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30章

汉明-第130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就无须担心靖海候突围。而只要靖海候能拖住来攻清军一个时辰,就算被清军发现靖海候所护送人员身份有假,恐怕也来不及返回阻击朝廷北上了。”

    吴争赞道:“玄著兄一语中的,我部仅数千骑兵,而平岗山中有一万多兵力,不用全军尽出,只需一万人足矣。我部拖住多铎主力向三界、嵊县方向行军,而此时平岗山外清军的防守兵力必定被抽调一空,在我部出发半个时辰之后,平岗山中明军掩护殿下和朝廷诸公反向朝海边转进,上虞海边有臣从金山卫带来的近千渔民和数十条大船,足以装载殿下和朝中诸公渡海北上,既可从钱塘江至杭州府再转陆路至应天府,也可由长江入海口直至应天府。”

    这时所有人都回过味来,齐声赞叹,此事可行,堪称妙计。

    只有张煌言沉默了,看着吴争道:“靖海候可知,如果平岗山明军护送我等去海边,必定会有清军将此讯禀报多铎,虽说那时多铎已经来不及返回阻击我等,但必会将愤怒倾泄于靖海候身上,到时清军以优势兵力围歼你部,你……如何脱身?”

    这下连朱媺娖都面色惊慌起来,众人的目光再次聚向吴争。

    吴争倒是平静,微笑道:“殿下和诸公不必为吴争担心,既然护送之人和车都是假的,那就不存在我部骑兵无法突围的情形。”

    这话是有道理的,虽说清军肯定会派遣绝对优势兵力来包围吴争部,但清军的用意在于擒获,而非歼灭,毕竟再身份高贵的人一旦变成一具尸体,那价值就消失了。

    所以,在被护送人身份被揭穿之前,吴争所部应该是有惊无险的。

    而到了身份被多铎知道之后,那么吴争也就不必再故作护送之态,可以抛弃那数百车,直接率军向北突围。

    以有备对无备,以骑兵之速度,就算会产生损失,但也不至于被清军全歼。

    朝臣们都微微点头,认可了吴争所言。

    而朱媺娖显然是不通军务的,她听了吴争的解释,觉得有道理,事实上,只要没人点穿,吴争说什么,此时的朱媺娖都会认同的。

    这件事,就这么当堂决定下来,按吴争的建议行事,就等着多铎派人过来回复同意吴争的要求了。

    散朝之后,吴争刚到门前,就被钱肃乐、张煌言二人叫住。

    让吴争惊讶的是,钱肃乐居然也猜到了自己之前的解释,有不实之处。

    其实吴争所解释的,不完全是事实。

    开玩笑,一旦二万清军对吴争部形成穿插合围之势,吴争部还能突围?

    那也太小看多铎,太小看八旗军了,这个时候的八旗,可不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的八旗。

    其实不只是钱肃乐二人听出来了,还有熊汝霖、孙嘉绩、廖仲平等人都听出来了。

    这事原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当然,吴争可以多带兵力,只要达到一万人以上,那么就算被清军咬住,做为主将的吴争想突围,概率还是很大的。

    可平岗山中兵力也就一万多,如果吴争带走五、六千,那么除非舍弃平岗山,全军护送朝廷一起北上。

    可问题是平岗山能舍弃吗?

    先不说付出了吴争无数的财力、物力,况且如今整个绍兴府八县之地中,明军唯一占据的要隘就是平岗山寨。

    在吴争看来,这就是一颗钉子,死死地楔在清军的心脏处。

    只要平岗山寨还在明军手中,那么多铎就不敢率全军南下,至少留下与平岗山明军相匹配的兵力,以作防御之用。

    那么,吴争就无法得到足够的兵力,以作突围之用。

    因为山寨中一万多兵力,需要有至少八千人护送朝廷众人向上虞海边转进,而山寨必须驻守至少五千人,以备清军借机向山寨发起进攻。同时,也须接应护送朝廷官员的那八千明军顺利撤回平岗山。

    这样一来,吴争能带的也就只有随他而来的骑兵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间自有真情在

    一时间,吴争被众人围了起来。

    熊汝霖、孙嘉绩肃容,齐齐躬身长揖道:“靖海候高义,我等愿随靖海候诱敌。”

    吴争心中一暖,人间自有真情在啊。

    “两位大人这又何必,如果有惊无险,你们算是多此一举了,如果真有不测,又何苦将二位大人拖入险境?”

    孙嘉绩道:“如果靖海候护送这数百人中没有为人所熟知的官员在,恐怕很难取信于多铎。”

    这话让吴争心中一凛,确实,多铎身边有许多降臣,这些人认识不少朝廷重臣。

    特别是多铎身边的方国安,那几乎对三品以上官员非常熟悉,如果说朱媺娖还可用不方便抛头露面,待在车内为借口,朱以海等重臣可以用身份尊贵坐轿,那么别的官员总不能都缩在车内、轿内不见容颜吧?

    当然没人来强迫,可如何取信多铎呢?

    就在吴争惊悚自己失算了这点之时,钱肃乐道:“吴争,钱某与你同往。”

    张煌言也笑道:“吴争,愚兄愿与你同往。”

    与熊汝霖、孙嘉绩同来的几名官员一齐拱手道:“我等愿随靖海候同往。”

    这其中,廖仲平霍然在列。

    他走到吴争面前,笑道:“廖某就说嘛,靖海候是忠义之人,可惜昨日廖某一时愚笨,在董贼的煽惑下犹豫了,上了他的大当,手下将士冒犯了靖海候,好在靖海候大人大量,没有追究廖某,今日能与靖海候再次同赴沙场,就算是廖某向靖海候赔罪了。”

    吴争此时的心里,只有满满地感动。

    在这一刻,吴争的心是暖的。

    其实吴争之前所出建议,不完全是只为朝廷。

    准确地说,是为了这个残明。

    多铎南下,为得是增援福建战场。

    而福建战场此时隆武朝已显疲态,如果隆武朝亡了,吴争这面将遭受更大的压力。

    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显而易见。

    而能拖延多铎多一天,对福建战场的助力就多一分。

    当然吴争没有想去以身相代,开玩笑,这二十几万清军,可不是绍兴、杭州等区区几府之地能阻挡的。

    以现在吴争四、五万拼凑起来的人马,还不够给建虏塞牙缝的。

    所以,吴争只能选不损自己实力的方式,尽量拖延多铎南下。

    而此时就是一个机会。

    原本吴争是想,抛出这个难题给多铎,而多铎肯定需要时间是权衡。

    如果多铎选择将此事上奏清廷,这一来一回就是五六天时间。

    当然,在吴争估算中,多铎有权力临机决断,那也得多拖上一两天时间。

    这就给了吴争撒赖的借口。

    三天期满,如果多铎指责吴争失信,那吴争可以用此事为借口,反指多铎拖延。

    而如果多铎答应了此事,吴争既可以将朝廷顺利撤往海上,同时吴争也准备了与多铎来一场规模不大的追击和反追击战。

    只要多铎在愤怒之下开战,吴争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在这边整出一些动静来,然后再请王之仁水师在长江沿江佯动,给清廷一些压力,自然,只要冲突不大,吴争相信清廷依旧会想到息事宁人,因为清廷已经无法再调集更多的兵力,开辟江南战场。

    此事,最难把握的就是一个度,吴争既不能太狠,打痛了清廷,使得清廷转移注意力到自己身上,这样辛苦挣下的这片土地,很可能就得拱手让人。

    原本,这事应该在朝堂之上说的,可吴争很明白,如今朝廷对于隆武朝,一片咬牙切齿之声,甚至比对清廷更憎恶。

    虽然吴争无法理解这种憎恶的来源,但吴争明白,这个时候,好不容易整合起君臣一心的局势,不能因此而破坏。

    况且,吴争同样认为死道友不死贫道,隆武朝与自己毕竟相隔太远,自己能守住江南,已经是对隆武朝最大的支持了,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增援福建。

    吴争唯一的心思,就是希望隆武朝能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让应天府新征军队顺利训练完成,让王之仁新编水师能有足够的时间整训。

    所以,吴争在听到钱肃乐等人赤诚的心意时,心中不仅仅是温暖,还有一丝惭愧。

    但吴争没有拒绝,因为这已经不是他能拒绝的事了。

    虽然吴争不想这些人遭遇不测,但他们是为整个朝廷而慷慨赴难,并非为他吴争,自己有何资格去拒绝、阻挠他们?

    ……。

    回到营中,吴争召来麾下众将。

    山寨不大,特别是这些“地头蛇”,大都已经听闻发生了什么,将要去做什么?

    他们的眼中有着一抹闪亮。

    可吴争心里暗叹,我的兄弟们啊,可知道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野战,极有可能演变成伤亡巨大的溃逃。

    看着这些熟悉而有亲近的面孔,吴争板着脸下令道:“陈胜。”

    “在。”

    “率五千人继续驻守平岗山。”

    “啊?……大人,让卑职随你去吧?”

    “不。你留在平岗山,除你之外,我不放心。况且你还须接应从海边返回的明军。”

    陈胜诧异道:“难道明军不随殿下前往应天府吗?”

    吴争摇摇头道:“我已与殿下商议过了,应天府已经在组建新军,而平岗山是绍兴府唯一的要隘,留这批明军在,足以牵制清军南下。等他们回来之后,将全员置入你的麾下,由你全权统率。”

    刚刚被升为副指挥使的陈胜稍作犹豫道:“那……护送殿下一行,由卑职前往吧?”

    “为何?”

    “大人知道,当日安顿随大人南返的百姓,卑职去过海边,熟悉道路和地形。”

    “那山寨中由何人主事?”

    “有池将军和姜伯礼在,他们熟悉山寨防御,应该无妨。”

    不想边上池二憨闷声道:“少拿我做挡箭牌,此次护送,我去。”

    陈胜急了,“池二憨,我是副指挥使。”

    池二憨嗤声道:“论功,咱不比立得少,若非你独领平岗山寨防御,又恰好朝廷驻平岗山,你能升副指挥使?”

    陈胜被怼得一时语塞,确实,若论军功,池二憨所立并不比陈胜少。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铎另有打算

    池二憨一直在吴争麾下,而陈胜却活跃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特别是丰惠之战,打出了他的声威。

    连钱肃乐都执意举荐陈胜,这才有了破格提拔,半年时间,竟从百户升千户直至如今副指挥使高位。

    都说乱世升官快,果不其然。

    吴争抬手拦住二人互怼,想了想,吴争道:“那就按陈胜的意思,池二憨、姜伯礼留守山寨。”

    池二憨还待开口,被吴争一瞪,就没了声息。

    “吴争,我呢?”

    吴争顺着声音望去,见左手吊着的沈致远焦急地看着自己,吴争心中微叹一声,“沈致远,受了伤还不老实?”

    “轻伤而已,你看,我都好得差不多了。”说着,勉力将左手一抬,引出了他一声鬼哭狼嚎地叫声。

    开玩笑,弩箭射穿的左臂,岂能一日之内好得差不多?

    幸好这小子命大,运气不错,弩箭穿臂而过,没有触碰到骨头,否则伤筋动骨一百天,哪能让他这般活络?

    “你就留在山寨里好生休息。”吴争没好气地说道。

    沈致远一副大失所望的沮丧样,灵机一动对吴争道:“要不,我随你一起去吧?”

    “呃……!”吴争闻言一噎,喝斥道,“你当我是去游玩啊?”

    沈致远嘻笑道:“反正是坐车,在轿里也能休息不是?再说了,有你在,总不会不管我吧?”

    吴争无语,懒得理会这厮,转头吴争对宋安道:“让你查的事,可有眉目?”

    宋安左右一顾,没有说话。

    吴争挥挥手道:“这里都是自己人,但说无妨。”

    宋安稍一犹豫,压低声音道:“我奉少爷之命,追查昨日行踪诡异之人,细查之后,有十七人行踪无法言明。”

    吴争皱眉道:“是些什么人?”

    宋安道:“其中十三人,都是说得清楚去处,只是没有人证,而且交待的去处,无非是平常去过之地。”

    “那还有四人呢?”

    宋安犹豫起来。

    吴争怒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扭扭捏捏的,快说。”

    宋安这才说道:“这四人无法说明去处,且有一个共同之处。”

    吴争脸色一肃,问道:“说。”

    “他们四人,皆是殿下……亲卫!”

    “轰”地一声,吴争的脑袋就象炸了一般,朱媺娖的亲卫?

    难道是朱媺娖授意行刺自己?

    为什么?

    难道真为了自己已经威胁到她的权威?

    吴争“噌”地窜起,厉声道:“去,将这四人尽数抓捕,一个都别放过,我要亲自审讯。”

    宋安听后起身,向吴争一拱手,转身离开。

    吴争心中有股怒火窜升,可同时吴争想不通地排斥这个先入为主的猜测,不管怎么说,自己与朱媺娖之间,还远不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毕竟自己依旧在为抗清复明浴血奋战,以朱媺娖的心性,就算不念及逃难路上二人同生共死的交情,也应该顾及自己眼下对她和朝廷的作用。

    想到此,吴争突然招呼道:“宋安。”

    “少爷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少带些人,最好悄无声息地把人带来,别整出太大动静,骚扰了殿下。”

    “是。”

    吴争颓然坐倒,他就想不明白了,自己真有这么遭人恨吗?

    众将都不敢说话,静静地看着吴争。

    他们知道,这事他们说不得,因为这关系到的不是君臣之情。

    只有沈致远傻呼呼地挖苦道:“看吧,之前都和你说了,咱们与这小朝廷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们要的是驱逐鞑虏,他们要的是私利、小团体的利益。按我说啊,就该趁昨夜之乱,举旗自立,省得如此麻烦……。”

    “闭嘴!”吴争暴吼道,站起身来,一掌向沈致远扇去。

    沈致远纹丝不动,冷冷地看着吴争。

    看着沈致远吊在颈下的伤臂,吴争终究没有打下去,及时收回了手,长吁出一口气,道:“出去,少在这惹我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