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汉明 >

第324章

汉明-第324章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柔来慢慢改变矛盾吗?”

    吴争断然摇头,道:“不可能。如果大明未亡,或许还能怀柔,慢慢来改变这一个阶层,哪怕不行,也可以生老病死来实现更替。可现在不可能,面对强敌,我没有时间,天下百姓也没有时间。贪图此时的太平,就会让朝政重新回到老一套。我举个例子,就之前朝廷以白条抚恤阵亡将士家人的事,在杭州府,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因为从我以下,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朝廷诸公能不明白?可他们心里明白,做得却是另一回事。这已经成了常例。”

    “朝廷这一年的赋税,多少也有三百万两吧,可入国库的,仅一百九十多万两,近三成的损耗啊。这在杭州府,不可想象,那会让许多人掉脑袋。”

    “听说朝廷也提高了士兵的饷银,可我听说,二两一月的饷银,到士兵手上,却只有一两二钱……可笑啊,这钱去了哪?岳父是太傅,能说出个一、二来么?”

    “我还听闻,户部下属钱庄的本金,已经动用了四成,连储户的银子也都已经有挪用。哼……明明是一条康庄大道,生生走成了一条死胡同。”

    “一边嘴里喊着改革、清明,一边变本加厉地往自己口袋私吞国帑,从上至下的腐烂,这一身的臭味,就算刮骨都清除不了。我不否认,当今皇帝确有振兴之心,可他实力不足,又无容人的肚量,他只能借助这个阶层,可一旦被这个阶层粘上,借力越多,皇权的公信度损失就越大,直至重演他父亲崇祯帝的悲剧。”

    “我当初在绍兴府,倡议拥立长公主监国,为得就是长公主不懂政治,却有一颗公正之心,如此可以慢慢还朝堂清明。可现在,义兴朝有了皇帝,而他显然与我理念不同。那么,我只有重建一个势力,让皇帝治下的臣民,看得二者之间的不同,然后自发地改变。这是我能想出的最有效的方式了,至少,在将来决裂之时,我族同胞可以少死人。”

    钱肃乐轻叹道:“你说的,其实老夫都明白,只是可惜了长公主……哎,造化弄人啊。”

    吴争抿了抿嘴,坚定地道:“与北伐大业相比,儿女情长可以放在一边。”

    钱肃乐适时岔开话题道:“对于陛下封你会稽郡王之事,你如何看?”

    “在这事上,陛下没有听听岳父的谏言?”

    钱肃乐摇摇头道:“老夫只比你早回来三天,一到就听说了这事。”

    “这么说来,应该也不是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提议?”

    “照理说,不是。”

    吴争苦笑着摇摇头道:“咱的皇帝,看来城府又深了许多。”

    于是,吴争将朱慈烺要组建总计一万五千火枪军的事,与钱肃乐说了。

    钱肃乐闻听,皱眉道:“一万五千人,那至少得近百万两现银,国库哪有这么多银子?那你是应下了?”

    吴争道:“我也得能拒绝啊。若是拒绝,我怕陛下能当场将我从辇舆上赶下来。不过我倒是赞成此事的,与其国库被蛀虫蛀空,不如将它化成军力,如此,至少义兴朝在将来的北伐中,有兵可用。”

    钱肃乐皱眉道:“老夫不解的是,所需的银子,会从哪来?”

    吴争古怪一笑道:“不管从哪来,只要是真银就行。”

    钱肃乐瞪了吴争一眼道:“你何时离京回杭州府?”

    吴争道:“明日大朝之后,我便回去。短时间内,北面不会有战事,我的精力得放在南面。”

 第732章 来自商人的强烈抗议

    钱肃乐问道:“可你眼下,也不能向福建用兵啊?”

    吴争呵呵一笑,“用不着我出兵,岳父难道忘了南面还有个永历皇帝吗?我听说,郑森已经向永历帝上书效忠了,加上多铎已死,清廷少了一个大将,这样一来,清军想轻易攻下广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的意思是……你要暗中支持永历帝?这如果要被陛下知道,怕是……。”

    “没什么不可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陛下能想通的。就算想不通,能奈我何?”

    吴争逼人的气势,已经不知不觉地散发出来。

    ……。

    此时的杭州府,也不平静。

    江南商会的构成,主体是以莫执念和当时粮价大战一败涂地之后被莫亦清提议,以债转股的杭州府商人。

    之后经吴争同意,商会又向江南各地扩散,汲取资本,如今江南商会除杭州商人之外,占股份较多的是,忂州龙游商帮苏州洞庭商帮宁波鄞县会馆。

    江南各大商帮与北方的晋商山东商帮的争斗,由来以久。

    等清军入关后,北方资本的南下,让江南商帮面临着灭顶之灾。

    这也是历史上,江南能抗击清军数十年之久的一大主要原因。

    是人都知道,打仗打得是钱,没有资金,任何抵抗最多是昙花一现,持续不了多久。

    所以,吴争势力的横空出世,让江南商帮大松了一口气。

    因为江南守住了,这代表着晋商山东商帮无法大举南下,否则,有着皇太极钦封的八大皇商,足以吞噬掉江南各地商帮。

    虽说吴争以强硬手段在江南征收了商税,但出于对自身生存的压迫面前,江南商人还是拥护和资助了吴争势力。

    当然,在吴争后续的政策下,江南商人的利益还是没有被削减,反而因为三府商贸比以前更繁荣而多赚了不少利润,相当于切合了“薄利多销”的概念。

    这是良性循环的结果。

    按理说,吴争势力地不断扩张,战争连续的胜利,江南各大商帮应该更加支持吴争才对。

    但今日,江南商会却发生了各大商帮齐聚江南商会会所,向莫执念提出强烈抗议之事。

    他们推举了洞庭商帮席本桢为首,强烈抗议大将军府对杭州粮价的管控。

    这事的起因,其实没有对错。

    吴争在两年前那次粮价大战之后,就下令在杭州嘉兴松江三府实行严厉地粮价管控,以一两银子一石五斗(一斗约二十斤,也就是十五斗)粳米做为市面粮价。

    可两年过去,其他不说,单就大将军府向三府百姓发放的士兵军饷阵亡将士抚恤,就高达三百万两之巨。

    两年,三百万两的额外发放,这对于三府市面的冲击,显然是非常巨大了。

    原本钱庄以年息一成的利息吸引百姓手中的闲钱,市面上的银子还算可控。

    可随着钱庄开始完成初始积累资金,利息也渐渐下降到年息半成,对百姓的吸引力已经不高。

    由此,百姓对土地和房屋,还有日常的花费,渐渐上升。

    带来的后果就是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地价房价日用品奢侈品等等,连带着人工也在上涨,涨幅还是相当大的。

    可问题是粮价不涨,没法涨。

    谁敢涨?

    各大商帮确实是钱多得数不清,可面对着官府和军队,脆弱得就象个鸡蛋。

    粮价不涨对百姓确实是件好事,因为再穷的人,也该吃得饱了。

    一两银子能买一十五斗(约三百斤),而三府之地的工酬,最低已经到达一月二两。

    没办法,吴争开设工坊港口造船所,三府之地的百姓,只能肯做事的,基本不存在失业这个词。

    但问题是,这三府之地,由于茶叶蚕桑业的兴旺,自身的粮食产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

    那么粮食就得从周边购买。

    随着三府物价的不断上涨,周边的粮价因大量需要也在上升,贩粮的利润就变得越来越薄,直到亏本倒贴。

    既然亏本,那就不做。

    可问题来了,这些商帮的粮商,做惯了粮食买卖,多少的店铺和人手,所谓船大调头难,一时间怎么可能转到其它买卖?

    开始时,各大商帮还强撑着,用别的生意利润来补贴粮食买卖,可几个月下来,撑不住了,这就有了今日齐聚会所,提出强烈抗议之事。

    莫执念当然也没有办法,别的事他还可以自作主张,可关于粮价,他还真作不了主。

    于是安抚诸人,让他们等吴争回来,再作商议。

    可商人们,皆不肯走,这每拖延一天,便是巨大的损失,要知道,三府之地,数百万百姓,一天消耗的米量有多大?

    于是,他们在会馆和客栈住了下来,声称一定要等事情解决后才肯离开。

    ……。

    莫执念愁眉苦脸地回到家中,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

    确实,这事很伤脑筋。

    吴争现在率军在外作战,闹个不好,后院起火,那问题就严重了。

    见到祖父愁容的莫亦清,问明事情原委之后。

    她微笑道:“此事不难,无非是银子的事罢了,阿爷何必苦恼?”

    莫执念摇摇头道:“这哪是银子的事,粮价是大将军定下的,当时就叮嘱过,无论任何情况下,粮价必须稳住,粮价稳,民心就定。”

    莫亦清道:“既然粮价不能涨,那就贴补粮商呗。”

    莫执念皱眉道:“银子从何处来?三府数百万人,一天就得数万石粮,一石粮涨一成,那就得数万两一天。”

    “与三府的稳定相比,一天数万两银子值得。”莫亦清正色道,“况且,之前有消息传来,朝廷已经与清廷和谈了,大将军回杭州想必不会太久,就算十天半个月下来,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先由财政司垫付,撑到大将军回来,再作定夺也就是了。”

    莫执念有些心动,他问道:“依你所言,怎么个贴补法?难道还要在三府各县各个城门记录入城的粮食,然后按数量进行发放不成?这恐怕太繁琐了,况且,如果有不法商人将入城粮食囤积不卖,岂不是让他们白白贪了补贴银子?”

 第733章 陈子龙等人来访

    :感谢书友“缘醒”“乔治卡洛斯”投的月票。

    莫亦清沉默下来,她沉吟了很久,道:“这不难解决,各县官府皆有户籍黄册,由各乡村里正发放粮食凭据,凡三府户籍在册百姓,每月领取购粮凭据,然后可至任何粮店购买平价粮食,粮店将凭据汇总到粮商处冲抵粮款,再由粮商持凭据至财政司换取粮食差价。”

    莫执念闻听大喜,可随即又皱起眉来,“按你的意思,是要放开粮价?这万万不成,不仅我没有这个权力,连右布政使熊大人,也没有这个权力。”

    不想,莫亦清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将军定粮价为得是三府百姓可以买得起粮食,可如今粮价确实已经不能再维持原状了。阿耶应该知道,三府之地,有多少国外商人和外地商人云集,他们也在享用低价的粮食,而这银子却是由粮商在出,这状况无法长期维持下去。所以,变革势在必行。”

    莫执念低头沉吟起来。

    莫亦清见祖父犹豫,劝道:“阿耶可以将此理与熊张二位大人商议,想来应该能说得通。就算之后大将军见怪,无非是将这暂时的应变之计回复原状罢了。”

    莫执念道:“也好,明日一早,我就去与二位大人商议。”

    ……。

    次日,莫执念与熊汝霖张煌言商议。

    熊汝霖张煌言觉得可行,赞成这个应变之策。

    于是,三人以大将军府的名义,推行了粮价新政,三府之地,沉寂了两年的价格,开始浮动。

    这一浮动,当天一石粳米的价格就变成了一两一石。

    百姓因为有了购粮凭证,利益没有受到损害,所以平静地接受了。

    但利益有人得到,就一定有人失去。

    粮价的浮动,特别是官府对本地百姓的贴补,让各地商人和国外商人有了对立情绪。

    这种情绪渐渐开始积淀起来,酝酿着另一个变局。

    ……。

    吴争从太傅府回到镇国公府时。

    宫中的内侍已经等了快一个时辰了。

    他们是奉旨替给吴争送郡王朝服来了。

    “奴婢恭喜会稽郡王贺喜会稽郡王。”一见吴争来,内侍腆笑着向吴争道喜。

    吴争微笑道:“赏。”

    看着红漆盘上郡王朝服正中,那个纻丝纱罗织金闪色的五爪行龙龙头,吴争不经意地摇摇头。

    正如朱慈烺说的,这郡王爵,吴争还真看不上。

    之所以接受,依旧是为了双方的妥协。

    当然,吴争势力的不断壮大,也确实需要一个名目,来安定人心。

    王爵,可以稳定人心。

    府中侍女们鱼贯而入,在吴争面前小心地撑起这件朝服。

    义兴朝,除了朱以海,没有别的王爵了,当然,朱以海现在是亲王,还高吴争一等。

    但从朝服上而言,没有多大的区别。

    同样的是正面坐龙,同样的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边上宋安嘿嘿笑道:“少爷不试试?”

    吴争斜眼道:“有得是时间穿,急什么?”

    宋安腆着脸道:“那今日之后,我是不是得改口称王爷了?王爷是不是得给点赏赐啊?”

    吴争正色道:“无论何时,少爷都还是你少爷,但你这次回杭州后,还得回军校去。”

    宋安苦着脸发出“噢”地一声悲鸣。

    虽然,听起来很假。

    吴争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陈子龙会在这时前来拜访。

    与陈子龙同来的还有都御史王翊兵部侍郎冯京第兵科给事中董志宁。

    吴争对陈子龙很恼火,准确地说,是有敌意的。

    这也难怪,陈子龙几次三番地和吴争过不去,最不可饶恕的就是吴争去镇江时的那次刺杀。

    虽说与清军勾结,并非是陈子龙的意思,是陈子龙心腹宋征舆所为,但陈子龙也逃不了干系。

    吴争没有追究陈子龙,完全是为了当时正在与清军交战,而陈子龙在应天府及江南的影响力巨大,故朋旧友弟子门生,没有三千,也有两千。

    这也是陈子龙策划废黜朱慈烺失败,朱慈烺没有杀他的原因。

    当然,吴争不追究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陈子龙抗清之心确实不容置疑。

    吴争原本是不想见陈子龙的。

    可听说来的还有王翊冯京第董志宁三人,确实引起了吴争的兴趣。

    冯京第是王翊的人,跟来不奇怪,可董志宁却是钱肃乐的人。

    自己刚与钱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