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042章

汉明-第104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安脸色一紧,“回陛下,此时陛下以雷霆手段清扫江南……确实有不少人心中不满,但因陛下发动太快,这些人来不及串联,也就掀不起大风浪来……臣已经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在册,只要陛下下旨,长林卫可在十天之内,尽数捉拿问罪!”

    “人多吗?”

    “这……。”

    “但说无妨!”

    “是……粗略统计,不下……六千户!”

    六千户?吴争苦笑起来,这至少得是三四万人哪!

    吴争心中感慨,伟人说得对,人心各异,总有叫好的,也会有不满的,能做到三七分,便已是最好的结果了,想让天下人人称颂,那根本不可能!

    “算了吧!”吴争摇摇手道,“只要他们不反叛……盯住就是!”

    “是!”

    “朝堂中呢?”

    宋安沉默下来。

    吴争淡淡道,“说!”

    宋安斟酌了一下,道,“有不少朝臣……虽然并未参与徐孚远逆案,但这些日子,前往首辅府中的次数过于频繁……!”

    “哦?”吴争平静地问道,“冒襄可有异动?”

    宋安摇摇头,“首辅并无异动……甚至,连府都不出……陛下,需要派人……?”

    “不必了!”吴争断然拒绝道,“冒襄那……朕自己来解决……对了,永历旧臣这些日子还安份吧?”

    宋安点头道:“如陛下所料……永历旧臣们都很安份,就等着迁往新都中京呢……陛下为他们在新都安置了宅邸,他们自然是最得利的……岂会对陛下有不满。”

    吴争点点头,挥手道:“你先退下吧……待去了新都,朕为你和二憨主持大婚!”

    “谢陛下……臣告退!”

    ……。

    “陛下究竟要将这天下带往何方?”

    文华殿中,首辅冒襄笔直地跪在吴争面前,紧盯着吴争的眼睛,“陛下告诉臣,说为天下计,必须打击既得利益群体,将利益进行再平衡,臣信了,故此次事变,臣奉旨不出府门,臣做到了旁观坐视,哪怕无数人来臣府上恳求臣进宫劝谏,臣都一一回绝了……可如今,在数以万计之人被抓被杀,血流可河之后,陛下又要改组内阁……臣就不明白了,陛下难道不明白,此时朝野物议纷纷,稍有不慎,怕会激起民变啊……敢问陛下,究竟要将这天下带往何方?”

    吴争沉默了一会,开口道,“首辅还是起来吧……朕说过了,废除跪礼,连奉天殿大朝都无须跪拜,何况在文华殿?”

    冒襄梗着脖子道:“陛下口口声声说……陛下只掌军权,不问政务,政务皆交于内阁,可如今,陛下不但要重组内阁,且还乾纲独断,欲钦定六部尚书、侍郎人选……臣斗胆请陛下释疑……陛下这是要废除内阁吗?陛下若不回答臣,臣就不起来!”

    “首辅是认为朕要巩固皇权,削弱相权?”

    “难道,不是吗?!”

    吴争喟叹一声,“冒辟疆,你认为朕是那种贪恋只手遮天、君临天下之人吗?”

    “臣以前不信……可现在,臣不得不信!”

    吴争笑了,“冒襄,你是有备而来啊?”

    冒襄盯着吴争的眼睛,“臣确实是有备而来……但请陛下放心,臣绝无谋反之意,臣身为百官之首,有义务为天下臣民向陛下讨个公道!”

    “公道?”吴争微笑着重复着这两个字,然后突然问道,“冒辟疆,朕问你,何为公道?”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为公道!”

    吴争淡淡道,“那若朕犯法呢?”

    冒襄稍作迟疑,“天子犯法,当下罪己诏!”

    “公道吗?”

    “……。”冒襄沉默下来。

    吴争呵呵一笑,“那朕再问一声,若朕犯了法,不但不下罪己诏,反而变本加厉,诛杀一应进谏者……又当如何?!”

    冒襄一愣,好一会,咬牙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好!”吴争击掌叫好,但神情严肃,“可若是朕下旨平乱呢……你应该明白,朕手中军力,足以横扫天下!”

    冒襄脸色剧变,忽白忽青,几度欲开口,可到最后,终究是重重一叹,嘟哝道,“……官逼民反,朝代更迭……!”

    吴争颌首道:“有道理,从古至今,可不就是这么演绎着一次次的轮回吗……可朕想说的是,凭朕的能为和手段,就算整个天下都反朕,在朕有生之日,怕也能坐稳这个皇位……朕这么说,你信吗?”

    冒襄怔怔地瞪着吴争,最后颓然泄气,“……臣信!可……?”

 第二千三百五十二章 君臣奏对

    “没有什么可是!”吴争霍地甩袖,霸气地道,“至于朕百年之后,就算山崩海啸,关朕屁事?”

    冒襄木然许久,慢慢起身,直视着吴争,然后郑重揖身一礼,道,“既然陛下不纳臣之忠言臣向陛下请辞,即日归隐山林眼不见心不烦!”

    吴争脸色古怪地笑了起来,“这便是你冒襄的为臣之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冒襄嗟叹道,“臣有自知之明,既然拦不住奈何?”

    “于是你就坐观其变,看潮起潮落,战火再起?”

    “那请教陛下,臣该怎么做?”冒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带着一丝讥讽。

    “回去!”吴争淡淡说道,“既然什么都做不了,那就回去好好待着静观其变!”

    “陛下是想让臣尸位素餐当缩头乌龟?!”

    “亦无不可!”吴争甩了下袖,掸了掸并不存在的灰尘,“明知不可改变、明知无能为力还要撞个头破血流,何必呢何苦呢?”

    看着吴争这种随性和漠然,冒襄心里一阵阵地泛苦,他苦笑道,“那臣告退了!”

    吴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看来传言有误啊,你冒辟疆也不是宁折不弯、嫉恶如仇之人哪!”

    冒襄被激怒,霍地起身,瞪着吴争道:“臣当年被陛下征辟,是见陛下乃英明之主,且有收复失地之大功劳臣以为陛下日后定会于国于民有大建树!”

    吴争毫不客气地打断道:“那今日,你冒辟疆就怀疑朕是昏君了?”

    冒襄一愕,“事实俱在!陛下此次风波,已经死了数千人了,被囚者以万计,可陛下犹显不够,还要借机清洗朝堂我朝始建,正是于民生息之际,陛下如此作为,难道就不怕正引发臣民反乱陛下这是想干什么啊?!”

    “你觉得,他们不该杀吗?”吴争冷冷道,“朕六年前在松江府建新城,耗费了多少钱财,方才将那处不毛之地,建成如今这般模样朕记得当时,新城所处仅几个小村落,数百户人家,而今日,人口已过四十万人可这些人呢,囤地居奇、哄抬地价,一亩地竟卖出千两天价,你可知周边府县一亩上等水田才八十多两?”

    吴争说得有些急,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匀了下气,继续道,“朕以为,只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明白朕的真心,他们终会改变可结果呢,前有莫执念,今有陈名夏就算是块石头,那也应该被捂热了吧冒襄,你是真不明白,朕为何杀人吗?”

    冒襄被吴争的语气惊到了,他怔怔地看着吴争,好半晌,他反驳道:“既然陛下已经容忍了七年,为何就不能再忍一些时间他们,也是陛下的子民啊!”

    “再忍一些时间?”吴争低喝道,“多久?再七年?容忍他们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将利益重新占为己有?然后朕还得陪笑,放权与他们交换,以换取他们对普通百姓的垂怜?”

    “不还不止于此!”冒襄叹息着,“臣是百官之首,自然不会放纵他们凡事皆有度嘛!”

    吴争嘿嘿一声冷笑,“人之贪欲会有度?明太祖剥皮植草,有用吗?”

    冒襄反驳道:“陛下既然知道酷法无益,为何还要行重典酷法之举呢?”

    吴争闻听,慢慢沉默下来,看着冒襄,好一会,吴争轻喟道:“朕并非是要重推重典酷法朕是认为,既然这一代的士人、商贾靠不住,那就弃之不用,朕重新培养一代人用三大学院,七年多时间,数万学子,朕相信堪用了!”

    冒襄急道,“陛下这是杀鸡取卵之举啊,大谬矣!”

    吴争“啪”地对椅靠重拍一记,噌地起身,怒视冒襄。

    冒襄却不管不顾地抢道:“陛下息怒容臣将话说完,三大学院这些年确实培养出数万生员,可陛下应该知道,这些生员仅仅是读了三年书,毫无为官经历让他们为协为辅,甚至为一县正印,或许堪用,可让他们执一府之地或位居朝堂恕臣直言,根本不堪用,道理陛下应该清楚若强行拨高,那等于是害了他们,且为祸社稷啊!”

    吴争听完,缓缓坐下,长吁一口气,“朕,当然明白,可与放权于那些士族、世家、豪门、商贾而言,最起码,这些生员的忠诚可靠!”

    “可陛下也不能因噎废食啊!”冒襄苦劝道,“臣此次入宫,不为反对陛下政略,只是想向陛下劝谏,矫枉过正未必是福啊陛下也时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臣以为此言甚善,不管是旧士人、世家旁门,还是原宗室,如今皆是陛下子民,他们有罪,陛下尽可诛杀之,可若无罪,则应教化之陛下不能以计诱使之,而后诛杀之!”

    看着吴争忽明忽暗的神情,冒襄叹道:“陛下还时常说,不教而诛是为虐臣恳请陛下,赦免朝臣,哪怕是延缓处置时间,以给他们自省的机会臣愿为他们作保,督促他们为陛下效忠若之后他们还执迷不悟,那陛下再行雷霆时,臣绝不置喙!”

    吴争沉默起来。

    冒襄也不再说话。

    君臣二人,一个支腮沉思,一个满眼企盼地等待。

    许久,吴争终于抬起头,“冒襄,你应该清楚他们的心性,一旦疯狂起来,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连谋反他们都敢,何况是你!”

    冒襄听了,微笑了起来,“如此正好给了陛下大义,到时,陛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们清除干净而不至于落人诟病!”

    看着冒襄尖削的脸,吴争有些起了恻隐之心,他手指点点冒襄道:“这是你自己找死莫怪朕没提醒过你!”

    冒襄闻听大喜,遂问道,“陛下这是纳誎允准了臣的谏言了?”

 第二千三百五十三章 冰释误会

    吴争没好气地喝斥道,“你冒辟疆是内阁首辅,说起来,朕所做的,无非是为你扫平政令障碍,可你却丝毫不领情也罢,你自个玩去吧!”

    冒襄欣喜于吴争态度的改变,遂跪下叩拜道:“臣替同僚谢陛下宽仁吾皇圣明!”

    吴争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地挥挥手,“起来吧朕问你,今日朕若是不纳谏言,你冒辟疆是否也会学陈名夏,集结城中官员反朕说实话!”

    冒辟疆一愣,反问道:“陛下疑臣?”

    “朕听闻这些日子,不少官员入府去见你。”

    冒襄苦笑道,“陛下之前之雷霆手段,着实令城中臣民心中忐忑所谓病急乱投医,这上节骨眼上好歹臣也是内阁首辅,他们不来找臣,又有别的办法吗?”

    吴争脸色古怪地看着冒襄,“于是你携群情,入宫替他们向朕讨公道来了?”

    冒襄不答,这问题很难回答,答必错,不答也错,索性不答。

    而吴争也没继续问,君臣二人四目相对,久久不语。

    过了一会,冒襄首先开口打破沉默,“其实臣也不认可那些人会真心实意地效忠陛下、效忠朝廷臣能揣测陛下心思一二,可陛下啊,宅子腐朽了,去皮剔肉诊治不为过,可砍断柱梁推倒重来,那真是伤筋动骨了臣以为不可取啊,要是北伐尚未成功,臣也不想如此顶撞陛下,可如今清军已经被赶出关外,二次北伐已经开启陛下为何就不肯再缓缓呢?”

    吴争沉默了一会,抬头注视着冒襄道:“清军入关,为祸天下八载,江南沿海经朕这些年的经营,倒是基本恢复了,甚至较战乱前还略有繁荣,可西北、西南呢,就连最近的闽粤,依旧是人口骤减、民生凋蔽可仅凭江南富庶就能救得了全天下吗?”

    冒襄摇摇头,“当然是不能的虽说江南富庶,可在陛下经营江南这些年,七成以上的人口已经不再农作,基本上是靠着织造司、沿海商贸和各地开设的工坊于民生计,所需粮食,皆须向湖广、闽粤,甚至是向川地购买可这些地方,因战争人口骤减,岁入一年不及一年,大量人口向东转移,如此下去,确实不妥啊!”

    “说得对!”吴争轻叹道,“更关键的是,江南沿海土地皆有主,地价又高企到了令人仰望的地步连朝廷迁都所需安置官员的宅地都购买困难,那从西北、西南等地迁移而来的人口,就根本不可能分到土地,那么,这些人口不但无助于江南岁入,反而会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和争斗!”

    “陛下所言极是!”

    “土地全在富人豪门手中,朕的旨意,左右不了他们!”吴争沉声道,“朕只能去从他们的手中抢这才是朕此次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

    “陛下圣明!”

    吴争听了,脸色古怪地看着冒襄,“冒辟疆,你进宫不是来奉承朕的吧?”

    冒襄正色道:“听陛下一席话,臣方知自己所虑太浅不能为陛下分忧,还指责陛下不公臣有罪!”

    吴争呵呵一声,没好气地道:“这种话朕不信,恐怕连你自己都不信你就想着,那些人是你同道,同气朕枝对吧?”

    “看来陛下是真误会臣的来意了!”冒襄嗟叹道,“臣深知那些人确实不可靠可反之,如今陛下和朝廷,也确实少不了他们与其两败俱伤,不如皆大欢喜臣非站在他们一边,而是臣不想陛下清名受污啊!”

    说到这,冒襄停了停,叹息道,“臣认同陛下将利益再分配的说法可此事确实不能操之过急,关乎利益,谁肯轻易放手,稍有不慎,必是拼死反抗可惜的是,他们其实心里并不想反对陛下,而仅仅是被陛下逼得走投无路了!”

    “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