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254章

汉明-第254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铳而已。”钱翘恭随口答道,“你运气好而已,若是我带一千骑,你便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哦,看来你是复原过当日战斗了。”吴争有些意外,“那你倒是和我说说,你该如何破我的火枪阵。”

    钱翘恭心中一直不服吴争,哪怕心里佩服得要死,口中也死硬着不认。

    他在听到丹阳之战后,确实是用心复原了当时的战斗场景。

    无数次地试练之后,钱翘恭坚定地认为,如果他是当日清骑指挥官,必定可以歼灭吴争布下的火枪阵。

    因为火枪的射击、装填速度跟不上骑兵的冲锋速度。

    就算是轻骑,但加速后的骑兵,就算骑手被射杀,战马还能顺着惯性,冲垮敌人的阵线,给后续的骑兵创造出击破的机会。

    钱翘恭认为,只要以百骑为一次攻击波,不间断地十轮攻击,火枪阵就算是铁打的,也会被撞出一个洞来。

    而实际上,在钱翘恭演练下,火枪阵最多能支撑骑兵六轮冲锋。这还不是最后结果,钱翘恭认为,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如果他是清骑指挥官,必定不会对着吴争的火枪阵进行正面冲锋。

    就算吴争背靠城墙,他一样可用正面牵制,左右包抄、袭扰的战法,来分散火枪弹丸的密度。

    并将骑兵队型尽可能的分散,来降低被弹丸射中的机率。

    吴争一直静静地听着钱翘恭说话。

    不可否认,按钱翘恭的指挥方式,吴争怕是已经死了不下数次了。

    吴争待钱翘恭说完时,问道:“如果我在火枪阵后面,再放上几门炮呢?”

    钱翘恭一愕,可很快就怼道:“火炮利于攻守城池,野战之中,对于骑兵,不过就是大了些的火铳。我依旧可以用散开队形正面冲击、牵制,两翼包抄、袭扰破之。况且弹丸击中,不过一个浅坑,若是数量不多,我完全可以无视之。”

    吴争悠悠道:“如果我用得是开花弹呢?”

    钱翘恭再惊愕,这次的时间有些长,好一会他辩道:“火炮重达千斤,运送不易,怎能用于对骑兵野战,况且开花弹制造不易,无法大规模使用好吧,就算你聚集大量火炮,并准备了足够的开花弹,那我可以选择撤退,你肯定追不上我,但我可以不断地返身袭扰,你最后还是败。”

    吴争微笑道:“如果我隐藏火炮,你无法侦知呢?你知道的,两军对阵,我有没有火炮、有几门火炮、部署在哪,这是秘密,你无从知晓,只有在我开炮后,你才如梦初醒。”

    钱翘恭眨巴着眼,想了更久,他说道:“你这是撒赖,我就从未看过一次战斗中,火炮可以任意机动的。它不应该被部署在城墙城角之处炮台上,或者在攻城中,被推到城门对面吗?”

    “你一定会看到的。”吴争坚定地说道,“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固定在一处,用来攻守城池。”

    看着吴争的神色,钱翘恭试探着问道,“你不会是想让我去训练火枪兵吧?我告诉你,我可不会这个。”

    吴争笑了,“你误会了,你都不会,我又怎么会是让你去练兵呢?你是去学。”

    “学?”钱翘恭恼火地道,“在应天府,我已是京卫副指挥使。”

    “活到老,学到老,你不会的,自然该学。”

    “你。”

    吴争按按手,示意钱翘恭平息下来,“我如果说,三年之后,长江以南的战场上,再不容骑兵施虐,而是战船火炮和步兵火枪为王,你信吗?”

    “你。”钱翘恭不信,可他看着吴争的神色是那么的自信,不觉犹豫起来。

    “去松江吧,我陪你一起去,三个月以后,你若还是坚持要回来,杭州卫副指挥使我给你留着。”

    钱翘恭还能说什么?

    能拒绝吗?

    不能!

    。

    吴争毕竟是失约了。

    钱翘恭是自己单独去的松江府。

    吴争很少失信,从来到这世界三年,还真没有失过信。

    但这次,吴争确实离开不了。

    张名振回来了,随他而来的,仅十一人。

    自己当初给张名振留下了二百人。

    张名振是乘船来的,这很正常,如今多铎所部已经阻断了从福建至浙江的所有通道,不走水路,张名振是回不来的。

    张名振一见吴争就哭。

    刚而立之年、血气方刚的汉子,哭得如同孩子似的。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张名振的心,伤了。

    “国公爷,您是不知道,隆武帝与永历帝之间,斗得比清军作战还狠。”

    “绍武帝不肯退位,隆武帝便令末将与郑森攻打广州城,激战三日之后,广州城落,隆武仅为帝二十七天。被隆武帝拘禁,废为庶民。”

    “多铎率清军南下时,仅六千之众。如果三帝能联合一起御敌,有郑森和末将在,尚可与多铎一搏,可三方斗得你死我活,多铎攻破广州时,城内仅三千六百余守军。”

    吴争从张名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叙说中,理清了事情的过程。

    这事,吴争在知道多铎率清军北返浙江时,心里早已准备。

    吴争虽有心理准备,可这时听着张名振泣述,吴争心里依旧有股莫名的愤怒。

    如此的明室中人,怎配享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五百七十三章 张名振投入麾下

    吴争问道“那隆武帝呢”

    “城破时,与皇后等一起被俘。”

    “广州城破之时,张将军在何处”

    “末将受隆武帝委派,与郑森前往金门周边募兵。”

    “黄道周呢”

    “黄相在清军入广州时,临时募集起一万八千余众,出城御敌。不想被他那已降清军的学生出卖,被清军诱捕,其部随即溃散。”

    吴争不胜唏嘘,这老头与钱肃乐如出一辙,二人皆有经国之才,对明室的忠诚,更是不容置疑。

    可偏偏各为其主,所谋划的,合不到一处,可惜、可叹。

    培养一个官员,特别是重臣,着实不易,这只有上位者才有的深切感受。

    “永历帝呢”

    “清军兵临肇庆,永历帝便弃城而逃,先至梧州。听闻肇庆失守,便逃往桂林。之后,末将已经与郑森分开,渡海北上,便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了。”

    “我留给你了二百人,为何仅十一人回来”

    张名振怒道“郑森无耻,我与他分开时,他虽未阻拦,可强留我部士兵,仅让我带走十一亲卫。”

    吴争诧异道“你与他一同募兵,麾下应该有人才是,加上我留给你的二百人,足以应付郑森,又为何会被他强行留下”

    张名振道“金门一带,就是个海盗窝,所能招募到的十有八九,皆是郑森父亲郑芝龙旧部。这些人早已匪性难改,平日结群鱼肉乡里,此时,哪还会听从末将号令”

    吴争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自己去福建这一步棋,有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那就是随着福建、广州战事的延长,多铎没有按历史返回北方,参与对西北义军残部的进攻。

    那么,郑芝龙也没有被博洛软禁,押解顺天府。

    这就造成了郑森对金门一带的影响力减弱,郑芝龙毕竟是老上司。

    张名振要北返,身边的二百人被郑成功扣下,这事吴争倒不以为然。

    时局艰难之际,身边无可用之人,换作吴争,也会这么做,这无可指责。

    吴争担心的是,郑芝龙没有被押往北方,郑成功还能不能如历史中一样,反清至死。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江南能生生挡住清军南下,最大的依仗,就是清军没有水师,而清廷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点。

    如果郑成功也投了清,那么,清军就有了可以进攻义兴朝的水师。

    吴争脑海里出现了郑成功的影子,他愿意选择相信郑成功。

    吴争没得选择。

    既然可以去相信最坏的,为何不去相信最好的呢

    信任,来自于记忆中的历史,但更重要的是,吴争也只能去选择相信,不得不去信,不信,也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到此时,多铎还没有撕破停战条约,由宁波向绍兴府发起进攻,反而将前锋从余姚撤回宁波,这就说明了,多铎没有把握。

    至于停战条约,吴争相信,在多铎的眼中,想得和自己一样,那就是一页,废纸

    不过,吴争依旧是问了,“张将军以为,郑森会投敌吗”

    张名振惊讶地看了吴争一眼,然后道“虽说郑森无耻,但末将绝不认为他会投敌。”

    “哦,为何他亲生父亲还在多铎手上。”

    “末将与他共处近两月,对他抗清之心,还是认同的。”

    吴争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他更愿意选择相信张名振。

    “若镇国公不弃,末将愿余生仅效忠镇国公。”

    吴争有些惊讶,“张将军这是为何”

    张名振突然单膝下跪,激动地道“明室之中再无明主,大明亡得不冤。到了如此危险时局,三帝还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敢问国公,这国焉能不亡末将原本有心效忠明室,复兴大明,可南边两个多月,让末将已经心死。这才与郑森分开,前来投效镇国公。”

    吴争是高兴的,他确实盼望着张名振回来。

    他需要象张名振这样的水师老手去为他训练出一支水师精锐。

    王朝先也是老手。

    可吴争更愿意相信的,是张名振。

    “张将军或许还不知道,前朝皇太子已经回归朝廷,且已经在十天前登基为帝,如今已经是义兴朝了。”

    “什么”张名振闻言明显一愕。

    吴争微笑道“若将军要北返入京为官,吴争绝不阻拦。”

    张名振犹豫了一会,咬牙道“一个不到及冠之年的孩子而已,大厦已倾,三年未曾露面,不思复兴、苟全于世末将不识前朝太子,也不识当今皇帝,末将只识镇国公,还请镇国公收留末将。”

    吴争大喜,伸手搀扶道“能得张将军,吴争如虎添翼。我正日夜为将军担忧,盼着将军能安然回来。”

    张名振顺势起身道“敢问镇国公,末将还能回舟山水师吗”

    吴争微笑道“怎么,心中还记挂着舟山水师”

    张名振道“当日受张公所派,隐入舟山水师,水师中有不少末将心腹之人。”

    吴争呵呵笑道“张公也在杭州府,如今他是大将军府麾下都指挥使,辖制本公治下三府兵马。你若想见,我可派人去传他来此。”

    张名振先是震惊,而后大喜道“不,不,末将应当自己前往拜见张公。”

    吴争笑道“也罢,你的差事,就等见过张公之后,你我再商议吧。”

    “是。”

    吴争想了想道“也罢,你替我转告张公,就说明日请他随我,去松江府一行你也同去。”

    “喏。”

    。

    长江口门,东沙、西沙由来以久。

    唐神龙年间,建崇明镇于西沙,想来这应该是崇明岛名字的由来吧。

    时絮荏苒,大浪淘沙。

    两个小沙洲不断地顺江水下移,下涨上坍,于宋朝时已在西沙西北面出现了另一个小沙洲姚刘沙,于是被世人合称为三沙。

    西沙面积最大,岛上人口有一千八百余户。

    “沙兵”,戚继光抗倭的那个年代,当地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倭寇,作战勇猛,屡有胜绩,被世人称为“沙兵”,可知岛上“土著”之悍勇。于是,由当地沙民征募百成的一支二百人的民团形成了。

 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卫匡国

    吴争手指一点,军工坊就坐落在了这上面,数千雇工的涌入,令小镇变得热闹非凡,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因素,道路、人口、巨量资金。

    这三个因素,小镇此时都已经具备了。

    黑火药,明万历年间,产量已经达到三百余万斤。

    可明人更喜欢的是看黑火药燃烧时绚烂的光亮和爆发时一瞬间的灿烂,于是大明的烟花、爆竹业日益壮大、精进。

    吴争不想看到那份灿烂,他更想看到的是,黑火药爆炸时急剧膨胀的气流,摧枯拉稀,荡平挡在前面的敌人。

    军工坊在外籍工匠的指导下,已经在生产简单的纸包发射药,这,是吴军麾下火枪兵们眼下最需要的。

    松江城,又叫仓城。

    为大明漕粮重地,是松江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

    漕粮启运时,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

    松江,在大明朝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军校就坐落在仓城东北数十里处的一处荒地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尊敬的镇国公阁下,这笔钱款不能再拖欠了。”卫匡国如一只闻到腥臭味的苍蝇一般,死死地叮着吴争、追着吴争,喋喋不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仙风道骨,向以仪容自律的卫匡国,成了他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种人——讨债人。

    吴争微笑着,但无奈地耸耸肩膀道:“我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你知道的,我的国家正在受北方野蛮人的侵略,大部分国土皆已沦丧,我辖下三府之地的赋税不足以支付欠款……我不赖账,可我需要时间,你也知道,我年轻,不缺时间。”

    卫匡国有那些一阵子的惊愕,他不明白,一个堂堂的当朝镇国公,手掌数万军队的大将军,怎么会如此地无赖,年轻,是,他年轻,可自己不再年轻,真要等到十年、八年之后,才还钱吗?

    这是当日和自己信誓旦旦,货到付款的吴争吗?

    卫匡国欲哭无泪,“尊敬的镇国公阁下,这不是个小数目,一百三十六万两,可以供养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数年所需。您不能再拖欠了,教廷的教皇和长老们,会撕碎我的身体……噢,天哪,您将再也得不到来自教廷的资助和一切您急需的物资。”

    吴争无奈地转身,想了想道:“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这样,我加一年一成的利息,如何?”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