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23章

汉明-第123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叔一愕,赶紧住嘴。

    ……。

    吴争一出朱媺娖“寝宫”,久候的陈胜等人便围了上来。

    他们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吴争倾诉。

    譬如说朝臣对山寨军务的干涉和对他们的排斥。

    譬如说山寨中权力被朝臣汲取,而造成军队物资调度的失控。

    再譬如之前几战的总结、军队和他们该何去何从。

    这一些,都需要吴争为他们安置和指示。

    吴争静静地听着,等他们一一说尽。

    吴争道:“都先回去,待我思忖之后,会给你们一个交待。”

    陈胜等人也明白吴争此时的难处,加上吴老爹病重,知道不好逼迫,于是纷纷见礼告退。

    不过沈致远没有走,他陪着吴争向吴老爹的屋子走去。

    “吴争,你真想把这帮子重臣迁到应天府去?”

    “怎么,你有异议?”

    “依我之见,此时正是分道扬镳之时,这些重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知道的,丰惠之战,原本我军根本不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吴争抬手阻止沈致远继续说下去,他知道沈致远的意思,更知道,军队的将领肯定都是这种想法。

    他们不敢向自己来说,故而派沈致远出面向自己说项。

    可吴争知道这样是行不通的,他平静地说道:“朝中重臣不乏正直之士,如钱大人等,虽说在军事上有所欠缺,但他们忠义之心,不可亵渎。况且,你以为收复河山仅仅靠你我,或者军队就可以了吗?光复的府县如何治理、各地赋税的征收、军队的补给等等,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须借助于他们的能力。”

    吴争的话,让沈致远点头,他道:“我也不是说这些重臣不好,象张尚书,军中将士说起他,哪个不是竖大拇指的。可吴争,他们与咱们不是一条心哪!”

    吴争突然翻脸道:“什么是一条心?谁是他们?谁是咱们?”

    沈致远被吴争说翻脸就翻脸吓了一跳,他从小就悚吴争,特别是吴争翻脸。

    沈致远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急道:“你能不能别扳个脸啊,我也是好心提醒你,朝中重臣他们想要的,与咱们想要的不一样。你知道吗,你来之前,他们二十来人还在向公主殿下谏言治你的罪,弹劾你!”

    吴争仰起头,长叹一口气,然后将手伸向沈致远,不想沈致远不等吴争靠近,触电般地往后急退。

    吴争一愣,继而恍然,笑骂道:“你逃什么,我什么时候欺负过你?”

    沈致远翻着白眼道:“你这句话你自己信吗?”

    吴争无语,顿了顿问道:“沈伯还好吧?”

    沈致远朝北面呶呶嘴道:“好得很,就是天天心疼一整个沈园。”

    吴争点头道:“人没事就好,别的……迟早都能夺回来。”

    沈致远点点头,不甘心地将话题转回之前,道:“吴争,将士们都说,上阵杀敌拼命是份内之事,没什么可说的,可回来受这冤枉气,人人心中不服。”

    吴争本想将话题扯开,不想沈致远这小子不识趣,微微皱眉道:“什么将士,哪些将士?怕也就是你们这几个这么想吧?”

    吴争其实很清楚,寻常士兵,哪怕是下层军官,就算不服,也没胆子往外说,最多也就腹诽罢了。

    真正不服的,恐怕也就陈胜、沈致远几人。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吴争自己心里,也不服啊。

    这光复的数州之地,都是自己率军打下来的,将士死伤高达数万人。

    这些重臣抖着手,好生待在后方指手画脚,还给将士气受,说心里舒服那肯定是假的。

    可吴争同样明白,没有了这些人,光靠军队,要整固光复的数州,非常困难。

    况且,他们也是朝廷的柱石,不说张国维,就说钱肃乐,他的忠义,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第二百七十六章 论功封候

    你说钱肃乐做错了吗?认真论起来,他还真没错。

    胜败是水平问题,投降还是反抗,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所以,吴争原本也不想去责备沈致远,因为沈致远背后是陈胜等将领。

    可现在沈致远没完没了起来,让吴争大为光火。

    突然就抬起脚,猛踹了沈致远屁股一脚,吴争厉喝一声,“滚!”

    沈致远猝不及防,被踹了个趔趄,傻愣愣地看着吴争走远,这才回过神来,指着吴争的背影骂道:“好你个吴争,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人多力量大。

    数十医工,一个多时辰就蒸馏了一瓮高度白酒。

    吴争试尝过,虽然无法与后世高浓度酒精相比,但想来五十度应该是有了。

    因为倒在碗里,引火就能烧起来了。

    吴争不懂医,他想用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用这酒精不断地替父亲背上的疽疮擦拭消毒,虽说根本不切合药理,可吴争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这是吴争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法,谁也不敢保证它有效。

    吴争心里也犯嘀咕,在实施之前,去了吴老爹的屋里。

    没有一丝隐瞒,吴争将因果与父亲解释了一下。

    吴老爹非常干脆,他道:“争儿,生死由命,与其这样疼痛而亡,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你尽管一试,就算无效,爹也不怪你。”

    只是闻讯而来的吴小妹,不,朱辰妤极力反对。

    她认为这事太过凶险,不让吴争这么做,因为如果不做,吴老爹一时还不会有事,按军医诊断,辅以药物,再撑个十天半月的没有问题。

    可如果吴争这么一瞎搞,万一有事,悔之晚矣。

    吴争却一意孤行,他知道军医说的没错,这样的疽疮日子拖得越久,自癒的可能性就越低,几乎没有,而且,拖得越久,对身体机能的破坏就越厉害。

    与其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不治,不如冒险一试,至少不会后悔。

    吴争也很清楚,酒精应该不会对父亲的身体造成危害,于是不顾朱辰妤反对,亲自为父亲擦拭消毒,并令军医每个时辰为父亲擦拭患处。

    吴争的固执令朱辰妤非常愤怒。

    虽说身世已明,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吴老爹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岂是说成外人,就成外人的?

    对于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朱辰妤来说,吴老爹和吴争就是她的亲人。

    可如今,吴老爹不治,她又怎能狠心任由吴争胡为。

    就这么,二人争执到了最后,差点就在吴老爹屋里动起手来。

    这两兄妹打小就玩闹惯了,绝没有寻常人家那种兄友妹恭的觉悟。

    时常一起争执就没完没了。

    幸好吴老爹及时阻止,怒斥吴争,这才让吴争清醒过来,二人的身份已经不同。

    而此时朱辰妤也意识到自己的任性,于是不再强拦,黯然离去。

    ……。

    当天晚上,绍兴府朝廷召集廷议。

    就在山寨中原聚义堂。

    对此战一应功臣进行了封赏。

    在驿亭殉国的张国维,被追封郑国公,追谥“忠敏”。

    兴国公王之仁,原议定三孤中的少保,在吴争的力陈下,朱媺娖特准改为“太保”,加都指挥使之职,督抚镇江、常州、广德三州军政。

    而吴争,以收复松江、苏州、常州、应天府之功,以功晋靖海候,授镇国将军,任苏淞杭都督,督抚三州军政。

    钱肃乐以此次绍兴府抗战之功,升任吏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

    张煌言升右副都御史,加嘉议大夫,兼吏部左侍郎之职。

    一应朝臣、各部参战将士皆有封赏。

    论理,这样的封赏确实大快人心。

    虽说没有什么实际,因为朝廷没钱,真要按律封赏,除非把那些朝臣的家底都卖了,这不现实。

    可怎么说,官帽算是抛得大方了,让将士们心理得到了安慰,毕竟真要是复明大业成功,这封赏的官爵那就是切实的利益。

    还有,朝廷穷归穷,俸禄还真没有拖欠过,这对于靠着军饷过活的士兵们,无疑是最大的安慰。

    就在平岗山寨上下欢庆之时,吴争却能感受到一阵凉意。

    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蚀。

    从杭州府至应天府,哪怕是吴争没有参战的宁国府,那也是鲁之域部收复的。

    而鲁之域是吴争麾下,如果严格上来说,这些收复的失地,应该归属于吴争,毕竟现在不是崇祯朝,至少在封赏给王之仁之前,理应与吴争先通声气不是?

    可现在,朝廷直接将镇江、常州、广德三州封给了王之仁。

    吴争倒不是嫉妒王之仁之三州之地,说心里话,依王之仁此战的军功,理应得到这些。

    但问题出在,如果这三州是吴争送于王之仁的,那王之仁得领吴争一份情,可现在,却是朝廷封赏的,吴争甚至连个顺水人情都做不得。

    可这三州,除了镇江府城还在清军手里之外,事实上,所有州县都是吴争所部收复的。

    小朝廷慷他人之慨,做得滴水不漏。

    而吴争虽然被晋升了候爵,但实际上,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反而损失了三府之地,最关键的是,按朝廷封赏,吴争将远离应天府,所部将移驻苏淞杭之地,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谁都知道,远离朝堂的诸侯,绝不如在京城中的朝臣。

    这就是盘桓权力中心的意义所在。

    吴争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按理说,钱肃乐已经是自己的准岳父,而张煌言又与自己肝胆相照,如今这二人占据权力中心,理该为自己言语。

    可事实上,朝堂决议时,吴争没有发现这二人任何为自己说项的言词。

    难道情义二字,真的那么单薄,数月之间,就淡然了吗?

    吴争回忆起沈致远的话,自己到来之前,朝堂还在为是否追究自己的罪行争得不亦乐乎。

    这让吴争无端地懊恼起来,自己一心想要反清复明,错了吗?

    自己虽说举止言行擅专了些,可无论从本心,还是结果,都维护了朝廷,乃至天下明人的利益。

    可为什么,所遇到的不是支持,而是阻挠、迫害呢?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

    这种心里的惆怅,让吴争不断地自我反省。

    他在退散之后,首先拦住了张煌言。

    “为什么?”

    以二人的关系,吴争甚至不需要去铺垫和寒喧。

    张煌言诧异地看着吴争,半晌道:“吴候爷所谓为什么?”

    吴争懊恼道:“你明知道我在问何事!”

    张煌言左右一顾,见周围无人,遂道:“你吴争若敢揭竿自立,煌言二话不说,追随你吴争麾下效力,只要你吴争一心抗清,煌言就算担千古骂名,也食之如饴。可你敢吗?能吗?不敢不能吧?天下人心依旧在明,哪怕大明朝确实亏欠了黎民百姓良多,但三百年的大明朝,依旧是人心所向。你吴争只是臣,成不了君。既然是臣,你就得臣服,那数州之地是你收复的不假,但那是大明疆土,其处置权在于朝廷而非你吴争,兴国公此战,功不逊于你吴争,受封三府之地,理所应当。”

    吴争闻听冷冷道:“在玄著心中,吴争就是这么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么?我所不忿的是,朝廷做出如此安排,为何连招呼都不与我打一个。要知道,这些州县,可都是吴争率部一手收复的。”

    张煌言轻嗤道:“虽说你吴争已经是候爵,手中执掌数万大军。可朝廷为何要知会于你,你有何资格让朝廷去知会你?张公从驿亭城墙跃下之时,是否也象你现在这般觉得不公?认为朝廷亏欠了你?”

    吴争有些憋闷得慌,张煌言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

    吴争自认从没有想过唯我独尊,挟君以令诸侯,他的郁闷在于,自己在外浴血奋战,而朝廷的决议,他却被屏弃在外。

    在吴争看来,监国是他拥立的,数州之地是他收复的,这朝堂之上,该有他说话的权力,至少应该有知情权不是?

    可张煌言的挤怼,让吴争更加愤怒。

    但吴争不得不承认,张煌言的话有道理。

    朝廷,不管是小朝廷还是大朝廷,不管是战时还是太平盛世,那都是朝廷,除非是脱离它,舍弃它,否则你就得有个为人臣的样子。

    就算走到曹孟德挟天子令诸侯的地步,该称臣时就得称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谁都不例外。

    可吴争心中的憋屈无法渲泄。

    他不是个权力欲望极高的人,但他需要为自己争取到利益,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手下数万将士的利益。

    自己如果真被朝廷排挤在外,那么自己和手下将士的利益,谁来保证?

    朝廷如果是太平盛世的朝廷,也不至于连有功将士的封赏都发不出来,需要自己去筹钱进行奖赏。

    所谓担什么样的责,就该享受什么样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

    可现在,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成了吴争心里的苦闷。

    张煌言看着吴争脸色的阴晴不定,轻叹道:“吴争,路还远,你还年轻,不可争一时之长短……你要三思而后行啊。”

    吴争没有再与张煌言争论下去的兴趣,拱手告辞。

    张煌言默默地看着吴争背影远去,轻轻地叹息一声离开了。

    吴争去了钱肃乐的屋子。

    “钱大人。”

    “咦,吴争你来得正好,我正要去找你。”

    “不知钱大人找吴争何事?”

    “是这样,如今你受封靖海候,辖苏淞杭三州之地,如此嘉兴府的军政权应该交还朝廷,此次迁都之后,你还须尽快与吏部交接。”

    吴争无语。

    说难听点,除了夏完淳、钱肃典占据嘉兴城时所任命的地方官,吴争根本就没有插手嘉兴府政务的时间,甚至如今嘉兴府府衙中谁在主事,吴争都不知道。

    这就是在吴争心里的憋屈,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手中或许并不存在,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权力。

    而自己还得当作存在过,向朝廷交还。

    可谁也不来问问,自己麾下那数万将士的军饷够吗?将士的抚恤是否到位?

    看着急迫的钱肃乐,吴争沉声道:“朝廷就这么急吗?”

    钱肃乐一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