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52章

汉明-第15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自己的准备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年。

    吴争想了想道:“卫先生能不能替我回去,招募一批铸造火枪的工匠来杭州,还有购买一批铸造火枪的机器,当然,我会付给你及招募到的工匠巨额的报酬,你意下如何?”

    卫匡国有些震惊,连连摇头道:“不,不……靖海候阁下,我只是个罗马教廷的传教士,向民众传播主的福音才是我的本职。如果按阁下所言,那或许会将欧洲推入东方的战场,这……我做不到,抱歉!”

    吴争笑了,“好,本候只是随便说说,你不必介意。”

    听吴争这么说,卫匡国才放松下来。

    吴争转变话题道:“不知先生此次来见本候,想与我说何事?”

    卫匡国道:“我受罗马教廷委派,前来东方传播主的声音,只是大明国正遇上北面野蛮人入侵,百姓生命都得不到保全,自然没有心思去聆听主的声音。好在阁下收复了杭州等地,所以我在想,是否恳请阁下能允准我在杭州等地传教?”

    吴争明白了,他点点头道:“文明的互相传播,功在千秋。只是正如你所言,大明正遭受着北方野蛮人的入侵,大明百姓遭受荼毒,恐怕没有精力去听你传扬上帝。”

    卫匡国失望地叹息一声。

    吴争突然转变语气道:“年前,卫先生侠肝义胆,参与了金华防御战,虽然金华府最后终究沦陷了,可卫先生的义举,本候还是敬佩的。”

    卫匡国连忙摇头道:“大明是文明的国度,而北边的清人还没有开化,文明遭受野蛮人入侵,我为保护文明出一份力,是应该的。这不牵扯任何政治,也与教廷的敕令和决策没有任何联系。”

    吴争不再深究,又转了个话题道:“以卫先生之见,大明国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卫匡国没有迟疑,回答道:“据我的观察,明国是当今世上为数不多的文明之国,明国皇帝对治下百姓非常的宽容,而它的灭亡,不是因为文明的发展,而是因为如同一个人一般,自然地生老病死。不过如果追索灭亡的根源,那就是三个方面,从天启至崇祯朝,辽东战事、李自成等流民起义和阉党宦官专政,是使明帝国毁灭的三个因素。”

    吴争并不意外,问道:“为何在你看来,阉党、宦官专政能与辽东战事、李自成等流民起义相提并论?”

    卫匡国坚定地道:“魏忠贤,他是个恶人!”

 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枪还要人

    吴争虽然不知道魏忠贤是怎么得罪了卫匡国,但在吴争想来,魏忠贤死时,卫匡国还没有到大明来,二人之间照理没有交集。

    但吴争不想追究此事,“在你心里,这世上的好人和坏人如何分辩?”

    卫匡国不解地看着吴争,不明白吴争究竟想说什么?

    吴争微笑道:“魏忠贤为何是个坏人?如果仅杀不杀人来区别好人坏人,那么战场之上双方都在杀人,是不是都是坏人?”

    卫匡国反问道:“那么阁下是怎么分辨好人和坏人的?”

    吴争轻轻一掸衣袖,“以本候看来,符合本候利益的是好人,不符合本候利益的就是坏人。”

    这话说得让气氛一凝。

    卫匡国开始紧张起来,他终究不是汉人,无法明白吴争这话是否在影射他。

    好在吴争没有为难他,继续问道:“在你心里,清国灭亡明国是必然?”

    “不,不……我的意思是明国亡在清国手里,那就是文明遭受野蛮的入侵,这是人间的悲剧。”

    吴争点点头道:“可做为上帝的使者,卫先生却不肯襄助于我,去反抗野蛮人对文明国度的入侵。其实对本候而言,卫先生也是坏人,因为你给了我希望,却一口回绝了我。”

    卫匡国明显一愣,他辩解道:“如果阁下想要从欧洲购买火枪或者铸造火枪的机器,我可以为阁下联络,但阁下需要大量的工匠前来杭州,这显然会引起清国与教廷的误会。”

    “卫先生是在怕引火烧身?”

    “啊?不,不……若阁下一定要这么想,那就算是吧。”

    卫匡国的直率,反而让吴争无法再继续说下去。

    可吴争不是个善良之人,他哂然道:“卫先生应该知道,从钱塘江至长江,中间九府之地已经在朝廷控制之下,这九府之地生活着数千万人,你想要在这片土地上传播上帝的声音,就必须得到本候的允许。而我本是想允许你所请之事的,可你却让我失望了。我想上帝赐福于人,也是需要信徒献出虔诚之心的。”

    卫匡国有些傻眼了。

    面前这个江南最具实力的实权人物,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不讲道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谁,都会是这样,吴争只是做得更显山露水罢了。

    卫匡国犹豫起来,他听懂了吴争话中的威胁。

    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或许上帝的使者就会被他从杭州等地驱逐出去。

    卫匡国有些后悔来见吴争了。

    吴争突然笑了,笑得如春风拂面,“卫先生如果肯助本候一臂之力,那么不仅仅是九府之地,日后但凡光复的任何一地,你都将得到传教的许可。另外,每一个优秀工匠的到来,你和你的同伴们,都将得到优厚的回报。”

    卫匡国试探地问道:“阁下想要多少工匠?”

    吴争大手一挥,“多多益善。”

    “优秀的工匠非常昂贵。”卫匡国中气有些不足。

    “本候不吝惜区区钱财,你只管说。”

    卫匡国一咬牙道:“一个优秀的工匠一年需要二十英镑,折合银子须一百二十两。”

    听着卫匡国狮子大开口,一边莫执念干咳一声。

    可吴争却不理会,呵呵一笑道:“本候出一年二百两如何?”

    卫匡国惊愕,“阁下为何非要工匠前来,以阁下雇佣工匠的银子,足以购买一万杆火枪了。”

    吴争道:“你之前说,一万杆火枪需要二年时间方可运到杭州,可眼下的时局你也看到了,我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卫匡国想想也对,于是说道:“那我去信向教廷禀明此事,尽力为阁下雇佣百名工匠前来。”

    吴争摇摇头道:“不,百人不够,至少千人。”

    卫匡国猛地摇头道:“不,不,这不可能。这样的人数,足以引发清国与教廷的争端,阁下应该知道,教廷没有任何与清国交恶的打算,这肯定不会被朝廷接受。”

    吴争微笑着不说话,只是看着卫匡国。

    卫匡国迟疑了很久,才从嘴里蹦出话来,“二百人,不可能再多了,就这恐怕还得对外宣称是来东方传教的使者,而且阁下需要答应,他们的雇佣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吴争突然松口道:“好,我同意,只是我还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转达教廷,我朝将同样派二百人前往欧洲学习铸造,请教廷代为妥善安排。”

    卫匡国听到这话,突然醒悟到了吴争的意图,“阁下是想学习火枪铸造之术?”

    吴争知道瞒不过卫匡国,所以也不想隐瞒,“欧洲此时并未有大规模战争,对于火枪的使用和改进,都还在摸索之中。与其这样,不如在大明的土地上大规模试用,如此一来,火枪的利弊就会显而易见。”

    卫匡国急道:“这恐怕不会被教廷接受,阁下想得到太多了。”

    吴争摇摇手道:“明国与教廷相隔太远这,不会对教廷的统治造成任何影响。你只须转达我的一句话,那就是火枪在这场战争的使用心得及利弊,我只提供给教廷,绝不透露给任何与教廷敌对的势力。”

    这话让卫匡国有些动容,他太明白吴争这话的意思了。

    任何武器的大规模使用,都是需要用人命堆积出来的经验进行改良。

    而明、清这场战争,因为吴争势力的出现,明显已经有了变数。

    把火枪大规模在这场战争中试用改良,同样符合教廷的利益。

    这样教廷将在应对未来的战争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卫匡国道:“我这就派人回教廷禀报此事,只是这一去至少得一、二月的时间。”

    吴争摇摇手道:“不必如此浪费时间,以我判断,这事教廷定会答应,这样,我挑选二百人,随你的信使前往教廷,便不会浪费时间了。”

    卫匡国道:“可我需要教廷的授权,才能招募国内工匠。”

    吴争笑道:“你可派人直接招募工匠,聚在港口,一旦教廷允准,直接启程来杭州。”

    “可万一教廷不答应呢?”

 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鸡肋吗

    “就地解散即可,招募所需的耗费,由本候承担。”吴争哂然道,“可依本候估计,这种可能绝不会发生。”

    吴争说的很自信,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其实卫匡国心里也知道,这事与罗马教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廷没有任何投入,该花的钱,吴争没有少花一文,而火枪铸造技术的流出,对教廷而言,毕竟与大明相距数万里之遥,根本没有丝毫影响力。

    但教廷由此得到了吴争的承诺,就是可以与吴争分享在这场战争中火枪的使用心得及利弊,从而针对性地对火枪进行改良。

    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关系到未来的战争主导权。

    而唯一的坏处或者说弊端就是,如果被清廷知道此事,罗马教廷或许会因此与清廷交恶,可双方同样相距万里之遥,真要是被清廷知晓那能如何?这些工匠在明军控制的土地上,清廷还是鞭长莫及,就算事有不测,也能从容出海回国。

    真正需要罗马教廷承担的是,如果清廷交恶,耶稣上帝将无法在清廷控制的土地上传播。

    可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吴争真能凭借大规模地使用火枪,将清军击败,光复失地,那就更不用在乎清廷的反应了。

    卫匡国之前以此来搪塞,不过是借口罢了。

    “好吧,就按阁下所言。只是望阁下遵守承诺。”

    吴争大喜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卫先生尽管放心就是。从今日起,我朝九府之地,上帝之音,畅通无阻。”

    “多谢靖海候阁下。”卫匡国闻言也是喜形于色,这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

    卫匡国离开之后。

    莫执念摇摇头道“主公心急了,其实这事并不难。杭州城中各国番商云集,要花高价购买一、二万杆火枪,想来不是难事。”

    吴争笑道“鱼与渔的区别在于,未来!”

    “未来?”莫执念微微皱眉道,“主公难道忘了方才,卫匡国所说,欧洲各国都没有大规模装备火枪吗?如果真是克敌制胜的宝贝,各国为何不大规模使用?况且,卫匡国也曾在金华城组织起火枪手协助明军抵抗,但效果并不好。”

    吴争微笑着转头,对着屏风后,以一方纱巾蒙面的莫亦清道“清儿对此是如何想的?”

    莫亦清闻言起身,微微一欠身,然后道“既然夫君清楚这火枪的弊端,却又执意耗费巨资招募工匠及购买铸造器械,甚至还选派二百人前往异国他乡,想必心中已经对火枪弊端有了应对之法,甚至改良之法。不知清儿所言对否?”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莫亦清对莫执念道“都说姜是老的辣,今日这古话不灵验了。”

    莫执念被莫亦清的这番话说得悄然大悟,他不是想不到,而是当局者迷。

    他是吴争的钱袋子,而这钱,几乎是莫家的私钱。

    之前的公帑,早已被吴争挥洒得干干净净,应天、苏州两府征召三万多新兵,王之仁新建的八千人水师和大量舰船,还有吴争麾下此战之后的犒赏和抚恤。

    真真的花钱如流水。

    如果莫执念没有放贷掉那二千多万银子,还能让吴争“挥霍”两三年,甚至打上几场大仗,但真要那么做了,吴争身后也就起火了。

    民心丧尽,打再多的胜仗,恐怕也得不偿失啊。

    莫执念当局者迷,他倒不尽是心痛钱财,从认吴争为主那一刻起,莫执念等于一把将自己和整个莫家推上了堵桌,梭了,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他只是在想,如何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自己付出最小的代价。

    所以,在听到火枪射程不远、准确度不高等等诸多弊端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再在民间征募一支新军,更能增强自己的实力。

    将大量的钱浪费在这种鸡肋之上,太不值得了。

    可此时被孙女莫亦清这番话一点,莫执念就回过味来,是啊,吴争显然不是蠢笨之人,明知诸多弊端,又怎会将巨资投入进去,还应诺了不少条件。

    自然是有了应对或者改良之策。

    莫执念随即拱手道“老朽糊涂了,竟没察觉到主公的心思。”

    吴争摇摇手道“莫老不必在意,这事是我没向你说清楚。不过此事繁杂,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想以九府之地对抗占据了大半个疆土的清廷,而不被击垮。那么我能想到的,也只能是火枪了。”

    火枪的事,莫执念不懂,他在乎的是杭州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品销往欧洲的利润。

    各国番商云集杭州府,图的大都是这些物产。

    可也正是因为番商在中间的一转手,明商所获的利润无疑削去了大半。

    所以,这次莫执念刻意地为引见卫匡国,主要还是想借助卫匡国,打开了一条通往欧洲的直销渠道。

    可今天,吴争与卫匡国交谈的主旋律,自始至终一直围绕着火枪,这让莫执念大失所望。

    等吴争说完,莫执念道“主公或许不知,老朽本是想以卫匡国传教士的身份,建立杭州与里西波亚(里斯本)的商贸通道,如此一来,我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可以直接销往里西波亚及周边各国,这其中丰厚的利润就不必被那些番商半道截取。”

    那边一直听着吴争与莫执念交谈的莫亦清,此时开口道“夫君养兵、组建新军耗费甚巨,单以三府之地的赋税,恐怕远远不够,更何况夫君要购买铸造火枪的器械、雇佣大批外来工匠,再有将来铸造火枪所需之钢、铁、煤炭,无不需要巨资支撑,清儿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