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21章

汉明-第121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平岗山寨的军权是陈胜等人牢牢掌控的,但一样无法去控制朝廷,这是个陈胜等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吴争还没进入山寨,以户部尚书董应第以首的一部分官员就已经在聒噪吴争与清军勾结了。

    否则,清军怎会好生生地“护送”吴争一行前来平岗山寨呢?

    人心啊,总是这么复杂。

    特别是这个时代的文人,特别是经历过党争的文人,他们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不能让对手出彩,只要不是他们的同类,那就得踩下去。

    不用自己爬上去,只要竞争对手下来,就等于自己爬上去了。

    这个道理,这种火候,他们熟之能详。

    可附着同样也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这个山寨,吴争作主。

    就在朝廷还在争议是否定吴争罪的时候,陈胜率山寨中将士已经出甬道迎接吴争去了。

    比较讽刺的是,甬道悬崖之上的四门红衣大炮,还为吴争鸣响了礼炮。

    巨大的炮声,差点让朝臣们以为战争暴发了。

    没有与陈胜等人寒喧,吴争交待了几句戒备山外清军,就带着宋安,赶去寨中探望老父亲。

 第二百七十一章 吴老爹吐露秘密

    在吴老爹的屋子外,吴争迎面撞上了吴小妹和周思敏。

    看着二女红肿的眼睛,吴争心中一跳,暗呼不妙。

    冲入屋中,让吴争意外的是,监国公主朱媺娖正坐在吴老爹身边,与吴老爹说着话。

    匆忙与朱媺娖风神之后,吴争跪在吴老爹面前,“爹,孩儿不孝,来迟了。”

    其实吴老爹的精神并不差,准确地说,从外表上看,除了瘦削了些,根本看不出他已经病入膏肓。

    吴老爹看着这个不省心的儿子,颤抖着手道:“争儿啊,爹不怪你。听闻你光复应天府,爹比多活十年还开心,起来吧。”

    吴争眼中唰地涌出一股热流,扑上去,翻着吴老爹的衣裳,查看所说的疽疮在哪。

    不经意之时,或许是被吴争不小心碰触到了,吴老爹“哎哟哟”地呼起痛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浸出。

    朱媺娖“啪”地一声打开吴争的手,此时吴小妹和周思敏赶紧上前,替吴老爹安抚。

    这个时候,吴争才看到吴老爹后背近颈处,一颗硕大的疽疮,红肿且顶端有脓。

    肿胀紧崩得如同一颗割壳的鸡蛋般。

    吴争冲向门边大喝,“军医~!”

    几个随它从应天府而来的医工迅速入内。

    忙活了半晌之后,为首一人面对着吴争迫切的眼神,不敢开口,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吴争心霍地一沉,大骂道:“就这么一个疽疮,竟让你们束手无策?都大一把年纪了,见识呢,阅历呢,都活狗身上去了?”

    这时吴老爹剧痛稍解,抬着手道:“争儿不可无礼,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你爹命中该有此劫,怪不得别人。”

    吴争冲着那几个噤若寒蝉的军医怒喝道:“滚!”

    回身握着吴老爹的手,吴争忍不住流泪道:“爹,孩儿不孝,没能让爹过几天安乐日子……。”

    吴老爹强笑着摇摇头道:“傻孩子,你能为国为民做下这么大的事,爹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至于生死,爹这些天也看淡了……对了,你能赶来正好,爹有事要交待于你。”

    吴争一怔,“爹先养着,孩儿不会很快离开,等您身子轻快些了,再说也不迟。”

    不想吴老爹摇摇头道:“择日不如撞日,交待了后事,爹也能心安不是?”

    吴争见吴老爹坚持,也就不忤逆,于是点头道:“那爹说就是了,孩儿听着呢。”

    吴老爹此时抬手招了招,“小妹,你上前来。”

    吴小妹在吴争的注视下,不知所谓的走上前来。

    吴老爹微喘着,“你且坐下。”

    吴小妹虽然奇怪,但也没有忤逆吴老爹,按吴老爹的意思在床榻边小凳上坐了下来。

    这时,吴老爹喘着气,对吴争道:“争儿,你跪下。”

    吴争惊讶不已,但还是照做了,他双腿一曲,对着吴老爹跪了下来。

    不想吴老爹摇摇手,指着吴小妹道:“朝她跪!”

    这下不仅吴争惊愕了,连坐着的吴小妹也不禁跳了起来,急呼道:“爹,你糊涂了吧?怎能让哥哥跪妹妹呢?”

    在一边旁观的朱媺娖此时也发出一声惊呼。

    这呼声让吴老爹警觉到还有外人在,于是向朱媺娖勉强拱手道:“殿下恕罪,此乃老朽家事,还望殿下……。”

    朱媺娖连忙起身,道:“本宫还有要事,就不陪吴老爹了。”

    说完对吴争道:“临安伯此间事了,还望来见本宫一面,本宫有事要与临安伯商议。”

    吴争应是。

    待朱媺娖离开后,吴老爹转向周思敏道:“你也出去吧。”

    周思敏腹部已经显怀,看了吴争一眼,然后起身应该是。

    吴争蹩眉道,“爹,思敏是您儿媳妇,吴家人,有什么不能当着她面说的?”

    吴老爹想了想道:“此事干系重大,让她出去守在门外,别让人靠近。”

    吴争见吴老爹神态坚定,于是歉然地看了周思敏一眼,“听爹的,你先在外面候着吧。”

    见吴争也这么说,周思敏轻应了一声,转身出门,然后轻轻掩上了门。

    这时吴老爹再次开口道:“争儿,跪下!叩头!”

    吴争与吴小妹虽说玩闹惯了,可如此郑重其事地大礼,怎能说叩就叩,况且还是向一个女子。

    这不仅让吴争怀疑吴老爹是不是糊涂了。

    吴老爹见吴争傻愣着,厉声道:“你要忤逆你爹吗?”

    吴争没有办法,不想加剧吴老爹的病痛,只能转身,向不知所措的吴小妹下跪,只是吴争耍了个心眼,以双手撑地,没有真正地跪下去,反正吴老爹躺在床上,看不清楚吴争的小动作。

    而吴小妹本身就不想,也不能受吴争如此大礼,自然不会点破。

    吴老爹见吴争照做了,于是抖嗦着,从床内侧,枕头边上取出一物来,吴争看去,正是自己一直不解的那块一直供在吴家祠堂,可上面却没有名讳的无字牌位。

    吴老爹专注地擦拭着牌位,然后对吴争道:“吴家祖训,传男不传女,爹只有你一个儿子,如今爹于世不长了,便将这桩秘密告诉于你吧。”

    吴争从看到吴老爹取出这块牌位,就意识到这其中肯定有秘密,而且秘密不小,于是安息屏气,等着父亲开口。

    这时,吴小妹突然不安地对吴老爹道:“爹,既然是传男不传女,孩儿就不在屋里听了,先告退了。”

    说完欲起身离开,吴老爹阻止道:“你且安坐,此秘密与你有关,必须有你在场。”

    吴小妹无奈之下,只好吴老爹的坐下来。

    “建文四年……。”吴老爹缓缓开口道。

    吴争甫一听,就心中一震,急问道:“爹是说永乐帝之前的建文帝?”

    吴老爹怒瞪吴争一眼道:“正是。”

    吴争目瞪口呆,自己家怎会与朱允炆扯上关系的?

    “建文四年,时燕王发动叛乱,世称靖难之役,攻入应天府,建文帝在三十二随护的护送下逃出皇宫。这其中便有吴家祖先。”

    “吴家原不姓吴……。”

    吴争傻眼了,自己姓了十八年的吴,这时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姓吴,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小妹竟是

    “祖上原本姓程讳济,为翰林院编修。”

    “曾在燕王发动叛乱前一年观天象,预知来年有叛乱,然时不被皇帝采信而下狱待罪,年后,燕王果然叛乱,建文帝把祖上从狱中放出来,并升为征北军事。”

    “祖上奏皇帝道,臣不愿做功臣,只愿做一个智士就足够了。”

    “后,燕王的军队攻破南京,杀进金川门,建文帝想要自杀殉国,祖上劝谏道,与其死掉,不如出逃。昔先帝留下一个箱子,说有难时开启。”

    “上遵而行之,令左右速取红箱至,俱固以铁。祖上砸碎,得度堞三张,加裟、帽、剔刀俱备,白金十锭。”

    “其中留有先帝(朱元璋)朱书遗诏,建文从鬼门出。”

    “祖上谏建文帝,随臣从水西门御沟行,济亲为帝祝发。帝剃度之后,随祖上等三十二人逃出了南京城。”

    “三十二名随护为掩护建文帝出逃,分为十余路南下,而后纷纷故意暴露行踪,尽没。唯有祖上一路三人,到了滇南隐居。”

    “而后,建文帝择良家女诞下一子,而祖上也隐姓埋名,改姓了吴,就此隐居下来。严令子孙不得入仕。”

    “至今已过九代。”

    从吴老爹断断续续的话中,吴争兄妹听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而吴争已经意识到,这个秘密的主角,绝不会是自己。

    果然,吴老爹看着吴小妹,神色凄然地说道:“或许上天注定,先帝子嗣一直不旺,每代都一脉相承,后滇南叛反,无奈之下,吴家迁移至绍兴府。不想主公父子半路染上风寒,一病不起,彼时主公还未能诞下承嗣,主母有孕在身,主公病危之时,留有遗言,若天不佑,诞下女婴,则嫁于常人,从此一脉埋于乡野。”

    吴小妹的脸色瞬间苍白起来,吴争突然明白,爹为什么要令自己跪拜妹妹了,吴争惊愕地看着吴小妹,在他今日眼中这个任性、可爱的妹妹,竟会是建文帝后人?

    吴老爹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吴争的猜测,他指着吴小妹对吴争道:“她便是主公后人,也是吴家九代一直守护之人,而爹怀中的牌位,便是主公之位。”

    吴争恍然,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他从吴老爹的述说中,明白了何为一诺千金,何为责任!

    含着眼泪,吴争坚定地对父亲道:“爹放心,孩儿明白爹要吩咐孩儿做的事了,如今山河破碎,正是拨乱反正的时候,趁着孩儿手中有军,行拥立之事,以护正朔。”

    吴老爹摇摇头道:“不对。主公临终之时,已有遗言,若天不佑,诞下女婴,则嫁于常人,从此一脉埋于乡野。”

    吴争急道:“孩儿虽不懂主公所言时心中之意,可主公那时肯定是认为复位无望……。”

    吴老爹厉声道:“身为人臣,便须遵奉主上钧令,岂能擅自揣度?你只须守护主公后人安危,别的,你什么都不用做。”

    吴争只能应声道:“是。”

    此时吴小妹突然嘶声,向吴老爹问道:“孩儿……我姓朱?”

    吴老爹不忍吴小妹,只是点头道:“是!”

    吴小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吴争已经伸出手去,在快要触碰到吴小妹脸蛋的时候,意识到此时身份已经不同,怅然缩回。

    吴老爹尖锐地咳嗽起来,吴争、吴小妹赶紧起身上前,替吴老爹抚摸后背。

    半晌之后,吴老爹喘息着,对吴争道:“因吴家当时是外来户籍,加上主公那时已经归天,在官府中无法上主公名籍,你娘与主母同月诞子,只是你娘比主母早上三天生下你弟弟,为掩世人耳目……。”

    说到这,吴争突然意识到一幕惨剧,霍地看向吴小妹。

    而吴小妹此时也已经意识到了,竟吓得张大了口,双目失神。

    吴老爹老泪纵横,泣声道:“谁能知道,老天不佑啊,主母竟会难产而亡,早知如此,何须你母亲枉赔一条命啊?!”

    吴争这才明白,母亲竟不是因病而死。

    吴小妹满脸的泪,人似乎有些傻了。

    这时,吴老爹颤手后指,对吴争道:“你去,把床后那个小箱子取来。”

    吴争抹了把泪,从吴老爹脚后取来一个精致的小木箱,放在吴老爹的手边。

    吴老爹摸了又摸,之后从脖子上取下一条链子,吴争发现,那链子最底端竟是个钥匙。

    吴老爹颤抖着打开箱子铁锁,然后对吴争道:“当时不是爹执拗,不肯听你劝,离开吴庄,而是吴庄中所藏关系重大,或非陈胜相逼,爹宁可死在吴庄,也不会离开。”

    吴争明白了,然后伸手想打开箱子看看,不想被吴老爹一巴掌打开了手。

    吴老爹转头对吴小妹道:“这其中便是令尊、令堂遗物,如今完璧归赵。”

    吴小妹茫然地从吴老爹手中接过小箱子,然后无意识地随手打开。

    吴争好奇心重,探头看去,其中东西不多,一方被丝锦包裹有四方物体,象是一方印,一张明黄堞,一卷已经非常旧的黄绫。

    吴小妹伸手打开最大的那方被丝锦包裹的物体,果然如吴争所猜测的,是方印玺。

    可吴争却没有预料到,这方印玺竟会是玉玺。

    随着丝锦被打开,盘龙的钮柄显现,让吴争惊愕了。

    他已经是一方诸侯,手中便有官印,对于最基本的印玺规制还是懂得的。

    有道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从第一眼,吴争就惊愕住了,这不是一方普通印玺,而是玉玺,帝王的玉玺。

    不知道是好奇,还是别的原因,吴争突然出手,从吴小妹手中夺过玉玺,反转一看,上面刻着十六字,“天命明德,表正万方,精一执中,宇宙永昌。”

    玉玺整体是一方青玉雕成。

    还没等吴争仔细看,就听耳边吴老爹怒喝,一掌扇来,“混帐!放肆!”

    还没吴争见机快,意识到自己面前的不再是他的妹妹,而是主公之女,赶紧将玉玺双手递上奉还。

 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惊

    吴小妹接过玉玺,对吴老爹泣道:“爹……别责怪哥……哥。”

    吴争也解释道:“爹,孩儿无意争抢,只是有些好奇罢了,这想来应该是建文帝所用玉玺,况且建文帝之后,已经有那么多皇帝登基,这玉玺料想也没什么用了。”

    吴老爹没有理会吴争,而是对吴小妹道:“你原名朱辰妤,乃主公生前所取,当时主公取有两名,生男名辰晅,生女名辰妤。箱中黄堞记着你的生辰八字和姓名,那黄绫,就是吴家祖上在随先帝逃出宫前,所获洪武帝所留箱子中的遗诏。这些遗物,已经无关诸事,只是给你留个念想,望你好好保存……然后照主公遗命,找个好人家,过一生安乐日子。”

    吴小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