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16章

汉明-第116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之仁目瞪口呆起来,他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眼前这小子已经成为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物?

    他突然明白了,回味到为什么吴争肯大度地将水师置入他的麾下,这是因为吴争不再将他视为竞争对手,而是一个同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个下属。

    王之仁怔怔地看着吴争,他明白,接受这份重礼,就等于变相接受双方为主从关系的条件。

    他不甘心,可他知道,自己老了,这辈子恐怕已经没有机会去超越吴争。

    既然如此,或许与吴争站在一起,更符合自己的利益,至少目前,综观天下,已经没有比吴争更有实力的个人了。

    王之仁的眼神闪烁不定,吴争一直微笑地等着,没有催促。

    因为催促没有必要,倒反而显得小家子气了。

    王之仁突然道:“临安伯志向为何?”

    吴争正容道:“驱逐鞑虏。”

    “之后呢?”

    “重建汉人江山!”

    “大明呢?”

    吴争的眼神凝成了一根针,刺进了王之仁的眼珠子深处,“汉人之大明,是为,汉明!”

    王之仁喟叹一声,应道:“好。如你所愿,本公愿意为你再练一支水师。”

    吴争肃容起身,向王之仁郑重长揖道:“多谢兴国公成全。”

    王之仁挥挥手道:“都是为了天下黎民,本公义不容辞。只是你接下去,对平岗山监国和朝廷官员……如何安置?”

    吴争想了想,其实不用想,他早已想明白了,此时想,只是一种姿态。

    “我打算先拖上些日子,等局势稳定一些,再将长平公主奉迎至应天府监国,如此一来可确保安全,二来你我行事可以不被掣肘。兴国公意下如何?”

    王之仁苦笑道:“我意下又能如何?只是你能确保平岗山能挡住多铎重兵围剿吗?要是多铎攻破山寨,那局势就会相当被动了。”

    吴争笑了,“山寨的防务,我是亲自视察过的,地形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加上如今一万明军巩固防御,只要没有人贪图战功,擅自令大军出山与敌决战,就算多铎有十万大军围剿,支撑上一年半载,也没有问题。”

    王之仁有些惊愕地问道:“山寨中有足够的粮草军械?”

    “粮食有二十万石以上,军械不计其数。”

    王之仁古怪地看着吴争道:“你是早有此打算?”

    吴争却正容道:“兴国公误会了,我绝无此打算。吴争宁愿此生都用不着平岗山寨,如果可以,我愿意任何条件挽回张公维国性命。”

    王之仁被吴争这么一说,也不胜唏嘘起来,“张公真英雄也!之仁不及远矣!”

    吴争的底气来自于莫执念发了笔横财,当然这笔横财中,吴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置喙。

    任何利益的瓜分和掠夺,离不开军事的支撑。

    这道理和“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对这笔财富的利用问题,也一直在吴争脑袋里盘旋。

    这笔财富用得好,就是自己实力的又一次飞升,可用不到刀刃上,反而深受其害。

    来自后世的吴争,具有这种简单的经济常识,自然清楚这个道理。

 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键

    ps:感谢书友“请叫我c”投的月票。

    钱财,特别是象这种白银硬通货,骤然之间涌入市场,对于经济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而不是救助。

    市面上钱多了,物价就会飞升,这浅而易见的道理,吴争明白。

    可问题是,象后世将钱投入基建,在这个时代显然达不到,你辛辛苦苦花了巨大资金和数年时间去搞建设,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就会将一切打回原形。

    甚至于,万一打不过需要转进,到时是将这些成果留给鞑子呢还是坚壁清野,彻底毁坏掉?

    所以,经过几天的考虑,吴争决定了这笔横财的运用方式。

    用一半钱组建一支全新的水师,但吴争不通水军,只能仰仗王之仁。

    所以,将水师置入王之仁手下,就成避不过去的坎。

    吴争也有想过,要亲自掌控这支水师,可经过再三思忖,吴争觉得不现实。

    就算自己派出中上层军官,去掌控水师,也无法去左右王之仁随后对水师军官层的变动。

    反而因此引起自己与王之仁的不和,就得不偿失了。

    不如大方点,直接将这支水师“送”给王之仁,那么反而能得到王之仁的感激,欠自己一份情。

    而且,从上层去控制,反而容易些,毕竟这八百万需要从自己手中一笔笔地出去。

    还有,以王之仁定海几县的实力,养活现在的定海水师没有问题,可骤然间要养活另外一支比原水师更庞大的新军,这份压力足以拖垮王之仁。

    也就是说,只要朝廷还在自己的影响之下,王之仁对新军的补给,就不得不依靠自己。

    所以,吴争就有了将水师置入王之仁麾下的打算,而且从二人谈判结果来看,效果不错。

    王之仁显然是个聪明人,读懂了吴争的言下之意。

    其实到了王之仁现在这身份,很多事都不需要说得太透。

    傻子都能明白,八百万两不是八两,这不是说送人就送人的事嘛。

    还有一半,吴争还是用在了军事上,如今杭州、嘉兴、松江、苏州、常州乃至应天府,纵横千里之地,需要的兵员,已经不是吴争仅剩的四、五万人可以应对的了。

    征召新兵、组建新军已经迫在眉睫。

    这也是吴争同意暂时与清廷停战谈判的主要原因,清廷要歇息,吴争更迫切。

    王之仁说得没错,贪多嚼不烂,进展太快,根基不实,一旦有变,便是连锁反应。

    将如此大笔财富全部用于军事,而不花费一文钱用于民生,就连吴争这个始作甬者,对自己的决定也有些瞠目。

    但吴争知道,这个世道,只有军事才能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和事。

    用于军事,才是真正用于民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长平监国元年(1646)五月初一,绍兴府与清廷展开了第一轮停战谈判。

    说来也奇怪,这边双方已经停战七、八天了,而且焦点谈判已经选在镇江和应天府之间的龙潭进行。

    可江北、江南两岸的扩军和调动却依旧在紧张地进行。

    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奇怪,清廷虽然在杭州一线吃了瘪,可他们在西北、东南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孟乔芳所部清军已占领陕西大部。

    吴三桂等人已经占领汉中。

    智顺王尚可喜军自岳州、长沙、湘潭、衡州一路势如破竹。

    恭顺王孔有德、勒克德浑也顺利攻克台州、温州,正向福建进军。

    也就是说,除了应天府至杭州这个区域,清军几乎占领了大半南部。

    应天府至杭州这个区域虽说不小,但放在整个华夏大地中,只是其中小小一部分而已。

    可想而知,清廷又怎会善罢干休呢?

    所以,停战,只是为了暴发更大、更凶狠的战争罢了。

    而此时的隆武朝,形势已经危如累卵。

    在这不得不说说隆武帝朱聿键此人。

    朱聿键乃朱元璋九世孙,袭封唐王。

    朱聿键的身世比较坎坷,相较于别的皇室,他算是从苦寒中经历过来的。

    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朱硕熿迷恋小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朱聿键之父世子朱器墭。

    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十二岁。

    幸亏当时有个小官张书堂帮忙暗中送些糙米饭渡日。

    就这样朱聿键父子在囚房中,苟活了十六年。

    身处牢笼之时,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典籍,没有浪费光阴。

    后来朱聿键的父亲生病气息奄奄,在快要熬出头时,却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崇祯二年毒死。

    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还想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子地位。

    结果,地方官员陈奇瑜吊唁唐世子时,暗中警告老唐王说,世子死因不明,贸然改变世袭人选,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

    老唐王害怕明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

    同年老唐王也去世,朱聿键这才袭了唐王之位。

    所以,有了这样经历的朱聿键,与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有着天壤之别。

    他有文化、懂廉耻、有上进心。

    可惜,处于乱世,他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在去年初,弘光朝灭亡,潞王朱常淓献降杭州城,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随后登基称帝。

    可看看这份拥立名单就能知道,隆武朝真正的权力掌握者,不是朱聿键,而是郑芝龙、郑鸿逵二人。

    乱世有军才有权力,对于皇帝也是如此。

    所以,不管朱聿键是不是锐意恢复江山、收复国土,是不是有中兴之主的气概,他都无法摆脱郑芝龙、郑鸿逵二人对朝政的操控。

    朱聿键登基之初,也颇有建树,他确立了“驱虏”为主的主业,即位十天,就诛杀清廷派来招降的使者马得厂,敕谕文武臣民誓死抗清,并决定统率六师,准备御驾亲征。

    这当然遭到了郑芝龙兄弟的阻挠,没有实现,这些海盗拥立朱聿键的目的是为了把其放在自己身边当个旗帜,怎么可能会让他真正掌兵而出走呢?

 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的转变,仍然是值得称道,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是从隆武时期开始的。而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等农民军残部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二十年之久。

    其次,朱聿键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登基前,任监国时,他就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

    其中说:“盖国家之治,必文武和于上,始民兵和于下。不然,立败之道也……”。

    并说:“朕今志在荡平,尽去诸党之名,惟在廷严说谎之条,在外正贪婪之罚。迩日在廷,似犹有不醒之迷,欲启水火之战,朕甚惧焉……”。

    而隆武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录用。在这一点上,隆武的见识比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东林、复社骨干人士要高明得多。

    最后,朱聿键提出的施政纲略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

    当他听说被清廷逼迫百姓剃头的军民在向南逃难,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地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这个政策同清廷的“留发不留头”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更得人心。

    至于朱聿键个人人品,在南明诸君之中,就更为罕见了。黄道周曾在一封信里描述过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登基之后,他仍然自奉甚俭,身穿土布黄袍,安贫若素。

    这种皇帝,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绝对是一个明君的坯子,也远比那些清史专家和那些为满清洗地的所谓专家口中的清朝历代皇帝要好太多了。

    所以说,明史已经不可信,因为有太多清黑明,还有就是那些投降清朝的文人墨客,为了洗刷他们丑恶的投卖行为,刻意歪曲、夸大明朝的弊端,由此来美化他们“弃暗投明的壮举”。

    不得不说,他们是汉人王朝自南宋以来,最丑恶的一群败类。

    但他们成功了,至少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明末是政治丑恶、百姓贫苦的人间地狱。

    可事实不然,就算明朝灭亡之后,在清军南下占领江南之前,普通明人依旧生活富裕、安足。

    朱聿键是个悲剧,按照某些清史专家的逻辑,明之所以灭亡而清之所以能建立,是因为明朝皇帝各个昏庸无能且生活奢侈、慵懒无比,而满清酋长以及实际最高统治者各个英明神武生活节俭、勤政爱民。。。等等。

    这些人把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品德说成是决定一个王朝的最终因素,先不说满清很多皇帝显然是被这些清史专家夸大和抬高了,而明朝皇帝显然被这些人贬低了。

    就单说,如果一个帝国的命运完全有皇帝的个人品质来决定的话,那么干脆立个清教徒当皇帝算了。

    事实上,朱聿键无论能力还是个人品质或者其政治方针都是不错的,为何就最后失败了呢?显然有其他原因。

    这“其它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朱聿键没有掌控住任何一支可靠的、忠诚于他的武装,甚至连鲁王朱以海都有廖仲平这支武装,可朱聿键没有。

    他的诏令,颁布到两广、赣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虽然得到承认,但仅仅是表面上的承认,事实上各地还是自行其事。

    如在福建朱聿键受制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这两个海盗兄弟根本就是把隆武当作自己手里的旗帜而已,他们心里完全没有什么民族复兴的大义。

    领兵在外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只知利用隆武帝的信任把湖南和贵州东部视作自己的禁脔,威福自操。

    广西巡抚瞿式耜意在拥立桂藩,同隆武朝廷貌合神离。

    总而言之,朱聿键基本上就没有真心辅佐他进行复兴的实力人物。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也就是吴争崛起的这一时间段。

    吴争的崛起并不是他真正拥有了强大的实力所致,而是这个时间段,清清的多铎、勒克德浑、阿济格相继撤兵向西北而去,南方清军兵力空虚,而大顺军余部同何腾蛟、堵胤锡达成联明抗清协议,是湖广兵力正盛的时候。

    这才有了吴争以区区梁湖卫所数千兵力崛起的奇迹。

    朱聿键其实也看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数次派使者前往绍兴府,打算延揽鲁王朱以海投效他麾下,共同抗清的目的所在。

    只是,朱聿键心比天高,却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