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029章

汉明-第1029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摇摇手道:“不必……或许是有人在背后骂朕吧!”

    冒襄等人一时接不上话来,只能尬笑几声糊弄过去。

    也对,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江南怕是不会有人不在心里骂皇帝的。

    随着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胡作非为”的消息被传回来,聪明人由此推算出皇帝看来已经下定决心整治北直隶了。

    聪明人更是由此推断,如今战事紧张的情况下,皇帝还冒着巨大的风险整治北直隶,那么,定都顺天府之意,便呼之欲出。

    当然,这些聪明人肯定不是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哪有这般聪明劲?

    这些人自然是今时社会菁英,上层人是也!

    但正因为有这些聪明人的存在,松江府地价瞬间应声而落,从七、八百两一亩,直接按死于五百两以下。

    于是乎,江南哀声一片,坊间对此,可谓是“痛不欲生”啊!

    这坊间,那还真是包括民众在内。

    道理在很简单,如今江南遍地工坊的兴起,民众能有钱建工坊吗?

    建工坊雇工的,还是那些菁英们,民众也就只是受雇打点工,趁着这些工坊主们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水涨船高,喝点汤水罢了。

    可眼下,仅半月功夫,原本奇货可居的松江府土地,突然间腰斩至五百两以下,试问,有几个能迅速逃生、全身而退?

    按理说,象这等关乎“社稷存亡”的大事,岂能不经过朝廷、不经过内阁?

    只要经过朝廷、内阁,那就有转圆的余地,就算朝廷、内阁最后还得屈服于皇权,那脱身的时间也有了。

    可惜,太快了!

    太突然了!

    皇帝的前后两道旨意,迅速击穿了所有囤地人的希望,谁能预料到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变化?

    江南菁英们,不得不将手中所囤的土地抛售出一些,来填补向江南商会、汉明银行所贷的银子,可是,抛售的人一多,地价断崖般地下跌,由此需要更多的银子去补充他们在汉明银行的抵押……这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螺旋。

    已经有许多小“菁英”们在短短半个月里财尽破产,可问题是,此时哪有破产保护,这些人瞬间被打落尘埃,他们名下的工坊开始倒闭,而受雇的民众面临失业,而他们除了要面对从天堂到地狱的痛苦之外,更要面对来自原受雇工人的讨薪……。

    有人寻了短见,有人被愤怒的民工生生打死……包括他们的家人。

    已经开始到中“菁英”们了,这很可怕。

    江南菁英们,在万分痛苦之际,岂能不将这怨恨,迁怒于始作俑者——皇帝身上?

    负责任地说,如果不是皇帝牢牢掌控着应天府驻军指挥权,那么,此时的应天府,应该是叛乱众起了。

    好在这波急跌,在每亩五百两附近暂时停止,给了他们一些喘息的时间。

    而苦苦支撑的大“菁英”们,不得不放弃兵变的选项,欲以大义进谏,劝说皇帝直接拯救松江府即将崩溃的地价。

    这不,奉天殿中跪满了请愿的大臣,连殿外都跪满了,许多品级不够的,就跪在从承天门至奉天门的甬道上。

    所以,吴争这句“……或许是有人在背后骂朕吧”,谁能否认?

    可谁又敢承认?

    既然不能否认又不敢承认,也就只能装聋作哑了。

    吴争见有人接话,将手中两份奏折挥了挥,悠悠道:“诸公啊,不是朕不体恤百姓……可你们所谏,实在是南辕北辙啊……让朕如何抉择?”

    这话一出,让所有跪着的朝臣们眼睛一亮……有门!

    原本想着,皇帝既然故意在打压前朝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不会轻易应允救市方案,大伙们今日进宫前,皆咬紧牙关,让家中准备了棺材,心里憋住一口气,不成功则成仁,是为死谏!

    哪知,皇帝的意思,并不拒绝拯救松江府地价,只是无法在两种救市方案中作出抉择。

    顿时,殿中窃窃私语声响起,压抑的气氛也迅速轻松起来,连带着殿外和甬道上的官员们,也长吁一口气,似乎笼罩在皇城之上的阴霾已经消散开来了。

    “启奏陛下!”

    这一声打破了满殿的窃窃私语,所有人的目光转向这声音的主人。

    李定国目光犀利,表情异常严肃,他语气坚定地道:“原永历朝臣之首批,已经抵达应天府,余下的,亦将于三日内抵达……臣以为,相较于朝堂诸公在京城已有宅邸……须以安置原永历朝官员为先,否则,必会引发臣子物议,指责朝廷不公!”

    这话又引发殿内窃窃私语声一片,从云贵而来的原永历朝臣,哪个不是五品以上的大臣,五品以下哪有入京安置的资格,都留在当地做地方官了。

    可饼子就这么大,这些旧臣的到来,势必会影响到此时殿中的大多数人,也难怪窃窃私语了。

    但,没有引发巨大反对声浪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原永历朝臣的数量不多,仅二百余人,每人给十亩宅地,也就二千多亩,还称不上会极大影响到饼子的分配,最关键的是,二千多亩地朝廷也须买,好歹能挺一挺如今一地鸡毛的地价。

    所以,没有人去反对李定国的诉求,在这一方面来说,李定国的诉求,其实是和他们一致的。

    可接下来,李定国的话,让殿中掀起一片反对声。

    李定国是这么说的,“……陛下,如今二次北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库正缺银子,臣以为拿国库的银子去拯救松江府地价,不值当!再则,陛下已经下诏暂缓迁都松江府,何不颁布明诏,彻底断了那些囤地居奇之奸商的绮念……如此,不但可造福民众,还可平抑松江府地价……!”

    李定国还未说完,殿中已经是一片反对声浪。

    按理说,李定国延续永历朝王爵封号,又是军机阁辅弼,理论上还稍压首辅冒襄一头,加上还有国丈之实,寻常官员岂敢违逆、顶撞李定国?

    (

 第二千三百二十三章 定都之争(十二)

    ps:感谢书友“大宝天天见面”、“暗翼1234”投的月票。

    可人要是被逼急了,还有啥事干不出来的,拼得一身剐,敢将皇帝拽下马嘛。

    礼部侍郎谈迁率先出列发难,“敢问晋王殿下,陛下之前暂缓迁都至新城诏书,是纳首辅等诸公进谏所致,也仅是暂缓,并无废止之意……怎么,晋王殿下这是想替陛下做主吗?”

    李定国闻听大怒,骈指喝道:“无耻小人……尔敢挑拨君臣乎?!”

    而此时,吏部侍郎张岱出列,迎着李定国手指,一脸庄重地怼道:“晋王殿下息怒……若按殿下所言,废止迁都新城,那是否可以理解为,朝廷无须在新城为二百余原永历朝臣,安置宅邸?”

    “你……!”李定国被张岱一句话给蒙住了,气得手指直哆嗦起来。

    而此时,吏部尚书徐孚远慢条斯里出来补刀,他悠悠道:“事关朝堂同僚福祉,更关乎江南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晋王,松江府地价……不得不救啊!”

    李定国想了想大声道:“……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收获颇丰,三万多亩地、近千万两银子,足以安置朝中众臣……就算有不足,适量一些也就是了,何须以国库之银救市?”

    这话一出,许多人脸色大变,心里一沉。

    也对,马士英、宋安二人在顺天府的收获,确实解决了朝廷因缺少松江府土地的困境,可朝廷若不救市,那接下去,真能会死更多的人了,包括此时在殿中的许多人。

    好在徐孚远神色不变,他的一句话,直接逼退了李定国。

    徐孚远是这么说的,“……晋王的意思是,有了马、宋二位大人在顺天府的收获,朝廷可以立即迁都新城了吗?”

    这话诛心啊,但确实没说错,皇帝暂缓迁都的本意,是朝廷眼下没有安置千余朝臣和京城近万官员的土地,那现在有了,是不是该迁都了?

    这等于直接将李定国架在与皇帝正面对抗的火焰上烤啊!

    李定国愣住了,好一会,他顿足一叹,默默走回队列前头,再不吭声。

    龙椅上的吴争,面色看不出一丝喜怒哀乐。

    见李定国退却,吴争慢慢扫视了一圈,问道:“对于救市……殿中诸公可还有异议?”

    冒襄突然出列,向吴争郑重一礼,“陛下……松江府地价崩塌,看似只是一府之地,但实则关乎整个天下……若地价再度下跌,所有囤地之奸商定会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虽奸商罪有应得,可他们在江南商会、汉明银行的借贷,也会成了呆帐……如此一来,势必影响到江南大多工坊的经营,影响到无数百姓的生计……是以,臣恳请陛下下旨救市!”

    冒襄果然厉害,一出手就掐准了此事的主脉。

    他直接将救市的主因,由暂缓迁都,转移到了拯救江南经济和民众福祉上,如此一来,便有了绝对的大义!

    殿中静得落针可闻,近千双眼睛,看向吴争,眼神中的期盼,溢于言表。

    吴争颌首道:“既然都无异议,那就这么着吧……诸公所请,朕允了!”

    “陛下圣明!”殿中群臣齐跪大呼。

    看得出,这次称颂,绝对是真心实意的。

    吴争抬手按了按,道:“先别急,待朕将话说完……朕是允了救市,但话先说在头里,朕的内帑已经空了,朕名下和朝廷名下江南商会的股份也卖得差不多了,所得银子全交给了冒襄整备二次北伐了,这,你们都知道……那么,救市银子从何来?”

    殿中顿时寂静了,过了好一会,窃窃私语声再起。

    徐孚远出列奏道:“陛下……之前马、宋二位大人在北直隶的收获……土地自然是不能抛售的,但银子……可用于救市!”

    冒襄摇摇头,“仅凭七、八百万两银子,恐怕还托不起松江府地价……就算以此时五百两每亩的价格,这点银子,也就能购买万亩,要知道,地价会随着购买而上涨!”

    吴争只是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张煌言突然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救市未必需要将地价继续抬高……只须护住地价不再继续信下跌足矣!”

    这话让殿中许多人脸色剧变,不护价不抬价,这等于地价将维持于五百两附近,那么,被腰斩的地价,将成为事实,失去的财富,一年、两年,或许十年都回不来了。

    许多人蠢蠢欲动。

    吴争坐得高,见状干咳了一声,“咳……朕这番听下来,觉得张煌言所言,言之有理啊,这七、八百万两银子,抬价肯定不够,护价倒是有些成算……张煌言,你这策略朕觉得不错!”

    张煌言趁势躬身,“谢陛下夸赞!”

    得,有了皇帝背书,蠢蠢欲动的人,只能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直接咽了回去。

    吴争再次轻咳一声,“诸公啊……一个地价高企的松江府,成不了汉明朝的京都……诸位试想,千两一亩的地,这天下有几人能买得起……诸公常有进谏,说是要重开科举,试问,一科千余的新科进士,如何在京都立足……这是要断了朝廷纳才之路啊!”

    这话更让许多人的脸色惨变,他们揣度出皇帝此话的意思,松江府若地价高企,那么,就不可能被定为京都,这表示着松江府地价,再无重回千两以上的可能。

    若是象第一波下跌至七、八百两,那基本上都抗得住,毕竟,手中土地是从低价慢慢买上来的,无非是不赚钱或少赚点,可此时跌至五百两以下,那基本上囤地的人人都亏钱了。

    可那边,皇帝已经在作结案陈词了,“……朕以为,张煌言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国库的银子不能为囤结土地牟取暴利的奸商抬轿……冒襄,待马士英所筹银两运到,此事,就按张煌言之意办吧!”

    冒襄微微一愕,皇帝这是取了折中之策,两不相帮啊,高明啊!

    与其让殿中君臣最后闹到撕破脸,不如各退一步。

    遂率先拜倒,与众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可这一次的齐呼,明显不如前一次,因为,许多人心里苦得想哭!

    (

 第二千三百二十四章 定都之争(十三)

    吴争傍晚带着夏惠吉出宫,轻装前往卫国公府。

    皇帝和新晋贵妃突然驾临,着实令夏府一阵手忙脚乱。

    好在吴争是膳后出宫的,倒也省去了夏府不少事。

    吴争被迎至正堂,君臣见礼。

    吴争目光没有看向正面的夏完淳,而是看向了边上的钱秦篆。

    “听闻此次存古称病,还是弟妹挑唆的?”

    钱秦篆忙道:“臣妾妄自揣度圣意……还请陛下降罪!”

    吴争呵呵笑道:“无罪……下不为例。”

    “谢陛下不罪之恩!”

    “都坐吧。”吴争指指左右两侧椅子,“朕今日是客……皇帝也不能客大欺主嘛!”

    夏完淳终于找到了插嘴的机会,带着一丝尴尬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吴争终于看向夏存古,似笑非笑道,“端哥啊,你真不如你媳妇啊!”

    夏完淳脸色大赤,呐呐道:“臣……知错!”

    “错?”吴争不置可否,目光看向夏完淳身后,“是小南哥吗?”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夏完淳身后探出头来,丝毫没有拘谨地看着吴争,然后横跨一步,有模有样地拱手一礼,“小子拜见吾皇陛下!”

    吴争听了,呵呵大乐,“南哥,很久没找吴狄哥哥玩了吧?”

    “是。”

    “想不想进宫去找吴狄玩啊?”

    “想!”

    “好!”吴争颌首道,“你回答朕一个问题……若答得好,朕就允吴狄出宫,与你玩耍!”

    “陛下请问。”

    吴争微笑着问道,“你认为,我朝定都新城合适吗?”

    这话一出,堂内所有人脸色一变,这可是眼下最炽热的国事,岂能问计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虽说不能去指责皇帝荒谬,可总须拦住孩子,避免祸从口入吧?

    夏完淳急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