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298章

汉明-第298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抬手示意张煌言坐下,正色道:“玄著兄别激动,总得容我把话说完吧?”

    这话一出,正堂内一片肃静。

    吴争平易近人不假,可威风就在那,想吹也吹不走。

 第六百七十章 该不该建城

    吴争道:“诸位的意思,我也都听明白了,诸位所虑无非就是钱的事。我想问诸位的是,如果银子有着落,这城该不该建?”

    所有人面面相觑,这确实是个难以表态的事,有钱,该不该建新城?

    还是张煌言先开口了,“那就请大将军先说明银子的出处,另外,就算银子有了着落,是不是也该先扩军备战或者改善民生?”

    吴争苦笑,“玄著兄还是这般急脾气。好吧,我先说这银子的出处,这笔银子来自江南商人……不,应该说是天下商人。无须大将军府出一两银子。但这笔银子,无论如何也用不到扩军和民生上去。这么说吧,商人愿意出钱,为得是钱生钱,而不是捐献给大将军府扩军和改善民生。这样说,诸位应该明白了吧?”

    张煌言问道:“大将军的意思是说,由商人共同筹资建造新城?”

    “虽不中,但亦不远。”

    张煌言皱眉道:“可如此一来,新城的治理权就会旁落。这事更不可行!”

    在张煌言看来,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传言中沈万三出资捐助造应天府,就算强势如朱元璋,不也得拿人手短吗?

    吴争道:“这和治理权有什么关系?我出让的仅仅是港口周边荒地罢了。”

    这下张国维惊讶地问道:“仅卖荒地,如何筹集起建城所需的银两?”

    吴争转向莫执念道:“那就请莫老回答吧。”

    莫执念站起身来,应道:“是。”

    他向众一罗圈一拱手道:“江南商会已经决定,以每亩一百两的价格,购买港口附近一万亩荒地。同时,商会还请老朽向大将军陈情,希望能以相同价格再购得四万亩港口附近荒地。”

    这话一出,满堂哗然。

    吃撑了吧?

    有钱没地花?

    脑子坏了?

    几乎所有人的心里,就充塞着这三句话了。

    也难怪,此时的吴淞口尚未被开发,后世那个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其实是晚清战败之后,开口岸成为租借地,这才慢慢发展形成的。

    元代之前,名为华亭,从元朝改名为松江县,此时的人口也不多,主要就集中在华亭一带。

    而吴淞此时仅仅就是一个港口,周边更是荒芜人烟。

    所以,莫亦清说的没错,这种荒地如果平常五两一亩,极限也就十两一亩。

    一百两一亩,这可是天价。

    只有脑子坏了的人才做得出这种事。

    可问题是江南商会一口吃下万亩,还要再买四万亩。

    在坐的谁也不是傻子,就这么一瞬间,风向立变。

    他们有的甚至已经坐不住了,想要赶紧回去,趁着风头去抢购些地或者趁风声还没完全被百姓知道,去华亭收购些有主之地。

    近十倍的利啊!

    此时吴争开口了,“不。眼下只卖商会一万亩,如果商会还想要,一个月后,大将军府将以二百两一亩的底价拍卖出让二万亩。另外,一年之后,将会再出让二万亩,但底价会是三百两一亩。”

    一片寂静,全都惊愕了,除了呼吸声,不,甚至连呼吸声也听不见,因为屏住了呼吸。

    赶上杭州城中的宅地价了,如今的杭州城,一亩小院也才二百两左右。

    这还是涨了之后的价,三年前,吴争光复杭州时,一亩小院才一百两,品相差些的,八、九十两也能买到。

    三年,就涨成二百两了。

    特别是吴争在杭州城设大将军府之后,一下子从一百三、四十两,直冲上二百两关口。

    这种涨法,其原因,一是民间有了一种不宣于口的预期,那就是或许江南要出个皇帝了,杭州府有可能成为新都。

    还有一个原因是,杭州府的局势渐渐变得明朗,安全感上升,这对于商人,特别是国外商人来说,非常重要。

    有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感,购置不动产的意愿就会剧增。

    而杭州城扩张很难,西有西湖,东有钱塘江,物以稀为贵,求大于供,土地价格的暴涨,就是情理中事了。

    而现在,有了迁大将军府去松江的预期,那么松江地价的暴涨,自然也就不难想象了。

    官员们反对,也不全是心忧国事、民生。

    所谓既得利益,在于城中官员,基本上这两年都已经在杭州城中购置好产业,大将军府迁往松江,直接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这就是他们反对的另外一个原因。

    看着官员们惊愕地表情,吴争开始安抚,“六府八品以上官员皆有以五十两一亩价格购置新城宅地的权益,但也仅为一亩。如果想要更大些,可以以市场价格购买。”

    官员们脸上露出了喜色。

    这是一项福利,也就是说,官员可以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到一亩宅地,如果真到了大将军府迁至松江,那么五十两一亩,等于是如今杭州不到三成的价,这价格可以接受。

    此时,吴争话锋突然一转,“但每人总计上限不得超过三亩。这是铁律!诸位,新城需要广纳天下人,能安个家,就不错了。本公也在此律所限之内,绝不超过三亩,违者将被拆除乃至没收,绝无变通的余地。”

    这下,官员顿时分成两个阵营,一些家中不甚富裕的持赞成态度,三亩,他们可能还真用不上。

    而家境富裕的官员,有些不高兴了,他们在杭州城中,宅子可是十亩八亩的,三亩,着实小家子气了。

    可他们不敢以此来反对,因为吴争说了,连他也在此律所限之内。

    大将军府辖下,谁敢与吴争比富?

    这些人的目光齐齐看向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等,希望他们能出来说几句公道话。

    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相视,而笑。

    到了这时,吴争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

    这就是招空手套白狼。

    关键是这不是阴谋,也无所谓盘剥。

    实属愿者上钩,虽然有些霸道,但无可非议,这是个阳谋。

    吴争身为大将军,就算基本脱离了内政,但他有权决定大将军府的治所。

    官员可以建议和反对,但吴争一样可以否决,执意而为。

    这说得过去。

    那为什么要反对呢?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墙行不行

    这是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相视而笑的原因。

    这些人聚在一起,最终为得就是北伐。

    如今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既然能用这种不着痕迹的做法,来化解危险,为何不用?

    所以他们在笑,心中在感叹,这种无赖但不失高明的做法,也只有吴争能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我赞成。”熊汝霖起身道。

    “我赞成。”张国维起身道。

    “我赞成。”张煌言起身道。

    “下官赞成。”所有人起身道。

    吴争笑了,他知道里面其实有不少是心里不赞成的,但这还有重要吗?

    势之所向,挡者必被辗成粉末。

    ……。

    这是吴争辖下,第一次召开如此规模的众议大会。

    虽然会中,吴争以非常强势的口吻,决定了一桩关系这个势力未来发展的大事。

    但不得不说,辖下所有县的主官都共同参与了。

    参与,很重要!吴争开了个好头。

    散会之后,张煌言笑着埋怨道:“好你个吴争,事都已经筹划好了,就等着最后宣布了,才召集我们商议,是不是有掩耳盗铃之嫌?”

    张国维也道:“大将军所谋,确实高明。可细想起来,规定三亩为上限,也确实少了些,倒不是张某想要多占地啊——,可对于官员而言,宅子代表着各人的身份,三亩的上限或许寻常商人都能达到。若是强硬执行这项规定,怕是会引起底下官员的不满。”

    熊汝霖道:“大将军以此策解决了财政的困难,下官佩服。下官认为,新城的城墙规制,至少与应天府稍逊或者持平,可这些卖地所得的银子,恐怕还不足建起新城如此规模的四面城墙吧?”

    只有莫执念一直微笑着不说话,而事实上,他也不清楚,吴争为何要定下三亩的上限,甚至连自己也囊括进去。

    吴争是这样向众人解释的。

    他先对张煌言道:“这事从开始到今日宣布,前前后后筹划仅三天时间,起因也只是为了财政司的窘迫,完全不是事先已经有预案,而瞒着诸公。”

    再对张国维道:“规定三亩为上限,确实少了些。我只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今日将此事公诸于众,势必会引起消息的骤然外泄,这样,家境富裕或者背后有实力的官员,就会由此而迅速对松江府土地进行购买、圈地,从而使得寻常百姓因消息不灵通落后许多而产生损失,我们虽然无法根绝不公平,但只要将上限规定下来,也可有效遏止官员、富豪肆无忌惮地占地。其二,与其让六府百姓觉得不公平,不如让官员觉得不公平。在这一点上,诸公都知道,我的想法和心愿,我希望相对的公平,并力所能及地去促成公平。当然,官员的权益我也考虑到了,每人可以得到一亩低价地的配给,就是在保证他们的基本利益。另外,等到真正迁至新城,局势稳定之后,这三亩的上限,也是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的,但现在,必须严格执行下去。”

    转过头,吴争严肃地对熊汝霖道:“关于城墙,我想问熊大人,新城不建城墙行不行?”

    新城不建城墙行不行?

    这话让几人瞬间石化了。

    恐怕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城池是没有城墙的。

    哪怕一个小县城,或者仅仅是个要隘,也都建城墙。

    不建城墙如何抵御外敌?

    如何给城中居民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如何向世人彰显势力的威严和实力?

    熊汝霖确实被吴争的提问雷到了。

    他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提到城墙,因为他从吴争的眼中看出,吴争虽然在问,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熊汝霖几乎是下意识地答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如此随意,既然建了新城,并且将做为大将军府的治所,城墙绝对不可或缺。”

    果然,吴争的声音响起,“不。城墙可以不建。诸公都知道,建造城墙的耗费巨大,至少在眼下,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池的城墙,所需要花费的银子,不是大将军府能承担得起的。反过来说,就算是承担得起,我觉得这笔巨资,花在城中道路、房屋、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和扩军备战上,更能取得应有的回报。”

    “从古至今已有明证,再坚固的城墙,都无法真正抵御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腐朽。坚固的城墙确实可以让墙内的人有安全感,可这一样令人滋生安逸和腐化。秦皇建了长城,秦二世而亡,多铎也曾因此嘲讽过大明朝,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清军的铁骑。把治所北移至最前线,这不仅仅是一种向世人展示的姿态,而是我希望,我们与危险相邻,心中时时记着北伐。诸公啊,人的天性是慵懒、贪图安逸,我们得时时记得忘战必危四个字。”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御敌于外,才是我决定迁汉所于吴淞口的真正目的。我们不安生,我们就无法安逸,治下百姓就无法安逸,只有上下都不安逸,才能时时保持着斗志,时时想着北伐,想着我们还有偌大的疆土尚未光复。”

    吴争的话让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莫执念肃然起敬。

    在这个时候,哪怕有瑕疵,也不重要了。

    四人齐齐躬身应道:“北伐之志,不敢一日或忘,我等必戮力同心,共襄盛举。”

    ……。

    次日,大将军府通告六府,将吴淞港口周边二百里划出松江府,复置华亭县设衙建城,为大将军府直隶。

    一时间,民间出现迁移潮,这是第一波迁移潮,主要的人员不是寻常百姓,而是各地富商巨贾和士族世家。

    他们有实力先行一步,跑马圈地。

    但这股迁移潮的影响力有限,因为官府对地契严控三亩的上限。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有许多人以各种方法来回避这个铁律。

    譬如分家,就是规避这个铁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奇怪的是,大将军府对此并没有对规定进行释法和补充,而是不闻不问,没有任何反应。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战将启

    迁移潮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华亭地价几乎一日一变,甚至每个时辰都在变。

    而大将军府对无主荒地的严控,使得华亭地价,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一个月后,当官府再推出二万亩荒地时,抢购者云集。

    骤然将地价哄抬至二百五十两一亩的天价。

    江南商会居然先发后至,竟只抢到其中五千余亩,余者皆被蜂涌而来的各地商人哄抢。

    这种情形,让熊汝霖等人震撼,特别是莫执念,对吴争的点石为金之术佩服得无以复加。

    这个翻手为云、空手套白狼的操作,让莫执念至少在一、二年内,不必再面对财政窘迫的困境,也使得军工坊、港口、军校等在建设施有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同时,也加快了华亭城道路、房屋及公用设施的建设进度,反过来影响、促进了各地各国商人的入驻。

    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这是后话了。

    ……。

    在吴争抛出建新城治所这招棋的时候。

    北方清廷已经得知了多铎被杀的消息,朝野震动。

    当朝豫亲王战死,这已经是清廷不可承受之重了,何况是在被俘之后遇杀害,更令清廷无法容忍的是,多铎的人头竟被悬挂城头示众三日。

    这是从未有过的耻辱,是整个满清王朝的耻辱,是努尔哈赤建立大金以来从未有过的巨耻。

    整个满清朝堂,有了“同仇敌忾”的激愤。

    小皇帝福临下旨,废弃大清与义兴朝的停战条约,撤回正与义兴朝谈判的使团,拜摄政王多尔衮为大将军,以举国之兵征伐义兴朝。

    多尔衮随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