功在社稷,朕出城亲迎,有何不可?!”

    就在马士英急得跺脚的时候,冒襄拱手道:“臣有一言。”

    “讲。”

    “陛下欲恩赏晋王,臣不敢置喙……可毕竟陛下为君,晋王为臣,哪怕是外臣,皆不应该是陛下出城亲迎……若陛下同意,臣愿率满朝文武出城,替陛下出迎晋王入城!”

    夏完淳此时也奏道:“臣以为首辅所言为老成谋国……臣愿随首辅一同出迎!”

    刚刚升任御史大夫的张煌言也开口道:“晋王功在社稷不假,可毕竟份属两朝……若陛下亲迎,恐怕会在永历朝引起别的猜测……臣恳请陛下三思!”

    吴争想了想,道:“既然诸公皆反对……也罢,那就告诉晋王,朕在洪武门外候着他!”

    “臣等遵旨!”

    ……。

    “陛下方才不会是真想出城亲迎晋王吧?”

    留在武英殿中的马士英轻声问道。

    吴争斜了马士英一眼,“你当朕是在演戏……虽然朕确实是有诳晋王入应天府之心,可朕欲亲迎晋王,也是心中真实情意!”

    “是……是……陛下礼贤下士、宽宏待人……!”

    “住口……你这马屁,朕听得反胃!”吴争厉声道。

    马士英见吴争心情不好,赶紧赔罪,“臣失言了……请陛下降罪责罚!”

    吴争叹了口气,“以如此手段,欺负一个君子……朕觉得……太过不堪了!”

    马士英忙道:“其实不然……陛下试想,若将真实目的告知晋王,晋王必定不会渡江入城……如此,天下一统之日就会异常艰难……甚至我军会与大西军暴发战事,到那时必将生灵涂炭啊……所以,陛下此举,是为了天下百姓之福祉啊!”

    吴争闻听,苦笑自嘲,当皇帝好啊,再龌龊之事,也能被冠上“为天下百姓福祉”之名。

    “可朕总觉得……愧对晋王啊!”吴争嗟叹一声。

    无人知道这嗟叹背后,说得是真,是假。

    ……。

    次日午时。

    洪武门外。

    “外臣李定国,拜见陛下!”

    李定国大声道,可身子却是直直的,没有一丝要拜见或者下跪之意。

    吴争恰如其分地适时抢一步上前,挽住李定国的手臂,“晋王万里奔波,辛苦了……免礼,赶紧随朕入宫……与朕讲讲西北局势!”

    “外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