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196章

汉明-第196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个时候有一支军队的去向,非常古怪。

    原本他们应该在周大虎部之前赶到绍兴府的。

    那就是从瓜沥撤退的清军柯永盛所部。

    这是一支清军精锐,能打仗,非常彪悍。

    柯永盛也是镶红旗汉军的悍将,如果他能赶在周大虎之前到达绍兴府,那绍兴城外也就没周大虎什么事了。

    而且,他在瓜沥的战损要比周大虎小一些,手下还有四千多的人马。

    如果进入绍兴府,那绍兴府的防御能力至少得增长一倍。

    可柯永盛却没有来,他的去向是沥海,从瓜沥沿曹娥江先东后南,就能到达沥海。

    柯永盛心里已经对金声桓起了疑心,自然不会选择再去绍兴府与金声桓汇合。

    他选择去与沥海清军汇合,就是想控制沥海清军,只要那二万多清军在手,绍兴府之战还有可为。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围绍兴府

    ps:感谢书友“曹州人在北平”投的月票。

    金声桓开始有些焦头烂额。

    两面遭敌强攻,这还不算什么,雪上加霜的是,东面又出现明军,虽说这支明军的衣衫褴褛,其中竟还混杂着清军的军服。

    可金声桓这时是真怕了,数十年征战,从未这么害怕过。

    他已经猜到,平岗山阻击的王得仁不仅败了,还降了。

    否则,他的士兵怎么可能出现在城外,与自己为敌?

    心里越希望、期盼一件事,发现希望破灭,打击就越大。

    王得仁败了,不仅败了,还降了,不仅降了,还反戈一击。

    这种心里的落差,让金声桓情绪一下子变得低落和烦燥。

    此消彼涨,就算东面再是乌合之众,也架不住人多啊!

    这种形势下,金声桓已经失去了出城去个各个击破的能力,任何一个方向出城,都将给另外两门带来灭顶之灾。

    他只能死守城池,心中唯一的期盼,那就是沥海清军能够有出乎意料的表现,拯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

    ……。

    吴争率三千骑兵终于赶到西门外。

    在他到来之前,池二憨已经组织了三次攻城。

    都被清军击退。

    没有火炮、没有投石机和重型器械,攻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是非常困难的。

    城中不需要有精兵,只有有人就行,射箭也不需要准头,射出去就行。

    再没本事的,也只有举起石头往下砸就成。

    这是守城方的优势,也是古时攻城难的地方。

    当然,有内应者除外。

    城外的战况,让心急火燎赶来的吴争明显松了口气。

    战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好。

    而从池二憨口中得知平岗山安全,吴争心中所有的石头就都放下了。

    还有什么比老父安危更让吴争欣慰的呢?

    一城一池的得失,哪怕是战败,无非撤回杭州,下次再打回来就是。

    看着双眼通红,失去了一只左手的方国安,吴争打心底里生出一丝怜悯。

    这场仗,原本方国安是可以拒绝的,其实只要他能让出三界通道,吴争就已经满足了。

    被清军分割成沥海、平岗山、瓜沥三个战场,明军的劣势是绝对的。

    只有吴争能居中统率全军,这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否则三个方向各自为战,再大的战力都会打折扣。

    倒不是吴争的指挥有多出类拔萃,而是任何一场战役,没有一个统合调度的统帅,就算下面一路取得战术胜利,那对整个战局也与事无补,就更不用说万一失利了,一旦失利就是牵动全局。

    所以,吴争看着眼前已经残疾、满脸沮丧的方国安,心中是有内疚的。

    如果方国安选择率兵驻于三界,坐观这场战争结束,自己也不会、不能去勉强他。

    “好好养伤。”愣了许久的吴争,仅吐出了这四个字。

    这让满心期待的方国安,心中的一腔怨恨喷涌而出,哪怕听到一句虚情假意的抚慰和不会实现的承诺也好啊。

    近五千人马,到此时不满二千人,三千兄弟、三千条命交待在这了,这可是方国安近二十年积攒下的根底啊。

    方国安的眼中无泪,只有怒火。

    可这还真不是吴争心狠,方国安是叛徒,他的手下就是叛兵,别的不说,就说眼下,这周边的明军士兵吧,他们都嗤于与方国安残部为伍。

    哪怕受伤的士兵都挣扎着离他们远一点,生怕粘染上晦气。

    而象池二憨等军中将领,那都是对方国安嗤之以鼻的。

    方国安部几乎被隔离在一个地方,经纬分明。

    这种水火不相容的立场,源自吴争发动的“清肃运动”,杭州府及辖下各县各乡的让受难百姓现身说法,号召百姓自发地检讨降清官商,吴争直接将后世抗战时,我党所搞的那一套给照搬来了。

    可效果确实不错,至少象杭州府这样沦陷于清军之手超过一年的,现在也被打造成铁板一块,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鞑子,人心在别的方面,譬如利益,还是不可能由此形成统一的,至少短时间内不成。

    可这已经足够了,求同存异,只要面对同一个敌人,一个公认的敌人,别的都是可以妥协的。

    这种已经深入人心的同一阵线,使得杭州府上下,对于叛徒和细作那是深恶痛绝的。

    所以,方国安及其部属相当不招人待见。

    而这个时候,不识时务的池二憨点燃了这场争执的火头。

    池二憨本就对方国安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在他眼中,还不如方国安不归降,那么方国安和他的部属,将成为他的战功。

    此时见方国安对吴争怒目相向,池二憨心头火起,指着方国安大骂道:“一个叛将,我家少爷给足你脸了,你还敢瞪眼?”

    如果在平时,池二憨这么骂,就算方国安部官兵心中有怨言,也只能忍了,毕竟是事实嘛。

    可今日是真不同,他们为庆泰朝流血了,死了那么多人,超过一半。

    这种心中的悲怆,被池二憨一句话引燃了。

    方国安周边,有无数的人霍地站起,甚至拔刀相向。

    吴争原本心中有的一些内疚迅速被此举掩盖,冷冷地对方国安道:“你想好这么做了吗?”

    方国安其实也没有想到会这样,虽然愤怒,可他没有后悔归明的决定。

    他只是需要安慰罢了,可突然发生这样的冲突,让方国安为难起来。

    明军迅速聚集起来,一场火拼眼见就要发生。

    方国安心知,这时暴乱,恐怕就得全军覆没,关键是之前所有的牺牲都白费了。

    想到此,方国安强忍着疼痛,回头厉声制止道:“放下武器,你们想让战死的兄弟们白死吗?”

    有将领愤然道:“大人,我等浴血奋战,可他们……他们却不把我等当人看……!”

    吴争冷冷道:“此时怪别人不把汝等当人看,早干嘛去了?今日你们有功,谁都看在眼里,但今日之功,不代表着能掩盖往日之罪过。想让人把你们当人看,那得你们自证。”

    吴争的话,让方国安两次暴吼道:“还不放下刀,你们要陷方某于不忠不义吗?”

    这话让官兵们开始松手,“咣铛”之声不断。

 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

    吴争暗暗松了口气,正要说话,此时从南门方向,来了一群人。

    当先的正是张国维。

    吴争虽说已经从池二憨口中得知张国维没死还活着的消息,可真正看到一个死了一年的人,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心中的惊愕是巨大的。

    直到张国维来到面前,轻拍吴争的肩膀,吴争才反应过来。

    “张公……呃!”吴争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只是双手一把握住张国维的手,心里的激动让吴争言无伦次。

    张国维在驿亭殉国的消息,让吴争非常内疚,其实当时他有余力回援绍兴府的,只是他不是圣人,他有自己的利益述求。

    如今他张国维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吴争岂能不激动?

    张国维微笑着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情景,然后对吴争道,“先解决眼下之事,我的事慢慢再说。”

    张国维绕过吴争,来到方国安面前,检视了一下方国安的伤,平静地说道:“你能迷途知返,我是很高兴的。今日之战,你做得很好,将士们也很勇敢……。”

    他的娓娓软语,竟引得方国安失声痛哭起来,也引得方国安身后将士纷纷落泪。方国安右手紧抓着张国维手,哽咽道:“您活着……我真高兴……真得高兴,你可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我都在自责,是我害死了你。”

    张国维轻声道:“胡说,当日我是战败投湖自尽,与你何干?”

    方国安泣道:“若非我降清,清军就无法顺利南下……。”

    “别说了。”张国维阻止道,“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地活着吗?绍兴府之战至此,已经大局抵定,你部需要休整,待我与镇国公商议之后,先撤回三界吧。”

    方国安用力地点点头。

    ……。

    这天晚上,吴争与张国维在月下交谈。

    “吴争,你做得一直不错,甚至超过我的想象,说心里话,我很羡慕,羡慕你一无牵挂。”张国维仰头望着星空,缓缓说道,“知道吗,从城上跃下的那一刻,我心里很轻松,轻松于从此不需要再为这天下操心、烦忧。”

    “这种操心和烦忧让我非常痛苦,眼见大明朝一步步地丧失希望,明知弊端在何处,却无力去改变,这种痛苦能吞噬人心。可你不同,你年少富有冲劲,无任何羁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真得做成了,这让我很羡慕。”

    说到这张国维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吴争,“可你不能走得远了,反而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当日你在寒舍意气风发地说,你要驱逐鞑虏,复我大明,还算数吗?”

    吴争点点头道:“自然是作数的。”

    张国维点点头道:“那就好。我教不了你,你已经做的、正在做的,我都做不到,但我能帮你去实现这个抱负……可你也得答应我,别背离了我们共同的愿望,背离了已经为之牺牲的无数义士贤达。”

    吴争肃容道:“吴争谨记。”

    张国维这才缓和了脸色,“方国安只是一时糊涂,至少他的手上没有沾太多明人的鲜血,在这一点上来看,他的罪过远比许多降将轻。吴争啊,你也说过,要实现心中抗清复明的抱负需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难道方国安不在此列吗?你都能接受象马士英这样的人,为何要对方国安不依不饶呢?”

    吴争辩解道:“张公误会了,吴争没有拒绝方国安的意思,甚至心里对此战方国安部的巨大伤亡还有一丝歉意,可这样的牺牲,不仅仅只有方国安部,我麾下各路人马都是如此浴血奋战,特别是周大虎部,瓜沥一战,五千人仅剩二千人。如果仅以此就对方国安部另眼相待,如何去面对其余一心忠诚于国的官兵?”

    张国维点点头,轻叹道:“这话也在理,只是方国安或许需要的不是褒赏,只是需要你做为一个主帅,对他们今日牺牲的一个肯定罢了。”

    吴争一愣,随即道:“张公放心,我没有任何针对方国安不依不饶的意思。”

    张国维道:“是该如此,这天下不是一人或者一群人可以光复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与我们一起共襄大业,明将降清者多不胜举,吴争啊,你不能因一人,而断了这些降清将领复归之路啊。如果今日发生火拼,方国安一人生死事小,可传扬出去,还有谁敢复归我朝?这等于资敌啊。”

    吴争听懂了,应道:“张公说得是,吴争鲁莽了。”

    张国维点到即止,微笑起来,“怎么,你就不想听听我当日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吴争也笑了起来,“正想问呢,可张公不是在训斥吴争吗?”

    张国维笑骂道:“何来训斥?不过是提醒你罢了。”

    接着张国维说起了他死里逃生的经过。

    当日张国维身陷重围,毅然跃下城墙,跌入白马湖,因落水之处不深,张国维没有因此溺死,但不幸被湖中石头磕断了腿,痛昏过去。

    昏厥之后,反而少了动静,使得多铎以为张国维已经沉入湖中溺亡。

    而张国维却是随暗流飘向了远处,白马湖多弯,溺水的张国维被湖中打渔的渔民所救,昏迷多日之后才醒过来。

    而那时清军已经占领绍兴大多数县镇,朝廷撤向平岗山寨,根本没有与明军联络的可能。

    加上断腿痊愈需要时间,张国维内心又对时局产生了一种浓浓的倦意。

    就留在了那个小渔村养伤。

    之后,便是吴争光复九府,朝廷回归南京了。

    张国维闻听心中意动,想要离开小渔村回归朝廷,可应天府发生的那场内乱,让张国维再次失望,打消了复出的念头。

    本想从此在小渔村隐姓埋名,度过这腌臜乱世,可这时发生了一场悲剧。

    张国维含泪,神色激愤地说道:“仅仅就是为了抢几只鸡、鸭、牲畜,鞑子就因此而屠了整个渔村,七十九口啊!要不是我随老渔夫在湖中打渔,恐怕也在劫难逃。”

    吴争点头应道:“鞑子凶残,举世皆知。”

 第四百四十三章 劝降金声桓

    张国维吸了口气,按捺下心中愤怒道:“鞑子在府城、县城还有所收敛,可在各乡镇,却是无恶不作,渔村方圆百里之内,几乎皆被鞑子施虐过。我出于激愤,才公开了我的身份,打算召集乡民自救,我带来的这些义军,三个月前,还都是农夫、渔民、织户,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纷纷赶来归附,人越聚越多,粮食成了问题,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率部出四明山,打算投平岗山,不想沿路听闻明军正攻打绍兴府,于是派斥候打探平岗山清军动静,这才正好救了池二憨这混小子。”

    吴争附和道:“这混帐差点害死了平岗山一应官兵,是该好好收拾收拾他了。”

    张国维摇摇头道:“训诫应当,可过犹不及。”

    说到此处,张国维喟叹道:“若大明朝带兵之将,个个如池二憨般勇猛,何至于此啊!”

    吴争沉默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