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212章

汉明-第212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自恃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最不怕与人讲理,当然也就最怕人不讲理,特别是有实力的人不讲理。

    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在洪承畴眼中,吴争就是那个不讲理之“兵”。

    果然,没有让洪承畴失望。

    吴争方一露面,就笑着冲洪承畴拱手道:“洪大学士,咱们可是老熟人了,一年多没见,怎么没见你老啊,我还想着你该赋闲在家贻养天年了,没想到这次谈判又是你,……也罢,轻车熟路,咱们长话短说呗?”

    洪承畴当然是陪笑拱手道:“洪某也不曾想到,两年前还是个黄口孺子,今日竟成了堂堂国公,看来庆泰朝无人啊……啊,洪某没别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得,既然镇国公要长话短说,悉听尊便!”

    话中带刀,与这等人耍嘴皮子,吴争直接就落了下风。

    吴争身边张煌言大怒,霍地起身打算争论,被吴争一把拽住,“你说你,多大年纪了,怎么还象个小孩似的沉不住气。”

    整个应天府,怕也只有吴争能这么与张煌言说话了,要知道,现在的张煌言那可是阁臣之一,庆泰朝的都御史。

    洪承畴微笑着,想看二人起争执。

    可令他失望的是,张煌言根本没有对吴争的这番话有任何反应,而是选择了依言坐下。

    洪承畴有些吃惊了,吴争领兵在外,有战功不假,可要说能让张煌言如此服气,就太不合大明朝文武官员之间的惯例了。

    就在洪承畴心中惊愕之时,吴争继续对张煌言道:“人家远来是客,虽说是恶客,但终究是客,瞧瞧人家一大把年纪,且做了罄竹难书、天怒人怨诸多恶事,说不定被你一气之下,有个好歹,不知道的还说我朝不懂待客之道呢……呃,洪大学士别见怪,吴争也是实话实说。既然是熟人,那就不多寒喧了,直接谈停战之事吧。”

    洪承畴本来都想好反击了,偏偏吴争转换了话题,只好生生将话憋了回去。

    闷声道:“那就谈吧。此次双方交战,缘于庆泰朝无故毁约,派出水师援助福建。致使双方在长江一线发生战争,无数生灵涂炭。故责任在你方,我朝上体天心,不忍目睹江南变成一片废墟,故同意与你方重新签署停战协议,但你方须撤出镇江城,并对我朝因此战造成的伤亡进行赔偿。”

    庆泰朝一方出席官员无不怒容满面,所有的眼睛都看向吴争,他们希望这个少年国公,在谈判桌上也能象在战场上,给清廷雷霆一击。

    吴争脸色平静,端起茶盏嗞了一口,然后就闭上了眼睛,清廷怕是有了证据,毕竟前去福建的人数太多,这事明着抵赖反倒落了下乘。

    那边庆泰朝官员面面相觑,清廷那方也莫名其妙,还以为吴争在思考怎么应对洪承畴的话。

    可半晌过去,吴争象是睡着了一般,就差点打呼噜了。

    清廷官员窃窃私语起来,副使陈洪范凑向洪承畴嘀咕了两句之后,洪承畴沉声道:“镇国公莫要欺人太甚!要知道,我朝八万精锐已经兵至徐州,但凡谈判不成,随时便可南下。”

    连张煌言都觉得有些过份了,伸手指捅了捅吴争的腰。

    吴争总算是睁开眼睛了,他抬手擦拭了一下本就不存在的口水,歉然笑道:“抱歉,抱歉,连续征战,从丹阳到镇江,再到丹徒,两天打了三场大战,身体疲乏在是情理之中,还望诸位体恤。好在不负朝廷重托,百姓期盼,歼灭了……唔,我算算,丹阳五千骑兵,镇江一万多人,具体数字还真没统计过,但有一点,镇江清军守将固山额真叶臣逃跑时,仅带走不足千人,丹徒之战,我朝建阳卫一万人生生挡住了二万多清军的反扑,虽说建阳卫伤亡不小,可江心岛清军的折损,以惨重二字形容,怕是一点都不为过。至于仪真嘛,我是没有亲见,就无法判断输赢了,只是听说,清廷临阵换帅,以吴三桂替代郑亲王济尔哈朗,率江北六万清军攻仪真十日毫无进展……我就纳闷了,就算徐州有八万清军,那又能如何?”

    没等清方官员出言相怼,吴争一抬手,作住口势,然后回头问张煌言道:“玄著兄见过人打架吗?”

    张煌言正听得解气,骤闻吴争问话,只是不知道吴争用意,于是点点头应道:“倒是见过几次。”

    “那玄著兄可知道,打架完了之后,哭着喊着要赔偿是哪个吗?”

    “……。”张煌言有些忍俊不禁。

    吴争斜眼看着洪承畴,自问自答道:“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那个。”

    这话引得庆泰朝官员哄然大笑。l0ns3v3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脸了

    洪承畴等清廷官员脸色铁青,陈洪范愤怒地一拍案台,厉声道:“尔敢羞辱我朝,当知我朝铁骑三日便可兵临应天府城下?”

    吴争施施然问道:“敢问你是哪位?”

    “大清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

    吴争昨晚是做过功课的。

    这个陈洪范那可是彻头彻尾的大汉奸,世人称之为“活秦桧”。

    万历年间中的武举,因善于钻营,短短六年,就从游击一直升至居庸关总兵。

    崇祯初,任南京右都督府佥事,提督大教场。

    次年就转任右都督,镇守浙江。

    崇祯五年,孔有德在山东叛乱,陈洪范领兵参与平叛,因平叛有功加封为太子少师。

    崇祯十年,朝鲜告急,陈洪范挂平虏将军印,领兵救援,当时清军攻皮岛,陈洪范闻风而逃,至广鹿岛,因此被革职。

    之后,陈洪范开始结交阉党,得到重新任用,投身到熊文灿麾下,从此郁郁不得志。

    直到清军入关,大明亡国,时任靖南伯、京营副总兵的黄得功邀约他勤王,陈洪范一口拒绝。

    之后,福王在南京即位,建立弘光朝。

    他就投了弘光朝,重觅老路,与阉党攀上了关系,最后在时任首辅马士英的举荐下,提督沿海五镇水师。

    就为了这点,吴争昨夜踹了马士英好几脚。

    当时弘光朝不思图变,依旧贯彻“联虏平寇”的国策,也就是勾结清军讨伐农民起义军,典型的“宁予外寇不予家奴”思想。

    那么派出使团同清廷和谈就成了当务之急。

    陈洪范来劲了,他打仗不行,钻营却有一套,他自告奋勇,向弘光帝奏请北使,弘光帝加其太子太傅衔,命来京陛见。

    由此,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组成了北向使团,出使顺天府。

    使团由南京出发,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

    至顺天府后,前往谒陵,祭告先帝,并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

    可笑的是,那时的吴三桂早已降了满清。

    弘光派陈洪范为北使重臣,本意是考虑到他久历戎行,同吴三桂等人有交情,便于联络,却没有料到陈洪范的主动请行包藏祸心。

    清廷派出已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时之子唐起龙陈洪范的女婿勾连陈洪范。

    双方自然一拍即合,很快陈洪范就成了弘光北使团中的清方奸细。

    由此,清廷态度强硬,毫无和谈之意,倒是把所带金银绸缎全部留下,派兵三百名押送使团即刻离京南返。

    使团至天津时,陈洪范密信一封,声称自愿率兵归顺,并为清廷招徕南中诸将。请求多尔衮羁押使团左懋第、马绍愉二人。

    多尔衮得报大喜,立即派人带兵在沧州拦住使团,将左、马二人拘回北京,同时亲笔书信一封传给陈洪范,许诺“加意筹画,成功之日,以世爵酎之”。

    如此,使团只有陈洪范南返。而陈洪范其实已经是清廷安插在明廷内部最大的内奸。

    被多尔衮擒至顺天府的马绍愉,降了。

    而左懋第面对清廷多次劝降,依旧坚贞不屈,被清廷所杀。

    到了这份上,傻子都知道,弘光朝的末日不远了。

    堂堂弘光朝太子太傅成了内奸,对清廷而言,弘光朝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无论是民生政令还是军事布防,知道得比明人还清楚。

    不过陈洪范“志大才疏”、“眼高手底”,他想为清廷献上一份大礼,为自己晋身做准备。

    他在回应天府,途经时任兴平伯高杰镇守的徐州时,想劝降高杰。

    声称二刘即刘良佐、刘泽清,为当时南朝四镇之二已有心归附清廷,劝高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想高杰早看不惯陈洪范的言行,直接怼道:“清廷想要徐州、泗州也行,你去转告清廷,让他们拿顺天府来换。”

    话不投机半句多,见高杰不是同道中人,陈洪范使出一招“痼疾发作”的老套路,借中风逃遁而去。

    可陈洪范不甘心啊,一回到应天府,就大肆散布“和平”气氛,麻痹弘光君臣一面向弘光帝密奏,黄得功、刘良佐暗通鞑虏。

    时日久了,陈洪范嘴脸世人皆知,弘光帝顾及旧情和颜面,加上没有确凿证据,所以没有治罪陈洪范,只将他打发出京,回原籍自省。

    可陈洪范还不收敛,回乡之后还特地写了一篇名为北使纪略的文章,恬不知耻地宣扬自己如何效忠于明廷,可背后却到处散布清军势大难敌,劝人及早投降,被当地人称为“活秦桧”。

    之后清军南下,应天府陷落,黄得功兵败自杀,弘光帝被俘。六月,潞王朱常淓在杭州被拥戴监国。

    朱常淓眼大如盲、病急乱投医,竟然重新启用陈洪范这个“和平使者”去同清军讲和。

    “活秦桧”陈洪范这次又乘坐悬挂着“奉使清朝”旗帜的船只,去同清方密商卖国事宜了。果然,与当时清军主将博洛勾结妥当之后,陈洪范回到杭州,同兵部尚书张秉贞一道劝朱常淓投降。

    朱常淓本就是贪生怕死之人,在陈洪范、张秉贞一唱一和之下,决定奉表献城降清。

    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杭州,陈洪范此时完成了他的使命,正式撕下面具降清。

    好在清廷居然也没亏待他,想来也正常,陈洪范不象吴三桂,他打仗没本事,也就关于苟且钻营,放在哪也不会危及到清廷的统治。

    于是,弘光朝曾经的太子太傅摇身一变,成了满清都督同知总兵官,出现在了这场谈判席上。

    依吴争的心性,能这么便宜放过他吗?

    “哟……恕吴争眼拙,竟不知是陈大人当面,早年拜读陈大人的大作,陈大人文笔,令吴争叹为观之。”

    吴争不仅“不要脸的奉承”,还起身拱手向着陈洪范的方向走去。

    这份无耻和肉麻,直让庆泰朝众人一个个举手掩面,脸色涨红欲滴。

 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残活秦桧

    张煌言也震惊了,他是真以为吴争不知道陈洪范的往日行为,中间有了误会。

    那边洪承畴也震惊了,这是要唱哪出?

    这陈洪范只是武举出身,虽说也认得些字,可与吴争口中的什么“大作”、“文笔”有半毛钱关系吗?

    洪承畴虽意识到吴争此举肯定有诈,但洪承畴一来没有发现有何异状,二来本身也看不起陈洪范,与陈洪范为伍,洪承畴嫌弃得很。

    所以,洪承畴没有立时出言,只是在一边静观其变,在他看来,大庭广众的,吴争还能耍出什么阴谋来?就算耍阴谋,又如何能逃得出自己法眼?

    陈洪范这草包却被吴争“前倨后恭”的神态所迷惑了,这厮听说自己“大作”被吴争“拜读”,早已心花怒放,浑然不知自己是谁了。

    要知道,吴争可是庆泰朝权臣、镇国公,据说还是明室后裔,当着双方鸿儒的面,这份夸赞何等荣耀,这要是传至天下,那自己可就是才名满天下了。

    顿时,陈洪范喜笑颜开,哪还有方才厉声喝斥的模样。

    连连拱手回礼,陈洪范直向吴争迎上,口中“谦虚”道:“镇国公谬赞了,陈某一介武夫,贱作不值当镇国公拜读……呃,敢问镇国公,读过陈某哪作啊?”

    敢情,这厮还真把自己当作大鸿儒了。

    吴争依旧笑容亲切往前走,回道:“咦……陈大人何必如何谦逊,吴争读的自然是陈大人成名之作。”

    “成名之作?”陈洪范有些疑惑,自己有成名之作吗?

    就在这时,吴争童叟无害地笑道:“陈大人那篇《北使纪略》啊,吴争拜读之后,以为那叫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旷古烁今啊!”

    片刻的沉寂之后,满堂发出暴笑声。

    连同身为清廷主使的洪承畴也不禁莞尔,抿着嘴,强忍着笑,嘴角胡须乱抖,那叫一个吃力。

    《北使纪略》本身没有问题,最多也就是篇流水帐罢了。

    可其中的意思,那就呵呵了。

    陈洪范就算再傻,那也不至于傻到还没发觉吴争的用意。

    江南之地,甚至是顺天府,谁人不知“活秦桧”大名?谁人不知《北使纪略》的无耻和荒诞?

    谁人不知陈洪范迎风臭十里的腌臜?

    陈洪范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他双指一骈,指着越来越近的吴争,厉吼道:“竖子欺我太甚……我与你拼了!”

    说完,直冲着吴争扑去。

    陈洪范冲得太突然,“很显然”吴争猝不及防,依旧保持着拱手前行的姿势,只是下意识中为了“应变”,放下了拱着的手,“正好”被陈洪范当胸击中一拳。

    吴争踉跄后退两步,口中一边呼痛,一边惊问道:“陈大人,这是为何?”

    这不问还好,陈洪范得了一次手,气实际也消了一半了。

    被这么一提醒,陈洪范再次挥动手臂冲了上去。

    无论是庆泰朝这边,还是清廷那边,这时坐着的几乎都惊呼着站了起来,可他们基本上都是文臣,讲理有一拼,干架就……咳,不擅长了。

    而屋外双方值守的卫兵,聚闻争端声起,刚刚才起反应,连屋门都未来得及推开。

    到了这时,一直扮猪吃老虎的吴争,终于展露出“狰狞”,迎上去当着两朝官员的脸,生生上演了一出全武行。

    陈洪范本是武举出身,打架的本事自然还是有的。

    只是从万历年中举至今,那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